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阅读与信贷分析实务(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3.4 信贷财务分析技术

3.4.1 闻嗅复核:含义与应用

适用于信贷风险管理目的的企业财务分析,当然不仅仅是计算哪些指标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评价这些指标,怎样分析这些指标,这就涉及分析方法或分析技术的问题。但需要明确指出的是,信贷人员不是注册会计师,要求他们采取详细的审计程序去核实客户财务报表的公允性,既不现实也无必要。但信贷人员对客户的财务状况又要做出自己的独立判断,那么适合信贷人员的财务分析技术又是什么呢?

本书认为,这一分析技术可形象地被称为“闻嗅复核”。这一技术在审计实务中被广泛应用,概称从分析财务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关系中获得审计证据,并分析评价这些数据,进而形成审计结论的一种活动。在审计实务和专业文献中,该技术被称为“分析性复核”“合理性测试”“分析程序”“比较审计”

“排除法审计”等。该技术主要应用于四个领域,即制订审计计划、作为实质性审计程序、报表总体合理性复核、财务分析。在应用于财务分析中时,由于名称的冲突,如我们说“分析程序”是“财务分析”的分析方法,多少有点自我循环解释的味道,既然诸多的学名都有此类问题,我们就干脆取其要义形象地将其命名为“闻嗅复核” 这一称呼也不是空穴来风。托马斯·麦基(Thomas E.McKee)在其著作《现代分析审计:审计师和会计师实用指南》(Modern Analytical Auditing:Practical Guidance for Auditors and Accountants)中就认为这些名称中“闻嗅测试”最形象。,以标明这一“方向关注性技术”,并强调其“复核性”而非“审计测试”。

具体而言,“闻嗅复核”是指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做出评价,逻辑上属于对异常类或关注类信息的交叉验证与调查确认。在应用该技术的过程中,还包括调查识别与其他相关信息不一致或与预期数据严重偏离的波动和关系。这一技术贯穿于企业授信业务的全过程,即关注、警觉、怀疑、调查、解惑。

1.“闻嗅复核”技术的运用和步骤

“闻嗅复核”技术的运用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识别企业报表的重点项目、发展趋势和重要比率。

(2)依据环境、行业及企业战略分析确定上述报表项目、发展趋势和比率的期望值。

(3)依据企业报表资料确定和计算上述项目、趋势、比率的实际值。

(4)比较期望值与实际值的差异,识别需要进一步调查和了解的重大异常。

(5)调查异常数据关系,直到所有数据得到合理的解释。

这里的一个关键点是如何确认“异常”。我们不能片面地将“异常”理解为财务数据存在的重大波动。实际上,这里的所谓“异常”是指银行工作人员的“合理预期”(期望值)与财务数据存在的重大差异,它通常包括三类:一是预期增长而财务数据不增长;二是预期下降而财务数据不下降;三是预期稳定而财务数据不稳定。当然,这里的“异常”也不等于数据造假,因为此时往往银行对客户的了解还不全面,可能在了解深入后,就不认为存在异常了。

所以,在运用该技术时,信贷人员应重点关注关键的账户余额、趋势和财务比率关系等方面,依托对企业所处环境、行业及企业战略的了解,对其形成一个合理的预期,并与企业报表的金额、依据记录金额计算的比率或趋势相比较。如果结果显示的比率、比例或趋势与我们对企业及其环境的了解不一致,我们就必须取得企业管理层的合理解释,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对企业未来做出恰当评价。

例如,企业的高利润率一般意味着在产业链上拥有强势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会尽量占用上游客户的资金,而不给下游客户很长的赊账期,这两者相背离,往往意味着其高利润率不真实。这时就必须提高对企业盈利的警惕性了。

科学应用“闻嗅复核”技术,有两点非常重要。

一是对宏观环境、行业背景和企业战略等的分析,包括与企业管理层讨论获得的信息和认识,是进行企业财务分析最重要的信息资源,在任何时候都是全面理解企业财务状况并借以评价企业财务风险和偿债能力所必需的。

二是企业财务分析的结果,应当与从宏观环境、行业背景和企业战略等的分析中所得出的观察、分析和结论相一致。如果二者存在显著不符,则必须进行更深入的调研,直到所有不符点或数据都得到合理的解释。

2.“闻嗅复核”技术的性质与特点

“闻嗅复核”技术是一种环境与报表互动的评估技术。

一方面,要从环境的变化中寻找对报表的解释。例如,某行业今年陷入全行业亏损,那么对照该行业中的客户报表,若发现在全行业亏损及收入出现下滑的情况下,该客户的收入却急剧上升,就要注意是否存在其他因素导致其收入的增长,如果客户提供的一种解释是收入增长得益于出口的大幅度增长,就应把出口收入的真实性作为调查的重点。

另一方面,要从报表的异常中寻找环境的解释,如果找不到合理的解释,便要进一步追查。例如,某家拟上市煤炭公司,前几年毛利率较低,报告年度毛利率有较大幅度的上升,经了解这与近期煤炭行业的景气度上升有关,全国煤炭价格有大幅度增长,这时基本就可以消除银行的疑虑,但要注意企业是否为了上市,在以前年度隐瞒收入,而在近期释放收入。此时,疑虑仍然没有完全消除,有必要进一步追查。

需要指出的是,“闻嗅复核”作为信贷人员进行财务分析的基本分析技术,它本身其实是一种集合性技术,在具体应用中信贷人员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包括从简单的比较到使用高级统计技术的复杂分析,典型的如下。

(1)趋势分析法。通过对比两期或连续数期的财务或非财务数据,确定其增减变动的方向、数额或幅度,以掌握有关数据的变动趋势或发现异常的变动。典型的趋势分析是将本期数据与上期数据进行比较,更为复杂的趋势分析则涉及多个会计期间的比较。用于趋势分析的数据既可以是绝对值,又可以是以比率表示的相对值;既可以是单个报表科目,又可以是不同科目之间的联动指标。

当客户处于稳定的经营环境中时,趋势分析法最适用。当客户业务或经营环境变化较大或者会计政策变更较大时,趋势分析法就不再适用。趋势分析法中涉及的会计期间的期数,有赖于企业经营环境的稳定性。经营环境越稳定,数据关系的可预测性越强,越适合进行多个会计期间的数据比较。

(2)比率分析法。主要是结合其他有关信息,将同一报表内部或不同报表间的相关项目联系起来,通过计算比率,反映数据之间的关系,用以评价客户的财务信息。例如,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赊销销售收入与应收账款平均余额之间的比率,这一比率变小可能说明应收账款回收速度放慢,需要计提更多的坏账准备,也可能说明本期赊销销售收入与期末应收账款余额存在错报。

当财务报表项目之间的关系稳定并可直接预测时,比率分析法最为适用。

(3)回归分析法。回归分析法是在掌握大量观察数据的基础上,利用统计方法建立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回归关系的函数表达式(即回归方程式),并利用回归方程式进行分析。例如,产品销售收入与广告费用之间通常存在正相关关系,我们可以建立两者之间的回归模型,并根据模型估计某一年度产品销售收入的预期值。

回归分析法理论上能考虑所有因素的影响,如相关经营数据、经营情况、经济环境的变化等,其预测精度较高,适用于中、短期预测。回归分析法的一个突出优点在于以可计量的风险和准确性水平,量化预期值。

3.4.2 闻嗅复核的缺陷与改善

“闻嗅复核”可以帮助信贷人员发现财务报表中的异常变化,或者预期发生而未发生的变化,从而识别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或舞弊,同时还可以帮助信贷人员发现财务状况、盈利能力或偿债能力发生变化的信息和征兆,识别那些表明客户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问题的事项。

但要想取得实际效果,闻嗅复核的运用必须恰当,其关键是“预期值”的准确性问题以及“实际值”的真实性问题。这两个问题需要我们通过“战略导航”和“会计调整”两个分析步骤来解决。

在建立预期值时,信贷人员可根据前期对企业经营环境、行业态势、竞争优势等的了解,以下列数据为基础。

(1)上期或以前数期的可比信息。

(2)所在行业或同行业中规模相近的其他单位的可比信息。

(3)信贷人员以经验估计的数据。

在预期值准确,实际值也真实的情况下,二者就没有什么重大差异。但最需要关注的是,实际值若经过了企业的粉饰,刻意逢迎信贷人员,就可以麻痹信贷人员,也使“闻嗅复核”失效。也就是说,波动小的项目正是企业操纵的结果!

例如,客户的经营状况落后于行业的平均水平,但管理层篡改了相关的报表数据,以使其看起来与行业平均水平接近。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行业数据进行分析可能会误导信贷人员。更加典型的例子是,上市公司万福生科造假案,其全套“无死角”的舞弊令会计报表看起来一如往常,几乎没有什么异常。

3.4.3 闻嗅复核的应用举例

⊙案例3-2 找寻报表重点关注项目

某客户经理A对XYZ公司2018年度财务状况进行跟踪了解,该企业于当年下半年准备注册发行短期融资券,之前年度和该年上半年会计报表都进行了审计,注册会计师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该公司为一家均衡生产企业,2018年产供销形势与上年相当,且未发生资产与债务重组行为。相关数据如表3-1所示。

表3-1 企业利润表相关数据 (单位:元)

假设经审计后的报表数据是准确无误的。若运用“闻嗅复核”方法,该客户经理在对XYZ公司提供的利润表进行分析时,应重点关注哪些项目呢?

(1)营业收入。2018年报表未审数比2017年审定数增加了96 014 000(=336 700 000-240 686 000)元,增长率为40%,而上半年营业收入审定数120 400 000元与上年平均水平(240 686 000/2)持平,由于该公司为一家均衡生产企业,2018年产供销形势与上年相当,且未发生资产与债务重组行为,据此可初步判断2018年7~12月营业收入明显不正常偏高。

(2)营业成本。在一般情况下,均衡生产企业应具有比较稳定的销售毛利率,XYZ公司2017年度销售毛利率仅为15.2%[=(240 686 000-204 000 000)/240 686 000×100%],而2018年度销售毛利率则高达22.2%[=(336 700 000-262 000 000)/336 700 000×100%],因上半年销售毛利率与上年几乎一致,这种情况主要是7~12月25.1%[=(216 300 000-162 000 000)/216 300 000×100%]的高销售毛利率的影响所致。

(3)销售费用。2018年度报表数与2017年度审定数基本相等,仅比上年增长1.25%[=(1 620 000-1 600 000)/1 600 000×100%],在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40%的情况下,与之对应的销售费用通常也应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4)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由于营业外收支项目本身具有相当的偶然性和不可预见性,通常要将其列入重点关注内容,尤其是当其发生额较大时。

找到以上重点关注项目后,客户经理应该进一步调查了解企业,与企业管理层或相关岗位人员进行座谈,以寻求合理解释,直到满意为止。

⊙案例3-3 运用回归分析估测存货预期值

1.案例背景

某商业银行拟对某渔业公司进行尽职调查,该渔业公司专门从事大众化的家鱼生态淡水养殖。渔业公司的存货鱼,全部存放在一座超大型水库中。其成品鱼为当天打出当天即时全部卖出,不存在成品鱼库存。

2.存货核实难点

存货是该公司的主要资产,客户经理在尽调过程中要对客户自己提供的数据进行验证。对淡水生态养殖状态的水产品,采用逐一盘点数量的方式显然不具备操作性,而采用直接采样数理分析的方法来进行推断也不符合鱼类的群居和洄游的特性。那么,该如何进行估测验证呢?这名客户经理刚刚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遂计划借鉴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对该类业务执行的审计程序,拟通过对账面记录的回归分析进行盘点。

根据账面历史记录来进行盘点核实的关键点,是对客户存货账面永续记录的核实,核实以历史成本计量的投入是否真实存在。对鱼类来说,应该核实的内容包括:购买的鱼苗、饲料是否有原始的记录、投放鱼苗的记录、巡岸记录、捕鱼记录、鱼类赖以生存的水面水质化验记录等。在收集上述资料后,采用回归分析法找出与账面历史成本最为相关的要素,然后再采用数理推理方法推导出报表期末的理论账面成本,和实际账面成本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实际账面成本是否真实、完整地反映库存存货的结论。

3.回归分析验证

根据上述计划,客户经理在收集相关原始资料后,继而观察讨论鱼的生长周期。通过审查成品鱼从幼苗到成鱼的生长期历史记录,反复对数据进行比照分析,将鱼的生长周期确定为4年。随后对4年的鱼苗投放量和捕鱼量,在数量和成本两个方面做了回归分析。如果说鱼的捕获周期是4年,那么账面反映的就是最近3年的投入成本,或者说账面反映的成本和最近3年投放的鱼苗成本应具有相关性,由此推理,客户经理按照以下步骤制作了相关回归分析表。

(1)设计填列库存分析表。按照影响鱼生存的环境等因素,设计库存分析表。为此,根据厘清的影响因素,将相互影响的因素设计为对应关系,主要应包括:账面结存成本,当年的捕获量、投放鱼苗量、捕获量和鱼苗量错4年的对应等。按照已知的影响因素,列出如表3-2所示的对应关系。

(2)计算捕获量和投放鱼种的关系。根据捕获周期为4年的特点,即捕获量与4年前的投放鱼种量存在关联,为此将捕获量和投放鱼种量以错4年进行回归分析,以投放鱼种量作为自变量,以捕获量为因变量。具体数据如表3-3所示。

经过统计分析,得到回归方程式为:

Y=200.8871-0.8907 X

其中,X代表自变量(投放鱼种量);Y代表因变量(捕获量)。

相关系数(Multiple R)为0.6107。

(3)计算投入鱼苗量和成本的关系。因鱼的一般生长周期认定为4年,即账面成本应该反映的是前3年(含本年)的投入。根据捕获周期,将上年年末账面结存成本(因变量)和近3年的累计投入鱼苗量(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出账面结存成本和近3年的累计投入鱼苗量高度相关。以尽调最近年度期末数据代入此回归方程,计算得出理论的年度期末账面应结存的成本(见表3-4),同实际账面结存成本数据进行对比。

表3-2 库存鱼盘点分析表

表3-3 捕获量和投放鱼种关系表 (单位:万公斤)

表3-4 投入鱼苗量和成本关系表

经过统计分析,得到回归方程式为:

Y=3029.1929-9.7709X

其中,X代表自变量(近3年的累计投入鱼苗量);Y代表因变量(上年年末账面结存成本)。

相关系数为0.9533。拟合优度(R Square)为0.9087,可以认为高度相关。

至此,客户经理认为库存鱼的账面成本应该没有多大问题,基本上是对库存鱼真实情况的反映,遂对客户报表数据予以采信。

资料来源:改编自“北京注册会计师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提示第8号——生态养殖淡水产品审计盘点解析”,见http://www.bicpa.org.cn/zyfwz/zyfw/zzyzd/sj/B1384393903783428.html

⊙案例3-4 挖掘重点项目背后的逻辑

2010年,某商业银行信贷经理在贷后管理过程中,阅读宇通客车(600066.SH)新披露的年度会计报告,从财务报表发现,其经营数据(见表3-5)存在异常现象需要解释:2009年在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创造历史新高,分别达到87.82亿元和5.67亿元,比2008年分别增长5.35%和8.21%的情况下,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却从2008年的9.64亿元骤降至2009年的0.73亿元,下降幅度达92.43%,这不能不使信贷经理产生疑虑。在看到这种情况后,信贷经理必须搞清楚,这种现金流的重大不利变化是企业正常经营下会计数据的偶然波动,还是财务数据质量存疑的标志,抑或是企业基本面发生突变的信号,对已经发放给企业贷款的按时回收是否有不利影响。

表3-5 宇通客车主要经营数据

图3-4~图3-6显示了2007~2009年宇通客车营业收入、净利润和经营现金流量的趋势。

图3-4 2007~2009年宇通客车营业收入趋势

图3-5 2007~2009年宇通客车净利润趋势

图3-6 2007~2009年宇通客车经营现金流量趋势

此时,信贷经理迅速在脑中搜索可能的原因,并进行了相关检查、计算和询问。

(1)对上市公司而言,普遍的一个可能性是大股东占款。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突变的原因是否来自企业与大股东之间不正常的资金往来呢?查看报表,2007年公司与关联方往来款中有4.27亿元应收账款,该笔资金在2008年收回,这也成为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在2007年下降,而在2008年大幅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但2009年关联方应收类余额超应付类余额仅仅比2008年高出2000万元,不足以构成公司2009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大幅降低的主要原因。

(2)2008年度,公司已经将所持有的原子公司郑州绿都置业有限公司的股权全部转让,致使当年存货(开发成本、出租开发产品、开发产品)减少了7.5亿元,改善了现金流。2009年度,公司应该不会再拿地和投入大额建造资金了。若如此,则大部分资金投入都将在存货科目中核算和反映。经查,企业存货科目中用于记录房地产的开发成本、出租开发产品和开发产品在2008年年末、2009年年末均为零。因此买地、建造等资金支出对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的影响并不存在。

(3)排除了上述两类多数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且特殊的因素后,信贷经理将目光转向了企业的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首先发现,在采用间接法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相关内容中,与2008年度相比,造成公司2009年度经营性现金流量不利影响的因素主要来源于两大方面:一是相比2008年度,存货减少0.97亿元,2009年度存货则增加了1.49亿元,与2008年相比,存货对现金流的占用增加了2.46亿元;二是相比2008年度,经营性应收项目大幅减少6.41亿元,2009年度经营性应收项目则大幅增加了8.54亿元,造成相比2008年,现金流占用增加了14.95亿元。这两方面应是公司经营性现金净流量出现巨幅下滑的最大因素,具体如下。

1)2009年年末影响现金流量的存货相对2008年年末增加了1.49亿元。其中主要是库存商品增加了0.59亿元,在产品增加了0.61亿元,二者合计为1.2亿元。根据公司产销量统计,2009年累计生产客车28 625辆,销售客车28 186辆,2008年分别为26 703辆和27 556辆。产销量分别增长了7.2%和2.3%。简单依据2009年产销量差(439辆)及客车的营业成本率(82.36%)计算,估计新增存货成本约为1.1亿元,与企业披露的存货增加无重大差异,可予以认可。

2)2009年年末应收票据相对2008年年末增加了3.54亿元,增长185.92%。根据公司的解释,主要是2009年汽车行业受政策刺激以及经济回暖的影响,销售增长强劲,营业收入增长,相应导致应收票据增加。经进一步核对,公司应收票据全部为银行承兑汇票,且余额中无关联单位款项。从银行承兑汇票的可变现性讲,其大幅增加所造成的经营活动现金流的相应减少一般并不代表公司资金的不合理占用,更多的则是由于公司现金压力不是很大。因此,如果公司2009年经营活动现金流的变化是出于这一原因,那么显然银行并不用为之担心。再考虑到公司应付票据增加的1.48亿元,若剔除票据因素,公司2009年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约为2.79亿元,远远超出财务报表上0.73亿元的水平,不过与其他年份的经营活动现金仍有不小差距。

3)2009年年末应收账款相对2008年年末增加了4.28亿元,增长75%。根据公司的解释,主要也是2009年整体经济回暖,汽车行业受相关政策刺激销售强劲所致。综合考虑预付账款增加0.18亿元,应付账款减少1.35亿元,预收款项增加0.63亿元,综合影响公司现金净流量下降5.18亿元,这是影响公司现金流量减少的最重要因素。根据宇通客车的产量公告,2009年“在12月实现了公司持续投产能力和单月交付量的新高”,销量达到4899辆,远高于公司11月的2876辆,以及披露月度经营数据以来2009年4~11月的月均2436辆的水平。以公司客车每辆均价30万元计算,2009年12月较之前月份新增销售收入达7亿元左右,考虑到销售政策和结算周期,形成较大的应收票据和账款也属合理。

综合所有上述分析,与企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趋势相悖的经营性现金净流量,具有可以解释的合理性,应该不会形成对公司基本面价值判断的重大影响。

事实上,公司后续的发展也打消了信贷经理的怀疑,确证了判断。

从各行业发展背景看,客车市场随经济和交通发展,在2005~2015年近10年间保持总体增长(见图3-7)。随着客车市场的成熟,行业越来越向头部企业集中,宇通客车的市占率不断提升。从整体来看,宇通客车2016年、2017年、2018年的市占率分别达到了23.5%、24.0%、25.3%的水平。

图3-7 客车行业14年销量概况

在行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宇通客车销售及利润增长迅速。2014~2016年,受益于新能源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公司营业收入快速增长,并在2016年达到顶峰,远远领先于同业。自2017年起,受新能源国家补贴退坡影响,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开始出现下滑。图3-8显示了从2009年往后10年,宇通客车的营业收入持续增长,2010年超过100亿元,2013年超过200亿元,2015年突破300亿元大关。净利润则从2009年的5.67亿元持续增长到2016年41.02亿元(见图3-9)。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在2010年就实现了13.18亿元,超过2008年9.64亿元,此后一路攀升,于2015年超过60亿元,只在2017年出现了-17.49亿元的特殊状况,2018年则又强势反弹(见图3-10)。可以说,公司此后近十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保持了很高的趋势吻合度。

从其他核心盈利指标和偿债指标(见表3-6)来看,公司在此后很长时间内也都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毛利率从2010年的17.33%持续攀升到2016年27.82%,2017年和2018年略有下降但也维持在25%以上的高位,遥遥领先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资产负债率则基本多年维持在60%以下,利息保障倍数除个别年份外,均达到了较高水平。信贷经理就该客户发放的贷款应该安全无虞。

图3-8 2009~2018年宇通客车营业收入趋势

图3-9 2009~2018年宇通客车净利润趋势

图3-10 2009~2018年宇通客车经营现金净流量趋势

表3-6 宇通客车2010~2018年部分核心指标

⊙案例3-5 通过报表数据异常发现可能的舞弊

请看如表3-7和表3-8所示的公司的几组报表数据。

假如该公司是一家2010年上市的企业,你觉得哪里可能有问题?2015年为避免连续两年亏损,能否靠非经常性损益一举扭亏?接着我们看公司是在什么时候扭亏的,或者出于职业本能,我们怀疑是在临近年底时实现的。

表3-7 某公司2010~2015年的收入与利润数据 (单位:万元)

表3-8 某公司2015年各季度收入与利润数据 (单位:万元)

确实,公司前三个季度均大幅亏损,而在第四季度通过非经常性项目扭亏为盈。

接下来,我们再看企业资产类科目中有没有变动比较大的科目(见表3-9)。

表3-9 某公司2010~2015年主要资产科目 (单位:万元)

资产负债表中的相关数据显示,货币资金和应收账款逐年减少,存货变动也不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也逐年减少,因为有折旧摊销,很可能是正常的。但显著增加的科目是其他应收款,金额出现异常增长,很可能存在关联方占款等类似问题。预付账款也有较大的增长,值得一并关注。

那这些活动在现金流量表中有无反映?我们重点看企业2015年各季度和2016年第一季度的经营性现金流量数据(见表3-10)。

表3-10 某公司2015年第一季度至2016年第一季度主要经营性现金流量

总体看,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现金流情况持续恶化,但明显的2015年第四季度经营性现金流入增加约2000万元,流出也相应增加,特别是第四季度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显著增加。

至此,我们能否合理怀疑,该公司为避免连续亏损,而通过某些一次性的手段,虚增了收入和利润呢?当然这里仅仅是怀疑而已,若要证实或证伪,需要从异常的地方入手进一步调查下去。

事实上,这里可以揭晓,这家公司名字叫作“宁波圣莱达电器股份有限公司”(002473)。该公司主要从事水加热生活电器核心零部件及整机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温控器及电热水壶整机。公司于2010年登陆中小板,上市当年营业收入达到2.34亿元,净利润达到3300万元。此后公司业绩连年下滑,2014年亏损961.63万元。2015年年中,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发生了变更。为了避免ST,2015年虚增收入2000万元,虚增利润1500万元,实现微利431.43元(见表3-11)。

表3-11 公司2015年财务造假数据 (单位:万元)

2017年4月18日,公司公告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2018年4月14日,圣莱达公告被下发《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公司财务造假被查实。①虚构影视版权转让交易,对方故意违约,赔给圣莱达1000万元违约金,记为诉讼收入。交易款及违约金实质上是通过关联方循环支付完成的。②大股东把1000万元以税收保证金名义转给政府,政府再以政府补助的名义转给圣莱达,记为政府补助收入。整个舞弊过程中,关联方共计向圣莱达支付5000万元,而圣莱达共计向关联方支付7000万元。

⊙案例3-6 存贷双高背后的财务造假

近年来,多家上市公司账面上有大量现金,却出现债券违约,背后多被查出会计造假,典型如康美药业、康得新等,这些公司同时具备“存贷双高”的特征,引起市场的广泛关注。以康美药业为例,讨论如下。

1.康美药业造假事件概述

康美药业成立于1997年,2001年3月上市。公司以中药饮片生产、销售为经营核心,逐渐形成了中医药全产业链一体化运营模式,成为医药板块的一只白马股。早在2018年,就有媒体质疑该公司存在财务造假的嫌疑,公司发布澄清公告予以否认。2018年12月28日,证监会下达关于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的调查通知书,对公司立案调查。2019年4月30日公司发布2018年年报,公司货币资金由2018年三季报中显示的377.88亿元下降至18.39亿元,存货却由184.50亿元飙升至342.10亿元,公司称变动原因是会计处理错误与核算账户资金存在错误,造成公司2017年报表存货等科目少计,货币资金多计299亿元。这一巨额会计差错的更正,事实上坐实了前期财务造假的质疑。2019年8月16日,证监会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下发《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经查明,康美药业自2016年以来存在虚增营业收入和货币资金等财务数据、转移资金至关联方账户买卖本公司股票抬升股价等违法行为。其中,2016年度报告虚增营业收入89.99亿元,虚增货币资金225.49亿元;2017年度报告虚增营业收入100.32亿元,虚增货币资金299.44亿元;2018年半年度报告虚增营业收入84.84亿元,虚增货币资金361.88亿元;2018年年度报告虚增营业收入16.13亿元。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康美药业在未经过决策审批或授权程序的情况下,累计向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提供非经营性资金116.19亿元用于购买股票、替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偿还融资本息、垫付解质押款或支付收购溢价款等用途。

近300亿元银行存款的“会计差错”,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可谓史无前例。与此项“会计差错”一并更正的是5个资产负债表科目和6个利润表科目,仅2017年就调减了88.98亿元的营业收入,占当年营业收入总额的50.62%,调减税后利润19.51亿元,占当年税后利润总额的90.99%(见表3-12)。

2.存贷双高特征对财务造假的警示与分析路径

尽管财务造假的警示指标有很多,但“存贷双高”无疑成为2019年中国资本市场中最热门的一个。随着近年来多家被曝出债券违约的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频频出现“存贷双高”的财务特征以及背后财务造假问题的逐步坐实,人们对这一特殊财务特征的背后可能隐藏的财务报表造假风险逐步提高了认识。

顾名思义,“存贷双高”就是企业的货币资金与有息负债同时处于较高的水平,账面货币资金高企的同时有息负债规模也处于高位。从量化角度,我们可将存贷双高定义为:

货币资金÷总资产≥20% 和 有息债务÷投入总资本≥20%

后者不能用资产负债率替代,分子、分母需将经营性负债剔除。

作为一种舞弊警示,通常我们会观察至少连续三个季报披露周期,持续存贷双高则必须引起警觉。

如康美药业,从绝对规模上来看,货币资金和有息负债规模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在未更正的财务报表中,截至2017年年末,公司货币资金余额为341.5亿元,比2015年年末的158.2亿元,增长了116%。有息负债则从2015年年末的95.1亿元增长到2017年年末的239.8亿元,增长了152%。

从相对规模来看,总体上公司货币资金占比和有息负债率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2015~2017年公司货币资金占比由41.51%上升至49.7%,公司货币资金规模已占总资产的一半。2015~2017年公司有息负债率则由33.55%上升至42.73%(见图3-11)。

表3-12 康美药业会计差错的更正事项 (单位:万元)

资料来源:2019年5月28日广东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的《关于对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媒体报道有关事项的问询函》的专项说明。

图3-11 康美药业2015年第一季度至2018年第三季度“存贷双高”展示

注:在计算公司有息负债时,具体取“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5个科目的相关数据。

在正常情况下,导致存贷双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两个:①集团层面合并报表,不同子公司的现金流状况和负债情况不同,在合并报表层面可能会导致高存高贷;②特殊行业商业模式,高杠杆的资金密集型企业,如房地产行业,一方面负债规模高企,但同时为应对拿地需求,需要储备大额账面资金。其他如有分析者指出的短期内有重大支出项目,在实务中基本不可能出现,更多是授信备用,即使暂时存在留钱备用的情况一般也不会长期趴在账上,很少会持续两个报告周期以上。

在非正常情况下,导致存贷双高出现的主要原因也有两个:①货币资金受限,企业账面上的很多货币资金可能是受限制的,严格讲不属于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规模大但不能直接使用,致使剩余可用货币资金不足导致企业必须从外部融资以维持日常运转及投资活动,或者资金受限本来就是为了融资,多数企业选择不予披露此种情况;②财务报表造假,大规模债务是真实的,但财务报表上并没有大规模的货币资金,直接伪造货币资金或通过虚增收入进而虚增货币资金。

那么外部信息使用者,包括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人员,遇到“存贷双高”的客户报表,如何进一步采用调查或分析技术去识别可能的舞弊呢?

运用闻嗅复核技术,核心手段主要有三个。

一是计算或发现企业呈现“存贷双高”特征后,以对行业的了解,结合企业的商业模式,向企业询问了解,是否存在报表合并、特殊行业商业模式以及可能的存款受到限制等情况。

二是计算货币资金收益率,关注企业的利息收入/平均货币资金余额,如果货币资金的收益率低于银行结构性存款或理财的利率水平,甚至低于银行的定期或活期存款利率,账面资金的充足与大规模举债并且支付较高的利息费用存在矛盾,就表明企业报表上的货币资金可能不存在,即使企业解释为受限也几无可能。

三是核查企业大股东股权是否质押,计算大股东的股权质押比例,质押比例较高一般意味着企业体外融资需求较高,极有可能抽占企业货币资金。企业为掩盖大股东资金占用,造成账面货币资金虚高。

案例3-6有点马后炮的意思,但事后总结也是一种提高,况且任何侦查审计技术都是伴随着交易对手的作案手段不断演进而不断进步的,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但行文至此,笔者还是想起了一个实际操作案例,可以作为以上内容的补充。

那是某年的冬天,窗外大风呼呼作响,我在21楼上几乎感觉到大楼在前后左右地晃动,紧闭的窗户挡不住窗外的丝丝寒意,我裹紧羽绒服,看着桌面上摆放的统计报表,存款数字小得可怜,与总行任务指标的差距倒是很大,快要收官了,分行年末的存款如何浮出水面(余额不低于去年年末)真是让人犯难。一个公司业务团队负责人敲门而入,说找到一个资金富裕的客户,年底准备进款2亿元,说是客户在别家银行有不少存款,为增强合作关系,准备同时启动上报2亿元授信,若是合作开展了,后续存款估计会持续存进来。貌似不错,我大喜过望,遂自告奋勇一起去拜访客户。我们到客户处,看到财务报表账上存款不少,负债也很多,但主要是经营性负债,企业对下游客户强势,不缺钱。在闲聊中,客户说起了存款的秘密。原来,银行与客户一起利用票据进行套利,客户赚钱也虚增了账面存款,银行拉来了存款,票据业务量也“嗖嗖”上蹿,真是一桩两全其美的生意。

说起来很简单,票据套利就是利用结构性存款利率和票据直贴利率之间的利差进行套利。例如,一家企业将手里的票据进行贴现,然后买入结构性存款,如果结构性存款利率是4.2%,票据直贴利率是3.6%,则套利空间为60bp。当然,脑袋灵光的客户经理和企业一般不会就此住手,可以继续将结构性存款进行质押开票,票据转几圈又回到企业手里,继续贴现,继续购买结构性存款,继续质押,继续开票……作为银行揽储利器,结构性存款收益率较高,经常超过票据直贴利率。比如,我拜访的这个企业就是这样跟某商业银行操作的:它先被某银行客户经理游说购买结构性存款,然后质押开票,循环往复,直到我去拜访的那一天,你猜客户做了几轮?2亿元的本金,账面有6亿元存款,企业老板说,可以跟我们银行再做点……

套利的游戏还没有结束,我们的思考也不能停止:往大处讲涉及实体经济下行、货币政策传导、货币资金空转,往小处说涉及银行低风险业务风险的高低,票据是结算工具还是融资工具?企业开票贸易背景真实吗?结构性存款是什么?存款利率不是还有基准约束和行业自律吗?自开自贴违规吗?企业以银行承兑汇票方式对外支付通常不能享受现金折扣能算有息负债吗?企业存款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这样虚胖的企业报表如何还原?这种情况是否属于“存贷双高”,若是,属于哪种情形?

唉,不想了,上帝会发笑的。

[1] 这一称呼也不是空穴来风。托马斯·麦基(Thomas E.McKee)在其著作《现代分析审计:审计师和会计师实用指南》(Modern Analytical Auditing:Practical Guidance for Auditors and Accountants)中就认为这些名称中“闻嗅测试”最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