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锦言录(全四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荀子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后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是一位兼采儒、道、墨、法等诸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一书绝大部分章节出自荀子本人,少数由其学生或门人编纂而成。

《荀子》提出“性恶说”,反对“性善论”,认为人的善行都是后天努力的结果,进而要求人们不断学习以完善自身;主张“隆礼”“重法”,认为“礼”是治国治民之本,“法”是约束人们行为必不可少的手段;批判与摒弃孔、孟“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以及老、庄的消极无为思想,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主张。《荀子》思想博大深邃,对后世影响深远,时至今日,其中许多思想对修身育人、治国理民都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本书选文据中华书局三全本《荀子》。

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译文】

君子说: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①蓝:蓼(liǎo)蓝草,其叶可以做蓝色染料。

【译文】

靛青是从蓼蓝中提炼出来的,但比蓼蓝还青;冰是由水凝固而成的,但比水更寒冷。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①绳:木工用来取直的墨线。

②砺:粗磨刀石。

③参:通“三”。省(xǐnɡ):察。

【译文】

木材打上墨线加工后才能变直,金属在磨刀石上磨过才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而又每天多次反省自己,那就智慧明达而且行为也没有过错了。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译文】

不登上高山,不知道天有多高;不亲临深渊,不知道大地有多厚。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译文】

没有比与道融合更高的精神境界了,没有比无灾无祸更长久的幸福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①跂(qǐ):踮起脚跟。

【译文】

我曾经整天苦思冥想,却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跟向远方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①楫(jí):船桨。

②绝:渡。

③生:本性。

【译文】

登上高处招手,手臂没有加长,但远方的人看得见;顺着风呼唤,声音没有增强,但人听到得很清楚。利用车马远行的人,并不是善于行走,却能到达千里之遥;利用船桨渡河的人,并不是善于游泳,却能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与别人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善于利用外物罢了。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译文】

蓬蒿生长在麻中,不需要扶持就自然挺直。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①兰槐:一种香草,又名“白芷(zhǐ)”,开白花,味香。古人称其苗为“兰”,根为“芷”。

②渐:渍。滫(xiǔ):溺,尿。

【译文】

兰槐的根叫做芷,把它浸泡在尿中,君子不会接近它,百姓也不会佩带它,不是它的本质不好,而是被浸泡在尿中的缘故。

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译文】

君子居住一定要选择好乡里,出游一定要结交贤士,这是为了防止走上邪僻而接近中正之道。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译文】

各类事物的兴起,必定有它的起因;荣誉和耻辱的到来,必定与人的品德相一致。

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译文】

懈怠散漫而忘掉自身,灾祸就发生了。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①柱:通“祝”,折断。

【译文】

刚强的东西容易折断,柔弱的东西容易受约束。

邪秽在身,怨之所构。

【译文】

邪恶污秽集于一身,就会招致怨恨。

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①畴:同“俦”,类。

【译文】

草木丛生,禽兽群居,万物总是与它们的同类生活在一起。

言有召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译文】

说话有时招来祸患,行为有时招来耻辱,君子一定要谨慎自己的立身处世啊!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译文】

堆积泥土成为高山,风雨就会在那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会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就会通于神明,圣人的精神境界也就具备了。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①跬(kuǐ):半步。

【译文】

不从一步半步开始积累,就不能到达千里;不聚积起小的水流,就不能汇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①骐骥:骏马。

②驽(nú):劣马。驾:一天的行程。

【译文】

千里马一跃,不能超过十步;劣马跑上十天也能到达千里,它的成功在于不放弃。用刀刻东西,如果一会儿就停止,就是朽木也不能刻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刻透。

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蟺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①螾(yǐn):蚯蚓。后作“蚓”。

②六:疑当作“八”(卢文弨说)。跪:脚。螯:螃蟹身前如同钳形的大爪。

③蟺(shàn):通“鳝”。

【译文】

蚯蚓没有锐利的爪牙和强壮的筋骨,但上能吃到泥土,下能喝到泉水,这是因为它用心专一的缘故;螃蟹有八只足和两只螯,但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没有地方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的缘故。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①冥冥:昏暗不明。这里形容专心致志。下文“惛惛(hūn)”意同。

②昭昭:显著。

【译文】

没有专心致志的精神,就不会有显著的成就;没有埋头苦干的行动,就不会有显赫的功绩。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译文】

眼睛不能同时看两种东西而看得明白,耳朵不能同时听两种声音而听得清楚。

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译文】

声音再细小也没有听不见的,行动再隐蔽也没有不表现出来的。

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

①没:通“殁”,死。

【译文】

日积月累、坚持不懈,就会深入下去,学到死然后才能停止。

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①数:指学习的顺序。

【译文】

学习的顺序是有终点的,但从学习的意义来说一刻也不能停止。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①箸:同“著”,明。

②端:通“喘”,微言。

③蝡:同“蠕”。

【译文】

君子学习,进入耳里,记在心中,灌注到全身,表现在行动上,他细微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以成为别人效法的榜样。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①禽犊:家禽和小牛,古时用来做馈赠礼物。

【译文】

君子学习,是用来完善自己的身心;小人学习,是将学问当成礼物来取悦别人。

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傲,非也;,非也。

①傲:急躁。

(zàn):唠叨,啰嗦。

【译文】

别人没有问就告诉人家叫做急躁,别人问一个问题却告诉人家两个问题叫做唠叨。急躁,不对;唠叨,也不对。

学莫便乎近其人。

【译文】

学习没有比接近贤师更方便的了。

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

①方:通“仿”,仿效。

②以:而。

【译文】

效仿良师学习君子的学说,则品德高尚,知识渊博,通达世事。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

①经:通“径”。

【译文】

学习的途径没有比喜欢贤师更迅速有效的了。

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

【译文】

恭敬有礼然后才可以与他谈论大道的方向,言辞和顺然后才可以与他谈论大道的原理,态度谦逊然后才可以与他谈论大道的奥妙。

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之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

①瞽(gǔ):瞎,盲目。

【译文】

还不能与他谈论却谈了叫做急躁,应该同他谈论却不谈叫做隐瞒,不看对方脸色而谈叫做盲目。所以君子不急躁,不隐瞒,不盲目,谨慎地顺从对方来行事。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

①伦类:人伦道德之理。

【译文】

射出一百支箭,有一次没有射中,就不能叫做善于射箭;赶着车马走了一千里路,只差半步没有赶到,就不能叫做善于驾车;礼法不能融会贯通,仁义不能始终如一,就不能叫做善于学习。

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

①涂:同“途”。

【译文】

学习,本来就应专心致志,坚持如一。一会儿不学,一会儿学,那是街头巷尾中的普通人。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

【译文】

君子知道学习不全面不纯粹不能算作完美,所以反复诵读以求贯通,用心思索以求理解,设身处地地去领会它,除掉自身有害的东西来保养它,使眼睛与它无关的不去看,使耳朵与它无关的不去听,使嘴巴与它无关的不去说,使心里与它无关的不去考虑。

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①见:同“现”,显现。

②光:通“广”。

【译文】

天显现出它的光明,地显现出它的广阔,君子贵在德行的完美。

修身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必以自恶也

①修然:整饬的样子。存:察。

②愀(qiǎo)然:忧虑恐惧的样子。

③介然:意志坚定的样子。

④菑(zāi)然:灾害在身的样子。菑,同“灾”。

【译文】

看见好的行为,一定要认真检查自身是否具有;看见不好的行为,一定要心怀忧惧地反省自己。好的品行在身,一定要意志坚定地珍惜自己;不好的品行在身,一定要像受到灾害似的痛恨自己。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

【译文】

批评我而又批评得中肯的人,就是我的老师;肯定我而又肯定得恰当的人,就是我的朋友;阿谀奉承我的人,就是陷害我的贼人。所以,君子尊敬老师、亲近朋友,而极度憎恨贼人。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译文】

人不遵循礼就不能生存,做事不遵循礼就不能成功,国家不遵循礼就不得安宁。

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

【译文】

以是为是、以非为非叫做明智,以非为是、以是为非叫做愚蠢。

多闻曰博,少闻曰浅;多见曰闲,少见曰陋。

【译文】

听过的多叫做渊博,听过的少叫做浅薄;见识多叫做广博,见识少叫做鄙陋。

凡治气养心之术,莫径由礼,莫要得师,莫神一好。

【译文】

大凡理气养心的方法,没有比遵守礼义更直接的了,没有比得到贤师更重要的了,没有比专心致志更神妙的了。

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

【译文】

志向美好就蔑视富贵,以道义为重就轻视王公,注重内在修养就会看轻外物。

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

【译文】

君子役使外物,小人为外物所役使。

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

【译文】

身体辛劳而心安理得,就去做;利益少而道义多,就去做。

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

①折(shé)阅:亏损。阅,卖。

【译文】

好的农民不会因为水旱灾害就不耕种,好的商人不会因为折本而不做买卖,士人与君子不会因为贫穷就懈怠道义。

体恭敬而心忠信,术礼义而情爱人,横行天下,虽困四夷,人莫不贵。

【译文】

外貌恭敬而内心诚实,遵循礼义而性情仁爱,这样的人走遍天下,即使穷困潦倒在四边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也尊敬他。

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端悫诚信,拘守而详,横行天下,虽困四夷,人莫不任。

①端悫(què):正直诚谨。

【译文】

劳苦的事争着干,享乐的事让给别人,忠厚诚实,谨守礼法而明察事理,这样的人走遍天下,即使困厄在四边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也信任他。

行而供冀,非渍淖也;行而俯项,非击戾也;偶视而先俯,非恐惧也。然夫士欲独修其身,不以得罪于比俗之人也。

①供:通“恭”。冀:当为“翼”字(杨倞说),敬。

②渍淖(zì nào):陷在烂泥里。

③击戾:抵触。

【译文】

行走时小心翼翼,并不是害怕陷在烂泥里;行走时低着头,并不是害怕碰到东西;两人对视先低下头,并不是惧怕对方。那么士子只是想独自修养自己的身心,不是害怕得罪世俗中的人。

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

【译文】

骏马一天能跑千里路,劣马跑十天也能到达。

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厌其源,开其渎,江河可竭;一进一退,一左一右,六骥不致。

①跬(kuǐ):半步。

②崇:终。

③渎:水沟,小渠。

【译文】

半步半步地走下去,瘸腿的乌龟也能走一千里;不停地堆积泥土,山丘终能堆成;堵塞水源,挖开渠道,长江、黄河也会枯竭;一会儿前进,一会儿后退,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就是六匹骏马拉车也不能到达终点。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①迩:近。

【译文】

道路虽近,但不走就不能到达;事情虽小,但不做就不能成功。

好法而行,士也;笃志而体,君子也;齐明而不竭,圣人也。

【译文】

爱好礼法且能实行的,是士;意志坚强且身体力行的,是君子;思虑敏锐而又永不枯竭的,是圣人。

礼然而然,则是情安礼也;师云而云,则是知若师也。

【译文】

礼是这样就这样做,就是性情安于礼;老师怎样说就怎样说,就是智慧有如老师。

不是师法而好自用,譬之是犹以盲辨色,以聋辨声也,舍乱妄无为也。

【译文】

不遵从老师和礼法而喜欢自以为是,就好比让盲人来辨别颜色,让聋人来分辨声音,除了昏乱妄为之外什么也做不了了。

端悫顺弟,则可谓善少者矣;加好学逊敏焉,则有钧无上,可以为君子者矣。

①弟:同“悌”,尊敬兄长。

②钧:通“均”,相同。

【译文】

忠厚诚实而又顺从兄长,就可以称为好少年;再加上好学、谦逊、敏捷,那就只有和他相等的而没有超过他的,便可以成为君子了。

老老而壮者归焉,不穷穷而通者积焉,行乎冥冥而施乎无报,而贤不肖一焉。

【译文】

爱护老人那么青壮年也会归顺,不使穷困的人走投无路那么显达的人也会聚集过来,偷偷地做好事而又不求回报,那么贤能的人和无能的人便都会来归附。

君子之求利也略,其远害也早,其避辱也惧,其行道理也勇。

【译文】

君子对于追求利益是淡泊的,对于远离祸害是有预见的,他谨慎地避开灾祸,勇敢地奉行道义。

君子贫穷而志广,富贵而体恭,安燕而血气不惰,劳勌而容貌不枯,怒不过夺,喜不过予。

①安燕:安逸。

②勌(juàn):同“倦”。

【译文】

君子贫穷但志向远大,富贵但体貌恭敬,安逸但精神不懈怠,劳倦但容貌端正,愤怒也不过分地惩罚别人,高兴也不过分地奖赏别人。

不苟

君子行不贵苟难,说不贵苟察,名不贵苟传,唯其当之为贵。

【译文】

君子做事不以苟且难能为可贵,辩说不以苟且明察为可贵,名声不以苟且流传为可贵,只有符合礼义才是可贵。

君子易知而难狎,易惧而难胁,畏患而不避义死,欲利而不为所非,交亲而不比,言辩而不辞。荡荡乎,其有以殊于世也。

①知:交接。狎(xiá):没有礼貌地亲近。

②比:结党。

【译文】

君子容易结交却不可亵渎,容易恐惧却不可胁迫,害怕祸患却甘愿为正义而死,想得到利益却不做不正确的事情,与人亲密交往却不结党营私,言谈善辩却不玩弄辞藻。胸怀坦荡啊,他和世俗是不同的。

君子能则宽容易直以开道人,不能则恭敬绌以畏事人;小人能则倨傲僻违以骄溢人,不能则妒嫉怨诽以倾覆人。

①道:同“导”。

(zǔn):通“撙”,抑制。绌:通“黜”。

【译文】

君子有才能就宽容大度、诚心诚意地开导别人,没有才能就恭敬谦逊地小心对待别人;小人有才能就傲慢邪僻地凌辱别人,没有才能就妒嫉诽谤来倾轧别人。

君子能则人荣学焉,不能则人乐告之;小人能则人贱学焉,不能则人羞告之。

【译文】

君子有才能,那么人们以向他学习为光荣,没有才能人们也乐意告诉他;小人有才能,那么别人以向他学习为耻辱,没有才能人们也羞于告诉他。

君子宽而不僈,廉而不刿,辩而不争,察而不激,寡立而不胜,坚强而不暴,柔从而不流,恭敬谨慎而容,夫是之谓至文。

①僈(màn):怠惰,懈怠。

②廉:棱角。刿(ɡuì):以刃伤人。

③寡:当为“直”字(王念孙说)。

【译文】

君子宽容却不懈怠,方正却不伤害别人,善辩却不争吵,明察却不偏激,为人正直却不盛气凌人,坚定刚强却不凶暴,宽柔和顺却不随波逐流,恭敬谨慎却从容不迫,这就是最好的礼义了。

君子大心则天而道,小心则畏义而节;知则明通而类,愚则端悫而法;见由则恭而止,见闭则敬而齐;喜则和而理,忧则静而理;通则文而明,穷则约而详。

①由:任用,使用。

【译文】

君子往大的方面用心就会敬重上天而遵循天道,往小的方面用心就会畏惧道义而有所节制;聪明就会明智睿达而触类旁通,愚钝就会端正诚恳而遵守礼法;被任用就会恭敬而有礼,不被任用就会肃敬而庄重;高兴时就会平和而守理,忧愁时就会冷静而理智;显达时就会文雅而明智,穷困时就会简约而安详。

人污而修之者,非案污而修之之谓也,去污而易之以修。

①案:通“按”,按照。

【译文】

人的品行有污秽需要整治,并不是在污秽的基础上去整治它,而是去掉污秽换上美好的品行。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

【译文】

君子修养身心没有比真诚更好的了,做到真诚就不用从事其他的事情了。

诚心守仁则形,形则神,神则能化矣;诚心行义则理,理则明,明则能变矣。

【译文】

真心实意地坚守仁爱,仁爱就会表现在行动上,表现在行动上就显得神明,显得神明就会化育万物;真心实意地奉行道义,做事就会有条理,有条理就明白易知,明白易知就能使人改变。

天不言而人推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厚焉,四时不言而百姓期焉。

【译文】

上天不说话而人们都仰慕它高远,大地不说话而人们都仰慕它深厚,四季不说话而人们知道它们的变化。

君子至德,嘿然而喻,未施而亲,不怒而威。

①嘿:同“默”,不说话。

【译文】

君子有了至高的德行,虽然默不作声人们也会明白,没有布施恩惠人们也来亲近,不用发怒也有威严。

天地为大矣,不诚则不能化万物;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父子为亲矣,不诚则疏;君上为尊矣,不诚则卑。

【译文】

天地算是大的了,不真诚就不能化育万物;圣人算是聪明的了,不真诚就不能感化万民;父子算是亲密的了,不真诚就会疏远;君主算是尊贵的了,不真诚就不会受到尊敬。

君子位尊而志恭,心小而道大,所听视者近而所闻见者远。

【译文】

君子地位尊贵而态度谦恭,心虽小但志向远大,所听到、所看到的很近但见多识广。

庸言必信之,庸行必慎之,畏法流俗而不敢以其所独甚,若是,则可谓悫士矣

①甚:当为“是”字(王念孙说)。

②悫(què)士:质朴诚实之士。

【译文】

日常的言论必定诚实可信,日常的行为必定谨慎小心,不敢效法流俗,也不敢自以为是,像这样,就可以称为忠厚之士。

公生明,偏生暗,端悫生通,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夸诞生惑。

【译文】

公正产生光明,偏私产生黑暗,端正忠厚产生通达,奸诈虚伪产生闭塞,真诚可信产生神明,虚夸妄诞产生惑乱。

见其可欲也,则必前后虑其可恶也者;见其可利也,则必前后虑其可害也者;而兼权之,孰计之,然后定其欲恶取舍。

①孰:同“熟”。

【译文】

看见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一定要前前后后考虑它可恶的一面;看见有利可图的事情,就一定要思前想后考虑它有害的一面;一定要两方面权衡,深思熟虑,然后再决定喜欢还是厌恶、获取还是舍弃。

凡人之患,偏伤之也。见其可欲也,则不虑其可恶也者;见其可利也,则不顾其可害也者。

【译文】

大凡人们的祸患,往往都是片面性伤害了他们。看见喜欢的东西,就不考虑它可恶的一面;看见有利可图的事情,就不考虑它有害的一面。

盗名不如盗货。

【译文】

盗取名誉的人还不如盗取财货的人。

荣辱

㤭泄者,人之殃也;恭俭者,偋五兵也。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

①㤭(jiāo):同“骄”。泄:通“媟(xiè)”,傲慢。

②偋(bǐng):同“屏”,却。五兵:古代的五种兵器,刀、剑、矛、戟、矢。

【译文】

傲慢,是人的祸患;谦恭,可以防止各种兵器的伤害。即使有戈矛的尖锐,也不如谦恭的锋利。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①之:当作“以”(王念孙说)。

【译文】

和别人说好话,比给人衣服还要温暖;用恶语伤害别人,比用矛戟伤得还深。

快快而亡者,怒也;察察而残者,忮也;博而穷者,訾也;清之而俞浊者,口也;豢之而俞瘠者,交也;辩而不说者,争也;直立而不见知者,胜也;廉而不见贵者,刿也;勇而不见惮者,贪也;信而不见敬者,好行也。此小人之所务而君子之所不为也。

①忮(zhì):忌恨。

②訾(zǐ):诋毁。

③俞:通“愈”,更加。

④豢(huàn):比喻收买利用。

⑤刿(guì):刺伤。

(zhuān):同“专”。

【译文】

逞一时的痛快而导致死亡的,是因为忿怒;善于明察而遭到残害的,是因为忌恨;知识渊博而处境困窘的,是因为诋毁;希望名声清白反而越来越坏的,是由于说话不当;用酒肉结交朋友而交情反而越来越淡的,是由于以利相交;善于辩论却不被人称说的,是由于争论;行为正直却不为人赏识的,是由于好胜;为人方正却不受人尊重的,是由于伤人;勇敢却不被人畏惧的,是由于贪婪;守信用却不被人尊敬的,是由于喜好独断专行。这些都是小人所做的而君子是不会做的。

斗者,忘其身者也,忘其亲者也,忘其君者也。行其少顷之怒而丧终身之躯,然且为之,是忘其身也;家室立残,亲戚不免乎刑戮,然且为之,是忘其亲也;君上之所恶也,刑法之所大禁也,然且为之,是忘其君也。

【译文】

争斗的人,忘掉了自己的身体,忘掉了自己的亲人,忘掉了自己的君主。发泄一时的忿怒,而丧失了一生的生命,然而还是去做,这是忘记了自己的身体;家庭立刻被摧残,亲戚也难免受到杀害,然而还是去做,这是忘记了自己的亲人;争斗是君主所厌恶的,刑法所严厉禁止的,然而还是去做,这是忘记了自己的君主。

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举国而与之不为改视,重死持义而不桡,是士君子之勇也。

①桡(náo):屈从。

【译文】

合乎道义的事情,不屈从于权势,不考虑自己的利益,把整个国家给他也不改变做法,重视生命但为了坚持正义而永不屈服,这是士君子的勇敢。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译文】

有自知之明的人不埋怨别人,知道命运的人不埋怨上天,埋怨别人的人就会困窘,埋怨上天的人没有见识。

失之己,反之人,岂不迂乎哉!

【译文】

失误在自己,却反过来责难别人,难道不是很愚蠢吗!

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通者常制人,穷者常制于人,是荣辱之大分也。

【译文】

以道义为先而以利益为后的就光荣,以利益为先而以道义为后的就耻辱;光荣的人常常显达,耻辱的人常常穷困;显达的人常常统治别人,穷困的人常常被人统治,这是光荣和耻辱的根本区别。

材悫者常安利,荡悍者常危害;安利者常乐易,危害者常忧险;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是安危利害之常体也。

①悫(què):朴实,诚实。

【译文】

材性纯朴的人常常安全受益,放荡凶悍的人常常危险受害;安全受益的人常常欢乐平和,危险受害的人常常忧愁不安;欢乐平和的人常常长寿,忧愁不安的人常常夭折,这是安危利害的一般情形。

志行修,临官治,上则能顺上,下则能保其职,是士大夫之所以取田邑也。

【译文】

志向和行为美好,为官善于治理,对上能顺从国君,对下能坚守自己的职位,这是士大夫取得田地封邑的原因。

孝弟原悫录疾力,以敦比其事业而不敢怠傲,是庶人之所以取暖衣饱食,长生久视,以免于刑戮也。

①弟:同“悌”,尊敬兄长。原:同“愿”,诚实。

(qū)录:劳碌的意思。,通“劬”。

③敦:治。比:通“庀”(pǐ),治理。

④久视:长久存在,长寿。

【译文】

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忠厚诚实,勤劳努力,来从事他的事业而不敢懈怠轻慢,这是老百姓穿得暖吃得饱,健康长寿,避免刑法杀戮的原因。

君子者,信矣,而亦欲人之信己也;忠矣,而亦欲人之亲己也;修正治辨矣,而亦欲人之善己也。

①治辨:即“治办”,处理事务合宜。

【译文】

君子,对人诚实,也愿意别人相信自己;对人忠诚,也愿意别人亲近自己;品行正直,办事得当,也愿意别人善待自己。

人之生固小人,无师无法则唯利之见耳。

【译文】

人的本性本来就是小人,如果没有老师的教导、没有礼法的约束,就会只看到利益。

短绠不可以汲深井之泉,知不几者不可与及圣人之言。

①绠(gěng):汲水用的绳子。

【译文】

短绳不能汲取深井中的泉水,知识达不到的人不能和他谈论圣人的言论。

仁人在上,则农以力尽田,贾以察尽财,百工以巧尽械器,士大夫以上至于公侯,莫不以仁厚知能尽官职,夫是之谓至平。

【译文】

仁人处在上位,农民就会竭力种好庄稼,商人就会运用自己的精明取得财富,各行各业的工匠就会利用自己的技巧制造器械,士大夫以上直到王公侯伯,没有不以仁义忠厚才智来尽职尽责的,这就叫做大治。

斩而齐,枉而顺,不同而一。

①斩:通“儳(chán)”,不齐。

【译文】

有不齐才能有齐,有不直才能归于顺,有不同才能有统一。

非相

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形不胜心,心不胜术。术正而心顺之,则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形相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

【译文】

观察人的相貌不如研究他的思想,研究他的思想不如辨别他的行为。相貌比不上思想,思想比不上行为。行为正确,思想就会顺从它,那么相貌虽丑但思想行为美好,不会妨害他成为君子;相貌虽好而思想行为恶劣,也妨害不了他成为小人。

长短、小大、善恶形相,非吉凶也。

【译文】

高矮、大小,相貌的美丑,和吉凶没有关系。

事不揣长,不揳大,不权轻重,亦将志乎尔。

①揳(xié):同“絜”,度量,估计。

【译文】

评价他人不用揣摩他的高矮,不用估计他的大小,不用权衡他的轻重,只要看他的志向就可以了。

人有三必穷:为上则不能爱下,为下则好非其上,是人之一必穷也。乡则不若,偝则谩之,是人之二必穷也。知行浅薄,曲直有以相县矣,然而仁人不能推,知士不能明,是人之三必穷也。

①乡:通“向”。

②偝:同“背”。

③有:通“又”。县(xuán):差距,远。

④明:尊。

【译文】

人有三种必然穷困的事:作为上级却不爱护下级,作为下级却喜欢非议上级,这是第一种必然穷困。当面不顺从,背后又谩骂人家,这是第二种必然穷困。智能品行浅薄,辨别是非的能力又和别人相差很远,然而对于仁人不推崇,对于智士也不尊重,这是第三种必然穷困。

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

【译文】

饥饿了想吃,寒冷了想暖和,劳累了想休息,喜欢利益而厌恶祸患,是人生下来就有的,是无所依恃就会这样的。

欲观千岁则数今日,欲知亿万则审一二。

【译文】

想要了解千年的历史就要观察现在,想要知道亿万就要详审一二。

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

【译文】

由近知道远,由一知道万,由隐微知道显明。

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观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

①观:当为“劝”字(王念孙说)。

②黼黻(fǔ fú):古代礼服上所绣的花纹。

【译文】

以善言赠送别人,比金石珠玉还贵重;以善言勉励别人,比礼服上色彩斑斓的花纹还美丽;把善言讲给别人听,比钟鼓、琴瑟还悦耳动听。

君子之度己则以绳,接人则用抴。度己以绳,故足以为天下法则矣;接人用抴,故能宽容,因求以成天下之大事矣

①抴(yì):通“枻”,短桨。这里指船。

②求:当为“众”字之误(王念孙说)。

【译文】

君子正己要像工匠用绳墨取直一样严格要求自己,待人要像船工驾船迎客一样热情耐心。正己像用绳墨一样严格要求自己,所以足以成为天下人效法的榜样;待人像用船接客一样耐心热情,所以能宽容大度,依靠众人成就天下大业。

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夫是之谓兼术。

①罢(pí):弱,无能。

【译文】

君子贤能又能容纳无能的人,聪明又能容纳愚蠢的人,博学又能容纳浅陋的人,纯粹又能容纳驳杂的人,这就叫做兼容并包之法。

谈说之术:矜庄以莅之,端诚以处之,坚强以持之,分别以喻之,譬称以明之,欣欢芬芗以送之,宝之珍之,贵之神之,如是则说常无不受。

①分别:应与下文的“譬称”互换(王念孙说)。

②芬芗(xiānɡ):和气。芗,香。

【译文】

谈说的方法是:严肃庄重地面对他,端正诚恳地对待他,坚定刚强地扶持他,用比喻的方法来启发他,用分析的方法来开导他,要和颜悦色地对待他,使自己的谈论显得宝贵、珍重、神奇,如果能这样,那么劝说就不会不被接受。

言而非仁之中也,则其言不若其默也,其辩不若其呐也;言而仁之中也,则好言者上矣,不好言者下也。

①呐(nè):同“讷”,说话迟钝。

【译文】

言谈不合仁义之道,那么他开口说话还不如沉默寡言,能言善辩还不如木讷迟钝;言谈合于仁义之道,那么善于谈论的就是上等,不善于谈论的就是下等。

先虑之,早谋之,斯须之言而足听,文而致实,博而党正,是士君子之辩者也。

①致实:诚实。致,通“质”,信。

②党:通“谠”,正直。

【译文】

事先考虑,早做打算,语言简短而动听,既有文采又很信实,既渊博又雅正,这是士君子的辩论。

非十二子

信信,信也;疑疑,亦信也。贵贤,仁也;贱不肖,亦仁也。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

【译文】

相信可信的,是诚实;怀疑可疑的,也是诚实。尊重贤能,是仁爱;鄙视不贤的人,也是仁爱。说话恰当,是明智;沉默得当,也是明智。

多言而类,圣人也;少言而法,君子也;多少无法而流湎然,虽辩,小人也。

①流湎:沉湎。

【译文】

说话多而合乎礼义,是圣人;说话少而合乎法度,是君子;说多说少不合法度而沉湎其中,即使善辩,也是小人。

高上尊贵不以骄人,聪明圣知不以穷人,齐给速通不争先人,刚毅勇敢不以伤人;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

①齐(jì)给:敏捷。齐,通“齌”,敏捷,快速。

【译文】

不因身居要职、地位显贵而傲视别人,不因聪明睿智而刁难别人,不因才思敏捷、反应迅速而与人争先,不因刚毅勇猛而伤害别人;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即使有才能也保持谦让,这样才算有德行。

遇君则修臣下之义,遇乡则修长幼之义,遇长则修子弟之义,遇友则修礼节辞让之义,遇贱而少者则修告导宽容之义。

【译文】

面对君王就要奉行臣下的义务,面对乡亲就要讲究长幼的辈分,面对长辈就要实行子弟之道,面对朋友就要讲究礼节谦让,面对地位卑贱而年纪又小的就要实行教导宽容之道。

无不爱也,无不敬也,无与人争也,恢然如天地之苞万物,如是则贤者贵之,不肖者亲之。

①恢然:广大的样子。苞:通“包”。

【译文】

对人无所不爱,无所不敬,不与人争斗,心胸宽阔得就像天地包容万物一样,如果这样,贤能的人就会尊重你,邪僻者也会亲近你。

君子能为可贵,不能使人必贵己;能为可信,不能使人必信己;能为可用,不能使人必用己。

【译文】

君子能够做到让人尊重,但不能使人一定尊重自己;能够做到让人信任,但不能使人一定信任自己;能够做到被人任用,但不能使人一定任用自己。

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

【译文】

君子以品行不好为羞耻,不以被人污辱为耻;以不讲信用为羞耻,不以不被信任为耻;以没有才能为羞耻,不以不被任用为耻。

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为物倾侧,夫是之谓诚君子。

①率:循。

②倾侧:倾斜。

【译文】

不被名誉所诱惑,不被诽谤所吓倒,按照道义行事,严肃地端正自己,不为外物所动摇,像这样才是真正的君子。

佚而不惰,劳而不僈,宗原应变,曲得其宜,如是,然后圣人也。

①佚:安逸。

②僈:懈怠,怠惰。

【译文】

安逸而不懒惰,辛劳而不懈怠,遵守原则而又随机应变,各方面都处理得恰到好处,像这样,然后才能成为圣人。

仲尼

贵而不为夸,信而不处谦,任重而不敢专,财利至则善而不及也,必将尽辞让之义然后受,福事至则和而理,祸事至则静而理,富则施广,贫则用节,可贵可贱也,可富可贫也,可杀而不可使为奸也,是持宠处位终身不厌之术也。

①谦:通“嫌”,嫌疑。

【译文】

富贵了也不奢侈,得到信任也要避免嫌疑,承担重任时也不敢独断专行,财利来临时,而自己的善行还不足以得到它,就一定要尽谦让之礼才接受,吉事来临时就要平和地对待它,祸事来临时就要冷静地处理它,富裕了就要广施恩惠,贫穷了就要节俭费用,要做到可以富贵也可以卑贱,可以富裕也可以贫穷,可以被杀头却不可以迫使去做奸邪的事,这是保住尊崇,守住职位,终身不被厌弃的方法。

知者之举事也,满则虑嗛,平则虑险,安则虑危,曲重其豫,犹恐及其祸,是以百举而不陷也。

①嗛(qiàn):通“歉”,不足。

【译文】

聪明的人行事,盈满了就要考虑到不足,顺利时就要考虑到艰险,安全时就要考虑到危险,周全地做好防范,还担心遭到祸患,所以做什么事也不会有失误了。

位尊则必危,任重则必废,擅宠则必辱,可立而待也,可炊而傹也。是何也?则堕之者众而持之者寡矣。

①傹(jìng):同“竟”。

【译文】

职位高了就必然危险,权力大了就必然被罢免,独受宠幸就必定会遭受耻辱,这种结果站立片刻就可到来,做一顿饭的工夫就完成了。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毁坏他的人多而扶持他的人少!

君子时诎则诎,时伸则伸也。

①诎:屈从,屈服。

【译文】

君子在时势要求屈从时就屈从,要求大显身手时就要大显身手。

儒效

凡事行,有益于理者立之,无益于理者废之,夫是之谓中事。凡知说,有益于理者为之,无益于理者舍之,夫是之谓中说。

【译文】

大凡行事,有益于理的就做它,无益于理的就废止,这就叫做正确地处理事情。大凡研习学说,有益于理的就学习它,无益于理的就舍弃它,这就叫做正确地对待学说。

彼学者,行之,曰士也;敦慕焉,君子也;知之,圣人也。

【译文】

那些学习的人,将学到的东西付诸行动,就叫做士;勤勉努力,就是君子;通晓它,就是圣人。

争之则失,让之则至,遵道则积,夸诞则虚。

①遵道:当为“遵遁”(王念孙说),即“逡巡”,谦虚退让。下同。

【译文】

争夺就会失去,礼让就会得到,谦虚就会积累,夸耀吹嘘就会落空。

君子务修其内而让之于外,务积德于身而处之以遵道,如是,则贵名起如日月,天下应之如雷霆。

【译文】

君子一定要加强内在的修养,行为上要谦让;一定要积累德行而又谦虚,像这样,那么尊贵的名声就会像日月一样升起,天下人就会如雷霆般地响应。

能小而事大,辟之是犹力之少而任重也,舍粹折无适也

①辟:通“譬”。

②粹折:破碎断折。粹,通“碎”。

【译文】

能力小却想做大事,就像力气小而挑重担,除了骨碎腰折,没有别的下场了。

明主谲德而序位,所以为不乱也;忠臣诚能然后敢受职,所以为不穷也。

①谲:通“决”。

【译文】

贤明的君主评定德行来安排官位,这样就不会产生混乱;忠诚的臣子确实有能力然后才敢接受官位,就是为了防止陷于困境。

井井兮其有理也,严严兮其能敬己也,分分兮其有终始也,猒猒兮其能长久也,乐乐兮其执道不殆也,炤炤兮其用知之明也,修修兮其用统类之行也,绥绥兮其有文章也,熙熙兮其乐人之臧也,隐隐兮其恐人之不当也,如是,则可谓圣人矣。

①分分:当作“介介”(王念孙说),坚固的样子。

②猒猒(yān):安静的样子。

③炤炤:同“照照”。

【译文】

整整齐齐啊是那样有条理,威严庄重啊是那样严格要求自己,坚定不移啊是那样有始有终,安安静静啊是那样长久不息,高高兴兴啊是那样不懈地坚守着道义,明明白白啊做事多么英明,端端正正啊严格地执行法度,从从容容啊行为是那样合乎礼义,和和乐乐啊是那样喜欢别人的美德,忧心忡忡啊是那样害怕别人行为不当,像这样,就可以叫做圣人了。

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是俗人者也。

【译文】

不学习,没有正义感,把财富和利益作为一生的追求,这是俗人。

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自以诬,外不自以欺,以是尊贤畏法而不敢怠傲,是雅儒者也。

【译文】

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对内不自我欺骗,对外不欺骗别人,依照这样尊敬贤人畏惧法制而不敢懈怠骄傲,这就是雅儒。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译文】

没有听到不如听到,听到不如看到,看到不如了解,了解它不如实践,学习到了实践就终止了。

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必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①敦:厚,丰富。

【译文】

听到却没有看到,即使听到得很广博,也一定会有错误;看到了却不了解,即使记住了,也必然虚妄;了解了却不去实践,即使知识丰富,也必然困惑。

性也者,吾所不能为也,然而可化也;情也者,非吾所有也,然而可为也。

【译文】

本性,不是人为造成的,然而可以转化它;积习,不是我们固有的,然而可以养成。

习俗移志,安久移质。

【译文】

行为习惯会改变人的意志,安于习俗时间长了就会改变人的气质。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旦暮积谓之岁,至高谓之天,至下谓之地,宇中六指谓之极,涂之人百姓积善而全尽谓之圣人。

①六指:指上下四方。

【译文】

堆积泥土就会成为高山,积聚水流就会成为大海,一天天积累起来就叫做年,最高的就叫做天,最低的就叫做地,宇宙中六个方向就叫做极,普通百姓积累善行达到了完美就叫做圣人。

求之而后得,为之而后成,积之而后高,尽之而后圣。

【译文】

追求以后才能得到,努力之后才能成功,不断积累才能提高,达到完善然后才能成为圣人。

人知谨注错,慎习俗,大积靡,则为君子矣;纵性情而不足问学,则为小人矣。

①注错:即“注措”,安排措置。

【译文】

人们知道举止谨慎,小心地对待风俗习惯,重视积累磨炼,就会成为君子;放纵情性而不好好学习,就会成为小人。

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情性然后能修,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译文】

思想上能克服私心然后能为公,行为上能克服本性然后才美好,聪明而又喜欢请教然后有才能。

王制

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

①罢(pí):软弱。

【译文】

贤能的人不必按照等级次序进行提拔,软弱无能的人可立即罢免。

贤不肖不杂则英杰至,是非不乱则国家治。

【译文】

贤能的人和不贤能的人不掺杂在一起,那么英雄豪杰就会到来;是与非不混乱,那么国家就会治理好。

凡听,威严猛厉而不好假道人,则下畏恐而不亲,周闭而不竭,若是,则大事殆乎弛,小事殆乎遂。和解调通,好假道人而无所凝止之,则奸言并至,尝试之说锋起,若是,则听大事烦,是又伤之也。

①假:宽容。

②遂:通“坠”。

【译文】

凡是处理政事,如果过分威严猛厉而不喜欢宽容引导,那么下面的人就会畏惧害怕而不亲近,就会隐瞒实情而不全讲出来,像这样,那么大事就会废弛,小事就会落空。如果凡事随和,喜欢宽容而没有节制,那么邪恶的言论就会一块到来,尝试性的学说就会蜂拥而起,像这样,听到得太多,事情就会烦琐,这对事情也会有损害。

公平者,职之衡也;中和者,听之绳也。

【译文】

公平是职权的尺度,中和是处理政事的准绳。

有法者以法行,无法者以类举,听之尽也;偏党而无经,听之辟也

①辟:斜僻,偏邪。

【译文】

有法令规定的就依法行使,没有法令规定的就用类推的方法处理,这是处理政事的最好方法;偏袒同党而没有准则,这是处理政事的邪路。

选贤良,举笃敬,兴孝弟,收孤寡,补贫穷,如是,则庶人安政矣。

①弟:同“悌”,尊敬兄长。

【译文】

选用贤良的人,提拔忠厚老实的人,提倡孝悌,收养孤儿寡妇,救济贫穷的人,像这样,那么百姓就安于政治了。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译文】

君主,就像船;百姓,就像水。水能浮起船,水也能倾覆船。

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欲荣则莫若隆礼敬士矣,欲立功名则莫若尚贤使能矣,是君人者之大节也。

【译文】

处在君位上的人要想安定没有比政治平和、爱护人民更好的了,要想荣耀没有比遵循礼义、尊敬士人更好的了,要想建立功名没有比崇尚贤良任用能人更好的了,这是做好君主的重要方面。

修礼者王,为政者强,取民者安,聚敛者亡。

【译文】

实行礼义的国家就能统一天下,善理政事的国家就强大,得到民心的国家就安定,聚敛钱财的国家就灭亡。

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筐箧,实府库。

①箧(qiè):箱子。

【译文】

行王道的君主使百姓富裕,行霸道的君主使士人富裕,勉强生存的国家使大夫富裕,即将灭亡的国家富了国君的箱子,充实了府库。

王夺之人,霸夺之与,强夺之地。

【译文】

王者争夺人心,霸者争夺盟国,强者争夺土地。

伤吾民甚,则吾民之恶我必甚矣;吾民之恶我甚,则日不欲为我斗。

【译文】

伤害自己的民众很厉害,那么自己的民众也一定十分怨恨我;自己的民众十分怨恨我,就会天天不想为我战斗。

知强大者不务强也,虑以王命全其力,凝其德。

【译文】

知道强大之道的君主是不追求武力的,而是考虑利用王命来保全他的力量,积累自己的德行。

存亡继绝,卫弱禁暴,而无兼并之心,则诸侯亲之矣;修友敌之道以敬接诸侯,则诸侯说之矣。所以亲之者,以不并也,并之见则诸侯疏矣;所以说之者,以友敌也,臣之见则诸侯离矣。

【译文】

使将要灭亡的国家得以保存,使将要断绝的后代得以延续,保卫弱小,禁止强暴,却没有兼并他国的野心,那么诸侯就会亲近他;以友好平等的态度同诸侯交往,诸侯就会喜欢他。之所以亲近他,是因为他不兼并别国,如果兼并的意图显现出来,诸侯就会疏远他;之所以喜欢他,是因为他态度友好平等,如果臣服他国之心显现出来,诸侯就会离开他。

仁眇天下,故天下莫不亲也;义眇天下,故天下莫不贵也;威眇天下,故天下莫敢敌也。以不敌之威,辅服人之道,故不战而胜,不攻而得,甲兵不劳而天下服。

①眇(miǎo):高。

【译文】

仁爱高于天下,所以天下人没有不亲近他的;道义高于天下,天下人没有不尊重他的;威望高于天下,天下人没有敢与他为敌的。用无敌的威望,辅助仁义之道,所以不用战斗就可以胜利,不用进攻就可以达到目的,不动用一兵一卒天下就臣服了。

无德不贵,无能不官,无功不赏,无罪不罚,朝无幸位,民无幸生。

【译文】

没有德行就不能尊贵,没有才能就不能当官,没有功劳就不能奖赏,没有罪过就不能惩罚,朝廷上没有侥幸能得到职位的,百姓中没有不务正业能侥幸生存的。

尚贤使能而等位不遗,析愿禁悍而刑罚不过,百姓晓然皆知夫为善于家而取赏于朝也,为不善于幽而蒙刑于显也。

①析愿:当作“折愿”(王念孙说),制裁狡诈的人。愿,通“傆”,狡诈。

【译文】

崇尚贤者、任用能者,使等级地位与之相称而没有遗漏,制裁狡诈的人、禁止凶暴的人,而量刑适中,百姓都清楚地知道在家里做好事就会得到朝廷的奖赏,在暗地里做坏事就会在众人面前受到惩罚。

以类行杂,以一行万,始则终,终则始,若环之无端也,舍是而天下以衰矣。

【译文】

以事物的总法则去治理纷杂的事物,用统一的原则贯穿万事万物,从开始到结束,从结束到开始,就像圆环一样没有尽头,舍弃了这个原则那么天下就要衰亡了。

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①气:古人认为气是一种物质,万物都是由气构成的。

【译文】

水火有气却没有生命,草木有生命却没有知觉,禽兽有知觉却没有道义,人有气、有生命、有知觉,而且也有道义,所以是天下最尊贵的。

群道当则万物皆得其宜,六畜皆得其长,群生皆得其命。

①六畜:猪、羊、牛、马、鸡、狗。

【译文】

组织群体的方法得当,万物就各得其宜,六畜都能得以生长,一切生物都能得到各自的寿命。

政令时则百姓一,贤良服。

【译文】

政令适时,百姓就会一心,贤良就会服从。

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鳣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

①鼋(yuán):大鳖。鼍(tuó):鳄鱼的一种。鳣(shàn):同“鳝”。

【译文】

圣王的制度是,草木开花滋长结果的时期不进入山林砍伐,为的是不使它们过早夭折,不断绝它们的成长;鼋、鼍、鱼、鳖、泥鳅、鳝鱼等产卵的时候,渔网和毒药不能投入湖泽,为的是不使它们过早夭折,不断绝它们的成长。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洿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

①洿(wū)池:池塘。

②童:山无草木。

【译文】

春天耕种、夏天锄草、秋天收获、冬天收藏,这四件事都不能失去时节,所以五谷就不会断绝而百姓有多余的粮食;池塘、湖泊、河泽严格禁止一定时期内捕捞,所以鱼鳖繁多而百姓吃不完用不尽;砍伐种植不失时节,所以山林就不会光秃而百姓有多余的木材可用。

案平政教,审节奏,砥砺百姓,为是之日,而兵天下劲矣;案然修仁义,伉隆高,正法则,选贤良,养百姓,为是之日,而名声天下之美矣。

①案:语气词。

(zhuān):同“专”。劲:强劲。“劲”前当脱一“之”字(王先谦说)。

③然:当为衍文(俞樾说)。

④伉:极。隆高:此指最崇高的讲究礼义的政治境界。

【译文】

要平定政教,审察礼乐,训练百姓,做到了这些的日子,那么兵力就是天下最强劲的;实行仁义,推崇礼义,修正法则,选拔贤良,养育百姓,做到了这些的日子,那么名声就是天下最美好的。

权谋倾覆之人退,则贤良知圣之士案自进矣;刑政平,百姓和,国俗节,则兵劲城固,敌国案自诎矣;务本事,积财物,而勿忘栖迟薛越也,是使群臣百姓皆以制度行,则财物积,国家案自富矣。

①案:于是,则。

②诎:屈服。

③薛越:同“屑越”,散乱。

【译文】

搞权术耍计谋、倾轧别人的人被斥退,那么贤良圣明的人自然就会到来;刑罚政令平和,百姓和睦,国家的风俗节俭,那么就会兵力强劲、城防坚固,敌国自然就会屈服;致力农事,积累财物,而不要随便糟蹋浪费,使群臣百姓都能按制度行事,那么财物就会积聚,国家自然就会富裕。

古之人有以一国取天下者,非往行之也,修政其所莫不愿,如是而可以诛暴禁悍矣。

【译文】

古时的人有凭借一国取得天下的,并不是以武力去征服,而是修明政治使天下人没有不羡慕的,像这样就可以诛灭强暴禁止凶悍了。

立身则从佣俗,事行则遵佣故,进退贵贱则举佣士,之所以接下之人百姓者则庸宽惠,如是者则安存。

①佣:平庸,平常。

【译文】

立身则随从日常的习俗,行事则遵循平常的惯例,举贤任能则推荐普通人,对待下属百姓则宽厚恩惠,像这样的就会安全生存。

富国

人伦并处,同求而异道,同欲而异知,生也

①生:天性,本性。

【译文】

人类共处,具有共同的需求而满足需求的方法不一样,具有共同的欲望而实现欲望的智慧却不一样,这是人的本性。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

①臧(cánɡ):同“藏”。

【译文】

富国的途径是,节约费用,使人民富裕,并妥善贮存多余的财物。

知节用裕民,则必有仁义圣良之名,而且有富厚丘山之积矣。

【译文】

知道节约费用、使百姓富裕,那就一定会有仁义、贤良的美名,并且财富积累得像山丘一样。

德必称位,位必称禄,禄必称用。

【译文】

道德一定与地位相称,地位一定与俸禄相称,俸禄一定与能力相称。

量地而立国,计利而畜民,度人力而授事,使民必胜事,事必出利,利足以生民,皆使衣食百用出入相掩,必时臧余,谓之称数。

①掩:合。

【译文】

丈量土地来分封诸侯,计算收益来畜养人民,估量人力来安排工作,使人民一定胜任自己的事情,做这些事情一定要有收益,这些收益要足以养活人民,要使衣食及日常费用收支平衡,一定要及时地贮藏多余的财物,这叫做合乎法度。

朝无幸位,民无幸生。

【译文】

朝廷上没有侥幸就能得到的职位,百姓中没有不务正业就能侥幸生存的人。

人之生,不能无群。

【译文】

人的生存,不能离开群体。

君子以德,小人以力。

【译文】

君子依靠道德,小人依靠力气。

赏不行,则贤者不可得而进也;罚不行,则不肖者不可得而退也。贤者不可得而进也,不肖者不可得而退也,则能不能不可得而官也。

【译文】

奖赏不能实行,那么贤能的人就不能得到进用;惩罚不能实行,那么不贤能的人就不能被斥退。贤能的人不能得到进用,不贤能的人不能得到斥退,那么有能力的人和没有能力的人就不可能得到相应的职位。

上得天时,下得地利,中得人和,则财货浑浑如泉源,汸汸如河海,暴暴如丘山

①浑浑:水流的样子。

②汸汸(pānɡ):水流盛大的样子。

③暴暴:突起的样子。

【译文】

上得到天时,下得到地利,中得到人和,财货就像泉水一样汩汩而出,像江河大海一样滚滚而来,像丘山一样高高堆积。

傮然要时务民,进事长功,轻非誉而恬失民,事进矣而百姓疾之,是又不可偷偏者也。

①傮:通“嘈”。

②恬:安然,满不在乎。

【译文】

忙乱地抢时间强迫人民从事劳动,促进生产提高功效,不管百姓的毁誉,不在乎丧失民心,事业有了进展而百姓却怨恨他,这又是一种不可做的苟且偏激的做法。

垂事养誉不可,以遂功而忘民亦不可。

①垂:委置,搁置。

【译文】

丢下政事窃取名誉不行,一心想成就功业而忘记百姓也不行。

君国长民者欲趋时遂功,则和调累解,速乎急疾;忠信均辨,说乎赏庆矣;必先修正其在我者,然后徐责其在人者,威乎刑罚。

【译文】

统治国家、领导人民的人,想要争取时间建立功业,那么调和宽缓比急于求成效果更好;忠信公平比奖赏更使人高兴;一定是先纠正自己身上的缺点,然后慢慢批评别人的缺点,比刑罚更有威力。

上一则下一矣,上二则下二矣,辟之若屮木,枝叶必类本。

①屮(cǎo):同“草”。

【译文】

上面一心,下面就一心;上面三心二意,下面就三心二意;就好比草木,它的枝叶一定是由根决定的。

不利而利之,不如利而后利之之利也;不爱而用之,不如爱而后用之之功也。利而后利之,不如利而不利者之利也;爱而后用之,不如爱而不用者之功也。

【译文】

不给人民利益却向人民索取利益,不如先给人民利益而后向他们索取利益更有利;不爱护人民而使用他们,不如先爱护他们而后使用他们更有成效。给人民利益而后索取利益,不如给人民利益而不向他们索取利益更有利;爱护人民而后使用他们,不如爱护人民而不使用他们更有成效。

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

【译文】

百姓贫穷君主就贫穷,百姓富裕君主就富裕。

百姓时和、事业得叙者,货之源也。

【译文】

百姓按时劳作,生产有秩序,这是货财的源泉。

仁人之用国,将修志意,正身行,伉隆高,致忠信,期文理

①伉:极。隆高:此指讲求礼义的崇高政治境界。

②期:通“綦”,极。

【译文】

仁人治理国家,就一定培养意志,端正行为,崇尚礼义,恪守忠信,严守法度。

仁人之用国,非特将持其有而已也,又将兼人。

【译文】

仁人治理国家,并非仅仅维持自己的国家,还要兼顾别国。

王霸

以国齐义,一日而白。

【译文】

整个国家都遵循礼义,一日就能名扬天下。

国者,重任也,不以积持之则不立。

【译文】

国家是最重的担子,不依靠长期积累起来的方法来维持它就不会巩固。

国无礼则不正。礼之所以正国也,譬之犹衡之于轻重也,犹绳墨之于曲直也,犹规矩之于方圆也,既错之而人莫之能诬也。

【译文】

国家没有礼就治理不好。礼用来治理国家,就好比秤是用来衡量轻重的,绳墨是用来分辨曲直的,规矩是用来判断方圆的一样,已经设置好了,就没有人能进行欺骗了。

乱则国危,治则国安。

【译文】

混乱那么国家就危险,大治那么国家就安定。

夫人之情,目欲綦色,耳欲綦声,口欲綦味,鼻欲綦臭,心欲綦佚。此五綦者,人情之所必不免也。

①綦(qí):极,很。

②臭(xiù):气味。

③佚:安逸。

【译文】

人的性情是,眼睛喜欢最美的颜色,耳朵喜欢最美的声音,嘴巴喜欢最好的美味,鼻子喜欢最好的气味,内心喜欢最大的安逸。这五种欲望,是人情所不可避免的。

百乐者生于治国者也,忧患者生于乱国者也,急逐乐而缓治国者,非知乐者也。

【译文】

各种快乐的事情产生于安定的国家,忧患的事情产生于混乱的国家,急于追求享乐而疏于治理国家的人,并不懂得快乐。

无国而不有治法,无国而不有乱法;无国而不有贤士,无国而不有罢士;无国而不有愿民,无国而不有悍民;无国而不有美俗,无国而不有恶俗。

①罢(pí)士:没有德行的人。罢,弱,无能。

②愿民:朴实善良之民。

【译文】

每一个国家都会有使社会安定的法制,每一个国家也都会有使社会混乱的法制;每一个国家都会有贤德之士,每一个国家也都会有不贤德之士;每一个国家都会有朴实的民众,每一个国家也都会有刁悍的民众;每一个国家都会有好风俗,每一个国家也都会有坏风俗。

君人者立隆政本朝而当,所使要百事者诚仁人也,则身佚而国治,功大而名美,上可以王,下可以霸。

【译文】

君主如果在朝廷上制定的最高政治准则得当,所任用的掌管各种政事的人是真正的仁人,那么自身安逸而国家也能得到治理,功绩大而且名声好,上可以称王,下可以称霸。

能当一人而天下取,失当一人而社稷危,不能当一人而能当千百人者,说无之有也。

【译文】

能恰当地任用一个人就能取得天下,错误地任用一个人就会使国家危险,不能恰当地任用一个人而能恰当地任用千百人,这种说法是没有的。

以小人尚民而威,以非所取于民而巧,是伤国之大灾也。

①尚:通“上”。

②所:时。

【译文】

让小人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以不正当的手段对人民巧取豪夺,这是危害国家的大灾难。

君道

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

【译文】

法制不能自动起作用,条例不能自动施行,得到合适的人,法制就存在,失去善于治国的人,法制就灭亡。

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

【译文】

法制,是治理的开始;君子,是法制的本源。

不知法之义而正法之数者,虽博,临事必乱。

【译文】

不懂得法制的意义而只增加法律条文的数目,即使繁多,遇到事情必然混乱。

明主急得其人,而暗主急得其势。

【译文】

贤明的君主急于得到治国的人,而昏庸的君主急于掌握权势。

上好礼义,尚贤使能,无贪利之心,则下亦将綦辞让,致忠信,而谨于臣子矣。

①綦(qí):极,很。

【译文】

君主喜好礼义,崇尚贤人任用能人,没有贪图财利的想法,那么臣下也会非常谦让,非常忠诚守信,而谨守着臣子的本分。

君者,仪也,仪正而景正;君者,槃也,槃圆而水圆;君者,盂也,盂方而水方。

①仪:此指日晷(ɡuǐ),利用日影来测量时间的仪器。此句下当有“民者,景也”一句(王念孙说)。

②景:同“影”。

③槃:通“盘”。此句下当有“民者,水也”一句(同上)。

【译文】

君主如同测量时间的日晷,人民如同影子,日晷端正影子也端正;君主如同盘子,人民如同盘中的水,盘子圆水也圆;君主如同盂,人民如同盂中的水,盂方水也方。

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

【译文】

君主,是人民的本源,本源清澈支流就清澈,本源浑浊支流就浑浊。所以拥有国家的人不能爱护人民、不能为人民谋利,却希望人民亲爱自己,那是不可能的。

欲强固安乐,则莫若反之民;欲附下一民,则莫若反之政;欲修政美国,则莫若求其人。

①国:当为“俗”字(王念孙说)。

【译文】

君主想要强大巩固、安逸享乐,就不如回到人民上来;想要使臣下归附、统一人民,就不如回到政治上来;想要使政治美好、风俗淳朴,就不如寻求有才能的治国之人。

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尚贤使能则民知方,纂论公察则民不疑,赏克罚偷则民不怠,兼听齐明则天下归之。

①纂论:汇集议论。

②克:当为“免”字(王念孙说),通“勉”。

【译文】

推崇礼义、法制,那么国家就有秩序;崇尚贤能、任用能人,那么人民就知道方向;汇集议论、公开审察,那么人民就不怀疑;赏勤罚懒,那么人民就不怠慢;全面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洞察一切,那么天下就会归顺。

明分职,序事业,材技官能,莫不治理,则公道达而私门塞矣,公义明而私事息矣。

【译文】

明确名分职责,工作有条不紊,使用有技术的人、任用有才能的人,事情都得到治理,那么公正之道就畅通而徇私的后门就堵塞了,公理正义就会显明而图谋私利的事情就停止了。

材人:愿悫拘录,计数纤啬而无敢遗丧,是官人使吏之材也;修饬端正,尊法敬分而无倾侧之心,守职循业,不敢损益,可传世也,而不可使侵夺,是士大夫官师之材也。

①愿悫(què):质朴诚笃。拘录:通“劬碌”,勤劳。

②纤啬:精打细算。

③循:当为“修”字(卢文弨说)。

【译文】

任用人才的方法:诚实勤勉,计算得十分精细而不敢有遗漏,这是一般官吏的才能;修身养性、正直诚实,遵守法律、敬重名分而没有不正当的想法,忠于职守、加强业务,不敢增加或减少,可以传之后代,而不可以受侵夺,这是士大夫和百官的才能。

臣道

恭敬而逊,听从而敏,不敢有以私决择也,不敢有以私取与也,以顺上为志,是事圣君之义也。

【译文】

恭敬而谦逊,听从而敏捷,不敢以私意去决择,不敢以私意去取舍,以顺从君主作为志向,这是侍奉圣明君主的原则。

敬人有道:贤者则贵而敬之,不肖者则畏而敬之;贤者则亲而敬之,不肖者则疏而敬之。

【译文】

尊敬别人有一定的原则:对贤人就用崇敬的心情来尊敬他,对不贤的人就用畏惧的心情来尊敬他;对贤人就用亲近的方式尊敬他,对不贤的人就用疏远的方式尊敬他。

恭敬,礼也;调和,乐也;谨慎,利也;斗怒,害也。故君子安礼乐利,谨慎而无斗怒,是以百举不过也

①百举:办理各种事情。

【译文】

谦恭尊敬,是礼的表现;协调和谐,是乐的表现;谨慎小心,就会有利;争斗愤怒,就会有害。所以君子安守礼节喜欢利益,谨慎小心而没有争斗愤怒,所以一切行动都没有过错。

致士

朋党比周之誉,君子不听;残贼加累之谮,君子不用;隐忌雍蔽之人,君子不近;货财禽犊之请,君子不许。

①谮(zèn):诬陷。

②雍蔽:隔绝。雍,通“壅”。

③禽犊:家禽和小牛,古时用来做馈赠礼物。

【译文】

对结党营私之人的称誉,君子不听从;对残害、加罪于别人的诬陷之词,君子不采用;对妒忌、堵塞贤能的人,君子不亲近;对用钱财礼物进行的贿赂,君子不答应。

凡流言、流说、流事、流谋、流誉、流愬,不官而衡至者,君子慎之。

①愬(sù):诉说。

【译文】

凡是那些没有根据的言论、说法、事情、计谋、称誉、诉说,不是经过正当途径而来的,君子要小心对待。

闻听而明誉之,定其当而当,然后士其刑赏而还与之,如是则奸言、奸说、奸事、奸谋、奸誉、奸愬莫之试也,忠言、忠说、忠事、忠谋、忠誉、忠愬莫不明通,方起以尚尽矣

①士:当为“出”字(王引之说)。

②尚:通“上”。

【译文】

对于所听到的要仔细分辨,确定它们是正当的还是不正当的,然后给予处罚或奖赏并立即实施,像这样那么那些奸邪的言论、奸邪的说法、奸邪的事情、奸邪的计谋、奸邪的称誉、奸邪的诉说就没有敢来试探的了,忠诚的言论、忠诚的说法、忠诚的事情、忠诚的计谋、忠诚的称誉、忠诚的诉说就没有不明达畅通,一起呈献给君主了。

川渊深而鱼鳖归之,山林茂而禽兽归之,刑政平而百姓归之,礼义备而君子归之。

【译文】

江河里的水深了那么鱼鳖就会聚集过来,山林茂盛了那么禽兽就会聚集过来,刑罚政令公平了那么百姓就会聚集过来,礼义完备了那么君子就会聚集过来。

礼及身而行修,义及国而政明,能以礼挟而贵名白,天下愿,令行禁止,王者之事毕矣。

①挟:通“浃”,周遍。

【译文】

以礼实施到自身,行为就美好;道义贯彻到国家,政治就清明;能把礼普遍地推行到各个方面,那么名声就显扬,天下人羡慕,有令必然实行,有禁必然制止,那么王者的大业就完成了。

川渊者,龙鱼之居也;山林者,鸟兽之居也;国家者,士民之居也。川渊枯则龙鱼去之,山林险则鸟兽去之,国家失政则士民去之。

①险:通“俭”,少。这里指草木稀疏。

【译文】

江河,是龙鱼的居所;山林,是鸟兽的居所;国家,是士子、人民的居所。江河干枯了那么龙鱼就离去,山林草木稀疏了那么鸟兽就离去,国家政治混乱了那么士子和人民就离去。

无土则人不安居,无人则土不守,无道法则人不至,无君子则道不举。故土之与人也,道之与法也者,国家之本作也。君子也者,道法之总要也,不可少顷旷也。

【译文】

没有土地那么人民就不能安居,没有人民那么土地就不能守护,没有原则和法制那么人民就不会到来,没有君子那么大道就不能实行。所以土地和人民,原则和法制,是国家的根本。君子,是治国原则和法制的总管,片刻也不能缺少。

得众动天,美意延年。

【译文】

得到民众就会感动上天,精神愉悦就会益寿延年。

诚信如神,夸诞逐魂。

【译文】

诚实守信就有如神助,虚夸荒诞就会丧失精魂。

临事接民而以义,变应宽裕而多容,恭敬以先之,政之始也;然后中和察断以辅之,政之隆也;然后进退诛赏之,政之终也。

①隆:中。

【译文】

处理事情、对待人民要用礼义,应付事件要灵活多变而广泛听取意见,用恭敬的态度来引导人民,这是政治的开始;然后用中正和顺、明察决断来辅助他们,这是政治的中间环节;然后进用、斥退、诛罚、奖赏他们,这是政治的终点。

凡节奏欲陵,而生民欲宽,节奏陵而文,生民宽而安。

①节奏:指礼节制度。陵:严格。

【译文】

凡是礼法制度要严格,而养育人民要宽容,礼法制度严格就会文明,养育人民宽容就会安定。

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

①耆(qí)艾:五十岁称“艾”,六十岁称“耆”。

②陵:侵犯,欺侮。

【译文】

有尊严而使人畏惧,可以做老师;年老而有威信,可以做老师;诵经解说而不违反师说,可以做老师;知道精微的道理而能论说,可以做老师。

若不幸而过,宁僭无滥;与其害善,不若利淫。

①僭(jiàn):过分。

【译文】

如果不幸而有过错,那就宁可过分奖赏也不要滥用刑罚;与其伤害好人,不如让小人受利。

议兵

凡用兵攻战之本在乎壹民。弓矢不调,则羿不能以中微;六马不和,则造父不能以致远;士民不亲附,则汤、武不能以必胜也。故善附民者,是乃善用兵者也。故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

【译文】

凡是用兵作战的根本在于统一人心。弓箭不协调,即使后羿也不能射中目标;六匹马不配合,即使造父也不能到达远方;士民不亲附,即使汤、武也不能一定取胜。所以善于亲附人民的,就是善于用兵的人。所以用兵的关键在于善于亲附人民罢了。

君贤者其国治,君不能者其国乱。隆礼贵义者其国治,简礼贱义者其国乱。治者强,乱者弱,是强弱之本也。

【译文】

君主贤能的,他的国家就会安定;君主无能的,他的国家就会混乱。崇尚礼义、重视道义的,他的国家就安定;怠慢礼义、轻视道义的,他的国家就混乱。安定的国家就强大,混乱的国家就弱小,这是国家强弱的根本。

好士者强,不好士者弱;爱民者强,不爱民者弱;政令信者强,政令不信者弱;民齐者强,民不齐者弱;赏重者强,赏轻者弱;刑威者强,刑侮者弱;械用兵革攻完便利者强,械用兵革窳楛不便利者弱;重用兵者强,轻用兵者弱;权出一者强,权出二者弱,是强弱之常也。

①攻:通“工”,精巧。

②窳楛(yǔ kǔ):器物粗劣、不牢固。

【译文】

喜欢贤士的就强大,不喜欢贤士的就弱小;爱护人民的就强大,不爱护人民的就弱小;政令有信用的就强大,政令没有信用的就弱小;人民齐心协力的就强大,人民不齐心协力的就弱小;奖赏慎重的就强大,奖赏轻率的就弱小;刑罚威严的就强大,刑罚轻慢的就弱小;器械、用具、兵器、盔甲精致完备又便于使用的就强大,器械、用具、兵器、盔甲粗劣不牢固又不便使用的就弱小;慎重用兵的就强大,轻率用兵的就弱小;权力出于一人的就强大,权力出于两人的就弱小,这是强弱的常规。

兵大齐则制天下,小齐则治邻敌。

【译文】

军队高度齐心就会统治天下,比较齐心就会打败邻近的敌国。

知莫大乎弃疑,行莫大乎无过,事莫大乎无悔。事至无悔而止矣,成不可必也。

【译文】

智慧没有比放弃疑虑更高的了,行为没有比不犯过错更好的了,事情没有比不后悔更重要的了。事情做到了不后悔的地步就可以了,而不能要求一定成功。

制号政令,欲严以威;庆赏刑罚,欲必以信;处舍收臧,欲周以固;徙举进退,欲安以重,欲疾以速;窥敌观变,欲潜以深,欲伍以参;遇敌决战,必道吾所明,无道吾所疑,夫是之谓六术。

①臧:同“藏”。

【译文】

制度、号令、政策、法令,要严厉而有威信;奖赏、刑罚,要坚决而讲信用;营垒、仓库,要周密而坚固;转移、进退,要安全而稳重,要敏捷而迅速;窥测敌情、观察变化,要隐蔽而深入,要反复比较核实;遇到敌人进行决战,一定要根据自己明了的情况去行动,不要根据自己有疑虑的情况去行动,这就叫做六种战术。

无欲将而恶废,无急胜而忘败,无威内而轻外,无见其利而不顾其害,凡虑事欲孰而用财欲泰,夫是之谓五权。

①孰:同“熟”。泰:不吝啬。

【译文】

不要只想保住将位而怕被撤职,不要急于求胜而忘记可能失败,不要只对内威严而轻视外敌,不要只看到有利的一面而不顾及有害的一面,凡是考虑事情一定要深思熟虑而在用财物进行奖赏时不要吝啬,这就叫做五种权衡的事。

可杀而不可使处不完,可杀而不可使击不胜,可杀而不可使欺百姓,夫是之谓三至。

【译文】

宁可被杀而不能让军队驻扎在不安全的地方,宁可被杀也不能让军队打不能取胜的仗,宁可被杀也不能让军队来欺负百姓,这就叫做三项最高的原则。

凡受命于主而行三军,三军既定,百官得序,群物皆正,则主不能喜,敌不能怒,夫是之谓至臣。

【译文】

凡是受命于君主而统率三军,三军已经安定,百官各司其职,各种事情有条不紊,那么君主不能使他高兴,敌人不能使他愤怒,这就叫做最好的将领。

虑必先事而申之以敬,慎终如始,终始如一,夫是之谓大吉。

【译文】

行动之前一定要深思熟虑而又慎之又慎,谨慎地对待结束就像开始一样,始终如一,这就叫做最大的吉利。

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

【译文】

大凡事情的成功一定在于恭敬,失败一定在于怠慢。

敬胜怠则吉,怠胜敬则灭;计胜欲则从,欲胜计则凶。

【译文】

谨慎胜过怠慢就吉利,怠慢胜过谨慎就灭亡;筹划胜过欲望就顺利,欲望胜过筹划就凶险。

战如守,行如战,有功如幸。

【译文】

攻战如同防守,行军如同作战,取得战功就像侥幸得到一样。

敬谋无圹,敬事无圹,敬吏无圹,敬众无圹,敬敌无圹,夫是之谓五无圹。

①圹(kuànɡ):通“旷”,荒废,松懈。

【译文】

谨慎地谋划而不懈怠,谨慎地对待事情而不懈怠,谨慎地对待官吏而不懈怠,谨慎地对待士兵而不懈怠,谨慎地对待敌人而不懈怠,这就叫做五种不懈怠。

将死鼓,御死辔,百吏死职,士大夫死行列。

【译文】

将领要为战鼓而死,驾车的要为缰绳而死,百官要为职守而死,军士要死在战斗的行列中。

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顺命为上,有功次之。

①金声:敲钲(zhēnɡ)的声音。古时作战,击鼓表示进军,鸣金表示收兵。

【译文】

听到击鼓声就前进,听到鸣金声就撤退,服从命令最重要,建立军功是次要的。

礼者,治辨之极也,强国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总也。

①辨:同“办”,治理。

【译文】

礼,是治理国家的最高准则,是使国家强大的根本,是威力盛行天下的途径,是建立功名的纲要。

坚甲利兵不足以为胜,高城深池不足以为固,严令繁刑不足以为威,由其道则行,不由其道则废。

【译文】

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兵器不足以取得胜利,高高的城墙和深深的护城河不足以坚不可破,严厉的法令和繁多的刑罚不足以威吓人民,遵循礼义之道就通行,不遵循礼义之道就失败。

厚德音以先之,明礼义以道之,致忠信以爱之,尚贤使能以次之,爵服庆赏以申之,时其事、轻其任以调齐之,长养之,如保赤子。

【译文】

要加强道德声望来引导人民,明确礼义来指导人民,务求忠信来爱护人民,尊崇贤人、使用能人来安置人民,用爵位、服饰、奖赏来激励他们,依据时节安排事务、减轻他们的负担来调节他们,养育他们,就像保护婴儿一样。

暴悍勇力之属为之化而愿,旁辟曲私之属为之化而公,矜纠收缭之属为之化而调,夫是之谓大化至一。

①愿:质朴,忠厚。

②旁辟:邪辟。

③矜纠收缭:指骄傲、急躁、乖戾。

【译文】

凶暴、强悍、勇猛、强壮的人得到教化而忠厚,偏颇、邪僻、自私的人得到教化而公正,骄傲、急躁、暴戾的人得到教化而心平气和,这就叫做最高教化的极点。

凝士以礼,凝民以政,礼修而士服,政平而民安。

【译文】

团结士人要用礼义,团结人民要用政治,礼义美好那么士人就臣服,政治清明那么人民就安定。

强国

礼义则修,分义则明,举错则时,爱利则形,如是,百姓贵之如帝,高之如天,亲之如父母,畏之如神明,故赏不用而民劝,罚不用而威行,夫是之谓道德之威。

①形:通“刑”。

【译文】

礼乐制度美好,名分等级清楚,行为措施适宜,爱民利民有法,像这样,百姓就会像对待上帝一样尊重他,把他看得像天一样高,像亲近父母一样亲近他,像对待神明一样敬畏他,所以不用奖赏而人民就努力,不用刑罚而威势就遍行天下,这就叫做合乎道德的威势。

凡得胜者必与人也,凡得人者必与道也。道也者何也?曰:礼让忠信是也。

【译文】

凡是得到胜利的就一定依靠人民,凡是得到人心的就一定依靠大道。大道是什么?回答是:礼义、辞让、忠信。

自四五万而往者强胜,非众之力也,隆在信矣;自数百里而往者安固,非大之力也,隆在修政矣。

【译文】

人口在四五万以上的国家能够强大取胜,并不是靠人多的力量,关键在于讲信用;领土在方圆百里以上的国家能够安定巩固,并不是靠土地广大的力量,关键在于搞好政事。

人莫贵乎生,莫乐乎安,所以养生安乐者莫大乎礼义。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歾颈也,愚莫大焉。

①辟:通“譬”。歾(wěn):通“刎”。

【译文】

人没有比生命更贵重的,没有比安定更快乐的,而用来保养生命、取得安定快乐的途径没有比礼义更重要的了。人们知道珍惜生命、喜好安定快乐却抛弃礼义,就好比想长寿却割断脖子,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了。

积微,月不胜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

【译文】

积累微小的事情,每月积累不如每日积累,每季积累不如每月积累,每年积累不如每季积累。

凡人好敖慢小事,大事至然后兴之务之,如是则常不胜夫敦比于小事者矣

①敖:傲慢。

②敦比:治理。

【译文】

一个人大凡喜欢轻视小事,大事到来才努力去做,像这样就常常不如认真治理小事的人了。

善日者王,善时者霸,补漏者危,大荒者亡。故王者敬日,霸者敬时,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亡国至亡而后知亡,至死而后知死,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

【译文】

珍惜每天时光的君主就称王,珍惜每季时光的君主就称霸,出了漏洞再去补救的君主就危险,时间都荒废的君主就灭亡。称王的君主重视每一天,称霸的君主重视每一季,勉强存在的国家陷入危险后君主才担忧,亡国的君主国家灭亡后才知道灭亡,大难临头才知道死亡,亡国的祸乱悔不胜悔。

堂上不粪,则郊草不瞻旷芸;白刃扞乎胸,则目不见流矢;拔戟加乎首,则十指不辞断。非不以此为务也,疾养缓急之有相先者也

①粪:扫除。

②瞻旷:当为衍文(王念孙说)。芸:通“耘”,除草。

③扞(hàn):犯。

④拔:疾。

⑤疾:痛。养:通“痒”。

【译文】

厅堂上面没有打扫,那么郊外的野草就顾不上清除;雪亮的刀子刺到胸前,那么眼睛就看不到飞来的箭;迅猛的戟砸到头上,那么就顾不上十指被砍断。并不是认为这些不要紧,而是痛痒缓急有先有后。

天论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译文】

天道有一定的规律,不因为尧而存在,不因为桀而灭亡。用安定来适应它就吉利,用混乱来适应它就凶险。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

【译文】

加强农业而节约费用,那么上天也不能使他贫穷;衣食充足而按时劳作,那么上天也不能使他生病。

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①略:减少。罕:希。

②倍:通“背”。

【译文】

农业荒废而生活奢侈,那么上天也不能使他富裕;衣食不足而又懒惰,那么上天也不能使他健康;违背大道而胡作非为,那么上天也不能使他吉利。

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

①至人:思想或道德修养最高超的人。

【译文】

明白了天和人的不同,就可以算得上是至人了。

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

【译文】

天有它的时节变化,地有它的财富资源,人有他的治理方法,这就叫做能与天地相匹配。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译文】

万物各自得到和气而生长,各自得到滋养而成熟。

大巧在所不为,大智在所不虑。

【译文】

最能干的人在于不去做不应该做的事情,最聪明的人在于不考虑不应该考虑的问题。

所志于天者,已其见象之可以期者矣;所志于地者,已其见宜之可以息者矣;所志于四时者,已其见数之可以事者矣;所志于阴阳者,已其见知之可以治者矣

①志:认识。

②知:当为“和”字(王念孙说)。

【译文】

对于天的认识,根据出现的天象就可以推测出来;对于地的认识,根据它适宜生长的条件就可以去繁衍种植;对于四时的认识,根据它的变化规律就可以安排农事;对于阴阳的认识,根据它显现出的和谐就可以来处理政事。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匈匈也辍行

①匈匈:通“讻讻”,喧哗的声音。

【译文】

上天并不因人们厌恶寒冷就停止冬天,大地并不因人们厌恶辽远就不再宽广,君子并不因小人的叫嚣就停止行动。

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译文】

上天有一定的规律,大地有一定的法则,君子有一定的行为标准。

君子道其常而小人计其功。

【译文】

君子按行为标准行事而小人计较眼前的功利。

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小人错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小人错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退也。

①错:通“措”,放弃,放下。

【译文】

君子慎重地对待取决于自己的事情,而不羡慕取决于上天的事情;小人舍弃取决于自己的事情,而羡慕取决于上天的事情。君子恭敬地对待取决于自己的事情,而不羡慕取决于上天的事情,所以每天都进步;小人舍弃取决于自己的事情,而羡慕取决于上天的事情,所以每天都退步。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明于礼义。

【译文】

天上没有比日月更明亮的了,地上没有比水火更明亮的了,万物中没有比珠玉更明亮的了,人间没有比礼义更明亮的了。

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

【译文】

人的命运取决于上天,国家的命运取决于礼义。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①骋:发挥。

②错:通“措”,放下,放弃。

【译文】

尊崇上天而仰慕它,哪比得上把它作为物蓄养起来而控制它?顺从上天而歌颂它,哪比得上掌握自然规律而利用它?盼望天时而等待它,哪比得上顺应天时而使它为人类所用?随顺万物的自然生长而使它增多,哪比得上施展才能而改造它?思慕万物而想占为己有,哪比得上促进万物的成长而不失去它?希望了解万物产生的过程,哪比得上促进万物的成长?所以舍弃人的努力而指望上天,那就违反了万物的本性。

水行者表深,表不明则陷;治民者表道,表不明则乱。

【译文】

涉水的人要用标志表明深度,标志不明确就会沉入水底;治理人民的人应当用道作为标准,标准不明确就会混乱。

万物为道一偏,一物为万物一偏,愚者为一物一偏,而自以为知道,无知也。

【译文】

万物是大道的一部分,一物是万物的一部分,愚蠢的人只看到了一物的一部分,却自认为了解了大道,实在是太无知了。

有后而无先,则群众无门;有诎而无信,则贵贱不分;有齐而无畸,则政令不施;有少而无多,则群众不化。

【译文】

只有后退而没有前进,那么群众就失去了方向;只有委曲而没有进取,那么贵贱就没有了分别;只有齐同而没有不同,那么政令就不能实施;只有寡欲而没有多欲,那么群众就得不到教化。

正论

主道利明不利幽,利宣不利周。

【译文】

君主的治国大道宜于明白而不宜幽暗,宜于公开而不宜隐蔽。

恶之者众则危。

【译文】

厌恶他的人多就危险。

天下者,至重也,非至强莫之能任;至大也,非至辨莫之能分;至众也,非至明莫之能和。

【译文】

天下,是最沉重的担子,不是最强有力的人不能担任;范围是最广大的,不是最明辨的人不能区分它;民众最多,不是最英明的人不能调和他们。

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

【译文】

道德与地位不相称,能力与官职不相称,奖赏与功劳不相称,惩罚与罪行不相称,这是最大的不祥。

图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

【译文】

根据德行决定位次,衡量才能授予官职。

虽以见侮为辱也,不恶则不斗;虽知见侮为不辱,恶之则必斗。

【译文】

即使把受到侮辱当作耻辱,不憎恨就不会争斗;即使懂得受到侮辱不是耻辱,憎恨就一定会争斗。

礼论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

【译文】

人生下来就有欲望,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不能不去追求;一味追求而没有限度和界限,就不能不争夺;争夺就会混乱,混乱就会陷于困境。

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译文】

使欲望必定不因财物的缺乏而得不到满足,财物必定不因满足欲望而耗尽,二者互相制约而增长,这是礼产生的原因。

人苟生之为见,若者必死;苟利之为见,若者必害;苟怠惰偷懦之为安,若者必危;苟情说之为乐,若者必灭。

【译文】

一个人如果只看到生,这样的人就一定会死;如果只看到利益,这样的人就一定会受到损害;如果只安于懈怠、懒惰、苟安,这样的人就一定危险;如果只喜欢纵情欢乐,这样的人就一定会灭亡。

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焉,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译文】

礼有三个本源:天地,是生命的本源;祖先,是种族的本源;君主,是治国的本源。没有天地,哪有生命?没有祖先,后代怎么出生?没有君主,怎么治国?这三个方面缺少一个,人们就不会安定。所以礼上事奉天,下事奉地,尊敬祖先而推崇君主,这是礼的三个本源。

绳墨诚陈矣,则不可欺以曲直;衡诚县矣,则不可欺以轻重;规矩诚设矣,则不可欺以方圆;君子审于礼,则不可欺以诈伪。故绳者,直之至;衡者,平之至;规矩者,方圆之至;礼者,人道之极也。

①县(xuán):挂。

【译文】

墨线真的摆在了面前,就不能用曲直来欺骗了;秤真的悬挂在了面前,就不能用轻重来欺骗了;圆规曲尺真的放在了面前,就不能用方圆来欺骗了;君子了解了礼,就不能用伪诈来欺骗了。因此,墨线,是直的最高标准;秤,是公平的最高标准;规矩,是方圆的最高标准;礼,是人道的最高准则。

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俱善,人道毕矣。故君子敬始而慎终。终始如一,是君子之道,礼义之文也

①文:表现形式。

【译文】

生,是人生的开始;死,是人生的终结。终结与开始都处理得很完善,为人之道就完备了。所以君子严肃地对待生又慎重地对待死。对待死与对待生一样,这是君子的原则,礼义的体现。

量食而食之,量要而带之

①要:同“腰”。

【译文】

要根据食量来吃饭,要依据腰围来系带。

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

①伪:人为。

【译文】

没有本性那么人为就无从施加,没有人为那么本性就不能自己完美。

乐论

乐者,圣王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

【译文】

音乐,是圣人所喜欢的,可以用它来改善民心,它能深深地感动人,能改变风俗,所以先王用礼乐来引导人民而人民就和睦。

穷本极变,乐之情也;著诚去伪,礼之经也。

【译文】

深入人们的内心,根本改变人们的情性,这是音乐的本质;显明真诚、去掉虚伪,这是礼的原则。

解蔽

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

【译文】

大凡人们的毛病,就是被偏见所蒙蔽而不明白全面的道理。

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译文】

不用心,就是黑白摆在面前而眼睛也看不到,雷鼓在一旁响而耳朵也听不到。

故为蔽:欲为蔽,恶为蔽;始为蔽,终为蔽;远为蔽,近为蔽;博为蔽,浅为蔽;古为蔽,今为蔽。

①故:通“胡”,什么。

【译文】

什么造成了蒙蔽?欲望会造成蒙蔽,厌恶会造成蒙蔽;只看到开始会造成蒙蔽,只看到结果也会造成蒙蔽;疏远会造成蒙蔽,亲近也会造成蒙蔽;广博会造成蒙蔽,肤浅也会造成蒙蔽;好古会造成蒙蔽,好今也会造成蒙蔽。

勉之强之,其福必长。

【译文】

勤勉努力,他的幸福一定长久。

心未尝不臧也,然而有所谓虚;心未尝不满也,然而有所谓一;心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

①满:当为“两”字(杨倞说)。

【译文】

心未尝不储藏东西,然而有所谓虚空;心未尝不能同时认识两种事物,然而有所谓专一;心未尝不活动,然而有所谓安静。

心枝则无知,倾则不精,贰则疑惑。

①枝:分散。

【译文】

心分散就学不到知识,偏颇了就不精确,一心二用就会疑惑。

身尽其故则美,类不可两也,故知者择一而壹焉。

【译文】

全身心地了解事物是美好的,任何一类事物都不是三心二意所能认识的,所以聪明的人选择一件事而专心去做。

农精于田而不可以为田师,贾精于市而不可以为贾师,工精于器而不可以为器师。有人也,不能此三技而可使治三官,曰:精于道者也,精于物者也。精于物者以物物,精于道者兼物物。

①贾:当为“市”字(王念孙说)。

②精于物者也:此句前当脱一“非”字(俞樾说)。

【译文】

农民精通种田而不可以成为管理农业的官,商人精通经商而不可以成为管理市场的官,工匠精通制造器具而不可以成为管理器具的官。有些人不会这三种技能却可以让他管理这三种行业,所以说:要精于大道,而不能只是精于具体事物。精于具体事物的人只能治理这一种事物,精于大道的人可以治理各种事物。

人心譬如槃水,正错而勿动,则湛浊在下而清明在上,则足以见须眉而察理矣。微风过之,湛浊动乎下,清明乱于上,则不可以得大形之正也。心亦如是矣。

①槃:通“盘”。

②错:通“措”。

③湛:同“沉”。

【译文】

人心就像一盘水,端正地放着而不去摇动它,那么它的泥渣就会沉到下面而清澈的水浮在上面,就能够照见人的胡须眉毛并能看清人的肌肤纹理了。微风吹过,泥渣在下面晃动,清澈的水在上面乱动,就不能看见人体的本来面貌了。心也是这样。

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好稼者众矣,而后稷独传者,壹也;好乐者众矣,而夔独传者,壹也;好义者众矣,而舜独传者,壹也。

①仓颉:传说黄帝时的史官,发明了文字。

②后稷:传说是尧时的农官,周朝的始祖,姬姓,名弃。

③夔(kuí):相传是尧、舜时的乐官。

【译文】

喜欢文字的人很多,却只有仓颉的名声流传了下来,就是因为他用心专一;喜欢种庄稼的人很多,却只有后稷的名声流传了下来,就是因为他用心专一;喜欢音乐的人很多,却只有夔的名声流传了下来,就是因为他用心专一;喜欢道义的人很多,却只有虞舜的名声流传了下来,就是因为他用心专一。

自古及今,未尝有两而能精者也。

【译文】

从古到今,从来没有过三心二意而能精通一件事情的人。

凡观物有疑,中心不定,则外物不清。吾虑不清,则未可定然否也。

【译文】

凡是观察事物时有疑问,心中不能确定,那么对外界事物就认识不清楚。自己的思虑不清晰,就不能判定对错。

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

【译文】

可以认识事物,这是人的本性;可以被认识,这是事物的规律。

为之无益于成也,求之无益于得也,忧戚之无益于几也,则广焉能弃之矣。不以自妨也,不少顷干之胸中。

①几:通“冀”。

②广:通“旷”,远。

【译文】

做了也不会有助于成功,追求了也不会有所获得,忧虑也无益于实现愿望,那就要远远地将它们抛弃。不让它们来妨碍自己,也不让它们在心中片刻干扰自己。

不慕往,不闵来

①闵:忧虑,担心。

【译文】

不羡慕过去,不忧虑将来。

当时则动,物至而应,事起而辨

①辨:同“办”。

【译文】

时机来了就要行动,外物来了就要应付,事情发生了就要处理。

正名

君子之言,涉然而精,俛然而类,差差然而齐

①涉然:深入的样子。

②俛然:贴近的样子。俛,同“俯”。

③差差(cī)然:参差不齐的样子。

【译文】

君子的言论,深刻而精微,中肯而有条理,错落参差而始终如一。

知者之言也,虑之易知也,行之易安也,持之易立也,成则必得其所好而不遇其所恶焉。

【译文】

明智人的言论,考虑起来容易理解,实行起来容易做到,坚持起来容易立得住脚,成功了就一定得到自己喜欢的而不会遇到自己厌恶的。

欲不待可得,所受乎天也;求者从所可,受乎心也。

【译文】

欲望是不靠得到才产生的,是生来就有的;追求欲望的人认为可以得到才去争取,是受心驱使的。

人之所欲,生甚矣;人之所恶,死甚矣。

【译文】

人们想得到的,莫过于生;人们所厌恶的,莫过于死。

欲虽不可尽,可以近尽也;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所欲虽不可尽,求者犹近尽;欲虽不可去,所求不得,虑者欲节求也。

【译文】

欲望不可能完全得到满足,可以接近于完全得到满足;欲望虽然不可能去掉,对欲望的追求可以节制。欲望虽然不可能完全得到满足,追求的人还可以接近完全得到满足;欲望虽然不可能去掉,所追求的得不到,善于思虑的人就会节制追求。

无稽之言,不见之行,不闻之谋,君子慎之。

①无稽:无从查考,没有根据。

【译文】

没有根据的言论,没有见过的行为,没有听过的计谋,君子要小心对待。

性恶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①伪:人为。

【译文】

人的本性是恶的,善良的行为是人为的。

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

【译文】

现在人的本性是恶的,一定要依靠老师和法度然后才能端正,得到礼义然后才能治理。

化师法,积文学,道礼义者为君子;纵性情,安恣睢,而违礼义者为小人。

①恣睢:放纵暴戾。

【译文】

得到老师和法度的教化,积累文化知识,遵循礼义的就是君子;放纵性情,任意胡作非为,违背礼义的就是小人。

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

【译文】

凡是本性,是天然生成的,不能学习,不能人为做到的;礼义,是圣人制定的,人们学习就会,努力去做就能成功的。

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

【译文】

饿了就想吃饱,冷了就想穿暖,累了就想休息,这是人的性情。

圣人者,人之所积而致矣。

【译文】

圣人,是人们积累善行而达到的。

可以为,未必能也;虽不能,无害可以为。

【译文】

可以做到,未必能做到;即使不能做到,也不妨害可以做到。

天下知之,则欲与天下同苦乐之;天下不知之,则傀然独立天地之间而不畏

①傀(guī)然:独立的样子。

【译文】

天下人了解自己,就与天下人同甘苦共患难;天下人不了解自己,就独立于天地之间而无所畏惧。

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辩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

【译文】

人即使有美好的资质和辨别理解力,也一定要寻求贤能的老师来侍奉他,选择好的朋友与他们交往。

不知其子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左右。

【译文】

不了解儿子看看他的朋友,不了解君主看看他的左右。

君子

刑当罪则威,不当罪则侮;爵当贤则贵,不当贤则贱。

【译文】

刑罚与罪行相称就有威力,与罪行不相称就受到轻侮;爵位与贤能相称就受到尊重,与贤能不相称就受到鄙视。

成相

拒谏饰非,愚而上同国必祸。

【译文】

拒绝纳谏又饰过,愚蠢而又善迎合,国家必定遭大祸。

曷谓罢?国多私,比周还主党与施。远贤近谗,忠臣蔽塞主势移。

①罢(pí):无能。

②比周:结党营私。还:通“营”,迷惑。党与:同党之人。

【译文】

什么叫做无德行?国人大多将利图,拉帮结伙蒙蔽主,周围到处设党羽。疏远贤人用谗人,忠臣蔽塞无出路,君主权势遭人夺。

水至平,端不倾,心术如此象圣人。

【译文】

一碗水平又平,端起碗来水不倾,人们的心术都如此,可与圣人相比拟。

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

【译文】

治理国家的总纲领,礼法与刑罚一并用,君子用它来修行,百姓靠它得安宁。宣扬德行慎用刑,国家安定四海平。

思乃精,志之荣,好而壹之神以成。

【译文】

思维能专精,思想自然就光明,只要专心致志,就会通于神明。

不知戒,后必有。

【译文】

不知道引起警惕,以后必定会失误。

观往事,以自戒,治乱是非亦可识。

【译文】

纵观古代的历史,值得我们来警惕,治乱是非很清晰。

臣下职,莫游食。

【译文】

臣子要把职责记,不能游手好闲吃白食。

务本节用财无极。

【译文】

以农为本节费用,财富才会很充实。

守其职,足衣食。

【译文】

臣下坚守其本职,才会有的穿来有的吃。

刑称陈,守其银,下不得用轻私门。罪祸有律,莫得轻重威不分。

①银:通“垠”,界限。

②祸:通“过”,罪过。

【译文】

刑法的标准示于众,严格遵守那规定,不得徇私轻用刑。处罚罪过有律令,不许减轻或加重,否则威权不分明。

听之经,明其请,参伍明谨施赏刑。显者必得,隐者复显民反诚。

①听:听政。

②请:通“情”。

③参伍:同“叁伍”,即“三五”,指多次调查研究。

【译文】

处理政事有要领,真实情况要搞清,反复调查小心实施赏和刑。明显的要弄清,隐藏的要查明,人民才能归真诚。

言有节,稽其实,信诞以分赏罚必

①节:法度。

②稽:考核。

③信诞:诚实和欺诈。

【译文】

说话要依据法令,事实情况要查明,真实、荒唐要分清,赏罚一定要实行。

大略

水行者表深,使人无陷;治民者表乱,使人无失。

【译文】

涉水的人要标明水的深度,使人不要陷入水中;治理人民的人要表明祸乱,使人不要有过失。

礼也者,贵者敬焉,老者孝焉,长者弟焉,幼者慈焉,贱者惠焉。

①弟:通“悌”,敬爱兄长。

【译文】

所谓礼义,就是对尊贵的人要尊敬,对年老的人要孝顺,对年长的人要敬爱,对年幼的人要慈爱,对卑贱的人要布施恩惠。

为政不以礼,政不行矣。

【译文】

处理政事不用礼,政令就不能实行。

祸与福邻,莫知其门。

【译文】

祸患与幸福邻近,没有人知道它们的所在。

治民不以礼,动斯陷矣。

【译文】

治理人民不按照礼,举动就会失误。

有谏而无讪,有亡而无疾,有怨而无怒。

①讪(shàn):诽谤。

②疾:嫉恨。

【译文】

能劝谏而不能诽谤,能离开而不能憎恨,能埋怨而不能愤怒。

礼者,人之所履也,失所履,必颠蹶陷溺。

【译文】

礼,是人们行为的依据,失去了这个行为依据,必定会跌倒沉溺。

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人不至。

【译文】

士有妒忌的朋友,那么同贤人的交往就不亲密;君主有妒忌的臣子,那么贤人就不会到来。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任其用,除其妖。

【译文】

嘴里能说,身体能力行,这是国家的宝贝。嘴里不能说,身体能力行,这是国家的器具。嘴里能说,身体不能力行,这是国家的工具。嘴里说好话,干的却是坏事,这是国家的妖孽。治理国家的人尊敬他的宝贝,爱护他的器具,使用他的工具,除掉他的妖孽。

不富无以养民情,不教无以理民性。

【译文】

不使人民富裕就不能调养人民的感情,不教育就不能改变人民的本性。

志卑者轻物,轻物者不求助;苟不求助,何能举?

【译文】

志向卑微的人轻视事业,轻视事业的人不求贤人的帮助;如果不求贤人的帮助,怎么能成就事业?

夫亡箴者,终日求之而不得,其得之,非目益明也,眸而见之也。心之于虑亦然。

①箴:同“针”。

②眸:通“苪(mào)”,低头仔细看。

【译文】

有个丢失了针的人,整天找也找不到,后来找到了,并不是眼睛比以前明亮了,而是低头仔细找才找到了。心中思考问题也是这样。

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

【译文】

道义胜过利益的就是安定的社会,利益胜过道义的就是混乱的社会。

上重义则义克利,上重利则利克义。

【译文】

在上位者重视道义那么道义就胜过利益,在上位者重视利益那么利益就胜过道义。

上好羞,则民暗饰矣;上好富,则民死利矣。

①羞:当为“义”字(王念孙说)。

【译文】

在上位者喜爱道义,那么人民就会暗自修整自己;在上位者喜爱富有,那么人民就会为利而死。

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译文】

上天生育人民,不是为了君主;上天设立君主,却是为了人民。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译文】

善于学习的人穷尽事物的道理,善于行动的人穷尽困难。

君子立志如穷。

【译文】

君子树立志向要像处在困境时一样。

君子隘穷而不失,劳倦而不苟,临患难而不忘细席之言。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无日不在是。

①隘穷:困厄窘迫。

②细席:当作“茵席”(郝懿行说),平时。

【译文】

君子穷困而不失志气,劳累而不苟且,面临困难也不忘记平时的话。年岁不寒冷不知道松柏的坚贞,事情不困难就不知道君子没有一天不这样。

尽小者大,积微者著。

【译文】

包罗细小的就能成为巨大的,积累细微的就能成为显著的。

不足于行者说过,不足于信者诚言。

【译文】

行动上做得不够的人往往说大话,不守信用的人往往说话的样子很诚实。

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

【译文】

君子用言语赠送人,普通人用财物赠送人。

学问不厌,好士不倦,是天府也。

【译文】

学习不满足,喜爱贤士不厌倦,这就像帝王的府库。

君子疑则不言,未问则不立,道远日益矣。

①立:当为“言”字(王念孙说)。

【译文】

君子有疑惑的就不说,没有请教过的就不说,道路遥远而知识一天天增加。

多知而无亲,博学而无方,好多而无定者,君子不与。

【译文】

知识很多而不亲近老师,学习广泛而没有方法,兴趣很广而没有定准,君子不赞成。

君子壹教,弟子壹学,亟成

①亟(jí):疾速。

【译文】

君子专心致志地教,学生一心一意地学,就能迅速成功。

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如学。

【译文】

学习的人不一定都要做官,而做官的人一定要学习。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贱师而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坏。

①快:放肆,纵情。

【译文】

国家将要兴盛时,一定尊敬老师而重视师傅,尊敬老师而重视师傅那么法度就能存在;国家将要衰亡时,一定鄙视老师而轻视师傅,鄙视老师而轻视师傅那么人就会放纵,人放纵那么法度就会被破坏。

不自嗛其行者,言滥过。

①嗛:通“歉”,不足。

【译文】

不认为自己德行不足的人,言论往往流于浮夸。

争利如蚤甲而丧其掌

①蚤:通“爪”。

【译文】

争夺私利就像得到了指甲而丧失了手掌。

君人者不可以不慎取臣,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

【译文】

君主不可以不小心地选取臣子,百姓不可以不小心地选择朋友。

友者,所以相有也。道不同,何以相有也?

①有:通“友”。

【译文】

朋友,是为了互相友好的。奉行的大道不同,用什么来互相友好呢?

均薪施火,火就燥;平地注水,水流湿。夫类之相从也,如此之著也,以友观人,焉所疑?

【译文】

把柴草均匀地铺好而点上火,火就向干燥的地方燃烧;在平地上倒上水,水就向潮湿的地方流去。同类的相互依从,是如此明显,根据朋友来观察人,有什么可怀疑的呢?

蓝苴路作,似知而非。偄弱易夺,似仁而非。悍戆好斗,似勇而非。

①蓝苴路作:疑当作“滥狙略诈”(刘师培说),伺机欺诈之意。

②偄(nuò):懦弱,软弱。

③戆(zhuànɡ):愚蠢而刚直。

【译文】

伺机欺诈,看似明智其实却不是。软弱而立场不定,看似仁慈其实却不是。凶暴愚蠢喜欢争斗,看似勇敢其实却不是。

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多有之者富,少有之者贫,至无有者穷。

①辟:通“譬”。

【译文】

仁、义、礼、善对于人来说,就像货财、钱粮对于家庭一样,拥有多的就富足,拥有少的就贫苦,一点也没有的就穷困。

大者不能,小者不为,是弃国捐身之道也。

【译文】

大事不会做,小事又不做,这是亡国灭身的道路。

祸之所由生也,生自纤纤也,是故君子蚤绝之

①蚤:通“早”。

【译文】

祸患产生的根源,都是来自细微的地方,所以君子一定要趁早灭绝它。

知者明于事,达于数,不可以不诚事也。

【译文】

智者明白事情、通晓事理,不能不真诚地对待他们。

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知者

①瓯、臾:都是盛物的器具。这里指地面不平处。

②知:同“智”。

【译文】

滚动的圆球滚到低洼的地方就停下了,流言蜚语传到智者那里就停止了。

是非疑则度之以远事,验之以近物,参之以平心,流言止焉,恶言死焉。

【译文】

是非有疑问时,就要用过去的事情来衡量,用近处的事物来验证,用公正的态度来对待,流言就会停止,恶言就会消亡。

无用吾之所短遇人之所长,故塞而避所短,移而从所仕

①仕:疑为“任”字(俞樾说)。

【译文】

不要用自己的短处对付别人的长处,所以要避开自己的短处,发挥自己的长处。

惟惟而亡者,诽也;博而穷者,訾也;清之而俞浊者,口也。

①惟惟:唯唯应答之词。杨倞注:“惟,读为唯,听从貌。”指恭敬顺从的样子。

【译文】

恭敬顺从却身亡的,是因为诽谤;见多识广却穷困的,是因为污蔑;想清白却更加污浊的,是因为口舌。

宥坐

幼不能强学,老无以教之,吾耻之。

①强:勉力。

【译文】

幼年时不努力学习,年老了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传授给别人,我认为这是耻辱。

如垤而进,吾与之;如丘而止,吾已矣。

①垤(dié):小土堆。

【译文】

成就像小土堆一样却向前进步,我赞同;成就像大山丘一样却停止,我反对。

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之以祸。

【译文】

做好事的人,上天会用幸福报答他;做坏事的人,上天会用祸患报答他。

君子之学,非为通也;为穷而不困,忧而意不衰也,知祸福终始而心不惑也。

【译文】

君子学习,并不是为了通达显贵;而是身处贫穷时而不感到困窘,内心忧患时而意志不衰,知道祸福生死的道理而心中不迷惑。

夫贤不肖者,材也;为不为者,人也;遇不遇者,时也;死生者,命也。

【译文】

贤能还是不贤能,在于资质;做还是不做,在于个人;得志还是不得志,要靠机遇;生还是死,在于命运。

君子博学、深谋、修身、端行以俟其时。

【译文】

君子广泛地学习、深谋远虑、修养身心、端正行为来等待时机。

居不隐者思不远,身不佚者志不广

①佚:奔逃。

【译文】

处境不穷困的人考虑得不远,没有经历过逃亡之苦的人志向不广大。

子道

劳苦雕萃而能无失其敬,灾祸患难而能无失其义,则不幸不顺见恶而能无失其爱,非仁人莫能行。

①雕萃:通“凋悴”,憔悴。

【译文】

劳苦憔悴而能够不丧失对父母的恭敬,遇到灾祸患难也能够不失去对父母的道义,那么即使不幸因不顺从父母被憎恶也能够不失去对他们的爱,不是仁人就不能做到这一点。

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能之曰能之,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

【译文】

君子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这是说话的要领;能做就说能做,不能做就说不能做,这是行为的最高准则。

君子,其未得也,则乐其意;既已得之,又乐其治。

【译文】

君子,还没有得到职位时,就为自己的志向而快乐;已经得到职位,又为自己的事业而快乐。

法行

君子苟能无以利害义,则耻辱亦无由至矣。

【译文】

君子如果能够做到不以利益损害道义,那么耻辱也就不会到来了。

同游而不见爱者,吾必不仁也;交而不见敬者,吾必不长也;临财而不见信者,吾必不信也。

【译文】

共同游玩而不被别人喜爱,一定是自己不仁爱;与人交往而不被尊敬,一定是自己不尊敬别人;接近财物而不被信任,一定是自己不讲信用。

怨人者穷,怨天者无识。

【译文】

埋怨别人的就会穷困,埋怨上天的是没有见识。

君子正身以俟,欲来者不距,欲去者不止。

①距:通“拒”。

【译文】

君子端正自身来对待别人,想来的人不拒绝,想走的人不阻止。

少而不学,长无能也。

【译文】

年少不学习,长大了就没有才能。

哀公

所谓君子者,言忠信而心不德,仁义在身而色不伐,思虑明通而辞不争,故犹然如将可及者,君子也。

【译文】

所谓君子,说话忠诚守信而心中不认为自己有美德,心存仁义而脸上没有炫耀之色,思虑通达而说话不与人争辩,所以从容不迫就像可以被人赶上一样,这是君子。

所谓贤人者,行中规绳而不伤于本,言足法于天下而不伤于身,富有天下而无怨财,布施天下而不病贫。如此,则可谓贤人矣。

①怨:通“蕴”,蓄积。

【译文】

所谓贤人,行为合乎规矩而不伤害本性,说话足以被天下人效法而不伤害自身,富足得拥有天下而没有私蓄财产,把财产布施天下而不担心自己贫穷。像这样,就可以称为贤人了。

无取健,无取,无取口啍。健,贪也;,乱也;口啍,诞也。

①健:指争强好胜的人。

(ɡàn):通“钳”,指用武力胁制人。

③啍(zhūn):通“谆”,能说会道的样子。

【译文】

不要选取争强好胜的人,不要选取好用武力的人,不要选取能说会道的人。争强好胜,就会贪婪;好用武力,就会混乱;能说会道,就会荒诞。

士不信悫而有多知能,譬之其豺狼也,不可以身尔也

①悫(què):恭谨,朴实。有:通“又”。知:同“智”。

②尔:通“迩”,近。

【译文】

士不忠厚诚实而又聪明有才能,那就像豺狼一样,不能接近他。

尧问

执一无失,行微无怠,忠信无倦,而天下自来。

【译文】

专心政事不要出错,做小事不要懈怠,忠诚守信不要厌倦,那么天下人就会自动归顺。

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走如马,不与马争走;知如士,不与士争知。

①知:同“智”。

【译文】

君子力气大得像牛一样,却不与牛较力;跑起来快得像马一样,却不与马赛跑;智慧像士一样,却不与士争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