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系统疾病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免疫系统三者之间关系密切,相互影响,形成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环路,共同调节机体的功能活动,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
一、内分泌系统的反馈调节
内分泌腺、内分泌细胞的生理功能主要是以级联形式完成的,上、下步骤的内分泌组织可相互影响,使得激素分泌量受到“正”或“负”的反馈调节。反馈调节是内分泌系统的主要调节机制,使相距较远的腺体之间协调配合,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并克服各种病理状态。内分泌系统反馈调节示意图,见图1-2-1。
图1-2-1 内分泌系统的反馈调节示意图
----负反馈 ——正反馈
内分泌腺和体液代谢物质之间也存在反馈调节,例如,胰岛分泌的胰岛素与血糖水平呈正相关,血糖水平上升刺激胰岛素分泌,血糖水平过低则抑制胰岛素分泌;甲状旁腺所分泌的甲状旁腺激素受血钙水平的反馈调节。
垂体前叶在下丘脑释放激素或释放抑制激素的调节下分泌相应促激素,刺激靶腺以促进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后者又反作用于下丘脑和腺垂体,对其相应激素起抑制或兴奋作用,称为反馈作用。起抑制作用者称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调节,起兴奋作用者称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调节。下丘脑的肽能神经元受其自身分泌的调节肽所产生的调节,称超短反馈(ultra-short loop feedback)调节。腺垂体激素浓度变化对下丘脑控制细胞分泌的调节,称短反馈(short loop feedback)调节。性腺激素(雄性素、雌性素、孕激素)反馈调控下丘脑激素性神经原及垂体促性腺细胞,称长反馈(long loop feedback)调节。
二、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的相互调节
内分泌系统直接由下丘脑调控,下丘脑可以合成释放激素和抑制激素,调节腺垂体各种分泌细胞的激素合成和分泌。通过腺垂体所分泌的激素可以对靶腺如肾上腺、甲状腺和性腺等进行调控,亦可不经过靶腺直接对靶器官、靶细胞进行调节。
机体内存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及下丘脑-垂体-性腺三个功能调节轴心,三个轴心相互之间没有调节作用,成平行关系。三个功能调节轴中的肾上腺皮质、甲状腺等腺体分泌相应激素,作用于周围组织细胞,发挥生理调节功能。见图1-2-2。
机体存在下丘脑-垂体-周围组织的调节。受下丘脑分泌的神经激素调节的垂体激素,如生长激素(GH)和泌乳素(PRL)均不作用于靶腺,直接在周围组织发挥作用。GH作用于周围组织增加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动员脂肪分解,作用于肝脏等组织产生生长介素,促进骨骺生长。PRL作用于乳腺,促进乳腺生长发育,发动和维持泌乳。
图1-2-2 下丘脑-腺垂体-靶腺三个功能调节轴心
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TSH:促甲状腺激素 FSH:促卵泡刺激素 LH:促黄体生成素
机体存在下丘脑-周围组织的调节。催产素(OXT)和抗利尿激素(ADH)是下丘脑分泌的神经肽类激素,前者在妇女分娩时刺激子宫收缩,在婴儿吮乳时兴奋乳腺平滑肌,使其收缩。ADH作用于肾脏集合管及远曲小管后段,促进水的重吸收。
几乎所有内分泌腺都受自主神经支配。肾上腺髓质分泌功能直接受交感神经节前纤维的控制;甲状腺、胰岛以及胃肠内分泌细胞等的功能活动也受自主神经支配调节。例如,胆碱能神经纤维的兴奋可以调控肾上腺髓质的嗜铬细胞释放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颈交感神经节的节后纤维可调控松果体的分泌褪黑素(melantonin),褪黑素可调节性腺功能。
激素也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如行为、情绪、欲望等。血管紧张素Ⅱ可促进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以加强血管收缩。
三、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相互调节
(一)神经内分泌系统对机体免疫的调节
淋巴细胞膜上有多种神经递质及激素的受体,神经内分泌系统通过其递质或激素与淋巴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介导免疫系统的调节。如糖皮质激素、前列腺素E等可抑制免疫应答,而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能促进免疫应答。ACTH可由垂体、淋巴细胞产生,既能刺激肾上腺皮质产生和释放糖皮质激素,又能作用于免疫系统,抑制抗体的生成。
(二)免疫系统对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
在机体受到相应刺激时,激活免疫反应,免疫细胞分泌细胞因子、肽类激素等,作用于下丘脑,影响下丘脑神经激素以及垂体激素的分泌。例如,白介素-1(IL-1)影响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肾上腺皮质/甲状腺/性腺)轴作用和生长激素的释放,导致在有炎症反应时出现停经、性功能减退、儿童生长迟缓等临床症状。另外,内分泌系统可因免疫应答的异常而导致器官性自身免疫病或损伤。常见的有桥本甲状腺炎、1型糖尿病等。好发于育龄女性的自身免疫疾病,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这说明内分泌激素与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有关。

(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