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资产负债表主要项目的解析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资产负债表中的项目可以分为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大类。不管是编制资产负债表,还是分析资产负债表,都需要我们深入了解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2.2.1 资产
资产是资产负债表的三大要素之一,为了更好地认识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类项目,我们必须深刻地理解资产的定义。
1.什么是资产
有人可能会说,“资产” 就是企业的 “钱”。如果你对资产负债表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那么你一定知道,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我们不能简单地用“钱” 或 “物” 来定义 “资产”。在了解资产的定义之前,请大家先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问题一:张老板租了一间厂房和几台印刷机,开办了一家小型印刷厂,其中,厂房和印刷机的租期为5 年。那么,已经投入使用的厂房和印刷机是不是企业的资产?
答案:不是。因为企业对厂房和印刷机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而且厂房和印刷机的租赁期较短,企业对其没有支配权。通过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出,资产具有排他性,也就是说,资产的使用权和所有权都必须归企业所有。
问题二:一家企业拥有几座矿山,但是这几座矿山却无法被估价,那么,这几座矿山是不是这家企业的资产?
答案:不是。因为资产必须能够被货币计量,而矿山无法被估价,所以不是企业的资产。
问题三:一家工厂拥有一间被废弃的厂房和一批被淘汰的设备,那么,这间厂房和这些设备是不是这家工厂的资产?如果这家工厂有200 万元外债没有收回,那么这笔外债是不是这家工厂的资产?
答案:被废弃的厂房和被淘汰的设备不是资产,借出的外债是资产。因为资产应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而被废弃的厂房和被淘汰的设备已经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所以不是资产。此外,资产不仅包括财产,还包括债权和其他权利,因此这家工厂借出的外债是资产。
通过上面的三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出资产的几个特性,即排他性、可被货币计量、可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透过这几个特性,我们可以总结出资产的定 义:资产是企业在过去的交易、事项中取得的,被企业拥有和控制的,预期会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
根据资产的定义,我们在判断某笔资金、某台设备、某项资源是不是资产时,要看它是否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资产是企业在过去的交易、事项中取得的。
资产是企业在过去的交易、事项中取得的,而不是在现在或未来的交易、事项中取得的经济资源。比如,A 公司与B 公司签订了购买某设备的购销合同,这笔交易仍在进行中,那么购入的设备还没有完全被A 公司拥有,所以,此设备还不是A 公司的资产;再比如,C 公司可以从一项未决诉讼中获得300 万元的赔偿,虽然已经有胜诉的把握,但是法院还未做出正式的判决,那么,这笔赔偿金目前还不是C 公司的资产。
(2)资产被企业拥有或控制。
资产是被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即使不被企业拥有,也必须被企业控制和支配。只有满足这样的条件,企业才能够排他性地通过资产获得经济利益。当企业租赁某资产时,如果租赁合同中规定的租赁期相当长(接近该资产的使用寿命),同时,在租赁期内承租企业有权支配该资产并从中获得经济利益,而且在租赁期结束后,承租企业有权优先购买该资产,那么这项租赁资产可以被看作该企业的资产。
(3)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资产是企业的经济资源,但经济资源并不等于资产,只有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才是资产。预期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资产的本质特征。企业拥有或控制资产的目的就是获取资产的效能,并从中得到经济 利益。
比如,某企业盲目引进了一台价值50 万元的生产设备,该设备一直没有被使用,被闲置了10 年;但是,在这10 年的财务报表中,该企业都将该设备列入 “固定资产” 项目中(未折旧)。这样编制的资产负债表没有客观反映企业真实的资产情况,会导致虚增资产、少列费用等现象的产生,同时资产负债表的真实性也会受到质疑。对于此类无法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固定资产,应该全额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
2.资产类项目
在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类项目按流动性被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来分别列示。
(1)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是指能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存货等。按照流动性的大小,流动资产还可以被分为速动资产和非速动资产:速动资产是指在很短时间内可以变现的流动资产,如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各种应收款项等;而非速动资产包括预付款项、存货及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其他流动资产等。
流动资产在周转的过程中,会依次改变其形态(货币资金→储备资金、固定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货币资金),且各种形态的资金与生产流通紧密结合,因此,流动资产有周转速度快、变现能力强的特点。
(2)非流动资产
非流动资产是指不能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具有占用资金多、周转速度慢、变现能力差等特点。非流动资产主要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开发支出、长期待摊费用、其他非流动资产等。非流动资产与流动资产的主要区别在于能否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转变为可以使用的流动资金。
2.2.2 负债
说到负债,很多人都会认为它是负面的、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因素,所以企业的负债应该越少越好。事实上,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在资产负债表中,负债不只是 “欠钱” 那么简单。一般来说,企业的负债有三大来源,分别是经营性负债(无息)、分配性负债(无息)、融资性负债(有息),如图2-5 所示。
图2-5 企业负债的三大来源
依据企业负债的三大来源我们可以看出,有些负债是伴随企业的经营活动而产生的,还有些负债是伴随企业的盈利而产生的,由此可知,企业有负债并不一定是坏事,财务人员和企业管理者都应该正确认识负债。
那么,到底什么是负债呢?某企业实行了一项售后保修政策,即对售出产品提供保修服务,这项保修服务所产生的费用是该企业的负债吗?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认识负债。
1.什么是负债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3],用通俗的话来说,负债就是企业欠别人的债务。如果说资产是企业享有的权利,那么负债就是企业应该承担的义务。通过负债的定义,我们可以总结出负债的三个特点。
(1)负债是企业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
负债不是未来可能发生的义务,也不是发生过但已经不存在的义务,而是过去发生的、现在应承担的义务。比如,在某项未决诉讼中,某企业极有可能败 诉并承担经济赔偿,但这件事还没有发生,所以它只能被认定是或有负债[4],而不是企业负债。
(2)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负债是企业的现时义务,但并不是所有的现时义务都是负债,只有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才是负债。比如,某企业没有依法履行合同,并给合作方造成经济损失,根据合同条款和司法裁定,该企业必须承担经济赔偿义务,那么,该义务可以被认定为债务,因为它导致经济利益流出该企业。
(3)企业要在未来特定的日子偿还负债。
负债的偿还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资产偿还;另一种是劳务偿还。在特殊情况下,企业还可以用其他方式偿还负债,比如,我国当前实施的债转股政策就允许负债企业用股权来偿还负债。(这项政策是国家为帮助国有企业脱困、促使国有企业改制而实施的过渡性措施。)
了解了负债的定义以后,我们就可以回答本小节开头提出的问题了。某企业实行了一项售后保修政策,即对售出产品提供保修服务,这项保修服务所产生的费用是该企业的负债吗?这项保修服务属于该企业的推定义务[5],是该企业过去公开宣布且坚持实行的政策,而且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该企业,所以我们可以将其产生的费用认定为该企业的负债。
2.负债类项目
在资产负债表中,负债类项目按流动性被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来分别列示。
流动负债,又叫短期负债,是指偿还期在一年(含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的债务,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其他应付款等。
非流动负债,又叫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主要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其他非流动负债等,比如,某企业为购买设备而向银行借入的中长期贷款就属于非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时间范围和后续计量上。在时间范围上的不同:流动负债是一年内到期清偿的债务;非流动负债是一年以上到期清偿的债务。在后续计量上的不同:流动负债一般按照实际成本后续计量;非流动负债必须按照摊余成本的实际利率法计量。
负债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自然产生的现时义务,也是资产负债表的重要构成部分,只有理解了负债,才能着手编制资产负债表。
2.2.3 所有者权益
在一家企业中,有债权人,也有股东,他们分别对企业的资产享有相应的权益。其中,属于债权人的权益叫作负债;而属于股东的权益则叫作所有者权益,因为股东就是企业的所有者。在本节中,我们将一同了解资产负债表的最后一个要素——所有者权益。
1.什么是所有者权益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规定:“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前文介绍过的资产负债恒等式的变形等式(见图2-4)可以更直观地呈现出所有者权益的定义。通过该等式我们可以看出,所有者权益不仅反映了企业所有者投入资本的保值情况,也保护了债权人的权益。
在不同的企业中,所有者权益有不同的名称:在独资企业中它被称为业主权益;在股份公司中它被称为股东权益;等等。
所有者权益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
所有者权益适用于产权[6] 范畴,却不同于一般产权。一般产权包括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比如,个人拥有的房屋可以自用,可以捐赠,也可以出售,因为个人拥有房屋的产权,所以可以在法定范围内不受干涉地处置房屋。所有者权益不是这样的,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受经济利益,但不得任意抽回自己的投资,除非企业出现减资、清算等情况。
(2)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是剩余经济利益。
所有者权益的定义明确了所有者权益的计算方法,也表明了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不是全部经济利益,而是剩余经济利益。因此,所有者权益是排在债权人权益之后的,也就是说,企业要优先保障债权人的权益,即先清偿债务。
(3)所有者能够分享利润。
所有者权益金额的多少取决于所有者的投资额及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如果企业经营得好,获得的利润增多,那么所有者权益的金额也会随之增多;相反地,如果企业经营得不好,获得的利润减少,那么所有者权益的金额也会随之减少。因此,企业所有者不仅享有利益,也承担风险。那么,我们进一步可以知道,所有者可以分享企业利润,而债权人则不能参与利润分配。
财报小课堂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规定,所有者权益体现的是所有者在企业中的剩余经济利益,那么,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主要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的确认,尤其是资产和负债的确认。由此,所有者权益金额的确定也就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
2.所有者权益类项目
所有者权益类项目包括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资本公积、实收资本(或股本)、其他权益工具、其他综合收益等。其中,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合称为留存收益,是归所有者共有的、由收益转化而形成的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是归所有者共有的、非收益转化而形成的资本,它主要包括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和其他资本公积等;实收资本是企业实际收到的投资者投入的资本;权益工具是在金融工具[7] 中形成股权的一类工具,比如,企业发行的普通股,以及企业发行的、使持有者有权以固定价格购入固定数量本企业普通股的认股权证[8] 等;其他综合收益是企业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确定的未在当期损益中确认的各项利得和损失。
财务人员想要更好地掌握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就要正确地理解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这三大要素。
实操笔记
【写一写】请在下面写出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