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独行:香港利物浦球迷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利物浦球會歷史

撰文:Gel

利物浦——一支由1892年成立至今的球隊。一百多年的歷史裏,見證過輝煌年代,也經歷過悲愴歲月。歷史所遺留下來的每道痕跡,拼湊而成今日被我們愛戴的紅軍。

利物浦創會與奠基

1892年——紅軍誕生

商人約翰賀定(John Houlding)於1878年成立了愛華頓足球會,主場為晏菲路。1892年,球隊出現內部分裂,眾多職業球員出走到利物浦市另外的一個球場:葛迪遜公園。賀定面對空空如也的球場,決定委任他的朋友約翰麥堅拿(John McKennna)為球會首任領隊。兩位約翰見證了利物浦足球會(Liverpool Football Club)的成立,而麥堅拿則出發到蘇格蘭尋找球員,為參加英甲作準備。同年九月,利物浦踢了球會歷史上的第一場比賽,於友誼賽中以7比1大勝洛達咸(Rotherham United)。那場比賽,利物浦派出全蘇格蘭球員上陣,而蘇格蘭人姓氏多以「麥」字開頭,故球隊被戲稱為「麥記」(Team of Macs)。

1893/94球季,利物浦參加英乙,即當時的次級聯賽。球隊以全季28場不敗奪得冠軍,於升班附加賽戰勝紐頓希斯(Newton Heath,曼聯的前身),升上英甲。季後,利物浦的球衣從藍色改為紅衫白褲,成為真正的紅軍。

湯姆屈臣的管治年代

及後數年,紅軍於英甲和英乙之間徘徊。1896年,賀定以破當時紀錄的年薪(英鎊三百元)從新特蘭請來四年三冠的領隊湯姆屈臣(Tom Watson),而麥堅拿則成為管理層的一員。1900/01球季,利物浦於聯賽最後的十二場取得九勝三和,從後趕上,首次奪得甲組聯賽冠軍。可惜,兩年後紅軍再次降班。直至1905/06球季,利物浦從英乙回歸,旋即奪得聯賽冠軍。當時已為球會主席的麥堅拿,決定興建一座看台以報答球迷。《回聲報》記者愛德華仕(Ernest Edwards)為紀念於波耳戰爭Spion Kop一役中戰死的利物浦士兵,以該場戰役命名新看台,Kop看台由此得名。

兩奪英甲期間,「R&R」萊保特(Sam Raybould)和萊仕比克(Alex Raisbeck)均為球隊的重要球員。前者司職前鋒,於226場比賽中射入128球;後者司職後衛,1898年從蘇格蘭的喜伯年(Hibernian)加盟,於一年後成為隊長,帶領防線同時協助發動進攻。1910年,萊仕比克返回家鄉,紅軍戰績下滑,多於聯賽榜的中游浮沉。

1915年,四名利物浦球員與三名曼聯球員合謀造假,使利物浦以0-2負於曼聯,令後者得以留級。事後,他們遭到足總判處終身停賽。而英甲亦因第一次世界大戰停辦,三位利物浦球員巴特利(Philip Bratley)、克萊福(Robert Crawford)和巴特普(Wilfred Bartrop)被編入軍隊。1915年5月6日,領隊屈臣因病辭世。1918年11月7日,巴特普戰死於比利時。

一戰過後,狀態大勇

戰後英甲復辦,英皇喬治五世入場觀看利物浦對曼城的比賽,為英國在位君主的首次。利物浦在領隊麥昆和忠臣門將史葛的帶領下,於1921/22和1922/23球季連續兩次摘取聯賽桂冠。1912年,19歲的愛爾蘭小將史葛未獲愛華頓垂青,轉而加盟紅軍,擔任後備。一戰之後,他成為球隊首席門將,於1922/23球季全部球賽以正選上陣,42場賽事只失31球,為當時的最佳紀錄。史葛一直留守紅軍至1934年,迄今仍是效力利物浦年期最長的球員。

1920年,Kop看台擴大至可容納三萬人(全站位),是當時英國最大的看台,容量多於許多國內球場。另外,足總在1925年修訂越位規例,比賽入球數量因而增多,亦造就了紅軍傳奇射手哥頓鶴臣(Gordon Hodgson)的誕生。生於南非的鶴臣,身高六呎有餘,雙足兼善。他於1930/31球季單季取得36個入球,成為球隊其後三十多年的紀錄。他在效力紅軍9季期間,於377場比賽攻入241球,在球員歷史上僅次於魯殊(Ian Rush)和羅渣亨特(Roger Hunt)。他的17次帽子戲法紀錄至今仍未有人能破。

但是,紅軍的戰績卻緩緩下滑:奪得聯賽冠軍後,利物浦表現持續不穩,多盤踞於聯賽中游位置,在二戰前的最佳排名只有第四。鶴臣在紅軍期間未奪任何獎牌。

哥頓鶴臣在上世紀三十年代是紅軍的靈魂人物。(本圖攝於利物浦博物館)

經歷二戰,復蘇階段

1945年,二戰將近完結,紅軍到美加兩國進行巡迴熱身賽,為期八星期,期間隊員體重平均增重7磅。這是由於英國當時正實行糧食配給,球員抵達他邦後,沒有了「枷鎖」,便可肆意進食。《紐約時報》記者指隊員集訓前後相比,身體更為健壯。紅軍於再次復辦的英甲聯賽亦奪得第五次冠軍。

五年後,利物浦首次殺入於溫布萊舉行的足總盃決賽,惟以0-2負於阿仙奴。當日,比爾鍾斯取代實力穩固的皮士利(Bob Paisley)出任正選,令部分球迷不滿。他於落後0-1前曾經施以頭鎚,只是皮球中楣彈出,故他未能成為英雄,助球隊首奪足總盃殊榮。鍾斯在1938年以17歲之齡加盟紅軍,隨着二戰於1939年爆發,他被征入軍隊,並在1945年協助盟軍攻破德軍萊茵河防線,獲得軍事獎章一枚。回國後的首個球季,這位24歲的拚命三郎才完成他的職業處子戰。鍾斯於該季先後出任前鋒、左輔鋒、左右中場、左閘和中堅,協助紅軍奪得聯賽錦標。

紅軍的暗黑時代

1954年,紅軍再度降班,鍾斯在效力十六年後終告離隊。

1954年降班後,利物浦一直於乙組浮沉。1959年12月,蘇格蘭的辛奇利從哈德斯菲爾德(Hudders field Town)加盟,接任領隊一職。他在第一年就進行大改革,合共放走24位球員,並提拔本土年青新秀,包括加拉謹(Ian Callaghan)、羅渣亨特及拜尼(Gerry Byrne)。他與球隊的教練迅速磨合,並將存放球靴的小室改造成戰術會議室,即後來聞名的「靴室(Boot Room)」;教練團中,助教皮士利和費根(Joe Fagan)均成為其後兩任領隊。另外,辛奇利亦要求管理層重新鋪設晏菲路破爛的草坪、改善米活訓練場設施以及引進針對技術的高強度訓練項目。

及後兩年,利物浦兩次取得英乙第三名,僅僅錯過升班資格(首兩位升班)。

重返英甲,創造奇蹟

1961夏天,辛奇利說服了管理層,引進了兩名同鄉——後衛耶斯(Ron Yeats)及前鋒聖約翰(Ian St. John)。紅軍在緊隨的球季取得英乙首名,升上英甲。1963/64球季,紅軍在英甲扭轉落後17分的劣勢,相隔17年再次奪冠。這時,晏菲路的入場人次高達五萬,球迷採納了〈You'll Never Walk Alone〉作為會歌。

翌年,紅軍於歐洲冠軍球會盃次圈面對安德列治,辛奇利為了震攝對手,將利物浦原本的白褲白襪改成紅色;球會一直沿用至今。利物浦亦順利打入該項盃賽四強,於晏菲路以3-1擊敗衛冕的國際米蘭,惟次回合反敗三球,無緣決賽。同季,利物浦於足總盃決賽面對列斯聯,左閘拜尼在鎖骨斷裂的情況下完成比賽(當時沒有換人制度),更於加時傳中予羅渣亨特,為紅軍領先1-0。十六分鐘後,加拉謹助攻聖約翰,後者的插水式頭鎚將比分鎖定為2-1,協助利物浦首次染指足總盃殊榮。

辛奇利當日提拔的青年人日後均成為紅軍的中流砥柱。羅渣亨特成為利物浦的傳奇射手,404場攻入245球,歷史總入球僅次於後輩魯殊;加拉謹效力紅軍至1978年,為球會上陣856場,後無來者;體格魁梧的耶斯則戴上隊長臂章長達九年。另外,亨特、加拉謹和拜尼均協助英格蘭國家隊奪得1966年世界盃。當時,只有決賽上陣的球員才可獲得獎牌,當時列席後備的加、拜二人要等到2009年國際足協修例,才於唐寧街10號獲得「補領」。

六十年代後期,這批功臣年華老去,紅軍亦與獎座無緣。辛奇利因此為球隊注入新血,先於1967年羅致了門將基文斯(Ray Clemence)和後衛菴連曉士(Emlyn Hughes),數年後再於鋒線上找來圖錫(John Toshack)、奇雲基謹(Kevin Keegan),並提拔了中場凱威(Steve Heighway)和後衛菲臘湯臣(Phil Thompson)。1972/73球季,第二代「辛家軍」成功接捧,助紅軍一舉奪得聯賽冠軍和歐洲足協盃——在決賽中,基謹射入兩球,而基文斯則救出十二碼,助紅軍先取3-0的勝局,並以兩回合合計3-2報捷。

七、八十年代的輝煌戰績

皮士利帶來的光輝歲月

1974年,辛奇利在帶領球隊再次奪得足總盃後宣佈退休,其職位由其副手皮士利接任。皮士利自1939年起便為紅軍效力,踢而優則教,及後成為辛奇利的長期戰術顧問。在他帶領下,紅軍渡過一段黃金歲月。經過一年的磨合期,紅軍於1976年再奪聯賽冠軍和歐洲足協盃(決賽對手布魯日;總比數4-3)。1976-77球季,紅軍上下均希望奪得歐洲冠軍球會盃。最終他們打入應屆決賽,並以3-1再次擊敗慕遜加柏,首次於這項盃賽封王。

直至1983年宣佈退休,皮士利在九年內為紅軍奪取了20項獎座,包括3座歐洲冠軍球會盃和6次聯賽冠軍,亦實現了聯賽盃的三連冠。他在任期間,前鋒魯殊、中場韋倫(Ronnie Whelan)、後衛尼高(Steve Nicol)、尼爾(Phil Neal)、阿倫漢臣(Alan Hansen)和門將高巴拿(Bruce Grobbelaar)等人先後冒起,成為「第三代接班人」,協助利物浦在八十年代保持強勢。1977年,基謹以五十萬鎊轉會漢堡,皮士利從些路迪引入杜格利殊作為替補。杜格利殊亦不負眾望,於1978年的歐冠盃決賽射入奠勝一球,氣走布魯日。當季,門將基文斯亦創下42場16失球的紀錄,當中在晏菲路21場比賽中僅失4球。這紀錄要到近年才被車路士所破,他們於38場失掉15球。

杜格利殊在七八十年代為利物浦爭標無數。(本圖攝於利物浦博物館)

費根接任,經歷希素慘劇

1984年,費根繼承靴室傳統,以助教身份接任紅軍主帥。他在第一季便帶領球隊成為三冠王,魯殊亦射入職業生涯最佳紀錄47球。歐冠盃決賽中,利物浦與羅馬踢成1-1,需要以十二碼分勝負。門將高巴拿在最後一輪扮演「意粉」,以腳部飄浮的怪異舞姿令對方球員分神並射失十二碼,助紅軍四奪歐冠盃。

次年,紅軍表現反覆,開季早段更在降班區徘徊。但費根最終仍然帶領球隊奪得聯賽第二,並再次踢入歐冠盃決賽,於比利時的希素球場迎戰祖雲達斯。決賽期間利物浦球迷嘗試越過圍牆,圍牆倒塌,事件導致38名祖雲達斯球迷死亡。歐洲足協將這次意外歸因於利物浦球迷,並禁止英格蘭球會參加所有歐洲比賽。祖雲達斯也在這場決賽擊敗了利物浦。

傳奇人物——杜格利殊領軍上陣

1986年,費根有感球隊需要改革,但自己並非最佳人選,故辭任領隊一職。杜格利殊走馬上任,成為球會首位球員兼領隊。紅軍在他麾下,首季聯賽開局並不順利,但球隊再次發揮後勁,於下半季十二場中取得十一勝,保持爭標希望。最後一場,紅軍必須作客取勝車路士才能奪冠而回,36歲的杜格利殊親自上陣並攻入全場唯一入球,重奪英甲冠軍。次年,紅軍再次奪取聯賽冠軍,季後,當屆射入40球的魯殊外流祖雲達斯,杜帥不得不引入比士利(Peter Beardsley)和艾德列治(John Aldridge)。但一年後魯殊回歸紅軍,擔當箭頭,比、艾二人很快就與紅軍球迷告別。魯殊繼續留效紅軍八個年頭,總共射入346球,是球會歷史上最多產的射手。

希斯堡球場之殤

1988/89球季,利物浦於希斯堡球場舉行的足總盃準決賽,面對諾定咸森林。賽事吸引了大量球迷到場,開賽前半小時,仍有不少紅軍球迷在場外等候進場。當地警方為疏導人潮,錯誤決定開放數個離場閘口,讓場外的球迷湧進看台的兩個小區,遠遠超出了這些區域的負荷。已進場的球迷,被後來的人群施以很大的壓力,有部分球迷急於爬上鐵絲網逃生,其餘不幸的則被擠壓至窒息。最後鐵絲網被人潮推倒,球證頓時腰斬比賽,可惜為時已晚。今次慘劇最終造成96人死亡,過千人受傷。

利物浦重賽擊敗森林,並於決賽面對同市的愛華頓,球迷於賽前為死難者默哀,並唱起〈You'll Never Walk Alone〉。比賽最終由魯殊於加時的入球奠定勝局。

事件發生一年後,由法官彼得泰萊完成的調查報告(Taylor Report)已否定對球迷鬧事的指控,但是許多重要文件仍未公開——特別是有關傷者有否得到適切治療的問題,遇難者的家屬多年來仍然活在困擾之中。直到2012年9月,英國首相卡梅倫發表希斯堡真相委員會的最新報告。委員會翻查了當年的文件和證供,認為遇難者家屬受到了「雙重的不公義」——球迷的安全並沒有得到保障,更甚是承受了不白之冤。

今日,英國所有的足球場已是全座位的設計,球場內的鐵絲網都已被拆除。而在晏菲路球場,辛奇利大閘旁,有一座紀念碑,上面刻着九十六個名字。

在特別安排下,1988/89年英甲的最後一輪賽事安排在足總盃決賽之後。當時利物浦在主場迎戰少兩分的阿仙奴,只要避免淨負兩球,便可奪冠。比賽進入尾聲,阿仙奴仍只領先一球,而補時階段米高湯馬士為客隊建功,令利物浦只能屈居亞軍。

九十年代至今

紅軍的沉寂年期

杜格利殊帶領紅軍重奪一次英甲冠軍(1989/90)後,翌季季中面對強大壓力,因病請辭。朗尼摩倫(Ronnie Moran)成為臨時領隊,至1991年4月,名宿桑拿士(Graeme Souness)接任。他收購了多名球員,嘗試為紅軍補充新血,但效果不太理想。當中從熱刺羅致的前鋒史托特,身價逾兩百萬英鎊,上陣32場只攻入一球。紅軍在桑拿士領軍下,除在1992年奪得足總盃外,戰績平平,更曾於聯賽下游徘徊。他與球會名宿和球員關係交惡,導致更衣室氣氛差劣,為人詬病。

然而,桑拿士於任期內亦扶助了數位新秀成長。他先確立了麥馬拿文(Steve McManaman)的正選位置,再給予科拿(Robbie Fowler)、列納(Jamie Redknapp)處子戰的機會,亦在92年買入占士(David James),取代年老的高巴拿把守最後一關。此四子加上麥卡迪亞(Jason McAteer)和偶爾「客串」的哥利摩亞(Stan Collymore),成為紅軍九十年代的「Spice Boys」。

伊雲斯接任,提拔奧雲

1994年初,桑拿士被解僱,這班「辣椒仔」在新領隊伊雲斯(Roy Evans)管治下得到不少自由。球場上,紅軍踢法開放,進攻行雲流水;球場外,球員生活開放,不斷出現於明星雜誌或晚宴派對場合上。1995年,紅軍收獲一個聯賽盃桂冠;1996年,紅軍打入足總盃決賽面對曼聯。可惜於比賽末段,門將出迎手鎚,將皮球擊向後備魯殊的肩膀,間接助攻予簡東拿;簡的窩利入球令紅軍以0-1飲恨。這是名宿魯殊身穿紅軍球衣十六年來,最後的一次觸球。

伊雲斯的紅軍在1996年保持勇態。他在購入捷克中場貝加(Patrik Berger)和提拔新秀奧雲(Michael Owen)後,帶領球隊於緊隨的英超球季領放,更曾於榜首位置領先五分。但「過年」後球隊表現急劇下滑,最終只得令人失望的第四位。1998年,管理層兵行險着,請來前法國國家隊領隊侯利亞(Gérard Houllier),與伊雲斯合組雙領隊,希望挽救利物浦連年下滑的戰績。惟雙方意見不合,三個月後伊雲斯提出分手,離開效力三十五年的母會。

侯利亞引入多國援兵

侯利亞接任後訂下五年大計,銳意整肅軍紀及重建米活訓練場。他先於一年內放走占士、麥馬拿文、麥卡迪亞和保羅鍾斯,再引入希比亞(Sami Hyypiä)、夏文(Dietmar Hamann)、史米沙(Vladimír Smicer)、麥亞里士打(Gary McAllister)和以破轉會費紀錄收購土炮希斯基(Emile Heskey)。他鞏固了利物浦的防守,但亦令進攻變得單調,入球數字因而減少。2001年,他的外籍兵團進入收成期。紅軍先於聯賽盃決賽以互射十二碼擊敗伯明翰;再於足總盃決賽憑奧雲最後十分鐘兩度建功,反勝阿仙奴2-1。四日後,紅軍在歐洲足協盃決賽遇上阿拉維斯,於加時戲劇性地憑對方烏龍球,以5-4獲勝。連同翌季八月份英格蘭社區盾(2-1;曼聯)和歐洲超級盃(3-2;拜仁慕尼黑),紅軍於半年內五度捧盃,氣勢一時無兩。

2001年10月,侯利亞於比賽中途因心臟問題送院。他的助手菲臘湯臣頂替他的職位五個月,期間取得聯賽第二。他在康復後回歸,但未及復勇,戰術調動及收購略見敗筆,球隊成績停滯不前。

賓尼迪斯帶領下的輝煌時期

2004年,球會邀請曾替西班牙球隊華倫西亞兩奪西甲的賓尼迪斯(Rafael Benítez)出任侯利亞的職位。

侯利亞雖被指在青訓方面乏善足陳,但他亦培育了三位土炮:中場謝拉特(Steven Gerrard)、後防加歷查(Jamie Carragher)和前鋒奧雲。值得一提的是,謝拉特、加歷查、奧雲、科拿及麥馬拿文等青訓產品均出自教練凱威之手。凱威曾於辛奇利年代效力紅軍,於1989年重返球會,擔任青訓總監。他於2007年退休,但仍於青訓部門擔任顧問角色。

除了上述三位利物浦人外,侯亦為賓尼迪斯留下了一個風格迥異的班底:希比亞、夏文、巴路士(Milan Baroš)、懷斯(John Arne Riise)和芬倫(Steve Finnan)風格沉實;而史米沙、基維爾(Harry Kewell)、施斯(Djibril Cissé)、杜迪克(Jerzy Dudek)則具靈氣。連同新加盟的路易斯加西亞(Luis García)和沙比阿朗素(Xabi Alonso),賓尼迪斯首個球季融合各路球員,教人驚喜,帶領紅軍踢入歐聯決賽,在伊斯坦堡對AC米蘭。

「525」一役中,利物浦在由落後三球劣勢下追平,最後憑十二碼擊敗對手,被視為歐聯賽事中的經典。除隊長謝拉特發揮神勇外,門將杜迪克亦於十二碼階段,效法二十一年前紅軍的高巴拿,在白界前跳「意粉舞」,令米蘭球員相繼射失,可算是「薪火相傳」。

在賓尼迪斯帶領下,利物浦在2005年勇奪歐聯冠軍。(本圖攝於利物浦博物館)

球會易手,經歷財困

2007年,美國商人希克斯及吉列向摩士家族收購利物浦。他們財政不穩,欠債纍纍,令日後紅軍陷入財政漩渦。同時,賓尼迪斯與他的教練團隊想在利物浦打造一支戰術、紀律精準的球隊。一方面,球隊隨着加西亞、阿朗素、托利斯(Fernando Torres)、連拿(Pepe Reina)、艾比路亞(Álvaro Arbeloa)、利亞拿(Albert Riera)的加盟不停「西化」;另一方面,勤勉的綠葉球員,例如古治(Dirk Kuyt)、辛頓(Boudewijn Zenden)、馬斯查蘭奴(Javier Mascherano)、史卡度(Martin krtel)和盧卡斯(Lucas Leiva)亦獲得不少發揮機會。2006年,紅軍打入足總盃決賽,曾經以0-2落後韋斯咸,在補時階段憑謝拉特「神奇、頂級、超卓」的遠射扳平,最後更成功奪冠,可謂「有今生無來世」。翌年,紅軍在歐聯決賽再次遇上AC米蘭。儘管利物浦稍佔上風,但恩沙基的兩個入球協助米蘭以2-1奪冠。

直至2008年,賓尼迪斯帶領的利物浦,一直在聯賽第三、四位浮沉。他擅於為不同球隊制訂針對性的踢法,卻對全軍防守的弱旅無計可施,造成英超太多和局,失掉寶貴分數。2008/09球季,托利斯、阿朗素、謝拉特和加歷查眾將大熟大勇,利物浦在一月前仍排在聯賽榜首,並成功於季內雙殺最終冠軍曼聯,可惜仍以4分差距告負,未能繼1990年再次染指頂級聯賽錦標。

2009年夏天,利物浦見證死敵曼聯追平18次頂級聯賽冠軍的紀錄;而沙比阿朗素的離隊,加上球會陷入財困,則令翌季利物浦聯賽排名大幅下滑至第七名。季後賓尼迪斯離隊,由前富咸領隊鶴臣(Roy Hodgson)接任。2010年,法院裁定希克斯及吉利需要出售球會以償還個人債務。同年十月,美國的芬威體育集團(Fenway Sports Group)接手,成為新管理層。2011年1月,鶴臣因戰績差勁離任,當時利物浦排在英超第十二位,而繼任者則是1980年代的球會功臣杜格利殊。幾星期後,射手托利斯以5000萬鎊高價出走車路士,利物浦則從紐卡素購入前鋒卡路爾(Andy Carroll),和在荷甲羅致蘇亞雷斯(Luis Suárez)。

杜格利殊重塑班底

經歷不堪的兩年後,賓尼迪斯任內的多位重臣均已離隊,包括托利斯、阿朗素、馬斯查蘭奴和班拿約(Yossi Benayoun);而留守球隊的古治、麥斯洛迪古斯(Maxi Rodríguez)和加歷查則步入職業生涯的黃昏。杜格利殊希望重新打造一支有活力的球隊,故購入軒達臣(Jordan Henderson)、安歷基(José Enrique)、唐寧(Stewart Downing)和查理阿當(Charlie Adam)等人,惜眾將表現未見突出。2011/12球季,紅軍在杜帥麾下分別打入聯賽盃和足總盃的決賽,並先於前者以十二碼擊敗卡迪夫城,惟在後者以1-2負於車路士。季後紅軍排名僅得第八,杜格利殊遭到辭退。

羅渣士接任,慘淡收場

2012年,利物浦任命帶領史雲斯升班,並表現勇猛、敢於進攻的羅渣士(Brendan Rodgers)為領隊。管理層吸收了過去轉會窗大手花費的失敗經驗,加設收購委員會(Transfer Committee),以制衡領隊的絕對權力。因此,羅渣士任內處理轉會事務顯得步步為營。他在第一季,參考巴塞隆拿近來橫掃歐洲「Tiki-taka」的踢法,向球員灌輸傳球走位、保持控球權等意識,惟紅軍聯賽成績未見進步。2013/14球季,射手蘇亞雷斯爆發,全季為紅軍貢獻31球,加上在年青球員史杜列治(Daniel Sturridge)、古天奴(Philippe Coutinho)、史達寧(Raheem Sterling)和隊長謝拉特的協助下,紅軍先於聖誕登上聯賽榜首,再於季尾取得十一連勝,準備問鼎聯賽冠軍。然而,紅軍在季尾以0-2負於車路士及作客領先3球下被水晶宮迫和,曼城伺機趕上,令謝拉特和紅軍再次與英超獎牌擦身而過。

翌季,羅渣士得到管理層支持,購入多名球員;惟蘇亞雷斯轉投巴塞隆拿,球隊表現急速下滑。2015年10月,德國的高普(Jürgen Klopp)接替羅渣士的職位,為球會歷史上第20位領隊。

在2013/14球季,紅軍數位年青球員包括古天奴、史達寧等表現出色,一度衝擊冠軍。

高普上任,帶來激情

高普在季中上任後,沿用羅渣士麾下的人馬。在缺乏季前集訓、人腳有限,加上賽程緊密的情況下,高普仍把自己的一套踢法、精神灌輸球隊之中。他所提倡的緊迫式踢法,以及在每場比賽所展現出來的激情,讓紅軍的精神面貌大為改變,球員也表現得更有信心、更投入。利物浦更在一些強強對碰中取勝,如聯賽曾雙殺曼城、作客反勝車路士等等。

在分身多條戰線下,高普仍成功帶領紅軍殺入聯賽盃和歐霸盃的決賽,當中歐霸盃更是接連在十六強淘汰死敵曼聯、八強則驚險絕殺爭標熱門多蒙特。可惜,在兩項決賽,利物浦都分別落敗,無緣冠軍。

雖然領軍首季戰績似乎未如理想,但高普的能力已初步得到肯定。來季得以補充人腳,以及有更充分時間備戰下,相信高普有能力帶領紅軍再創佳績,寫下輝煌的新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