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传播材料的选择与使用
本节重点介绍传播材料的概念与种类、传播材料适用人群和选择、传播材料的使用,以及传播材料使用效果的评估。
一、传播材料的概念与种类
传播材料是关键讯息的载体和呈现方式。传统的传播材料分为3个类别:印刷材料、视听材料和实物材料。印刷材料是指折页、招贴画等;视听材料是指以音响、图像等方式记录有知识的载体。视听材料一般还可分为3种类型:①视觉材料,包括图片、摄影胶卷、幻灯片、投影片、无声录像带、无声影片等;②听觉资料,也称录音资料,包括唱片、录音带等;③声像资料,也称音像资料,包括电影片、电视片、录音录像片、声像光盘等。实物材料就是将一些健康知识印在某些物品上,如各种模型、年历、扑克牌、扇子、贺卡、台历、水杯、钥匙扣等。
近年来,新媒体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数字广播(电视)、网络、微博、微信、手机短信、移动电视、触摸媒体、多媒体、电子显示屏等。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互动性强,可以一对一、多对多,讯息形式新颖,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等特点。
不同传播材料都有着各自的优缺点,见表3-3。
表3-3 各种形式传播材料的特点
二、传播材料的适用人群与渠道
1.传播材料的适用人群
在选择传播材料的种类时,要考虑目标人群的特点及喜好,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多采用图文并茂的传播材料。也可以根据当地群众的文化特点,将讯息改编成顺口溜、故事漫画、民族歌谣等方式进行传播。
2.传播渠道的选择
不同的传播材料适用于不同的传播渠道与活动场合,因此,要根据拟采用传媒渠道的特点选择适宜的传播材料,表3-4是根据不同传播途径使用各类传播媒介或材料的例子。
表3-4 针对传播渠道的适宜性制作传播材料
三、传播材料的使用
传播材料往往是配合传播活动使用的,因此,开展传播活动前要制定材料发放计划及材料发放登记表。发放给基层的传播材料一定要注明使用说明,并在发放或使用过程中监测材料发放数量,确保材料发放到目标人群并得到正确使用。
发放宣传材料前首先要对该材料的使用者进行培训,包括材料的意义及使用方法等。按照发放计划,必要时要建立材料发放网络,以保证足够的材料及时送到需要这些材料的人手中。
使用面向个体的材料,应注意:①向教育对象强调学习和使用材料的重要性,引起对方的重视;②提示材料的重点内容,引导教育对象加强学习记忆;③讲解具体的使用或操作方法,使教育对象能够遵照有关步骤自行操作;④在病人复诊或再次进行家访时,了解材料的保管和使用情况,必要时再次给以辅导。
在使用面向群体的健康传播材料时,应注意:①距离适中,显示的文字、图画能让受众看得见、看得清;②面向大家,身体站在一侧,避免挡住部分与会者的视线;③重点讲解材料中的主要内容,边讲解边指示;④有计划地提出问题或让大家提问题,对不清楚的地方作进一步的解释;⑤活动结束前,总结要点,以加强印象。
在公共场所或工作场所张贴宣传画,投放报刊,布置宣传栏时,应注意:①地点便利:选择目标人群经常通过又易于驻足观看的地方;②位置适宜:悬挂或张贴的高度应以成人阅览时不必过于仰头为宜;③定期更换:一种材料不宜留置过久,应适时更换;④注意维护和保管:发现有损坏者应及时修补或更换。
四、传播材料使用的效果评价
评价是重要的质量控制手段,应贯穿于传播材料计划、设计、制作、使用的全过程。评价分为过程评价与效果评价两个部分,以下分别加以介绍。
1.传播材料使用的过程评价 (1)传播材料实用性:
现场观察健教人员、医护人员、教师在咨询、培训、演示等工作中如何使用传播材料,观察宣传画张贴的位置等,并走访目标人群了解其对材料的意见和建议。
(2)发放情况评价:
通过查阅下发和接受单位的档案资料和工作记录进行评价,了解材料下发的渠道、发放的范围及数量等。
2.传播材料使用的效果评价
通过定性访谈或问卷调查方式了解材料的接受情况及信息传播效果。
(1)传播材料的接受情况:
指目标人群对传播材料的认可程度、喜爱程度、可记忆程度、可理解程度、适合阅读程度、行为指导性等。
(2)传播材料的使用效果:
效果评价可采用现场观察、问卷调查和/或个人深入访谈等方式进行。评价指标包括知识知晓率、行为改变率或行为形成率等,评价传播效果时要注意,传播材料是为配合传播活动而使用的辅助材料,目标人群认知与行为的改变往往是多种传播和干预方式综合应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