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界特種部隊
這是活力充沛的青年,這是步入暮年的老人;這是危急關頭時首先記起的去處,這是平安日子裏最易被遺忘的地方;這是備受抬舉的部門,這是常遭責難的學科;這裏是希望的春天,這裏是失望的冬天;這裏的人部分直奔天堂,這裏的人全都想留在凡間。這就是急症醫學專科。
我嘗試模仿英國大文豪狄更斯(Charles Dickens)在其名著《雙城記》(A Tale of Two Cities)開首的寫法,依樣畫葫蘆寫下以上的一段描述,作為全書的開始。以這段貼切的文字來形容今天香港急症醫學專科(Emergency Medicine)的狀況,精確不過。急症專科就是在這個矛盾的年代裏,在香港這個充滿矛盾的社會之中,這麼一個特別的醫學科目。
香港急症科專科學院(HKCEM)於1997年1月成立,是本港成立得最晚的一個醫學專科,至今只有區區16個年頭。在此之前,於急症室工作的醫生大多只是過客,他們僅以此部門作為踏腳石,在找到更理想的職位後便去如黃鶴,另謀高就,服務質素可想而知。在這16年中,急症專科從無到有,茁壯成長,培養了一大羣以急症科作為終身奮鬥目標的專科醫生,並不斷開拓新的服務領域。故把急症專科比喻為醫學界中活力充沛的青年,一點也不為過。
由於年資尚淺,急症科是最不為公眾所認識的一個醫學專科。大部分市民雖然都曾聽說急症室(AED)這部門,也知道患上急症時應到急症室求診,但急症和非急症怎樣區分,甚麼情況下才應使用急症室,急症室能提供甚麼服務,則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說急症室是危急關頭時首先記起的去處,卻也是平安日子裏最容易被遺忘的地方。
不但社會各階層對這個新生的專科缺乏了解,即使醫學界裏的人也對急症科充滿誤解和偏見。從事其他專科的醫生和護士在遇到一些不太懂得如何處理的病症時,經常建議病人直接到急症室尋求協助。這看來是對急症室的過度抬舉,彷彿急症科醫生十八般武藝樣樣俱全,能醫百病。相反,急症科一直以來都被行內人戲稱為“只懂把病人收進醫院”的部門,各科醫護人員責怪急症科濫收病人之聲不絕於耳。成也急症,敗也急症,這些相互排斥的矛盾想法之中,必然有一種是錯誤的。只要各科醫護人員到急症室當值一段時間,感受一下實際的工作情況,很快就能明白後者只是失諸偏頗的誤解。引孟子“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之言,急症科醫生已不再拘泥於別人的偏見,只着眼於把自己的能力發揮到極致。
急救瞬間判斷需準確
相對於醫院其他部門只專注於治理某一專科的病症,急症科處理的卻是包括所有學科及各種不同嚴重程度的疾病。急症醫學的範疇廣闊無邊,救治的病人不分男女老幼,處理的病症涵蓋內科、外科、兒科、婦科、骨科、腦外科、眼科和精神科等所有臨床科目,因而對醫護人員的專業知識和反應能力提出了極高的要求。由於各種客觀原因的制約,某些病人的正確病因,無法在短暫的診症時間內被確定。但即使如此,急症科醫生也有能力在極短時間內,在病歷不明、檢測設施不足的情況下,憑藉臨床經驗和技術,對病人作出準確的全面性評估,並給予相應的適當處理。急症科是一所醫院裏治療病人年齡跨度最闊、病症種類最繁複、危急情況最頻密的部門。假如以一支軍隊比喻醫院,急症科團隊就如上天能飛,入水能游;既能開汽車,又能駕飛機;既能射擊,又能操大炮的特種兵,儼如隊伍中的萬能老倌,在各種嚴苛的環境下對所有緊急情況均能作出快速的反應。
全面加強急症服務
顧名思義,急症科的主要服務對象乃身患急性危疾的病人。在分秒必爭的搶救過程中,醫護人員致力於及時在急症室內查出主要的病因,並在穩定病情後儘快把病人直接送往諸如深切治療部(ICU)、心臟科監護病房(CCU)或手術室等其他部門,接受進一步更確切的治療。為減輕醫院病房的工作壓力,急症科亦自行診治,並及早為大部分病情較輕者覆診。隨着急症室中毒處理小組於各重點綜合性醫院相繼組成,中毒求診者基本上已全由急症科自行治理而毋須入院。急症科專科病房(Emergency Medicine Ward)近年於各綜合醫院的開設及普及,更促使急症科把服務由急症室擴展至專屬病房內治理短期的住院病人。所以現時被收進醫院各分科病房的,多是一些病情相對穩定、惟需要較長時間治療之患者。
此外,急症醫學專科的職責範圍並非只局限於醫院之內。遇上災難事故時,由在急症室值勤的醫生、護士和助手組成的醫療隊,能瞬間化身為無遠弗屆的急救機動部隊,乘坐救護車火速趕赴災難現場,走到危險的最前線,救急扶危。
鑒於急症科醫護人員的獨特專業技能,社會上很多醫療崗位都可一睹其風采,例如,香港政府飛行服務隊的飛行醫官(AMO)、飛行護士(AMNO)、醫管局海外醫療支援隊,及在本港舉行的國際重要體育盛事的駐場醫療隊等職務,皆多由急症科的同袍擔任。
急症專科人手短缺
雖然急症專科自成立以來便發展快速,但近年來卻逐漸陷入水深火熱的危機之中,後續發展舉步維艱。問題的癥結並不在於醫護的能力,而全繫於這個專科本身的獨特性質。急症科是一個專門利人、毫不利己的醫學專科。患上急性危疾的嚴重病人不論身分地位,都別無他選地被救護車送往公立醫院的急症室。事實上也只有公立醫院的急症室才有足夠的專業人手、設施和配套機制,足以挽救突然垂危的生命。某些私營醫院即使設有急症室,但由於客觀的局限性,並不具備條件提供全面的急症服務。所以真正意義上的急症科在私營醫療市場的發展機遇不大,只適合存在於公立醫院之中,無私地為廣大市民服務。由於工作繁重、出路狹窄、個人發展前景黯淡等原因,導致急症科員工近年士氣日益低落,並隨之而墮進人才嚴重流失、難以吸納新血加入、服務質素下降的惡性循環困局。這些危機在在昭示着急症專科逐漸步入暮年的跡象。如果情況持續惡化,恐怕20、30年後本港的急症室只能回到從前充當他人踏腳石的角色。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中國當天,中國人民解放軍於凌晨時分冒雨越過邊界,從穿着整齊但一臉茫然的英國軍隊手中,取回這塊土地的控制權。我在同一時刻完成了實習醫生的訓練,在那歷史性的瞬間,正式加入急症科這支混雜着挑戰性和刺激感的特種部隊。這本書要講述的,就是這些年來我在這支驍勇善戰的部隊裏一些槍林彈雨中的真實故事,憑藉故事中所體現的才智和決心,宣揚一種急症科的精神:肩負責任、施行仁愛、追求卓越。冀望藉着這些故事,增加市民對急症科的認識,在社會上為急症科樹立起鮮明的形象,同時也希望能提升同袍之間的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