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人的生命不在于长短,在于是否痛快活过
人的一辈子,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也许只有三万天,我们到底在追寻什么?是快乐?是金钱?是幸福?其实,我们追求的是一种人生的态度。
不管是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所要经历的都一样
大玉儿在《孝庄秘史》中说:“不管你是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所要经历的都一样,都一样啊。”这话道尽了多少哀怨愁苦、悲欢离合。世上没有人能够随心所欲,或多或少地都会遇到烦心事、难心事、倒霉事,诸多的不如意都是难免的。或许这一生,就是不断地与痛苦抗争的过程,关键看你是否会调解自己的心态。
一位初登歌坛的歌手,寄出自制的录音带给某位非常著名的制作人后,就日夜守候在电话机旁等候回音。
第一天,因为他满怀期望,所以心情好极了,逢人就大谈抱负。
第十七天,他因为情况不明,所以变得浮躁起来,胡乱骂人。
第三十七天,他因为前程未卜,所以情绪低落,闷不吭声。
第五十七天,他因为期望落空,所以情绪坏透了,拿起电话就骂人。没想到电话正是那位制作人打来的。为此他自毁了期望,自断了前程。
生活中很多这样的人,遇事不能正确调整自己的情绪,没能拥有良好的心态,因此失去了很多应得的机会。
心理学家认为:保持良好心态的人,就好像一条活鱼,能够在社会、家庭、生活的海洋中自由自在地遨游。
欧·亨利曾经因为犯案而被判刑,其后他并未因此而愤世嫉俗,而是致力于写作,终于成为文学史上不朽的人物。
杰克·伦敦把早年遭受的挫折写成小说,成为全国知名的作家,那些故事至今仍然被视为文学的瑰宝。
挪威的移民努特·汉生一生尝试许多事情均告失败。最后,在绝望之中,他决定把所有失望的故事写成一本书,书名是《饥饿》。这本书让汉生赢得诺贝尔文学奖,来自世界各地登门求稿的出版商络绎不绝,使他名利双收,从此悠闲度日。
可见,世界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不要总觉得自己是不幸的,不要总觉得自己的失败与其他原因有关,一味地怨天尤人不但什么也改变不了,还会折磨你的心灵。人生,就是一连串的选择。成功与失败,烦恼与快乐,完全取决于我们对人生之路的选择,取决于我们遇事的一种心态。
我们必须承受一连串的挫折、失望、打击和失败,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胜利的观念是取得成功的关键。积极的人生态度更是成功的催化剂。积极能使一个懦夫成为英雄,能使人格变得温暖活泼,富有弹性,能使人充满进取冲劲,能使人心中充满超越一切的力量。
此时,如果我们一味地沉溺于各种烦恼及压力之间,无疑是痛上加痛。我们不妨学着换种心态,换个角度看世界:赶车上班,与其为一个小时的上班车程而忧心,不如把心思倾注于美丽清晨的每一个细节之中。也许一阵清脆的鸟鸣能让你心情愉快,刚刚盛开的花朵能使你倍感神清气爽,留一份好的心情带到你的工作单位。
不要总是过一成不变、几点一线的生活。让生活多一些变化,也许一个小小的改变就能有意想不到的结果。尝试着做一些美味的菜肴,全家人来一顿烛光晚餐。或者在书桌前为自己插上一束鲜花,换换心情。
既然我们生在这样一个社会,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竞争与压力的时代里,我们唯一能改变的,只有自己。人的生活并非只是一种无奈,而是可以由自身主观努力去把握和调控的,心态的好坏也必然导致对事情看法的不同。瞿秋白说:“如果人是乐观的,一切都有抵抗,一切都能抵抗,一切都会增强抵抗力。”用一颗乐观开朗的心去“看”这个世界,生活就会永远多彩、永远美丽。
善待此生,改变活法
我们确信:世界不只一扇门,当上帝为你关上所有的门时,它还会为你留下一扇窗。因此,我们不要总沉溺于失去门的痛苦中,我们要看到另外的那扇窗,依然为你敞开。
生命的真正意义在于体验
有一个人很害怕死亡。他想:死亡是在前面还是后面呢?
最后他得出结论:死亡是从后面追赶而来的,要避免被死亡追上的唯一方式,就是走得更快速、更匆忙。
于是,他每天都行色匆匆,干什么事都加快了速度。
有一位哲人看到他这样,不禁问他:“你在追赶什么呢?”
这个人回答:“我在逃避死亡。”
哲人再问:“你怎么知道死亡在后面?”
这个人又回答:“逝者都是在向前逃命的时候被死亡追上的。”
哲人摇摇头说:“你错了,死亡不是在起点追赶你,而是在终点等候你,无论你如何逃避,最后都会抵达终点……”
哲人还说:“我曾经拜访过死神,他特别请我通知你别忙着逃避,多体会一下活着的滋味吧!”
世事变化无常,死亡我们无法逃避,也无从把握,那是我们人生所必然要到达的终点。重要的是把生命当成一次旅行,不要忘了尽情地欣赏路边的美景,顺便采一束花来装点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生命增加一点色彩。
因为,生命短暂也好,漫长也好,开始了就要一路奔向死亡,智者说死亡不是一件急于求成的事,也不要一路奔跑企图逃避,不管你怎么逃避,它都在那儿等你。
人总是要死的,这是必然;何时何地为何而死,又是偶然。人怕死无非是害怕肉体消灭,害怕死亡时的痛苦,害怕对亲人和个人未了事情的牵挂,等等。其实,这些事情如果想通了、想开了,死亡也没有什么可怕的。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生亦自然,死亦自然,生死不过是自然规律在人身上的体现罢了。
有了科学生死观,更要珍惜生命。人生只有一回,没有返程票。因此,我们要珍惜生命的每时每刻,让生命的每一段都得到充实,不让时光在面前悄悄溜走。人生最多不过三万多天,让每一天过得有意义才好!
看淡生死大自在。我们无法驾驭生死,但能够耕耘生活的土地,播种快乐;我们不能阻止死神的召唤,却可以拓展生命的外延,丰富自己的灵魂。所以,只要我们活一天,我们就应该用心感悟一下生命的过程,生命的真正意义就是要我们去体验生活。
一个很穷的小伙子出去做工,路上,他捡到一个神奇的葫芦——可以满足他的三个愿望。
“如果我现在能立刻变得富有该多好。”话音未落,小伙子就有了很多很多的钱。这时候他又想起自己心爱的姑娘,“如果她能马上变成我的妻子该多好。”他刚许完愿,姑娘果然就成了他的妻子。
有这么多的钱,总得有人来继承才好啊。小伙子心想着。“我不能再等了,我现在就希望有很多孩子可以继承我的产业。”小伙子又许了一个愿。这样他就有了很多孩子。
所有的过程都被简化了,他立时就拥有了想要的一切。他高兴极了,可突然发现此时的自己已经是个老头子了。“噢!不!”他捧着那个神奇的葫芦哭了起来,“请求你让我变回原来的样子吧,我还是想每天去做工,晚上瞒着她的父母偷偷地约我的姑娘出来见面,牵着她的手在树林里散步。天哪,还是让这一切慢慢地来吧!”但葫芦突然不见了,他后悔也没有用了。
生命就是一个过程,过程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美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体验追求的快乐与苦涩;品味每一分钟的生命历程,感受生命中的每一个甜蜜甚至痛苦的时刻,不管最后我们收获的是成功还是失败,我们都无怨无悔,因为我们真真实实地享受了生命中的每时每刻。
人生是一个过程。人的一生是一个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过程,是一个追寻希望和目标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奋斗前进的过程,也必定是体验生命中种种欢愉与种种磨难的过程。不论贫富,哪里有人不曾体验过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呢?
在西方神话中有一个故事:
西绪福斯本来是一个神,但是由于犯了错误,宙斯罚他到人间来当囚徒,每天让他把一块石头推上山,然后这块石头自动滚下山,第二天他就得重新把它推上山。他日复一日地在那儿工作。西绪福斯刚开始感到非常痛苦、非常绝望,但是后来,他推着推着就开始欣赏整个过程,他推过了春夏秋冬,推过了风霜雷电,推过了天上的月亮和星星,推过了周围的鸟语花香,推过了所有动物的鸣叫声和歌唱声。于是他发现,推石头本身就是一种意义,所以他越推越快乐,最后感动了宙斯,重新把他调到天上,变成了天上的神。
享受生命的过程,就拥有一次参与。坐井观天的,不是人生;青灯古庙的,不是人生;参与进取的人生才是快乐而真实的人生。风吹雨打我们都见过,酸甜苦辣我们都尝过——生命中多了一次参与就多了一次激情的冲动,而享受冲动时的快乐,是那些生活在浅水滩前徘徊观望的人们所无法得到的。
感受生命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拥有难忘的经历,每个人的心灵中都铭记着动人的故事,只是或已成为昨日的酸楚回忆,或已成为今天的珍贵收藏,不管怎样,它们都将沉淀在你的生命中,伴随你一生并陪伴着你继续走完以后的人生之路。生命是珍贵的,生命是美丽的,生命又是脆弱的,就让我们共同学会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吧!
善待此生,改变活法
人生,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然而,不管生活是以哪一种滋味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都要经历,我们要去体验,这也就是生命的真正意义所在。
坚强地活着,是一种莫大的幸运
一位妇人只有一个孩子,因此,她对这唯一的孩子百般呵护,关爱备至。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妇人的独生子忽然染上恶疾,一病不起。虽然妇人尽其所能地邀请各方名医来给儿子看病,但是,医师们诊视以后都摇头叹息,束手无策。不久,妇人的独生子就离开了人世。
这一打击犹如晴天霹雳,妇人根本无法接受。她天天守在儿子的坟前,夜以继日地哀伤哭泣。她形若槁木,面如死灰,悲伤地喃喃自语:“在这个世间,儿子是我唯一的亲人,现在他竟然舍下了我先走了,留下我孤苦伶仃,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啊?”
妇人决定不再离开坟前一步,她要和自己心爱的儿子死在一起。四天、五天过去了,妇人粒米未进,她哀伤地守在坟前哭泣,儿子就此离开的事实如锥刺心,实在是让妇人痛不欲生!
一位智者见她如此伤心,便上前问道:“你想让你的儿子死而复生吗?”
“当然,那是我最大的心愿!”妇人仿佛是水中的溺者抓到浮木一般。
“只要你点着上好的香来到这里,我便能使你的儿子复活。”智者接着嘱咐:“但是,记住!这上好的香要用从来没有失去过亲人的人家的火来点燃。”
妇人听了,二话不说,赶紧准备上好的香,拿着香立刻去寻找从来没有死过人的人家的火。
她见人就问:“您家中是否从来没有人过世呢?”“家父前不久刚往生。”
“您家中是否从来没有人过世呢?”“妹妹一个月前走了。”
“您家中是否从来没有人过世呢?”“家中祖先乃至于与我同辈的兄弟姊妹都一个接着一个过世了。”
妇人始终不死心,然而,问遍了村里的人家,没有一家是没死过人的,她找不到这种火来点香,失望地走回坟前,对智者说:“我走遍了整个村落,每一家都有家人去世,没有家里从未死过人的啊……”
智者见因缘成熟,就对妇人说:“人有生必有死,谁也不能避免生、老、病、死、苦,并不是只有你心爱的儿子才经历这变化无常的过程啊!所以,你又何必一心寻死呢?能活着,就要珍惜可贵的生命,体悟无常的真理,从痛苦中解脱。”
妇人听了智者说的话,立刻扭转了自己错误的观念。
活着,是一种责任。活着的人,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而且要对他人负责。生命,不仅仅属于我们自己的。所以,没有权利选择生的我们,也没有权利选择死。这不仅仅是因为道德和良知,更重要的就是因为爱,爱自己,爱别人,这样才能体现出生命的真正意义。
梭罗总是这样对自己说:“如果没有出生在世,我就无法听到踩在脚底的雪发出的咯吱咯吱的声音,无法闻到木材燃烧的香味,也无法看到人们眼中爱的光芒,更不可能享受到因为自己的奋斗而带来成功的喜悦……能活在世间,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我为什么不尽情地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天呢?”不要再去在意那些纷繁复杂的纠葛,活着就是幸福,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珍惜当下快乐的人生与鲜活的生命吧!
善待此生,改变活法
幸与不幸只在一线之间,全在于我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其实,只要能够坚强地活着,这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幸运。因为只要坚强地活着,就会有希望,有希望就会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幸福。
把每一天都当成生命的最后一天
看过一个电影,记不清名字了,是安吉丽亚·朱莉演的。
一个电视女主持人碰到一个预言家,预言家对她说,她将在下星期四死去。她的生活一下被打乱了。她希望这是一个胡言乱语的人,可是他对其他事(球赛结果、天气、地震)的预言一一应验,于是她开始认真考虑下星期四就死这件事。人都会有自己的小烦恼、小计划,但是如果生命还剩最后几天,事情就会变得很不同。影片最后有一个点题之语:我们应当把生命中的每一天当做最后一天来过,这样,你才会重新审视自己的今天有多么重要,认真地过好今天。
苹果教父乔布斯的人生观便是这样:每天都把今天当做人生的最后一天。
有一天,乔布斯忽然从书中读到一句话:“如果你把每一天都当做最后一天过,有一天你会发现你是正确的。”从那时起,他每天都对着镜子扪心自问: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我还会去做今天要做的事情吗?这件事情真得值得我去为它投入激情吗?在这样不懈地追问中,乔布斯明白了未来的人生方向,他很果断地作出决定:从里德学院退学,并设法向学校要回了所交的学费,开始了另一种生活。
乔布斯曾表示,他真正的大学教育是从退学以后才开始的。他后来回忆说:“因为年幼无知,我选择了一所和斯坦福一样昂贵的大学,我的父母都是工人,他们倾其所有资助我的学业。在六个月后,我发现自己完全不知道这样念下去究竟有什么用。当时,我的人生漫无目标,也不知道大学对我的人生能有什么帮助,为了念书,还花光了父母一生的积蓄,所以我决定退学。当时作这个决定的时候我其实是非常害怕的,但现在回头想一想,这是我一生所作出的最正确的决定之一。从我退学的那一刻起,我就再也不用去上那些我毫无兴趣的必修课了,而是开始旁听那些看起来比较有意思的科目。”
对于从学校退学这件事,乔布斯似乎从来没有后悔过。如乔布斯所言,从里德学院退学后,他不必再为那些恼人的学科和学分烦恼,他有大量的时间去选修自己喜欢的科目。乔布斯的一位好友在回忆他退学时说:“乔布斯选择留在里德学院是因为在这里他能学到他想学习的知识,又不必为学分所累,同时,在业余时间他还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一句话改变了乔布斯的决定,也可以说改变了他的一生。
《羊皮卷》上也有这样的一句话:“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我该怎么办?忘记昨天,也不要痴想明天。明天是一个未知数,为什么要把今天的精力浪费在未知的事上?”
人的一辈子,只有三万天,大多数人在三万多天的生命中已经活了一万多天。我们生命有多长,连我们自己都说不清,但生命的宽度,我们自己倒是可以把握。如果说人生如一本书,那么你希望你的书中是精彩多,还是无奈多呢?我想,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希望生命是充实的,生活是快乐的。
一个人把每一天都当做最后一天来过,生命才会显得富有意义。然而,这个世界纷扰太多,诱惑也不少,我们的心灵常在这样的环境下难以平静。有时,我们就像一只行驶在大海上的小船,随波逐流,找不到方向。于是我们的心变成了灰色、黑色,我们的眼睛里不再看到季节的变换所带来的变化。我们可能忙忙碌碌,我们可能碌碌无为……
如果我们把自己的心态放平衡点,我们还会那么在乎那些失去的东西吗?如果我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当成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我们还会那么痛苦和悲伤吗?
不会的,一定不会的。
善待此生,改变活法
对我们而言,肉体的死亡是不可避免的。若将之认为是生命的终点站,之后一切将归于零,那我们就会因绝望而放弃一切!其实,仔细想想看,我们每夜不都在死亡的状态中吗?睡眠是一种假死状态,只不过确知第二天早晨会醒过来,方能安心入睡罢了。谁都无法保证明天一定还会活着,所以不妨将今天视为生命的最后一天,努力地把它过到最好岂不善莫大焉?
放下世俗的烦恼,放下不能解决的问题
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国王为了寻找快乐,命大臣四处为他寻找。一天,大臣遇到一个“没有一天不快乐”的农夫,便问其原因,农夫说:“我曾经因为脚下没有鞋穿而整天沮丧,直到有一天,我在街上看到了一个没有脚的人。”大臣顿悟,原来快乐竟如此简单。
第一次读到这个故事时,心灵有种被碰撞的感觉。原来,我们不曾珍惜的东西,在没有它的人的眼中,是多么得珍贵。蠢蠢的欲望折腾得你总想找到一个出口,然而却不断地迷路。
若你能舍弃浮华,放下包袱,轻松上路,你就会感觉到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开心与自在,这就是简单与质朴的生命。
放下,你才会快乐;放下,快乐就在眼前。
在一个坚固的小铁笼子里,装着猴子最爱吃的核桃,笼子上面开了一个小口,大小刚好够猴子的爪子伸进去。但是猴子一旦抓住了核桃,爪子也就抽不出来了。人们常常用这种看似愚蠢的方法来抓捕猴子,很有效果。因为猴子有一种习性:不肯放弃已经到手的东西。
我们总会嘲笑猴子的冥顽不灵:为什么不松开爪子放下核桃逃命呢?其实仔细想想,人又何尝不是呢?因为不愿放下眼前已有的利益,而最终因小失大的人不计其数。人生,其实就像下围棋一样,只有偶尔放弃小的利益,才能得到更大的利益。但如果想兼得“鱼和熊掌”,那最终恐怕什么都得不到。
对于一种刚柔相济的弹性人生来说,放下是为了更好地进取。当你放下自我,舍弃拥有时,你会获得从头再来的充实,品味收获的喜悦,拥有创业的荣耀。你得到的将是对生命真谛的理解和跨越,当然,所有这一切,只有在放下的同时付出更多的努力,才可以成为现实。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让一百三十八位年轻人共做一件事情,让一半人把自己的事做完,另一半人中途停止。几小时后,那一半中途停止的人对没完成的事情耿耿于怀。
这说明,当想做的事情没有完成时,人们便会对这件事情长期地放不下心。严重点说,如果人的这种担心得不到很好的调适,便有可能走向一种极端,会过分地产生一种强烈的欲望而不顾客观的条件和自身的能力,一味地硬干下去,以致自己走入死胡同。这样,生命变得又累又枯燥,生活也会变得十分乏味。
只是,现实中,我们“放不下”的事情太多太多。功名利禄、金银财富、忧愁苦闷等在我们的心中占据了太大的位置,以至于我们每天都被这些事情困扰,心事不断,愁肠百结。
对于一个受了伤的失败者来说,只有放下失败,你才有可能让生命重放光彩。
菲尔德是19世纪中叶一个非常著名的实业家。有一次,他率领工作人员,准备用海底电缆把“欧美两个大陆连接起来”。当这一伟大的工程实施成功之后,他霎时成为全美国最受尊敬的人,并且被誉为“两个世界的统治者”。
盛大的接通典礼开始了,人们纷纷把他推向主席台前。可这时,刚接通的电缆传送信号突然中断了。霎时,人们的欢呼声变为了愤怒的狂涛,那一刻,所有的人都骂他是“骗子”“白痴”等。这时,菲尔德对这些毁誉只是微微一笑,并没有解释什么。
在接下来的六年时间里,不管外界对他如何诽谤,他依旧不作任何解释,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研究电缆上面。六年之后,他终于通过海底电缆,架起了欧美大陆之桥。在这一次的庆典晚会上,他又一次成为最受尊敬的人。面对这一切,他只是微微一笑,站在人群中观看。
人生就是一场游戏,有时你会赢,有时则会输。生命有得到是正常的,有失去也是正常的。平和乐观,拿得起,放得下。这才是智者的姿态也正是这种平和的心态,使他在遭受失败之后,依然坚持不懈地为自己的事业奋斗,并最终取得了成功。面对期间的尊重和谩骂,他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拿得起,放得下。
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迈不动的脚。所以,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负累,只有毫不犹豫地放下,才能得到解脱。每当不得不放弃的时候,我们就一定要拿得起,放得下。那些不愿放弃的人只会让自己更加痛苦,只有那些选择放弃的人才会活得更加充实、轻松。
抖落身上的尘土与烦恼吧,做一个拿得起放得下的人!
我们每个人都要有勇气去面对一些事,这就是拿得起;每个人都要有肚量去容纳一些事,这就是放得下。在得失之间,才能感悟出人生的要旨。“放下是福”,只要放得下,就不会戚戚于贫贱,戚戚于富贵,从而安享心灵的平静与幸福,从而发现快乐其实那么简单;放下世俗的烦恼,放下不能解决的问题,放下过去种种,拿起开启未来的钥匙,生活就会因你而快乐。
善待此生,改变活法
当我们拥有的时候,我们也许正在失去,而当我们放下的时候,或许又在重新获得。对万事万物,我们都不要过分地执著。如果刻意去追逐,就难免走入患得患失的误区。放下过去的种种,让我们轻松上路!
越早放弃旧的奶酪,你就会越早发现新的奶酪
斯宾塞·约翰逊曾说过:“越早放弃旧的奶酪,你就会越早发现新的奶酪。”人生也是如此,没有必要执著地守着已经不再新鲜的奶酪,而错过了新鲜的奶酪。偶尔回头看看,或许你会发现身边有更好的选择,一味地执迷不悟,只会让自己陷入绝境,走进死胡同。
人生在世,必须要走好每一步、每一条路,有时候往往我们迈出第一步时,便已“棋子未落,结局已定”。但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当我们知道错的时候,赶紧回头,重新来过,哪怕是已经付出了成本,也总比输掉全部要好。最可悲的是,有些人明明走错了路,却还要继续走下去,这才是最可悲的。
也许,你已经错过了生命的晨曦,可是生命并未终止,还在继续,路还在脚下,怕什么?一切都不晚,为何不赶在夜晚来临之前,找准方向,再次起程?
班超投笔从戎,鲁迅弃医学文,都是“改换门庭”后而大放异彩的楷模。可见,如果能审时度势、扬长避短、把握时机,放弃,既是一种理性的表现,也不失为一种豁达之举。
英国著名诗人济慈本来是学医的,后来发现了自己有写诗的才能,就当机立断,放弃了医学,把自己的整个生命投入到诗当中。他虽然只活了二十几岁,却为人类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而马克思年轻的时候想做个诗人,也曾努力写过一些诗,但他很快发现自己的长处和兴趣并不在这上面,便毅然放弃做个诗人的梦想,转到社会研究上面去了。
如果,他们不能放弃自己原来的追求,选择一条对自己来说更加适合的道路,那么英国至多不过增加了一位庸医,而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却要失去一颗耀眼的明星。
放弃,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因为放弃便意味着不再拥有。但是,不想放弃,却想拥有一切,最终只能一无所有,这是生命的无奈之处。
不懂得放弃的人,总将生活中的不如意绕在心灵的枝干上,心中的忧伤就像北方腊月的浓雾,挥之不去。一味地自怨自艾,自暴自弃,于是青春美丽的容颜与悠悠岁月擦肩而过,恰如风过竹面,雁过长空,就像苏东坡的一声人生长叹:“事如春梦了无痕。”
舍不得放弃的人,像一茎寂寞的芦苇,独立在夜风中守望,把自己幻想成一季秋色,再从烟黄的旧页中只能握住一把苍凉。
生活的路并非一马平川,难免有磕磕绊绊。我们学会了竞争,学会了占有。而放弃则是另一种生存方式。此路不通,换一条走走,总有一条路适合自己,总有一条路能通向成功。当你以一副义无反顾的姿态艰辛地在一条路上跋涉的时候,也许,另一条路上鲜花正灿烂开放,笙歌四起。
学会了放弃,才是真正地学会了拥有,学会了竞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离开浑浊的封建官场,这是洁身自爱的放弃。
放弃需要勇气,需要有“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魄力。有时,放弃要面对各种压力,或来自社会,或来自世俗。中国科学界元勋、“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为了祖国的国防事业,毅然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带着“相当于五个山地师”的智慧,回到祖国。此间,他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冒着生命的危险,在异国他乡忍辱负重,历尽磨难。他作出了成功的放弃。如果留在美国,他必然有丰厚的物质条件,然而如果他作了那样的选择,他就,只不过是千万留洋学子中普通乃至平庸的一员!
放弃,是意志的升华,是精神的超脱,是一种境界。学会放弃的人,才是真正的大智大勇。人生其实就是一段路,从这头走到那头。可以哭,可以笑,却没有停止的理由。经历了重重磨难,经过了情感的大起大落,才能真正明白放弃的内涵:学会放弃,放弃名利的追求,放弃钱财的索取,退一步,不会是永远的失败,恰恰可能是海阔天空。
放弃,不是“轻言失败”,不是遇到困难阻碍就退却、屈服,是迎难而上的另一种方式。放弃遥不可及的幻想,放弃孤注一掷的鲁莽,多几分冷静,多几分沉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再回首时,才会发现,曾经的放弃是多么明智的选择。
人生苦短,韶华易逝,若目标不适,或主客观条件不允许,与其蹉跎岁月,徒劳远功,还不如学会放弃,选择一条更适合你的路。
善待此生,改变活法
人若向往居住环境的清幽恬淡,就得放弃都市的繁华喧闹;若仰慕成功者的辉煌,就要舍弃清闲安逸的生活。因此,只有学会了放弃,我们才能有所得。
“糊涂”是一种豁达,一种洒脱,一种智慧
人人都知道郑板桥曾经说过“难得糊涂”四个字,但真正理解其含义的,又有几人呢?
当初郑板桥为官之时,将官场、世事看得太清楚、太明白、太透彻而又无以为释之时,又因其性情刚直,不谄媚、不圆滑,而不平不公之事太多,凭一己之力却又无能为力的时候,只好在“糊涂”之中寻求遁世之术。
古人说:“聪明难,糊涂更难。”由此可见,聪明是一门学问,而糊涂却是一门比聪明更为高深的学问。那是因为,聪明过了头就会招致不必要的麻烦,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就是这个道理。而“糊涂”的轻与重都是无所谓的,别人也不会对你有防范、陷害之心,反而会让你过得更加安逸。所以说,糊涂其实是一种大智慧。
三国时期的司马懿,本是一个绝顶聪明、老谋深算之人,却总是喜欢佯装糊涂。当年在五丈原,就是凭借着“糊涂”的功夫,拖垮了老对手诸葛亮,居功至伟,权倾朝野。正因为功高盖主,免不了惹来朝廷的猜疑和同僚的嫉妒。身处险境之中,司马懿干脆装起糊涂来,以病重为由不上朝,长期在家休息,给人制造一种行将就木的假象。但是他的政敌仍然不放心,派去一个人以探病为由,刺探司马懿真病还是假病。于是,司马懿干脆顺水推舟、将计就计,真的装出一副病入膏肓、日薄西山的样子。在司马懿精心的策划之下,来人果然被蒙骗过去了。回去就向上面禀告了司马懿病情严重,已将不久于世了。于是,终于使他的敌人放下了对他的警惕。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司马懿暗中广招人才、培植羽翼。神不知鬼不觉地安排了自己的两个儿子夺取了禁军的兵权。
此后,又看准了一个时机,发动了“高平陵之变”,将曹家军一网打尽。至此,魏国的命脉被司马懿牢牢地抓住了。
大智若愚,并不是真的愚,而糊涂有时候也并非是真的糊涂,很多外表上看上去很精明的人,实际上愚不可及。因为他们把自己的优劣之处暴露得一览无余。而糊涂之人,则很多是极聪明睿智的,他们比那些所谓的智者不知道要聪明多少倍。这种人往往懂得收敛自己的锋芒,隐藏自己的才华、显露自己的短处。因此,也就使人们觉得这种人对自己毫无威胁可言,也就放下了对他们的戒备、迫害之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于一些非原则性的且不受听的话,完全没有必要过分在乎,耿耿于怀。面对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假装没听见、没看见,或是随听随忘。这种凡事“糊涂”的做法,不仅是智者处世的高明之处,也是保持心灵平衡淡然的秘诀之一。如果一个人遇事总是斤斤计较,追究到底,硬要讨个说法,那么就会陷入到烦恼和苦闷的境遇之中,无法自拔。
著名的相声艺术家马季就是坦荡做人、万事“糊涂”的受益者。可以说他的一生并不顺利,但却能始终乐观,潇洒地活着,这就与他凡事不计较、大度糊涂密不可分。
马季曾经挨过很多次批斗,可马季对此仍是“糊涂”面对,半点没为自己辩白。用他的话说:“我要是小心眼儿,这世上早就没马季了!”马季在他人生的后期,已经不愿意在中央电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上表现自己了,而是力捧年轻的相声演员。于是,便有人劝他:“你怎么不上去露露脸呢,再这么下去,观众都快把你给忘了。”可是马季却满不在乎地说:“我已经完成了我的使命,还老让观众们惦记着干吗?”马季就是这样不仅在大事上“糊涂”,小事上也是一副无所谓,“糊里糊涂”轻松以对的样子。
有一段时间,马季很久没有演出了。一次,在汽车上,有两个年轻人谈论:“我听说马季出事了,被抓起来了!”
“不会吧,前两天电视台还播了他的相声了呢。”
“那是早录好的啊!”
巧的是,这时马季也正好在车上,而且就坐在他们俩附近,清楚地听到了两个小伙子的谈话。可是,这时他又犯起“糊涂”来了,把脑袋往衣领里一缩,并不辩白,一声不吭,到站就下车了。
可见,正是因为马季的“糊涂”才使他凡事都能以达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现实生活中,往往有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一遇到不顺心的事,要么想办法打击报复,要么借酒消愁消极以对。其实,这是最错误的做法。装“糊涂”是一种本领,很多时候,我们不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做人。
生活中少些多余的认真和计较,多些自信和信任,多些聪明的糊涂,多些理解和谅解,生活就一定多些开心、快乐和和谐。所以说,“难得糊涂”是良训,它是人们屡经世事沧桑之后的成熟和从容,是人生大彻大悟之后的宁静心态的写照。
善待此生,改变活法
做人固然不能玩世不恭,游戏人生,但也不能太较真,认死理。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许多事情非要寻出个究竟,有时也是不现实的,倒不如多一点“糊涂”,少一点执拗,何尝不是另一番开朗、超脱的境界呢?
换个活示,换种人生
生活中,有很多人之所以过得不快乐,并不是他们物质上清贫,也不是感情上遭遇了挫折,更不是事业上一事无成,而是他们没有自己的主见。这些人凡事以别人的行为标准来衡量,或轻信、轻听各种媒体对某一事物不负责任的宣传,结果让自己彻底失去了主张,葬送了自己的健康、快乐,甚至是生命。
著名的法国小说家左拉在一篇文章中就描写了这样的一个人——克洛德。
克洛德从懂事的年龄起,就抱定了这个主张:“我的生活计划已经定了,我只要闭上眼睛接受时代的恩赐。为了跟得上文明的进步,过上美满幸福的生活,我只用每天早晚看看报纸和广告,准确地按照这些无比崇高的导师的指点去做。这是真正聪明的办法,唯一可能得到幸福的办法。”
从这一天起,克洛德把报纸上登的和墙上贴的广告当做他的生活法典。它们变成了帮他解决一切问题万无一失的指南。凡是广告上没有大力推荐的,他都一概不买或者不做。
这个不幸的人就是因为这个缘故,生活在一个真正的地狱里。
克洛德买了一块地,土是从别处运来的,他只能在桩基上盖房子,这栋房子是按照最新的建筑方法建造的,一刮风就晃悠,一下大雨就一块块往下掉土。房子内部,壁炉里装着结构精巧的除烟器,冒出来的烟可以把人呛死;电铃不管怎么按,它就是不肯响;厕所是按照一个极好的式样造的,变成了一个可怕的臭屎坑;抽屉和橱门装的是特别的机件,开了关不上,关上了又开不开;尤其是那架自动钢琴,不过是一个糟透了的手风琴;还有保险箱,撬不开,烧不着,在一个冬夜里,被几个贼轻轻松松地搬走了。
不幸的克洛德,他不光是财产上受到损失,身体上也吃尽了苦头。
克洛德刚到街上,衣服就裂缝了。他是从那些清理存货,举行大拍卖的公司里买来的。
有一天,克洛德的头完全秃了。他是想把他的金黄色的头发变成黑色,这又是受他对文明进步的爱好的驱使。克洛德刚用过一种药水,金黄色的头发全部脱光,他非常高兴,因为照他自己说的,他现在可以涂一种油膏,一定可以使他长出一头比以前的金黄色头发多两倍的黑头发。
克洛德吞服的各种药品,就用不着一一详谈了。他原来很强壮,现在变得瘦弱,一用力就气喘吁吁。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广告开始把他的小命断送了。克洛德相信自己有病,他按照广告上开的良方医治自己的病。他看到每种药品都受到同等的赞扬,拿不定主意,于是为了使疗效更好,他同时服用几种药品。
广告把克洛德的智力损害得更厉害。
克洛德在书架上摆满了报纸上推荐的书籍。他采用的分类法是最奇妙的:他把一本本书按照价值的大小排列。换句话说,是按照出版商花钱请人写的那些评论文章的热情程度的高低顺序排列。当代的所有愚蠢和下流无耻的书籍都集中在那儿,还从来没有人看到过有谁收集了这么多伤风败俗的东西。克洛德很仔细地把介绍买书的广告贴在每本书的书脊上,这样,他每次打开一本书,就可以事先了解他按照规定应该表达的是哪一种感情,是笑还是哭。有了这一套办法,克洛德完全变成了一个白痴。这出悲剧的最后一幕是令人悲痛的。
克洛德看到有一个女梦游者能治百病,于是,连忙跑去请她医治他其实没有的毛病。这个女梦游者十分热心,要帮助他返老还童,把能回到十八岁的秘方告诉了他,其实方法也很简单,只要用某种水洗澡之后再内服一种药水就行了。
克洛德吞下药水,钻到洗澡水里,他变得非常年轻了,年轻半个钟头以后别人发现他已经死在澡盆里。
克洛德甚至在死了以后,也是广告的受害者。他在遗嘱中嘱咐,要把他装在一口能够很快就起防腐作用的棺材里。这种棺材是一位药剂师新近取得专利权的。棺材刚抬到公墓,就裂成两半,这个可怜虫的尸体滚到烂泥里,只好和碎棺材板混在一起埋了。
克洛德的坟是用硬质纤维板和人造大理石砌的,第一个冬天,雨水就把它淋坏了。
毫无疑问,克洛德的一生是失败的一生。他之所以过得不如意,不快乐,就是因为他偏听偏信所造成的。
一个没有主见的人,除了身体遭受痛苦之外,精神也会受到伤害。而更为可悲的是,这样的人直到死也没过上一天好日子,这真是一件悲哀的事情!
相反,只有坚持自己的想法,走自己的路,才不枉费一生。
有一个美国男孩,他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成为一位体面的医生。可是,男孩读到高中便迷上了计算机,整天玩着一台旧计算机,不断地把计算机的主板拆下又装上,乐此不疲。男孩的父母见了很担心,他们苦口婆心地告诉他:“你应该用功念书,否则根本无法立足社会。”
男孩非常痛苦,他既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兴趣,也不愿意让父母难过。最后,他按照父母的愿望考上了一所医科大学,可是他的内心始终只对计算机感兴趣。第一个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他毅然地告诉父母他要退学,父母苦劝无效,也只好遗憾地同意他退学。
后来,男孩成立了自己的计算机公司,打出了自己的品牌。第二年,公司就顺利地上市发行股票,他拥有了一千八百万美元资金,那年他才二十三岁。
十年后,他创出了不亚于比尔·盖茨的神话,拥有资产达四十三亿美元。他就是美国戴尔公司总裁迈克·戴尔。
其实,你是自己的设计师,成龙成虫全在自己。做好自己,安排自己的生命时序,你才会活得更精彩。你的生命,要靠自己去雕琢。你要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确定自己人生的目标。也就是为自己“人生道路怎么走”、“朝着什么方向走”、“最终要达到什么目的”进行设计。只有那些执著儿时向往的目标并为之不懈奋斗的人,才会在事业上取得理想的成就,活出一个无悔的人生!
善待此生,改变活法
被别人设定人生,并且按照别人的设定去生活的人,他的生命注定只能平淡无奇、碌碌无为。只有对自己的生命充满激情和幻想的人,才会不断地超越自己,达到一个又一个高峰,人生也因此而绚丽多彩,跌宕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