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
讀單音節字詞應試基本要求
1.發音要力求準確
聲調的調值、調型,聲母的舌位,韻母的口形舌位等,都是容易出現錯誤的。例如,聲調方面,第一聲是高平調(調值55),以粵方言為母語的人,常以粵方言“陰平”調的讀法去讀普通話的“陰平”調,而粵方言的“陰平”又有“高平”和“高降”(調值約53)兩種讀法,就造成了不少應試者把第一聲讀成一個下降的、類似第四聲的錯誤聲調。
聲母不準確是應試者失分的另一大原因,特別是“重點聲母”的錯誤最多。由於粵方言沒有翹舌音(普通話裏的zh、ch、sh、r),也沒有相應的舌尖前音(z、c、s)及舌面音(j、q、x),只有近似的舌葉音,這就使得部分應試者對一些音節要不要翹舌、舌尖的位置是在前還是靠下等掌握不好,以致出現大量系統性的聲母錯誤。韻母方面,是前鼻音還是後鼻音都要讀得清清楚楚。
掌握正確的聲、韻、調是學好普通話的基礎,應試者應首先解決好這方面的問題,把時間和精力放在“發音準確”上面,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績。
2.發音要完整飽滿
日常生活的語流中,人們不會把每個字都讀得那麼完整,常有省音、“吞字”及其他語流音變現象,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懶音”。測試朗讀單音節時,則應該做到每個字的發音都完整、飽滿。
所謂“完整”,就是在發音時不能省略、含糊,要把一個音節讀成“一節”,而不是“一點”。例如第三聲(上聲)的字,不能只讀向下的那一半,即讀成調值2-1的“半三聲”,而要讀成完整的2-1-4調,讀成完整的“降升”調。
所謂“飽滿”,就是每個音都要到位,做到字正腔圓。比如,聲母的發音部位要準確、無誤,不能含糊,似是而非;韻母舌位的高低、前後都要準確,複韻母口形的滑動過程要圓滑、到位;聲調調型(即高低、曲折的形狀)要完整、調值(即聲音高度的變化)要準確。
3.注意“語音缺陷”
語音缺陷是普通話水平測試中的一個重要概念。“缺陷”是與“錯誤”相對而言的。普通話有21個聲母(不含零聲母)、39個韻母、4個聲調。這些聲母、韻母和聲調都有固定、標準的發音方法和發音部位。
如果將其中本應該讀“甲”的音讀成了“乙”,這就是“錯誤”,比如將“張(zhāng)”讀成了“髒(zāng)”是聲母錯誤,將“真(zhēn)”讀成了“爭(zhēng)”是韻母錯誤,將“很(hěn)”讀成了“痕(hén)”是聲調錯誤。
“語音缺陷”則是指接近標準發音,沒有把一個“字”讀成另一個“字”,沒有發生歧義,但是又有毛病,又不夠“完美”的發音。例如,香港考生在讀“大”、“他”這些韻母為“?”的音節時,口形常常不夠大,或是發音部位靠前,沒有讀成標準的“央?”,這個發音接近“?”,但又不夠標準,這就是“韻母缺陷”;在讀j、q、x聲母時,常有發音部位偏前的問題,形成“尖音”,屬於“聲母缺陷”;在讀第一聲(陰平調)時,調值不夠高,讀成了44或33調,這是“聲調缺陷”。根據“缺陷”的這一定義,凡是發音接近標準發音,但又不十分準確、不到位的情況,都是“缺陷”。
一般來說,在剛開始學習普通話時,糾正發音錯誤是學習的重點,而在學習達到中級階段,克服語音缺陷則應是努力的方向。因為到這個階段,學習者已形成一定的發音習慣,如果語音缺陷問題沒有得到應有的注意,改正起來就會比較困難。
聯繫PSC的等級,如果要達到“三級”,考生要主要解決發音錯誤的問題;如果要從“三級”提高到“二級”,進而提高到“一級”,語音缺陷會是一個重要的障礙。所以,將語音缺陷率降到最低,是應試者需要重視的一個問題。
4.標準第一,兼顧節奏
PSC第一題和第二題都規定了時間限制,第一題限時3.5分鐘,第二題限時2.5分鐘,超時酌情扣分。應試者在訓練時,應學會掌握速度,以適當的節奏進行朗讀。如讀速過快,在發音不夠熟練的情況下,失分率自然會比較高;過慢則會扣分。實際上,這兩題限定的時間是充裕的,在一般速度下,完全有時間讀完規定的字詞,考生應該以正常語速朗讀這兩題的詞語,並在每個詞語之間有相應的停頓。在“速度”與“標準”之間,首先要力求每個音節的準確和完美,因為語音標準才是第一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