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章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
第一节 国内外流行情况
一、手足口病发现和起源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又被称为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是一种全球性传染病,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均曾有关于此病流行的报道。该病最早于1957年由新西兰的Seddon加以描述 [1]。1958年加拿大的Robinson [2]从手足口病患者的粪便和咽拭子中分离出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sekievirus A16,CoxA16),同时发现患者血清抗体有四倍增长,初步认为CoxA16为手足口病病原。1959年英国伯明翰再次出现流行,Atsop从患者疱疹液中分离出CoxA16,进一步证明该病毒与手足口病的关系,并根据本病病变分布特点将其命名为“手足口病” [3]。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的发现晚于柯萨奇病毒,第1株EV71于1969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被分离,并于1972年在美国被首次确认为手足口病的病原体 [4]。此后CoxA16和EV71成为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 [5]。
20世纪70年代中期,保加利亚 [6]、匈牙利 [7]相继暴发以中枢神经系统为主要临床特征的EV71大流行,仅1975年保加利亚就有750名儿童发病,大多数患儿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其中无菌性脑膜炎545例、类脊髓灰质炎样麻痹52例、脑干脑炎68例、急性弛缓性瘫痪149例、死亡44例,致瘫率和死亡率分别高达19. 87%和5. 87% [8]。1994年英国暴发了一起遍布英格兰、威尔士等地区的,由CoxA16引起的手足口病疫情,监测哨点共观察到952例病例,是该国有记录以来的最多一次 [9],患者大多为1~4岁婴幼儿,大部分患儿症状较轻。20世纪90年代后期,EV71开始在东南亚地区流行;1997年,发生在马来西亚沙捞越的EV71大流行,拉开了亚太地区暴发流行的序幕。1997年5~7月间,沙捞越发病患者达2618例,死亡34例。马来西亚4~8月共有2628人发病,仅4~6月就有29例病人死亡 [10],死者平均年龄1. 5岁,病程一般为2天,100%发热,66%口腔溃疡,62%手足皮疹,28%病症发展迅速,17%肢体软瘫,17例胸片显示肺水肿 [11]。有报道认为马来西亚的EV71感染流行可能与澳大利亚有关,因为此次流行前曾有澳大利亚移民发生EV71感染 [12]。2000年秋季新加坡发生大规模手足口病流行,有4名儿童死于肺部并发症,全国的幼儿园为此曾一度关闭。2006年3月,沙捞越再次暴发手足口病,截至4月4日,报告的疑似病例总数已达7858名,39名患者接受医院治疗,死亡9例。近年来,EV71病毒的流行在亚太地区呈上升趋势 [13-16]。2012年2月,越南全国63个省和直辖市中有60个省市出现手足口病疫情,确诊的手足口病病例达6300多例,其中死亡病例9例。同年7月8日,柬埔寨巴斯德研究所专家表示,柬埔寨几个月前突然出现一种神秘疾病,已导致64名儿童死亡。经过专家对患病儿童及其父母的检查,发现他们可能患有手足口病。(1969—2012年间手足口病暴发情况见表4-1)
不像其他HFMD相关的肠道病毒,EV71可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如急性弛缓性麻痹、脑干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出血、急性呼吸系统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死亡率较高 [17,18](见表4-2)。伴有神经系统症状的存活病人常常具有永久性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神经发育迟缓,认知功能减退 [19]。
表4-1 不同地区EV71暴发情况
续表
续表
(数据来源:Yip et al. Emerg Health Threats J. 2013;6:19780.)
表4-2 1997—2009年亚洲地区EV71相关的重症和死亡病例
续表
(数据来源:Lee et al. PLoS Negl Trop Dis. 2012;6(8):e1737.)
二、日本手足口病流行
日本是历史上记载发生手足口病最多的国家,于1963年在东京首次发现手足口病,至1988年共发生6次全国性大流行,其中1982年的报告病例数高达14万余人,其1969—1970年的流行以CoxA16感染为主,1973年和1978年的2次传播流行则由EV71引起,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皮疹或疱疹,病情一般较温和,但同时也观察到伴无菌性脑膜炎的病例。病原学研究证实其手足口病由CoxA16及其变异株和EV71型交替出现引起,但在某个时期以某个型为主 [20,21]。1997—2000年手足口病在日本再次活跃,EV71、CoxA16均有分离,EV71毒株的基因型也与以往不同 [22,23]。近年来,手足口病在日本仍持续流行。2010年5月9日,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公布的数据显示,近期该国婴幼儿手足口病患者人数急剧增加,达11年来最高水平。在4月18日前的一周时间里,全国约有3000个小儿科定点医疗机构报告新增手足口病病例,患者总人数超过1600人,相当于去年同期的7倍。患者几乎都是5岁以下婴幼儿。在日本医疗机构报告的病例中,由EV71引发的病例占半数以上。2011年7月25日报道显示,手足口病近期在西日本暴发。据统计,平均每家医疗机构收治患者人数已达自1982年有统计数据以来的最高数量。据数据显示,截至7月10日,日本全国约3000家医疗卫生机构一周内收治了3万名手足口病患者,平均每个机构收治9. 7名患者,超过1995年最高的7. 7人。日本各县级行政区中,佐贺县手足口病患者最多,达42. 26人,其次为福冈县(40. 96人)、熊本县(32. 65人)、爱媛县(30. 97人)、山口县(26. 77人)、兵库县(24. 72人),大阪府也有14. 3人感染。2013年8月6日,日本国立传染病研究所统计数据显示,手足口病患者本年度累计已达13万余人。其中,九州和首都圈(首都圈范围包括东京都、神奈川县、千叶县、埼玉县、茨城县、枥木县、群马县和山梨县)内手足口病患者人数增加显著。7月22~28日一周内,福冈县和大分县,平均每个医疗机构接待的患者人数都接近100人,东京都约为57人。
三、中国手足口病流行
在中国,1980年广州首次报道1例手足口病,病例为一名5岁男童,发病6天后痊愈。1981年上海报道了26例临床诊断病例,均未出现并发症。此后在北京、河北、天津、广东、福建、深圳、山东、江苏等10多个省市发生暴发流行 [24-28]。1983年天津发生由Cox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流行,5~10月间病例达7000余人 [29];经过两年低水平散发流行后,1986年再次暴发,在托儿所和幼儿园2次暴发的发病率分别达2. 3%和1. 9% [30],这是中国首次报告的较大规模手足口病暴发流行。1987年EV71病毒株首次从武汉的无神经系统症状患者体内分离出 [31]。深圳、长沙等地也有手足口病暴发的报道,并从粪便等标本中分离出高致病性EV71型 [32,33]。1995年武汉病毒研究所从手足口病人中分离出EV71病毒。1998年深圳市原卫生防疫站从患者分离出2株EV71病毒。我国香港地区于1987年也发生过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流行,2001年出现了首例死亡病例,1名2岁男童死于肺水肿、肺出血 [34]。1998年台湾地区发生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流行,在6月和10月两次流行中,监测哨点共报告129106例病例,其中405例为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78例死亡,死亡原因主要为由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而导致的肺水肿和出血(83%),91%的死亡患儿小于5岁 [35],重症患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0. 314%和0. 0064%。分离出病毒的病人中,EV71分离率为78. 7% [36]。同期资料显示也有相当数量病人为CoxA16感染 [37]。这是全球有手足口病疫情报道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暴发流行。2000年台湾又发生另一次手足口病暴发,80677人患病和41人死亡 [38]。1999年厦门暴发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约半数病人伴有发热,多在38℃左右,持续2~3天,部分病人3~4天以上。少数伴有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有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者几乎都有发热,且持续时间长 [39]。2000年上海市某幼儿园暴发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以低热、神经萎靡、手、足、口出现丘疹和疱疹为主要症状,分离到13 株EV71病毒 [40]。同年山东省招远市发生手足口病流行,疫情首先发生在市区,后向四周乡镇扩散,高峰出现在7月上旬,共发病2026人,发病率为350. 64/10万,60例住院病人并发病毒性脑炎的有10例,死亡4人 [41]。山东发生1600多例的大流行,其中3例并发心肌炎死亡 [42]。2002年上海市手足口病流行时,出现了手足口病合并重症脑炎病例,证实为EV71感染 [43]。2003年山东省泰安市发生手足口病暴发流行,共诊断出1359例典型病例 [44],发生心肌炎91例,脑炎44例,死亡9例,均为2岁以下的婴幼儿。山东省泰安市原卫生防疫站 [45]采集88份急性期病人粪便进行病毒分离,得到阳性毒株50份,经分型鉴定,引起流行的优势病毒型别为ECHO19,其次是EV71、ECHO30。2006年,全国共报告手足口病13637例(男性8460例,占62. 04%;女性5177例,占37. 96%),死亡6例(男性4例,女性2例)。除西藏自治区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病例报告。报告发病数居前十位的省份依次为山东(3030例)、上海(2883例)、北京(2210例)、河北(1133例)、浙江(793例)、广东(670例)、黑龙江(576例)、四川(335例)、江苏(287例)和福建(240例)。
从2007年开始,我国手足口病报告病例数较以往明显增加,2007年我国报告HFMD病例8万多例,全国平均发病率跃居报告病种的第10位,与2006年相比增加了近7万例,疫情上升511%,病死率增加200%。7岁以下儿童发病占报告病例的93%。其中山东省就有报告病例39606例(见图4-1),北京、上海等地也有手足口病病例报告 [46]。2008年3月安徽阜阳发生了较大规模的手足口病,超过6000人发病,22例患者死亡 [47]。疫情迅速蔓延至河南、湖北、广东、江苏、北京等多个省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报道,中国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分别报告手足口病患者1155525例、1774669例、1619706例,2168737例和1828377例,死亡病例分别为353例、905例、509例、567例和252例(2013年手足口病发病和死亡情况见图4-2)。其中,2009年中国手足口病发病中,报告病例较多的是河南、山东、江苏、广西、安徽、广东、河北、湖北、湖南和浙江,这10个省份报告的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80%,报告的病例以婴幼儿为主,5岁以下占了94. 8%,3岁以下占了77. 6%。近五年来,手足口病在全国法定报告丙类传染病发病数中一直居于首位,也是所报告死亡数最高的丙类传染病病种(2013年全国法定报告丙类传染病发病死亡统计见表4-3)。
图4-1 2007年山东省手足口病发病数地区分布图
图4-2 2013年手足口病发病和死亡情况
表4-3 2013年全国法定报告丙类传染病发病死亡统计表
(数据来源于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局2013年度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统计http:/ /www. moh. gov. cn/jkj/s3578/201402/26700e8a83c04205913a106545069a11. shtml)
2008年4月30日,原卫生部印发了《肠道病毒(EV71)感染诊疗指南(2008版)》。同年5月2日,原卫生部将手足口病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要求各地加强对手足口病的监测和报告,并通过国家疾病监测管理直报系统及时上报疫情信息。2010年HFMD的报告死亡数已经位居全国丙类传染病的第一位(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疫情网)。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统计,2013年HFMD发病率在传染性疾病中居于首位,是引起死亡的第六位原因。
我国由于地域广泛、人口众多,卫生水平发展不平衡,而手足口病病原体复杂,传播途径多样,目前手足口病流行已成为我国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