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
病原体为单纯疱疹病毒(HSV)Ⅰ型,人是HSV唯一的自然宿主,病毒来源于儿童的原发感染、成人的复发性感染及儿童和成人无症状的携带者。原发感染发生在6个月~5岁之间,80%以上成年人感染过HSV。HSV潜伏的主要部位为三叉、颈上神经节。感染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支配角膜的神经纤维。
【临床表现】
1. 感染性上皮性角膜炎
发病机制:HSV在角膜上皮的复制。
(1) 临床症状主要包括眼疼、眼红、异物感、流泪、畏光和视物模糊。
(2) 裂隙灯检查最初可见角膜点状上皮浸润,逐渐融合成浅表树枝状溃疡或地图状溃疡,角膜知觉减退。
2. 神经营养性角膜病变
发病机制:主要是角膜神经支的受损。
(1) 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反复发作的眼疼、异物感、畏光、流泪等。
(2) 裂隙灯检查可见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及神经营养性溃疡,溃疡呈卵圆形,基底干净,边缘呈灰白色增厚。神经营养性溃疡进一步发展可引起角膜穿孔。
3. 基质性角膜炎
发病机制:病毒直接入侵基质伴随严重的炎症反应,机体对病毒抗原以及自身角膜抗原性改变后的免疫反应。
(1) 坏死性角膜基质炎:可见角膜基质单一或多发的浓密的灰白色浸润灶,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角膜变薄或穿孔。
(2) 免疫性角膜基质炎(盘状角膜炎):表现为角膜中央基质水肿呈盘状,在病变角膜后面可存在KP。
4. 角膜内皮炎
发病机制:角膜内皮对HSV的炎症性反应。
可见角膜深基质水肿伴角膜后KP或虹膜睫状体炎。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可初步诊断,实验室角膜刮片进行病毒培养或进行HSV抗体检测可帮助确诊。
【鉴别诊断】
1. 感染性角膜上皮炎与带状疱疹性角膜炎(HZK)鉴别 HZK树枝状表现:呈白色隆起于角膜表面,由肿胀的上皮细胞构成;其下上皮仍完好,无溃疡;玫瑰红染色非常明显,而荧光素染色相对弱。HSK树枝状表现:树枝末端膨大圆形小泡;树枝为溃疡;荧光素染色明显。
2. 感染性角膜上皮炎与前部及基质角膜营养不良鉴别 角膜营养不良为遗传性疾病,多在青少年发病。双眼发病,临床表现一致。病变均位于中央,向周边发展,表现为角膜混浊,无炎症浸润及水肿。
3. 感染性角膜上皮炎与干燥综合征引起的表层角膜病变鉴别 干燥综合征患者往往合并有全身结缔组织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等)以及口干。双眼发病,表现一致,主要为角膜上皮弥漫性表层点状脱落以及丝状角膜炎等。泪液分泌试验小于3mm。
4. 角膜基质炎与各种非感染原因引起的角膜水肿鉴别 主要是各种内眼手术引起的角膜内皮失代偿以及角膜内皮营养不良。
【治疗】
1. 抗病毒药物
(1) 局部使用抗病毒药物:
阿昔洛韦:0.1%眼药水每天6次或每2小时1次,3%眼膏每天2次,口服200mg,每天5次。更昔洛韦凝胶,每天4次。阿糖胞苷结膜下注射。干扰素应联合抗病毒药物使用,单纯局部使用疗效较低。
(2) 全身使用抗病毒药物:
有学者认为,长期口服阿昔洛韦400mg,每天2次,持续1年,可以明显减少各个类型的HSK复发,但阻止基质型角膜炎复发方面比上皮型角膜炎效果好。
2. 糖皮质激素
基质性角膜炎是使用糖皮质激素的适应证。用量应由高到低,在水肿消失后每天滴用激素类眼药水1~2次,连续使用3个月。同时合并使用抗病毒药物。
3. 环孢素
0.05%~1%环孢素点眼主要治疗基质性角膜炎,可抑制新生血管生成,长期使用可预防HSK复发。
4. 手术治疗
根据病变深度,选择板层或穿透性角膜移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