Ⅲ.学校底组织
十五 行政组织
为求办事的便利与效率计,学校有一定人员负执行校务之责,有一定场所为执行校务机关,此人员与机关在办事上均有亠定系统,谓之为学校行政之组织。中国旧日的学校如书院、私塾等,一切事情均由山长或塾师处理,固无特殊的组织,现代学校制度因受工业社会组织的影响,一切均趋于分工。乡村较小的学校如为单级则只有一教师,一切责任均为一人担负,有二三教师的学校,各种行政上之职务即渐有分工的分配。现在大中小学行政组织上的普通情形,大概分为三部分,即1.教务,2.训育,3.事务。教务专处理关于教科的事情,如功课表之配置,教科书采用等事属之;训育处理学生课外行为上的事情,如课外活动之指导,寄宿生之管理等事属之;事务处理关于学校日常生活的事情,如银钱收支,校舍修理,饮食配置等事属之。各校因特殊情形,设立其他机关负行政之责,虽名目稍有不同,但性质则不出上述三种范围之外。各部分有特设的人员或由教师中指定专员负专责,并有辅助人员分理其事。通例,校长为全校行政领袖,对外代表全校负责。
学校行政组织中有几个重要问题我们不可不知道:1.学校大小,2.合议制与独裁制的利弊,3.教职员职责之分配。所谓学校的大小,即学校以容纳若干学生为度。中国私塾与书院收纳学生,本无一定规则,但因为系个别教学之故,学生为数常只数十人。现在的学校则仿照工厂大批制造的方法,一校常容收数百人以至数千人。此种人数众多的学校,在学校行政上似乎是很经济(因为一校长,一教务,训育,事务主任可以处理数千人的事情,若学校只有二三百学生,亦需这些职员);但教育之要点不只是知识的传授,尤重在人格的陶铸。一校数千人,同学固无由相识,教师除直接教授之若干学生外更难与其他学生发生关系,即教职员之间除在职务上有必然关系而有往来外最多只能在同学录上识姓名而已。校长对于教职员或者能完全认识,对于学生则绝难人人相识。同事、同学以及师生之关系如此,当然难于发生深挚的感情,无怪一般人视学校为贩卖知识之商场,师生为店东与顾客,而叹私塾时代师生如家人之情谊不可复得!至于学校较小者,同学、同事与师生之间接触的机会多,彼此易于了解,人格也易发生影响,虽然在行政是小的学校,效率上不及大的但质却优良多多,我们宜加意提倡。至若小的学校标准如何?亦一难解决之问题:就团体生活与个人能力两方估计,中小学校,学生以一百至二百人为度;至大学因分科设备上之便利可多至数百人,以大学生年龄较大,知识较丰,学问行为不必如中小学生之事事赖师长扶育,可随其性向自由发展。合议制与独裁制的区别,即前者关于学校事务由若干重要人员集议决定而后执行,后者则由一人裁决施行。照我国学校现在的组织完全为独裁制,因校长受委于官厅(江浙等省系聘任),有全权进退教员支配校务,教师与校长为西宾与东家之关系,校长纵欲采合议的精神将事权分隶多人,或遇重要事件咨询多人而后施行,但在法制上仍为校长之便利而非必然的规定。此为法制引出的事实问题。至理论上则独裁制完全靠人治,校长得人,校务可以不受束缚而有长足的进步,不得人亦可以败坏不堪。合议制若植基于法律之上,则为法制的,校长得人与否之影响较小,校事可以按部就班进行下去。此又我们所当提倡者。教职员权责分配亦是行政中一大问题。照现在情形,教员与职员几截然两途:通例,教员只负教学甚至于只有上讲堂讲功课的责任,对于校中行政一概不问;职员则专理行政上的事情,彼此不谋。同事既易生隔阂,学生对于职员因其不任教课或督责而有轻视与敌视之念,对于教员因其不明学校情形或无权处理关于操行上之事情而有蒙混或放纵之弊。由此发生的流弊既足以使学校少敦厚诚挚的精神,教育上之效率亦随之而减。较好的办法是使教师于教课外对于学校行政负一部分责任,职员于担任行政事务外,并教若干功课,虽职责各有偏重但同事师生间之隔阂可以减少。不过国内中等以上学校(小学职教员不分者为最多数)实行此种办法者为数甚少。
十六 学级编制
集多数学生于一校,因其年龄知识上之各种差异不能集合在-处施同一之教育,亦不能不问其程度如何以同一的教材教之,于是为教授与学习便利计,有学级的编制。中国学校通行的编级方法有单级制、二部制、年级制、学科制、道尔顿制几种。单级制是合多级学生于一教室教授:例如全体学生四十人,就程度与年龄之差异有一年生十五人,二年生十人,三年生九人,四年生六人,但全校只有一教师,势不能分教,而各学生又均系日间就学,不能用二部制,于是将四级学生合在一个教室教授。一教师同时要顾到四级学生之教课,只有多使学生自动,而将复习与新授的功课配合适当,使各级学生得相当时间的直接指导。此方法多行于乡村小学,间亦有于主任教师外延请助教或指定年长学生相助者。二部制是将学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上午上课,一部分在下午上课,其所以如此编制是为学生就学之便,即有些学生上午无时间就学,有些下午无时间。此制大概行于都市工商业发达之地,但在中国不甚多。年级制是将学生于入学时将其各科程度加以试验编定年级,以后即按照各年规定的课程逐次学习,年限完足即行毕业,其中虽因程度低劣而有留级者(即留一年),但超越升级者则无有。此为现在最普通的编级方法,其弊在过于机械,不能适应优等生与劣等生之需求。学科制以学生对于某科之成绩为单位:如国文有二年级之程度,算学有三年级程度,国文即在二年级授课,算学即在三年级授课,其他各科如之;但大概有一定限制,即各科年级之距度不能超过二年或三年。此方法大概行于较优良之中小学校。道尔顿制为近数年来之新方法,曾于一九二二年至一九二四年之间风行一时。此制为美国柏克赫司特女士所创,盛行于英国。其编级方法以个人程度为准标,可以随时伸缩,例如某生之国文程度甚优,算学甚劣,他可把学习国文的时间改习算学,各科在一定期间内(一星期或一个月)可以自由支配各科学习时间,但各科之进程却要一致。此制重个别学习,故班级教学减去一部分;通行于江浙等交通省份之一部分小学及极少数中学。其精神很有许多与中国旧日的书院制与私塾制相通,方法则较单级制便利,乡村小学很可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