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修复的临床分析设计与实施(第一册):临床分析设计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美学修复理论的进展

(一) 经典美学理论回顾

美是人类一种本能的追求。美的事物能愉悦人的感官,牵动人的情绪,鼓舞人的意志。而美学(aesthetics)则是研究美、美感的原理与规律,并伴随哲学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1750年德国古典哲学家鲍勃佳通在《诗的哲学沉思》中提到,通过感官去感知,即美的概念;他认为人的心理功能有知、情、意三方面。鲍勃佳通是第一位比较全面系统地构建美学理论的学者,也是从他开始,美学第一次成为了独立的学科。

1. 形式美

艺术界对形式美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形式美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称中对美的形式规律所得出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形式美由一系列的因素构成,包括对称与均衡、单纯与齐一、调合与对比、比率与匀称、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

(1) 对称与均衡:

对称是指以一条中线为轴,两边的形态互为镜像。从很多的自然事物中都可以看到对称:鸟儿的双翅,树木的叶子,人的面部。均衡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态沿着一个轴心组合在一起,而各个形态在分布、比例、重量及强度上大体相当。实际上,对称也是均衡的一种。对称、均衡的微笑是面部美观的基础之一(图1-4,图1-5)。
图1-4 对称的微笑
图1-5 不对称的微笑

(2) 单纯与齐一:

单纯与齐一是最基本的形式美,即实物的构成中无明显的差异和对立,或是同样的元素重复出现,且排列得整齐一致。单纯与齐一给人以干净、整齐的感受。美观的牙列就是单纯与齐一的表现,协调单纯的牙齿颜色、有序整齐的排列,给人以美感;而缺牙、缝隙或是牙体杂色则会破坏口腔的美观(图1-6)。
图1-6 牙列中的单纯与齐一

(3) 调和与对比:

调和是指各个形式趋向于一致,没有太大的差异,让人感觉到柔和、协调以及一致的美感。对比则是指同时出现两个反差极大的要素,让人感受到鲜明、活泼与强烈(图1-7)。
图1-7 口腔中红色牙龈与白色牙体间的对比

(4) 比例与匀称:

比例是指事物的局部与整体之间,存在一些固定的度或量的关系。自然中的同类事物总是存在一致的比例,如花朵花瓣的大小、人体的头身比、面部的五官位置。匀称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协调。只有匀称的比例才能产生最大化的美感(图1-8)。
图1-8 一定比例下牙齿的长度宽度能够显得美观

(5) 节奏与韵律:

节奏是指相同的间隔中重复出现的形式因素。自然中很多事物都存在节奏,如四季交替、波纹的起伏、心脏的搏动。韵律是指事物中各元素间的内在协调联系。口腔中牙齿的排列、牙龈曲线的起伏,就是节奏与韵律很好的示例。

(6) 多样与统一:

多样与统一代表着组成某事物的形式因素并不单调,其形式存在着各式各样的差异,而这些彼此互异的因素又在总体上遵循着相同规律,彰显着相同的主题。牙列中每个牙位的牙齿形态各不相同,但从整齐的排列方式以及渐变的色彩构成角度来讲,又有着高度的统一性。多样与统一,就是个性间的和谐,是形式美的最高境界。
在绘画、音乐、舞蹈这些艺术作品中,我们都能看到形式美的存在。研究形式美,能够培养人对美的敏感,提高人对美的塑造与表达能力。

2. 经典美学修复

美学修复,是口腔医学与美学巧妙结合的产物,欧美发达国家已经有了系统的口腔美学理论和专著。
在这些专著中,前人们总结出了学院式的美学理论,阐述了美学的基本原则,并将这些原则用来研究修复目标。如人面部的比例与协调:横向上,眉间线、鼻翼线、发际线将人面部分为高度相等的三个区域;而竖向上,又能够以眼睛宽度的五倍来安排面部五官位置,即三庭五眼。又如有学者提出,人上颌中切牙的形态与人的面部的倒置形态相似时,能与面部达到和谐的美感。将形式美的各个规律运用在人面部和口腔的美学区域中,寻找出最美的搭配与形态,就是经典的美学修复理论。如我们可以将美学区域分为面部、口唇、牙龈、牙列、牙齿。而在这些区域内,面部的美学因素又有中线、双瞳线、侧面突度、审美线,牙龈的因素有龈缘高点、龈乳头,牙列的因素有切缘曲线、牙齿轴向、外展隙等等。
阅读这样的美学修复理论专著,无疑能提升我们的审美能力、细化我们对美学修复各因素的认知,但学好这些繁杂的理论,理清各因素间的关系并运用到实际临床操作中却并非易事。这样的经典理论,常常是宏观的、粗放的指导,细节的、精细的少;整体的、笼统的、定性的多,针对的、实践的、定量的少。常常是有经验的医师使用效果较好,而普通修复医师在临床运用时,常常由于缺乏对这些因素与理论内在有机联系的理解,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那么,能不能将复杂的原理简单化,理清不同美学因素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找到对患者美学修复影响最大的因素,方便我们临床运用时关注重点、简化流程并有量化指标参考呢?为此,立足于指导普通修复医师和服务满足高要求的患者,我们将前牙美学关键因素简化为两个:颜色与形态,并提出下面要讲的两因素美学修复理论。

(二) 两因素美学修复理论的内涵

立足于普通医师使用,立足于服务要求高的患者,笔者认为,虽然美学修复涉及的因素众多,概括起来也不外乎颜色和形态两个要素,进而提出了简单实用的两因素美学修复理论,而对应指导临床修复的设计法则,自然就简化为颜色的法则和形态的法则。
修复中,颜色和形态的对应修复流程有着明显的区别。
颜色方面,我们通过各种比色技术、照相摄像等间接方法描述患者的牙齿颜色,将相应的信息传递给技师,由技师在最终修复体上进行设计、雕刻后完成。在这方面,虽然不少医师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但由于颜色“代码”的传递效能和制作技师的颜色复制能力的不同,实际上医师对颜色塑造的影响较小。同时由于修复体的分层结构与天然牙不同,细微组织结构也不同,半透明陶瓷烧结后最终的颜色表现具有一定的偶然性等等,导致了目前大部分真实牙齿的颜色还不能完全成功模拟。颜色设计的成功与否,决定于其是否接近天然牙的颜色,这包括颜色尺度上的色相、明度、饱和度,以及色彩的空间分布、透明度、层次感。因此,我们提出颜色要素设计要遵从“无限接近法则”。
形态方面,在美学修复中形态的分析设计尤为重要,经典美学理论中对面部、口唇、牙列、牙齿的形态的美学规律都分别做了详尽的描述,我们将其进行有机的整合挖掘,从面、唇、牙龈等整体协调配合上,巧妙地提出了“线面法则”,即美学修复中的形态设计法则,用于正确指导牙齿形态的分析与设计。但是,目前国内的修复医师很少参与此过程,完全忽视了制作的技师在口外模型上是看不到患者唇齿关系等动静态关系的事实,也无法针对性地设计各种关键的美学线面关系。实际上,医师在临床上通过美学诊断蜡型等,就可让患者提前看到修复效果,提高了医技患交流的效果。为了实现美学目标,医师要参与到预备体形态预备、瓷层厚度预留、牙龈成形等过程中,这也预示着医师对牙齿形态的可操控性更大。因此,尽管患者情况千差万别,但就核心美学两因素来说,医师应重视美学修复分析设计过程中的参与。
在进行美学修复设计与制作的过程中,我们建议采用美学修复的预告传递技术(图1-9)。美学预告技术一般是通过拍摄患者头面部及口内的数码照片,再进行美学要素分析设计。也可导入类似于Smile Designer Pro或smile linker(美齿助手)等其他的美学修复设计软件中,依据程序化的美学规律进行设计。我们是依据两因素美学理论进行美学分析设计(具体见第三章),形态因素主要是根据“线面分析法则”进行数字化设计以及直观的数字化模拟,获得最终修复效果图,该修复效果图可用于指导美学诊断蜡型、美学树脂面罩的制作,也有利于向患者展示最后的修复效果以及医技患之间的可视化交流。而美学传递技术则是通过诊断蜡型制作美学导板,利用导板在牙体预备过程中量化牙体的磨除量,在牙周手术中定位理想的软组织形态和位置,在修复体制作过程中指导技师进行底冠的设计、分层堆瓷、车瓷等等。
图1-9 美学修复的预告传递技术EPGT(esthetic preview and guidance technic)
确定牙齿的颜色与形态这两因素,也是为了便于普通修复临床医师的掌握使用,简化美学修复理论,让大家更容易理解与掌握。同时,也能帮助我们在进行病例分析时突出主要的问题,理清修复目标,建立治疗计划。通过颜色和线面分析设计,确定修复体定性和定量的颜色和三维尺寸,使得修复体尽量符合美学修复理论,提高临床美学疗效。

(三) 医技交流的科学化与医患交流的科普化

医技交流的科学化、医患交流的科普化,是整个医技患交流的核心问题,也是高水平美学修复成功的前提,而数字化的美学设计方案与美学预告技术是实现这两个目标的合理手段,也是今后修复医师必知必会的基本技能。
患者与医师对美学的交流,一直以来停留在语言的描述上,这种沟通方式效率低下,难以让医患达成美学的共识。数字美学修复方式让医患交流科普化:①治疗前的数码照片,让患者的美学信息可记录、可测量; ②通过数字美学设计软件,医师的美学设计可视化、可量化;③数字美学设计软件让患者能直接看到设计效果,参与到设计中,节省了大量的交流成本;④医技患三方,尤其是患者也可参与分析设计,这种体验对最终美学修复的成功帮助巨大。
数字美学设计也让医技交流变得科学化。修复体的形态不再只通过医技语言交流确定,牙齿的形态可以在美学设计软件中图形化,并可以导出实际数据,甚至是转变为3D模型,直接导入CAD/CAM系统。牙齿的颜色设计,也在软件的辅助下进行:在比色的同时采集患者牙齿照片,牙齿上所有颜色信息都被忠实记录在数字图像中,经过软件分析,牙齿上不同颜色区域化,定量化,这为技师制作仿真修复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