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发展历程
(一)国外
服务器从产生到架构标准化(x86架构)的过程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
1.第一代计算机时代(1946—1954年)
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研制成功。1951年IBM生产出第一台用于科学计算的大型机IBM 701。1953年IBM推出了第一台用于数据处理的大型机IBM 702和第一台小型机IBM 650,为第一代商用计算机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2.第二代计算机时代(1954—1964年)
1954年第一台使用晶体管的第二代计算机TRADIC诞生于美国贝尔实验室,采用浮点运算,实现了计算能力的飞跃。1958年大型科学计算机IBM 7090诞生,实现了晶体化。1961年第一台流水线计算机IBM 7030研制成功,是超级计算机的雏形。
3.第三代计算机时代(1964—1970年)
1964年第一台通用计算机IBM/360研制成功,采用集成电路技术,实现了通用性(集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和实时控制功能于一身)、系列化(区分了小型机、大型机和超级计算机,统一了指令格式、数据格式、字符编码、I/O接口和中断系统),实现了不同型号兼容和可扩展性(具有开发价值),成为计算机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4.第四代计算机时代(1970年至今)
1970年IBM S/370出现,单晶硅电路技术、虚拟存储器技术、多处理技术相继应用其中,到1976年S/370已发展成为具有17种型号的庞大家族。1981年S/ 370系列的地址线位数增加到了31位,极大地增强了其寻址能力,且在存储方面增加了扩展存储器,与主存分离,改善了系统性能。20世纪80年代前期服务器主要面向高端用户,20世纪80年代后期大型机系统体系机构更新步伐加快。1986年IBM 9370系列发布,标志着S/370开始向低端方向延伸。
(二)国内
国内服务器起步较晚,其发展经历了起步、发展、差异化3个阶段。
1.起步阶段
1993年浪潮在新加坡技术人员帮助下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小型机服务器——浪潮SMP 2000。SMP 2000严格说是小型计算机而并非现在狭义的服务器产品,但它填补了国内服务器市场空白,同时打破了国外公司同类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垄断地位,是中国服务器产业迈出的第一步。
2.发展阶段
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浪潮、曙光、联想等国内服务器厂商,相继推出服务器产品,推动了国内服务器市场发展。
随着Intel推出奔腾级处理器芯片,联想在该处理器平台的基础上推出了一台自主研发的基于IA架构的服务器产品联想万全586。该产品已经向现在大家所熟悉的服务器产品靠拢,与此同时国内的服务器市场也开始兴起。
国内服务器市场兴起后,服务器供应商开始出现了不同策略的发展路线,曙光推出了自己的高性能计算产品,联想和浪潮还是主要针对商用部门的服务器投入研发力量。
1998年Intel在PentiumⅡ基础上发布了至强Xeon处理器以取代之前的Pentium Pro,但当时并没有独立的Xeon品牌,首款产品的名字为PentiumⅡXeon,从此至强处理器走入服务器市场,成为服务器专属处理器。1998年9月联想推出第一台使用四路Intel至强处理器的企业级服务器万全4500,成为国内首款四路服务器产品。几乎同一时间,浪潮认为双路服务器的发展空间更广泛、性价比更高,因此创造性推出了采用双路设计的浪潮英信Net-Line728,至此双路服务器市场产生,一直延续至今。联想和浪潮的举动不但标志着国产服务器与国际同步甚至领先,而且国产服务器制造商更准确地把握了市场需求。
3.差异化阶段
随着服务器技术不断发展,每个供应商均在各自专注的领域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曙光起步于高性能计算领域,直到2000年曙光逐渐延伸到了具有巨大潜力的商用服务器领域,推出了诸多适合市场的产品。PC是支撑联想的主线,同时联想也不断投入服务器市场,2013年联想宣布投入28亿美元收购IBM的PC服务器业务。浪潮不断专注于公司市场的细分,推出诸多领域的产品,包括入门级、中端、高端等产品。华为、中兴等供应商是服务器领域的后起之秀,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三)国内服务器市场
1964年IBM研制出通用服务器IBM/360,1965年麻省理工林肯实验室研制的TX2和IBM研制的Q32成为首个广域网服务器产品。与国外服务器发展相比,国内服务器历史较短,发展缓慢,国内的服务器市场长期被国外的IBM、HP、SUN等服务器厂商垄断。
1993—1999年国产服务器处于诞生与成长期。1993年浪潮研制出中国第一台服务器(基于10颗处理器的SMP 2000)。1995年联想第一台PC服务器诞生。1999年宝德与Intel合作,为Intel的IA架构服务器做“白牌”(无自主品牌)。此后曙光、华为等一批优秀供应商涌现,开始与国外服务器厂商竞争。
2000年国产服务器处于发展初期。高端服务器市场销量占整体市场比例仅为4%,而贡献的销售额占到53%,高端服务器市场被IBM、HP、SUN三大品牌把控。国内服务器依然只关注于中低端领域,但在文件服务器、E-mail服务器、Web应用服务器、负载均衡服务器、NAS服务器等方面开始学习外商服务器面向用户进行定制化服务。
2001年被定义为国产服务器的转型年。联想制定“全面合作和全面服务”的服务器策略,推出3I (iAppliance、iServer、iSolution)产品策略,开始走向“应用为本和服务为王”的轨道。浪潮以“做您身边的服务器专家”的名义,由传统硬件平台供应商转向全方位的产品和增值服务提供商。曙光走高低端穿透策略,通过超级服务器天潮的销售收获预期利润,同时以低价的PC服务器天阔系列在低端服务器领域出击。长城服务器从产品端转向应用与服务。
2002年国产服务器开始标准化工作。作为上游供应商,Intel对其计算机芯片的路线图进行再规划:性能方面,拉开主要针对服务器和专业工作站的至强处理器与面向桌面个人计算机Pentium处理器的性能距离;价格方面,拉大至强处理器和相应的芯片组低、中、高端产品之间的价格差。这一路线图的调整对IA架构服务器行业标准的设定更明确,使得IA架构服务器从设计到技术内嵌更加专业精湛,实现在高端服务器层面市场份额的扩大化。而至强系列处理器将成为服务器厂商产品新的研发标准,国产服务器也不例外。而新的标准对国产服务器的创新既是一种限制也是鼓励:限制表现在标准平台的设定,鼓励表现在标准平台开放空间的自由发挥。
2003—2004年国产服务器出现危机。国产服务器在中低端服务器市场的优势缺口初现端倪。2003年7月以直销为特色的戴尔推出一款定价低于6000元的服务器产品,而时隔两个月,IBM启动“中小企业腾越计划”。2005年国产服务器仍然面临一系列挑战,如惠普、IBM、戴尔等国外品牌的中低端市场进一步扩张,使得入门级服务器很普遍,同时采用自身高端技术下移、增值服务的提供甚至继续利用价格战来挤兑国产服务器品牌。
2006年国产服务器进入试水高端年。联想、曙光、清华同方等一批国产服务器供应商看到了高端服务器领域的高利润,纷纷向高端领域渗透。联想国际化战略整合、曙光高端产品争先、清华同方以应用为导向的新产品相继面世。
2007—2008年发展至关重要。经历2006创新年,国产服务器势头并没有延续。试水创新阶段忽视了国产服务器在原有中低端市场的优势保持,导致国产服务器的中低端市场被严重蚕食,外商品牌不仅在中低端采取价格战攻略,还深入到更低端的市场挖掘商机。国产服务器行走较为困难却并没有全面被击倒,如曙光力推“品质工程”、“创新工程”、“服务工程”三工策略,以“五年原厂免服务”概念推出的曙光TC2600为代表的双核、四核刀片服务器产品宣传。
2009年国产服务器开启软件年。国内服务器技术标准的范围扩大,产品同质化现象泛滥,三大外商品牌的市场份额为70%,而国产品牌只能由20多家分羹剩余30%的市场份额,国产服务器的利润岌岌可危。国产服务器前三甲与航天联志、宝德等厂商开始进行相关软件的软实力提升,如浪潮与Intel合作,发展势头影响涵盖系统和软件的动漫生产业务流程解决方案。
2010年国产服务器向着高端领域发展,服务器、处理器频频推出。浪潮推出国内首款自主设计的八路服务器产品TS850,产品基于Intel至强7500处理器。2010年4月曙光宣布成功研制搭载龙芯的刀片服务器,这是国产处理器首次在高密度刀片产品中内嵌应用,同时也是其在高性能范畴的首次应用。国产服务器真正开始触及高端级别。
2011年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与服务器等构成服务器行业一条捆绑紧密的产业链,并且愈趋成熟。曙光公司推出安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龙腾服务器之后,选择与国产基础软件企业合作,旨在打破国外软件厂商在数据库的垄断,消除用户对自主解决方案在应用层的顾虑。浪潮推出首批基于飞腾处理器的通用服务器,该系列产品从硬件端的整机架构到核心部件处理器再到操作系统均为自主选择,与此同时,浪潮开始加强与CPU、数据库、操作系统等产业链各环节进行合作,实现产品效能成果最大化。宝德与龙芯中科、中标软件也签署战略合作。
2012年国产服务器进入全面发展阶段。伴随Intel至强E5处理器产品的出现,联想、华为、曙光、浪潮、宝德等纷纷推出基于E5平台的服务器产品,如联想ThinkServer系列服务器产品、华为Tecal TM V2系列服务器、曙光基于至强E5的第四代刀片服务器TC4600、浪潮搭载至强E5处理器的NF5280 M3机架服务器等。
在云计算和大数据催动下国产服务器供应商的解决方案总体服务能力有所提升。如自2011年全面转型中国云计算整体解决方案厂商以来,浪潮在政府方面的公安云、交通云、环境云和金融、通信、媒体等垂直行业云,以及建筑、化工、医药等企业云方面均提供了整体解决方案服务。
(四)国内服务器品牌竞争分析
近年国产服务器厂商通过内外合作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在产品的外观设计和性能技术质量方面都有显著提升。2012年从联想ThinkServer系列发布,到曙光高性能服务器发布,再到华为Tecal TMV2系列服务器发布,国产服务器厂商在不断发展。
全球著名咨询机构Gartner的全球服务器最新调研报告显示,2012年第2季度,在服务器收入方面厂商排名前5依次为惠普、IBM、戴尔、甲骨文和富士通。在服务器出货量方面,服务器厂商排名前5依次为惠普、戴尔、IBM、富士通和联想。IDC全球最新调研报告显示,2012年戴尔、惠普出现负增长,只有IBM与行业平均水平增长率基本持平。国产服务器销量同比增长率高于外资,同时远高于行业平均增长率,尤以曙光、联想与浪潮的表现优异。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浪潮x86服务器出货量已经跻身世界前5,这也是国内服务器厂商首次进入前5的行列,如图2-1-1所示。根据以上调研数据,国产服务器整体趋于前进状态,国外服务器相对于自身整体趋于下滑状态,但惠普、IBM与戴尔排名依然靠前。
IDC透露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x86服务器总出货量接近286 000台,同比增长3. 9%,增幅较为温和。同时x86服务器供应商的收入达8. 7亿美元,同比增长9. 5%,x86市场主要供应商销量同比增长情况如图2-1-2所示。在出货量和工厂收入方面,国际供应商面临着来自本土供应商的巨大挑战。
图2-1-1 x86服务器市场份额占比情况
图2-1-2 x86服务器销量
IDC分析显示2012年欧洲债务危机以及中国劳工成本增加,使中国的出口和制造行业(包括x86服务器市场)承受了巨大压力。2013年第一季度,入门级x86服务器的出货量差强人意,单路机架服务器和单路塔式服务器分别同比减少了11. 7%和35%。批量出货服务器增幅的减小,反映渠道市场的需求疲软。然而四路服务器市场的同比增幅仍然要高于市场平均增幅水平。政府、金融和公用事业等行业是四路服务器增长的主要推动力,特别是在金融和公用事业行业的出货量分别同比增长19. 5%和73. 9%。这主要源于四路x86服务器平台可以满足市场对数据库和虚拟工作负载集成的需求,以及从Unix向Linux的迁移需求。高端服务器将成为中国x86服务器市场的一个重要增长引擎。
此外,双路机架服务器的同比增幅也高于2013年第一季度x86服务器市场的平均增幅水平,占整个x86服务器市场约65%的出货量。这主要是由于Web 2. 0公司横向扩展了存储服务器的采购量,增长是由少数行业客户带动的,突出了x86服务器市场整体的增长疲软。
媒体和政府已经成为中国x86服务器市场的两个重要细分市场,在2013年占到了整个x86服务器市场50%的出货量。
(1)网站是媒体行业的子市场之一,其x86服务器采购量迅速增长,BAT(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占到了整个互联网行业超过50%的份额,本地服务器供应商逐渐成为该市场的主要力量。另外,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BAT也将加大在本土服务器厂商上的采购,也将为国内服务器供应商提供更大的发展机会。广播子市场的增长超过了30%,主要是由于媒体编辑业务需求的激增。
(2)2013年政府对于x86服务器的需求有所放缓,但公共安全和军队两个子市场仍然保持着超过25%的增幅。随着国家级、省级、地市级人口健康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人口健康领域将成为服务器行业采购的主力。
(3)公用事业领域对x86服务器的需求依然强劲,源于国家信息化对电力的持续投资。本地供应商利用公用事业的竞争优势,推动了高端服务器的出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