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門》中《寄生草》曲
(第二十二回)
清·邱圓
漫搵英雄淚,相離處士家(1)。謝慈悲,剃度在蓮台下(2)。沒緣法(3),轉眼分離乍(4)。赤條條,來去無牽掛(5)。那裡討,煙蓑雨笠捲單行?一任俺,芒鞋破鉢隨緣化(6)!
【說明】
寶釵生日,賈母叫她點戲,她點了一齣《魯智深醉鬧五台山》(又叫《山門》或《醉打山門》),並向寶玉推薦其中這一支《寄生草》曲子。寶玉聽了,喜得拍膝叫絕。這齣戲見於《虎囊彈》一劇,收入《綴白裘》集子,也見於《忠義璇圖》。演的是《水滸》中魯智深打死惡霸鄭屠後,為避禍在五台山為僧,因醉酒打壞寺院和僧人,被他的師父智真長老遣送往別處的故事。寄生草,曲調名,是劇中魯智深辭別師父時所唱。曲文各本略與《紅樓夢》中所引有異,不校。《虎囊彈》一劇的作者有兩說:一據高奕《新傳奇品》中說是邱圓;一據焦循《劇說》中稱朱良卿作劇三十三本,有此同名劇一種。高奕和邱圓是同時人,說法比較可信。邱圓,字嶼雪,江蘇常熟人,生卒年不詳,約和王漁洋同時,當為清初康熙年間戲曲家。王國維《曲錄》中提到他的作品九種,《虎囊彈》即其中較著名的一種,可惜傳本現已殘缺。
【註釋】
(1)「漫搵(wèn問)」二句:說自己英雄末路,轉徙避禍。漫,聊且、胡亂。搵,揩拭。南宋辛棄疾《水龍吟》詞:「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處士,古時稱有才德而隱居不仕的人。這裡當指智真長老的兄弟七寶村的趙員外。魯智深先避難於七寶村,受趙厚待,後因走漏風聲,趙又將他轉移至五台山。
(2)剃度:佛教把落髮為僧說作是超度苦難,所以叫剃度。蓮台:寺中佛像下所塑的蓮花座台。
(3)緣法:佛教稱遇到能隨緣指引入法門者為有緣法。
(4)乍:突然。這句說,自己沒有在五台山修行的緣分,很快地便與師父離別了。
(5)「赤條條」二句:佛教用以說不受身外之累。語出《景德傳燈錄》:「南泉師問陸宣大夫:『十二時中作甚麼生?』陸曰:『一絲不掛。』師曰:『猶是階下漢(門外漢)。』」
(6)「那裡討」四句:意謂獨自雲遊四方,任憑我自由自在,化緣度日,這樣的生活向哪裡去討呢?是自得其樂、隨遇而安的意思。用蘇軾《定風波》詞「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句意。蓑衣笠帽是雨具,細雨如煙叫煙雨,拆配而成「煙蓑雨笠」是修辭用法。捲單行,離寺而去。捲單,佛教用語。行腳僧投寺暫宿,將衣鉢等物掛搭在僧堂東西兩序的名單之下,叫「掛單」;離開寺院,就叫「捲單」。俺,我。芒鞋,草鞋。隨緣化,隨機緣而化之意。化,化緣。僧道向人求佈施,鼓吹佈施的人能與仙佛結緣,所以叫化緣。
【評解】
寶玉怕聽熱鬧戲,寶釵為自己所點之戲解釋道:「你白聽了這幾年戲,哪裡知道這齣戲的好處;排場又好,詞藻更妙。」「要說這一齣熱鬧,你還算不知戲呢。你過來。我告訴你,這一齣戲是一套北《點絳唇》,鏗鏘頓挫,韻律不用說是好的了;只那詞藻中有一支《寄生草》,填得極妙,你何曾知道。」的確,此曲將蘇辛詞境、禪語機鋒都自然地融合在其中;豪放與淒清並存,駢偶與散句互用;俗而不粗,雅而不纖;敘事從容簡潔,中間還夾帶著抒情,真是一支難得的好曲子。固然,「寶釵無書不知」,學博識廣,藝術鑒賞力也很高。但令她絕沒有想到的是這支曲子中的某些詞句,給寶玉後來走上棄家為僧道路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並不亞於「花落水流紅,閒愁萬種」之類的詞句。其餘參見後面的《寄生草·解偈》一首的評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