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小结
本章回顾了生产率、质量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第一节主要介绍了质量与国际贸易的相关研究。一方面,需求偏好会引致产品质量的异质性。过去大多数文献的研究要么集中于垂直差异化,要么集中于水平差异化,而较少将垂直和水平差异化与质量偏好相结合。另一方面,企业观察到目的地需求变化后,为了出口成功并使利润最大化,会调整产品质量以满足国外消费者的需求,并将高质量的产品输出到高收入国家。第二节重点从质量、企业能力等方面介绍了影响企业出口行为的因素的相关文献。目前的研究主要关注质量、企业生产率、汇率、目的地特征等。第三节重点介绍了生产率、质量对企业出口行为影响的相关文献。
已有的研究主要是通过构建企业层面的质量指标来考察企业层面质量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如Gervais(2015)、Antoniades(2015)以及Aw和Lee (2017)等。但现有研究对企业产品质量指标的构建还较缺乏,而企业质量与企业产品质量、企业目的地层面质量对企业行为的影响是存在异质性的。
现有文献的研究多集中于生产率、质量对企业出口参与行为(如Hallak和Sivadasan, 2009;Crozet等,2012;Mark等,2012;Gervais, 2015;Aw和Lee, 2017;汤二子和孙振,2012a;汤二子和孙振,2012b;韩会朝和徐康宁,2014),出口范围(Aw和Lee, 2017)以及不同收入出口目的地出口行为(李方静,2014)的影响。Manova和Yu(2017)运用中国的数据研究并深入探讨了质量对企业产品层面的出口参与的影响。从已有的研究可以看出,关于生产率、质量对企业层面产品转换和产品组合行为影响的研究还较少。
而关于生产率、质量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的研究中,运用中国数据来研究质量对企业出口参与行为影响的研究还较少。如李方静(2014)是从双重异质性角度进行研究,而赵春明和张群(2016)是从质量单一异质性角度研究了质量对企业目的地选择的影响。Mark等(2012)运用中国纺织企业的数据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质量的提升能显著提高企业成功进入出口市场的概率。从这些已有的文献可以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即生产率、质量会影响企业的出口选择。但也应看到,运用生产率、质量来展开对中国企业出口行为的经验研究的文献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迄今为止,很少有文献运用中国的数据来探讨生产率、质量对中国企业出口参与、产品转换行为的影响,也少有文献研究生产率、质量对企业产品组合行为的影响。因此,运用中国数据来探讨生产率、质量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弥补了现有研究的不足。
(1)Jaimovich和Merella(2015)模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高质量的商品本质上比低质量商品更容易交易,而Fajgelbaum等(2011)的研究结果则不同,认为除非企业能承担质量特定的贸易成本,否则对高质量商品的贸易将限制在相对较低的水平。
(2)Curzi和Olper(2012)模型基于不存在“冰山”成本的假定来对模型进行修正。
(3)Porto(2016)将按行业内出口计算的平均单位值作为产品质量的代理。
(4)产品属性是指产品本身所固有的性质,是产品在不同领域差异性(不同于其他产品的性质)的集合。
(5)一般而言,套利贸易主要集中于规模比较大且生产率较高的多产品企业。
(6)由于企业内产品种类间的高替代性,新增产品将更有可能替代企业已有的种类。
(7)这些研究得出的结论与异质性贸易理论的结论有所不同。
(8)生产率悖论亦称为“索洛悖论”,国内外的一些学者将其称为“生产率之谜”“生产率陷阱”等。是指内销企业生产率显著高于外销企业的一种现象。
(9)Feenstra和Romalis(2012)设置的指数,如指数为正且与收入存在正相关关系,则表示收入越高,消费者消费高质量产品的比例越大。
(10)产品特性的另一种解释为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