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创伤学新进展2014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22.急性脑损伤后血液和脑脊液中的缓激肽与脑水肿和颅内压相关性

Kunz M,et al. J Neurotrauma,2013,30(19):1638-1644
缓激肽(BK)正显现出具有刺激生理活性代谢物的产生,破坏血脑屏障和形成脑水肿的能力。这项前瞻性研究的目的是测量在创伤性脑损伤(TBI)、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脑出血(ICH)和缺血性中风的患者中血液和脑脊液(CSF)的BK浓度,测定BK水平与脑水肿范围和颅内压(ICP)之间的关系。血液和脑脊液样本来源于29个急性脑损伤的病人(TBI 7例、SAH 10例、ICH 8例、缺血性卒中4例),从伤后一直收集至第8天。7例行腰大池引流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在测定样品BK浓度时,ICP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也同时予以评分。虽然所有血浆样品得BK值没有显著升高,但全部73例患者脑脊液样品中BK水平的显著升高( n= 73),早期(≤72小时)测量BK指标( n= 55;4.3 ± 6.9,4.3 ± 8.9fmol/ml),与对照组(1.2 ± 0.7fmol/ml)相比具有明显差异( P = 0.05, P= 0.006)。发病后72小时内,TBI患者( P = 0.01)、ICH( P = 0.001)、缺血性中风( P = 0.02)BK水平显著提高。脑脊液BK浓度与水肿形成的范围( r = 0.53, P< 0.001)及ICP( r = 0.49, P<0.001)相关。作者的研究结果表明,急性脑损伤与CSF-BK水平的增高相关。特别是在TBI、SAH和ICH中,CSF-BK水平与脑水肿进展程度和ICP相关。因此,在脑损伤中BK-阻滞剂可能是有效的治疗措施。

(苏景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