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学生成为优秀的思考者和学习者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热爱思考的学习群体是什么样的

你有没有融入过一个热爱思考的学习群体?或者说,你是否曾处在这么一种文化中——集体的智慧和个体的独立思考都真实可见,受到重视,并且群体的所有成员每天都提倡和支持思考。这可以是任何类型的学习群体,也可以是一所学校或一间课堂。回想一下过去的某刻,作为一名学习者,你处在这样一个群体中。那一刻,你感觉每个人的思考都受到重视,而且表达思维的方式形象生动,这促使你思考,提升了你的思考水平。

那么,是什么方法或要素塑造了这个群体,并推动它发展?除了思考那些泛泛而谈的特点外,我们更要尝试找出具体的、特定的行为。比如,“有一位得力的领导”,这无法真正告诉我们,到底应该采用哪些措施,才能建设思考的文化。但是“领导者把大家的精力都凝聚在目标上”就是一种促进并维持思考的文化的行为。如果可以的话,你可以试着列举一些具体的实践措施。

你刚刚发掘的这些记忆和行为是一个很好的起点,我们可以从这里探索思考的文化的含义以及建设的方式。对我们来说,思考的文化并不神秘,也不是孤立的。它代表着我们这些学习者最高效的经历。从此类经历中吸取经验,就是过去十五年间我做科研的基础。

这些年来,数千人向我讲述了他们所经历的思考的文化,这些人包括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家长、商人、学者、博物馆讲解员、医生等。在这些受访者列出的思考的文化中,特质都惊人地相似。下面,我简单地列举出一些最常见的回应:

  • 群体中,每个人都对话题兴趣浓厚、非常热情。
  • 群体有共同的愿景和目标,这个愿景和目标既具有挑战性,也是现实可行的,因此每个人都颇有认同感。
  • 每个人的投入都得到认可,因此感到受重视。
  • 在探讨想法的时候,有自己的语言和专门的词汇。
  • 不仅是领导者,群体中的每个人都在不断提问,并探讨各种想法。
  • 领导者会掌控参与情况,让大家共享舞台,以免有成员独占表现的机会。
  • 领导者全心投入,从内心深处感兴趣,而且富有激情,是个好学的人。
  • 群体成员真诚互动、互相倾听。你感觉自己的发言得到了聆听。
  • 我们有时间去思考,并给出回应,组织自己的想法。
  • 我们敢于冒险,敢于犯错误。冒险和犯错被看成学习过程的有机部分。
  • 有激动人心的群体互动。我们互相倾慕、互相督促、互相扶持。
  • 我们的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连,有价值,有意义。

浏览一下这个清单,很明显,身处思考的文化中的人,他们的体验和对群体活动的回应往往围绕着几个重要的主题。最常得到的一种回应是,在群体中的学习具有使命感。这不仅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同时还在群体的奋斗方向中融入了个人和集体的意志。

有了明晰的使命,人们就觉得有了根基,由此可以培养责任感,不仅是对当前具体任务的责任,还有对整个群体学习的责任。人们经常说,在思考的文化中,他们感觉自己不仅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个人的学习中,也会投入到他人的学习中。正是这种责任担当以及对成员间共生关系的认可,才促进了社群意识的形成。而群体中对公平的坚守又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社群意识。人们共同领导、对每个人贡献的重视、无等级划分的结构以及领导者对学习的热爱,这些都是促进公平的重要行为或特征。

可以说,一旦你有了使命感,对眼前的任务和群体都有了责任感,那么你也就具备了专注力。当人们在探讨思考的文化的活跃特性时,经常会谈到专注力。一个人会感到无法袖手旁观,每个人都必须参与其中。这或许是由于另外一种特性:挑战。人们经常会提到,在思考的文化中,他们感觉受到领导者和整个群体的激励,因此会竭尽全力,做到最好。此外,他们感觉自己的思考不断得到推动。他们没有闲坐一旁,而是一直在学习。

所有这些特性以及使这些特性现出活力的实践措施,它们共同打造了一个动态的群体,群体中的人感觉在共同学习,追求着某种任何人都无法独自实现的宏大目标。这并不是说,人们感觉不到自己个体的成长和发展,而是在强调,他们特别注意个体学习与群体之间的深切联系。简单来说,思考的文化的主旋律是联系:与眼前任务的联系、与主题的联系、与领导者的联系、与彼此的联系、与学习的联系。

回想你曾参与的一个思考的文化群体,这个群体给你的感受如何?是积极向上的?是激励人的?你是否渴望再次回到那个地方?在从各个群体中搜集想法的时候,我经常会感到震惊,这些人在讲述自己参与此类群体活动的经历时,表情的非常积极、乐观、兴奋。在讲述经历时,他们充满了活力。成为思考的文化中的一员,这种感觉很好,它能创造能量,能建设群体,能激发我们的潜能,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记住的。思考的文化并不是一些特定实践措施的集合,也不是对人们参与思考的泛泛期望。思考的文化能够创造感情、能量甚至快乐,可以驱使我们学习进取,激励我们去做那些看起来很难而且富有挑战的脑力工作。

当代教育的新标准

本书讲述的是如何使学校和课堂转型成为学习思考社群。作为教育工作者、家长和公民,我们不能浅尝辄止,而要创造一种环境,可以挖掘人内在的、最好的一面,引领学习进入一种新的层次,推动个人和群体向前发展,实现终身学习。这是所有老师的期望,也是所有学生应得的。

我认为,文化是学校转型并为学生提供最佳学习机会的工具。过去的政策制定者将课程设置看成是转型的工具,天真地认为老师不过是将课程传授给学生而已,认为改变教学成果——核心课程、国家课程大纲、国际大学预科文凭——就能实现他们认定的教育转型。事实上,课程设置是施之于学生的,在学校和课堂文化的动态变化中展现其效果。因此文化才是基础,它将决定任何一种课程设置的效果。

八大力量,在课堂中塑造思考的文化

如果文化是转型的关键,那么我们就必须理解群体文化是如何形成、延续和强化的。我们必须制定一种框架,用于理解和评估文化。文化确实源于群体,也定义了一个群体,但文化不一定是神秘的。同理,尽管确实有一些人天生能够驾驭塑造文化的力量,但是,只要我们理清了这些力量是什么,任何人都可以加以研习,引导一个群体的文化走向更积极的方向。在此,我将点明这八项文化力量并加以概述,在后面的章节中,我将引用多种课堂的案例作更详尽的阐释。

对教学的积极期望

问一问老师对期望的看法,他们通常会说出自己对学生的期望。比如,对学生行为的期望,对学习量的期望,或是对整洁程度的期望。尽管此类期望对课堂秩序来说非常重要,而课堂秩序又是老师所看重的,但是,这些期望难以激励切实的学习进步,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又恰恰是“防御式教学”的表现,在维持了秩序的同时却降低了学习效果。有助于塑造文化的期望既要能够抓住教育事业的真正要义,也要能够体现教育事业成功所必要的思考方式;不是我们对学生现状的期待,而是我们对学生潜力的期许。

这意味着老师必须要有对教学的期望——比如期望学校成为真正关乎学习的场所,而不仅仅是完成学业、累计分数、取得成绩的训练场。同理,如果我们心怀期望,将理解看作是学习的首要目标,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给他们设定更高的要求,而不仅仅将学习局限于知识和技能的获取,那么我们的教学就能更加精深而不是浮于表面。期望学生独立而不是依赖他人,这也需要一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下,要对学生放权而不是加以控制。最后,当老师和学生都有了期望,或者说形成了某种思维模式,认为自己能够通过努力变得更聪慧时,那么挑战和错误都可以成为学习的机会。

引导性的教学语言

言语表达、塑造、传递并固化了我们的大部分经验。利维·维果斯基的作品探索了社会环境下学习的展开,他写道:“孩童对世界的感知不仅源自所见,还来自所闻。而后眼见的事物和行为都外化为言语”。老师通过语言注意、指明和强调任何学习环境下都很重要的活动、思想和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这些观念和行动。很多老师都惊奇地发现,当他们开始注意并指出学生的想法和积极的学习方法时,学生就会更多地产生此类行为。

给学生更多时间思考

在学校里,时间是一种稀缺资源,令所有老师都备受制约。在这种压力下,有些老师就减少了让学生思考的时间。但是,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其实有助于老师更快实现教学目标,因为这样会提高学生的专注度。提问之后等待的时间当然很重要,而在讨论前,给学生更长的时间整理思路和想法也同样重要。老师一定要谨慎,不要让学生仓促地开始复杂的讨论,而要预先给他们时间整理想法,引导他们的思路。老师或许可以先给一点提示,然后在开始讨论之前,给学生一些时间记下想法,在讨论的过程中间停顿一下,汇总整理所学内容。

教师的真实示范

教学示范当然有其重要意义,但并非是真正塑造文化的利器。能够创造文化的示范更加微妙、无所不在、深入骨髓。这种示范要求我们老师有思考者和学习者的姿态。这种示范不能只打着为学生着想的旗号,它必须要真实。一名教师是不是真正对一个话题充满激情,对一种想法感兴趣,能否沉浸于学习中,是否会反思,是否审慎沉着,这些学生都能看得出来。

然而,这样的真实性可能会令老师犯难,特别是在示范勇于冒险、反思和从错误中汲取教训的时候。有些老师试图以学科内容知识上的优势建立自身权威,担心显露了知识上的不足会被看作不称职,这种观点可以回溯到教学即为传授的观念。然而,当教学转变为通过激励思考提高学生专注力之后,老师对知识不足的恐惧也会减弱。此外,老师经常会发现,学生更愿意教师坦诚相见而不是虚张声势。

有效的发展机会

在谈论教学时,语言老师通常会采用课程、活动、任务、单元、作业等一类说法。有时,这些词可能会强化了工作的概念,而不是学习的导向。我们不必刻意思考如何创造机会,只需用心发掘课堂中对学习者有重大潜在益处的方面。这堂课是否利于学生挑战错误观念?能否促使学习者表明立场?能否帮助他们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

强有效的学习机会可吸纳所有学生投入学习,它的门槛很低,但上限很高,因此,所有的学习者都可以达到自己期望的高度。这样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在全新的环境中,或是在有新的感悟时应用技能和知识。在强有效的学习机会面前,学生不会有为了老师学习的感觉,他们很容易就能体悟到学习对自身的价值。

实际可用的常规

课堂和群体活动中充斥着各种常规程序,局外人难以窥探其中的究竟。因此,新教师向老教师学习课堂程序和组织的时候,往往会遇到困难。管理良好的课堂井井有条,看似很轻松随意,其实都是例行的常规程序使然。要求新教师思考如何创建行为模式,这是很重要的,但是这项工作不能局限于课堂管理的范畴。我们还必须在课堂上建立起学习和思考的常规程序,提供便于学生活动的固定的课堂结构,同时提供学生可以掌控的学习工具。从根本上来讲,程序可以归结为一种行为模式,一个群体运转的外显形态。说得简单一点,常规程序即“在这里我们就是这样做的”。

有效有益的互动

或许最能反映课堂文化的就是课堂内的互动了。这方面通常受到某种神秘力量和个性品格的主宰,但事实却并非一定如此。倾听和提问是积极课堂互动的基础,反过来也可以塑造有益的协作,进而构建起思考的文化。倾听和提问这两种实践的关键在于对学生思考的尊重。当然,这两种实践也同样适用于学生之间的互动,因此老师必须首先示范,向学生传授这些技能。

便利灵活的环境

走进一间教室或一处学习场所,即使学生或老师不在场,你也可以了解在这个地方展开的学习活动,从教学设施的摆放中就能看出对群体互动方式的期望。从墙上挂的摆设就能看出老师或领导者认为什么是重要的,什么需要强调和展示。可以观察环境为哪些学习需求提供了便利,比如教学空间是否利于学习者沟通、讨论、分享、辩论及与其他学习者互动,还是只满足了学生看清黑板的需求?思考一下环境所传递出的信息以及它提供的便利,这有助于我们构建更支持学生学习的环境。

为课堂乃至整个学校带来改变的有效工具

这八种文化力量就是我们帮助学校和课堂文化转型的工具和杠杆。在第一章中,我明确阐述了学校和教学的新愿景,指出了一些方法,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所在学校和班级的当前文化。之后的八个章节分别阐述了上述八种文化的力量。

尽管我认真思考了章节的编排顺序,将最基础和根本的几种力量(期望、语言、时间和示范)放在先,之后才介绍相对更容易设计和计划的几种力量(机会、常规、互动和环境),但事实上,这些文化力量之间并无等级划分或次序,在群体环境下,所有力量都同时得到展现。因此,你可以随意选择任何一种文化力量开始阅读。不过,我会在后文中援引前面章节的内容,因此按顺序阅读也有其益处。

在撰写每一种文化力量的时候,我吸取了“环球思维文化项目”在澳大利亚、欧洲和美国的合作学校中的案例,通过教师内化教学实践,展现每一种力量。这些教学案例既有启发意义,同时也使我们能够情境化地理解每一种力量对课堂文化的作用。而后,我从这些案例中总结归纳出了一些核心要素或实践措施,在尝试充分发挥每一种文化力量的作用时,所有老师都可以利用这些方法。我这样做,也是在尝试将研究结果与现实教学结合起来,更好地阐明研究成果,我也希望能够藉此使这些研究成果得到推广。

因为本书旨在推动转型而非简单地介绍文化,所以我在每一章节的结尾都提供了一系列行为指南。这些行为可以作为起点,通过这些行为,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种文化力量。有些情况下,教师团队或许会想要组成行为探究小组,共同合作,一起行动。通过研读、讨论、行为、思考的循环来充分利用本书,这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机制,或将为整个学校带来改变。

在转型问题上再进一步,我在本书末尾的第十章提供了一系列案例研究。恰如这些案例所展示的,通往思考的文化的道路并不是唯一的。你需要考虑自己所处的环境,然后决定哪些方法是最恰当、最合理的。

显然,本书的写作是以课堂教师和学校领导者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但事实上,任何对群体学习感兴趣的人都能在本书中找到需要的工具,借此发现、理解并塑造高效的学习环境,唤醒最好的自己。这些人可以是校外的教育工作者,也可以是商业领域里进行团队管理的人。现在,让转型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