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科学可以这么搞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您肯定注意到了时间过得越来越快。一年,对于一个5岁的孩子来讲是很漫长的。然而对于一个20岁的人,已经不太漫长。等到年过40后,一年就过得很快了,而且随着年岁的增长,时间过得更快。时间过得越快,给我们剩余的生存时间越短,多么残酷的现实。唯一能让我们感到安慰的是大家都一样。因为这个现象是普遍的,真的,真是这样!

一边是物理时间或者客观时间,也就是手表或者台历给我们展示的时间。它是以同样的速度向前迈进的,无论人是在10岁、30岁或者70岁。另一边,还有个精神时间或主观时间,就是我们能感觉到的时间,是它给我们感觉在加速。但是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什么混蛋的魔法造成的?事实上没人能特别知晓,但存在着几个假设。

其中一个假设是在我们的头脑和身体中,我们对主观时间的判断是建立在某种体内时钟的基础上的,而这体内时钟是根据人体内器官的节奏来运行的:心跳、血流速、呼吸节奏等(32)。当我们逐渐衰老的时候,人体的生物功能开始减速运行。举个例子说,在某个时间段,比如一周内,当我们还很年轻的时候,心脏会在这个时间段内跳动一定的次数。而当我们开始变老时,心跳次数减少。因为心跳次数的减少,对于体内时钟来讲就好像是更少的时间单元流逝。想象一下,某单元原本是要用三秒才能完成的,结果用了两秒就行了,好像是用了更短的时间完成,所以时间过得就更快。但,好吧,这并不是特别有说服力的理论。

我们也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解释主观时间的加速:对未来时段的评估基于已经生活过的时间。对于一个10岁的孩子来讲,一年相当于他生活过时间的十分之一。但对于一个50岁的人来讲,一年相当于他生活过时间的五十分之一。五十分之一肯定小于十分之一,所以同样的时间段就显得更短。

换个说法,以财富为例。如果您每月工资是400欧元,然后涨工资幅度是200欧元,这样您的感觉是一下子富了很多,因为工资涨幅比例是50%。但是如果您工资是5000欧元,老板给您涨了200欧元,您不会认为富了很多。毕竟这仅仅是4%的涨幅。如果在这个例子里把“欧元”换成“时间”,同样比例的增值所对应的就是“主观”时段,度过的时间越多,您对这个主观时段的感觉就越低。

还有第三种方式解释这个主观时间加速的问题。这个解释的基础是主观时间的测量是根据那些可值得保存在记忆中的事件数量(33)进行的。有实验证明在某个时段内能够想起的事件越多越会觉得这个时间段长。

您是否注意到如果您在家里一天无所事事时,这一天过得很快呢?这是因为在家的一天里没有可以留下痕迹的事件。反过来说,当用两天时间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旅行的话,我们会感觉在这个地方待了很久!这是因为在这个时间段里我们获取了多种新的感觉,所以将其中很多事件记录下来了,也就是更多的时间单元。

重新回到年岁上,当我们还是孩童的时候,我们会关注每件事情,我们记住所有的事情,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都面对每一时刻,所以这就产生了大量可留痕迹的事件,也就延长了所经历的主观时段。但是当我们长大以后,我们逐步对周边的事物减少了关注,因为我们开始产生厌倦,因为我们的大脑开始偷懒,于是我们记得的事件数量减少,于是时间就变得更短,开始有了时间加速的感觉(34)

那些曾经远离人群生活过的人提供的信息也说明了这一点。洞穴探索学者米歇尔·西福雷(Michel Siffre)曾经在地下洞穴里待了几个星期,独自一人且完全没有时间参考。人们可以猜想着时间可能过得不是那么快?因为毕竟没什么事情发生。哦,事实上,正相反。米歇尔·西福雷曾经感觉好像就过了一两个小时,但是事实上是一整天。逻辑上没错,因为当他在地下洞穴的时候没有什么事件可以作时间参考,所以他看不到一天过去了,就像是在家里无所事事的人……

这些理论都很完美,但最理想的还是要试图让这个残酷的时光加速器慢下来。物理时光的进度我们是不可左右的。但主观时光为什么不能呢?我们可以想象一种药物,其功能是在大脑里改变对时间段的感知。或许这种药某天会诞生的,谁知道呢?

先不管这药,其实有更简单的方法。如果我们认同对时间段的感知是基于所经历且被记忆的事件数量,那就赶紧在那些值得记忆的事件中生活吧!比如说去旅行,去发现那些非同寻常的事情。但也不是非要这么做。或许仅仅需要我们将所经历过的事情赋予某种价值,使平凡变为伟大。回想一下小时候,您曾经都是以活在当下的生活状况,抓住每个字每一画面。成人了,您很少再回到当下,而更多的是在回想昨天做过什么,或者明天要做什么。于是您忘记了活在当下……于是当下开始报复:既然您注意不到我,那我就赶快溜走!想克服时光流逝过快的感觉?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找回童年的好奇心。这说起来当然容易,但我也知道,遗憾的是做起来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