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自序:正向親子關係乃教養的基礎
《正向關係—99句教子好句》,最終目的是令父母跟子女有正向的親子關係。所謂“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作為父母,與其要長憂九十九年,倒不如從小教養子女,經常跟子女說這99句話,做到恩威並施,取代長憂九十九年。
我從事遊戲治療及言語治療的工作,至今個別地接觸過的幼兒超過500人,他們都很喜歡我,就算是來到陌生的環境,第一次見到我,也很快便會跟我建立關係,在不知不覺中,便完成評估或治療。我曾接觸過的400位小學生,他們都很願意跟我合作,大概是感受到我很重視及尊重他們吧。朋友6歲、5歲、4歲、3歲、2歲及1歲的子女都很喜歡把我當作他們的朋友,有喜歡的零食除了會請我兒子吃外,也會跟我分享,得到孩子們的厚愛真令我受寵若驚。朋友說她的子女對其他成人並不會這樣,只有對着我才會跟我分享玩具及食物,有時更會跟我說心事。說這些並不是自大或沾沾自喜,因為得到這許多孩子的寶貴信任並不是偶然的,而是可以透過努力,積極跟孩子建立正向的關係,從而幫助孩子成長得健康、快樂和自信。
回想十多年前,我入大學選修了有關兒童發展的科目,大學二年級時便要開始實習,要跟兒童做語言評估及一連串的治療堂。當時我的臨牀導師給我的評語是“不懂得跟兒童相處”,並建議我“放假要多點接觸兒童”。天呀!我哪裏可以找到兒童給我接觸!我所有的朋友都還沒有生孩子,家族裏也沒有小孩子。但為了要做一位最好的言語治療師,我硬着頭皮也要完成這個“家課”。那段時間剛好是農曆新年,媽媽的朋友來拜年,難得見到有小朋友,我當然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嘗試跟他們玩。就算回到鄉下言語不通,我也把握機會跟小孩子玩。我發現,小孩子很純真,他們不會懷疑我跟他們玩耍的動機,只要我肯花時間跟他們在一起,陪他們一起作天馬行空的想像,例如將木頭變成槍炮,就能進入他們的世界,跟他們做朋友。但這只是起步,距離要幫助他們成長及作正面的改變還有很遠的路程。放完假後,臨牀導師問我跟多少個小朋友玩過,我說“三個”,導師似乎很意外我竟然認真地聽從她的建議,並實踐了。不過,這跟我在本書中建議的一樣,個別、偶然的練習是不足夠的,要有規律地、重複地練習才會熟練,才會成功。心理學家發現,一個習慣的形成,需要7至25次的練習。因此,在那之後,我每星期都到“母親的抉擇”做義工,每星期照顧一組幼兒,學習怎樣跟他們玩耍,怎樣教導他們⋯⋯
但要了解孩子的心理談何容易!面對大學畢業前的實習,我非常緊張,偏偏還要遇上害羞、慢熱的小孩子,結果,我被評核為不及格⋯⋯真正的改變,發生在我剛當上言語治療師後,接受遊戲治療培訓開始,我對兒童心理及腦部發展的科學認識多了,更了解到何謂建立關係的藝術,以及日積月累的經驗。從此,無論小朋友哭鬧也好,退縮也好,甚至發惡,我也可以得心應手地幫助小朋友調節情緒,控制他們的行為,而且跟他們保持良好的關係。
時至今日,這一切方法對我的家庭生活也很有幫助,尤其是應用在我兒子身上,令我們的親子關係極好。我4歲的兒子跟我建立了很好的正向關係,例如在旅行時,糖果店老闆送了一顆很特別的糖果給我兒子。兒子不捨得吃,留了一整天,是為了要請我吃。又例如兒子會趁我放假,要求我在他放學時,到家樓下等他,並主動建議:“你等我時快速地踱來踱去吧!”原來他還記得,我曾不經意地跟他說過,黃昏時在家樓下等他被蚊子咬過,他已體貼地幫我想好了解決的辦法。
正向親子關係是教養的基礎,也是孩子快樂及成功的基石。父母要教養好子女,不能只有說道理這一招,你需要跟子女在情感上連結,才能引導他們(Connect to redirect)。很多家長告訴我,孩子6歲前通常都很聽話,到了6歲後就一定變差。但我相信,正向親子關係是可以預防很多問題的,多用本書中這99句給孩子的話去建立親子關係,我有信心到孩子6歲以後,他們一樣會成功、快樂。
蔡惠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