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书房:十三岁的深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新版自序 感恩

山邊出版社決定在二〇一五年書展重新推出我的成長小說《十三歲的深秋》。

這本書是在一九九五年,為台灣九歌出版社的「第三屆現代兒童文學獎」寫的,很幸運地得到了「佳作獎」。後來香港山邊出版社特地與台灣那邊商議了版權事宜,拿回香港出版。我沒有料到,它在一九九八年二月一出版便受到了中學生的歡迎,銷售數字創下了當時一個歷史紀錄。

後來這本書又陸續再版,迄今已出版了十幾版。每年都有十三歲的中學生去讀它。

有的書具有長久的生命力。我們常提倡的經典閱讀,大抵指的是這樣一類書:它不是為一時存在的,而是為每一代讀者存在的。夏綠蒂·勃朗特的《簡·愛》,其前半部分寫簡·愛童年、少年時期的生活,常被認為是兒童文學作品。這部作品誕生在一八四七年,但在前幾年英國讀者投票的好書排行榜中,它傲然高踞榜首。這給了文學創作者很大的鼓舞,只要用心去寫,只要寫得好,那麼你的讀者就不受時代的局限。

我體驗了這種幸運。

在一次書展上,一位秀麗高挑的少女向我走來,請我在《十三歲的深秋》上簽名。她告訴我:這本書是她十三歲那年買的,現在她十八歲了。她把這本書保存了五年,對書的珍愛令我感動。

有的情境發生在我授課的大學課堂上。

每個課程開始,我照例要向學生作自我介紹。當我在黑板上寫下名字時,下面常會有些交頭接耳的細屑話音,接着就會有學生舉手發問:「老師您就是寫《十三歲的深秋》的作者嗎?」

十幾年過去了,有人還記得這本書。那些最早讀《十三歲的深秋》的中學生,如今早已到結婚生子的年齡了。想起我的書曾陪伴過他們的中學生時代,我心裏便湧起陣陣暖意。

時代在變,所有的生活環境和細節都在變,成長的形式和故事也在變。但少年心事、成長的心理特徵,卻是亘古不變的。

所以一百多年後的我們仍在讀《簡·愛》,也在讀七、八十年前的《鹿苑長春》(又名《一歲小鹿》,初版於一九三九年),還在讀五、六十年前的《麥田的守望者》(初版於一九五一年)。時間的流逝不但沒能沖掉它們的光芒,卻越發地顯現出作品的睿智與才華。

讀者需要從優秀的文學作品中汲取「情懷」的力量,它令我們具有豐富的精神世界。

這便是「經典」的魅力。

我還有自知之明,深知我的書遠談不上「經典」。但對十七年後在香港重版這本書,對不同年代的讀者讀《十三歲的深秋》的熱情,我感到欣慰和感動。

對此,我只能說感恩讀者,感恩生活,感恩出版公司。

二〇一五年五月三十一日

於香港美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