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孤旅:从巴彦喀拉、阿尼玛卿到三江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黄河流经的第一城

玛多虽然距离黄河源头更近,但黄河与县城只是擦肩而过,黄河真正穿越的第一座城市便是达日。县城距离达日草原不远,位于黄河边。目前,达日打通了横跨黄河之路,即黄河公路二号大桥。这座钢筋水泥大桥让达日人告别了千百年来靠摆渡过黄河的历史。

达日对我们来说是一座陌生的城市,我们也对这里充满好奇和新鲜感,或许在人类社会从狩猎采集时代向农耕社会过渡的进程中,达日保留了更多狩猎采集的习惯,让我们在这儿可以领略到更多原生态的草原风貌。达日地势高,空气纯净,属于高寒半湿润气候,一年中没有四季之分,只有冷暖之别。寒冷的冬天,这里完全被冰雪覆盖,天寒地冻,只有到了盛夏,达日草原上的草本植物才会长得修长蓬勃,呈现出绿草如茵、牛肥马壮的场景。这个时节是草原上一年中的黄金季节。

达日县四周被群山环绕,群山之间沟壑纵横,发育了许多小河小溪。一些河流向南,较大的如尼曲,在巴颜喀拉山脉的中部穿过,流入山南边的四川色达县,成为长江水系中的一员,而其他大多数河流,则将水补充给了黄河。在这里,黄河流经达日县域的长度足有两百公里。在达日县西部,黄河与玛沁县为界,东边则与甘德县隔河相望。黄河,也只有义无反顾的黄河,千百年来静静地在这儿流淌,给达日带来生机,滋养孕育了高原腹地、黄河源头的这一片净土。黄河流经达日县城周边时营造了一处处景观。这里地势相对平坦,滩涂、湿地纵横,河流呈网状分布,带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其实,我们无须舍近求远,下午,黄昏之时,站在达日黄河大桥上,以夕阳下的达日县城作背景,便能欣赏到壮美的风景。如果沿着黄河往下游再行走一段,傍河而立或走近河边,你还能感受到清澈冰凉的黄河水,以及圆润的鹅卵石和温暖大地的轻柔抚慰。《诗经》中用“河水洋洋”“清且涟漪”描写黄河,用于此处非常恰当。

□ 青海的马个头不大,但灵活,强健有力,动作的柔韧性极好

□ 憨厚笨重的牦牛,载着百余斤重的人,跑出风驰电掣的速度

□ 节日里的人们

在达日,我们久久伫立于黄河岸边,目送河水缓缓东流。“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真是一条令我们魂牵梦萦的母亲河。

由于海拔高,达日的森林稀缺,主要以草原为主,少量的林地大多分布在县域边缘海拔相对较低的河谷地区。岗龙乡,行政上属于甘德县,是一处低地,海拔三千余米,与达日县所辖地隔着一条黄河。草原相聚之时,当地朋友拍摄了许多山谷野花的照片,并推荐我们前去观赏,他们说,那里是达日海拔最低的地方,峡窄浪急,有万里黄河第一峡之称,而且其中的官仓峡峡谷之中生长着大片茂密的原始森林,林中生长着青海云杉、祁连圆柏、山杨和桦树等高大乔木。我猜想,这里应是黄河主干所经的第一片原始森林区。此处,黄河东南部那些近在咫尺的小溪小河,或许还真是大渡河,乃至岷江的正源。黄河与长江的亲密接触,这儿可能比我们在红原县查真梁子上所见的距离更近,只可惜无法亲历一次。目前地理学界也没有明确指出黄河与大渡河的分水岭究竟在哪里,没能证实大渡河的河源属于这里的哪一条河。

依我看,大渡河其实也是青藏高原上一条重要的界河,尤其是在中下游河段。唐朝建中四年,经唐蕃会盟,大渡河正式成为西部汉区和藏区的分界线。今天,如果你沿着川藏线318国道行走,这种感觉会非常明显,从雅安出发翻越二郎山,过大渡河后,康定便是藏区第一城。官仓峡峡谷则是一处名副其实的秘境,一块净土,迄今很少有游客或户外爱好者来到这儿探秘。遗憾的是,就在我们前往的途中,一场高原上少见的雷暴将我们挡阻,虽然已经走到了离它近在咫尺的地方,为安全考虑也不得不放弃。

达日的草地广阔,占到县域面积的八成,局部形成大草原。根据不同地形特点,这里的草原主要还是高寒草甸,也包含部分沼泽化草甸和灌丛草甸。而草甸上多生长华扁穗草、矮嵩草、紫花针茅、虎耳草、苔草之类的矮小植物。这些优质植被,营养价值高,为高原上的牲畜提供了必要而又丰富的食物来源。在草原帐篷,我与当地人聊天,他们调侃说,我们脚下许多植物都是中草药,我看不假,如耐寒又耐旱的青海黄芪,即是青海诸多牧场的主要牧草品种。草好,牲畜就长得好,在草原帐篷,我们品尝现场烤制的羊肉,味道原汁原味,极其鲜美,真羡慕达日人的好口福。于是我产生联想,那些远古先民之所以愿意在冬季气候条件如此恶劣的高原环境下生存并坚守,总是有失也有得的。

追溯达日的历史。秦汉时期,甚至更早,古氐羌部落的先民就已经在此放牧生活。南北朝时期,这里曾是党项羌人的属地。唐朝以后,这里才成为以藏族为主、各种大小部落为社会组织形式的民众居住区。由于山高地远,环境闭塞,直到二十世纪中叶,达日还只是一处由十几个大部落和五十余个小部落掌控,人们过着自给自足,世外桃源般生活的小地方。如今达日县总人口数量已经超过三万,在青海果洛州算得上是一个人口大县。虽然以藏族为主,但藏族、汉族、回族、蒙古族、撒拉族以及土族等多个民族在这里彼此融合、共同生活。

之前,一般游客要前往达日,或者本地人要走出这个地方,到州或地级以上的城市,东西南北各个方向相距都在几百公里以上。达日人最方便的出行之地也只有邻县甘德,走走亲戚什么的,倒不太遥远。从达日穿越巴颜喀拉山前往四川石渠之路,曾是早期的唐蕃古道之一,而且还是一条捷径。民国初年,周希武一行就曾经走过这条路深入三江源地区考察。近几十年来,青海和四川两省在此修通了公路,但路况始终不好。我们此次前往高原,对这条古道也很关注,但目前暂时不通。四面八方公路畅通以后,到达或走出达日就会不成问题。

□ 高原上的黄河并不“黄”,旷野之中,流淌着超凡脱俗的怡然与自信

朋友刘森很细心,替我们安排了在达日的住宿,其实我们更想在他们的草原帐篷里住上一晚,但由于海拔高,初来乍到的我们终究没有胆量选择在达日过夜,连夜赶往海拔稍低一些的玛沁县。

本周热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