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载思想的哲学诠释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新版序言

本书自2007年出版以来,匆匆已过12年。这十余年间,笔者持续深耕张载哲学,并陆续发表《张载礼乐观论析》、《张载与王廷相理气心性论比较》、《从相偶论反思张载天地之性说的伦理向度》、《张载气论对〈中庸〉义理之开展——兼论朱子四书学的征引与批判》、《“尽心何以知性知天?”——论张载气学对〈孟子〉思想的诠释与开展》、《张载“致学成圣”说析论》、《张载心性之学的气论基础》、《张载“大心”说析论》,以及《张载对孟子人性论的承继与开展》等9篇作品。此外,也将研究论域拓展至明清《正蒙》注,以及当代张载哲学诠释,而陆续有《劳思光对〈张子正蒙注〉之批判:从“理在气中”论起》、《〈张子正蒙注〉五行观论析》、《〈正蒙释〉中的气有生灭之争——从朱熹、高攀龙、徐必达与王夫之诠释论起》、《明清〈正蒙〉十注思想述评(上/下篇)》、《“本然之性”外,是否别有“气质之性”?——论船山〈正蒙注〉对张载人性论的承继与新诠》、《王植对〈注解正蒙〉神化观之批判——以“太虚”三层义为进路》,以及《论王植对明清〈正蒙〉注之反思——以“太虚”之三层义为中心》等7篇作品。后6篇并收入《明清〈正蒙〉思想诠释研究:以理气心性论为中心》(台北:台湾学生书局,2017年)一书中。

今昔对照,前后两本专书虽在论述举证与表达方式上已有差异,但在主要观点上,与其说是前后不同,毋宁说是发展与转进。例如,笔者早年倾向从“哲学体系”分析张载思想枝干,并以气论贯穿其思想各个部分。但近年则从反思张载的儒者气象中获益,逐渐将气论视为张载用以诠释儒家合天人之道的辅具,而非以发展体系完整的气论作为儒学之目的。再者,过往笔者偏重于解析张载著作中的哲学概念与论证。但在近十年于高师大经学所的教学生涯中,逐渐留心张载如何广泛吸纳天文、田制、政经等不同领域的知识,以及对社会阶层与风俗流变的观察与深思,由此重新诠释先秦儒家经传,使经传中的经义能与时偕宜。这包含了他对《周官》《礼记》“礼意”的掌握,以及对古今礼制、礼仪的繁简与具体实践上的质疑与修订。最后,洞悉哲学家本人所关怀的核心问题与解决方法是否周延,以及这些哲学问题在哲学史的后续发展上有哪些转变,对后世又有哪些深远的影响,实是研究者责无旁贷的工作。相较于近半世纪学者已留心从宋明清气学发展,推溯张载于哲学史上的定位,笔者则由解析明清《正蒙》诸注切入,观察张载哲学在宋明清哲学史上的动态发展,以及对比张载著作与明清《正蒙》诸注在思想上的传承与间距。这些都是笔者近年研究张载哲学时的心得与发展。在本书发行简体字版时,笔者曾考虑是否应以现今的观点为准,修正本书中的论述。但几经深思,仍觉得思想本是持续发展的活体,保留前后发展之异,或可溢出单一文本的表述局限,供读者见证撰述者其间苦思的迂回曲折。因此,全书除修正繁体字版中的错字,以及增补少数征引资料外,并无过多的变动。此外,在繁体字版中,附有《当代张载研究专书要述》一篇,扼要介绍1950-2006年间,海内外张载哲学的专书研究成果。在本次出版简体字版时,经陕西师范大学林乐昌教授建议,可再增补2007年以后的张载哲学研究成果。由于近年内地的张载研究,已不乏学者提出深入详尽的述评。因此,笔者仅以2007至2019年为界,对台湾学界在张载研究上的近期发展,作《近十二年台湾张载思想研究述要》一文,综述相关期刊论文与硕博士论文之研究成果。

本书能出简体字版,首先得感谢林乐昌教授牵成和中华书局的协助。再者,在询问版权事宜时,文史哲出版社慷慨应允,也让笔者十分感激。此外,高师大经学所邱苡真与蓝逸羚两位同学,无偿帮忙本书繁简字体转档工作,让笔者能专心于全书的校对与修正,在此一并致谢。

陈政扬

2019年8月8日于高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