《论语》的内在逻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原文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分析

季氏 “三桓”之一。鲁桓公有四个儿子,嫡长子姬同继位成为鲁庄公,另外三个儿子庆父、叔牙、季友演变成三个大夫之家,合称“三桓”。

八佾舞于庭 佾:列。每列八人,与“八音”相对应,象征乐舞和谐。古代制造乐器的材料主要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统称“八音”。《史记·五帝本纪》云:“八音能谐,毋相夺伦,神人以和。”八佾:八行八列的舞蹈方阵。《左传·隐公五年》中载:“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舞:分为文舞和武舞,文舞持羽毛和乐器,也称“羽舞”。武舞持兵器,又称“千舞”或“万舞”。周朝以武得天下,以武舞为先。佾舞是一种祭祀时跳的舞蹈。庭:庭院。《白虎通·礼乐》中载:“歌者在堂上,舞者在堂下何?歌者象德,舞者象功,君子上德而下功。”“堂下”即庭。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忍:忍心,狠心。《贾子·道术》云:“恻隐怜人谓之慈,反慈为忍。”《四书章句集注》中,谢氏(良佐)曰:“君子于其所不当为不敢须臾处,不忍故也。而季氏忍此矣,则虽弑父与君,亦何所惮而不为乎?”

【译解】

孔子评说季氏:“(他家用天子的)八佾阵列在庭院中祭舞,这都可以忍心做得出来,还有什么事不忍心做的呢?”

【逻辑】

季氏缺乏仁心,所以才忍心做出僭越之事。礼制如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季氏僭越礼制,容易致使礼崩乐坏,使社会丧失秩序而陷入混乱,故孔子疾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