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有方:家长应懂的心理法则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3章 聚光燈模型:怎樣讓孩子學會專注?

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是很多孩子具有的特點。年齡越小,他控制注意力的時間越短,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一次集中注意力時間至多也只有15分鐘。經常是眼睛盯着老師,但沒跟着老師的思路走。

這是由於孩子的神經系統發育還處在發育當中,不夠完善,注意力不集中這種情況將隨着年齡的增長漸漸好轉。可是小學要求學生上課要坐半小時以上,所以不能被動地等待孩子的自我發育的完善,否則將影響學習效率及學習成績。

所謂注意力集中,實際也就是人們所說的專注。它是在同時存在幾個可能的觀察對象或思考對象時,大腦清晰而生動地牢牢抓住其中一個的狀態。它的本質是意識的聚焦和集中,這就意味着捨棄一些東西,以便更有效地處理所專注的事情。

威廉·詹姆斯曾經用一個“聚光燈模型”描述專注:如果世界是一個大舞台,那麼我們只注意到聚光燈照亮的小圈子範圍內的事物。聚光燈照亮的區以外,一片漆黑。正如詹姆斯指出的,這是因為人們的專注行為與視而不見交織在一起;專心於一件事情,就意味着無視除此以外的其他的一切。

科學研究已經證明,孩子無法在一定時間內專注於一件事,是因為他們的大腦發育還不成熟。

人類專注的能力,即僅僅注意舞台上的聚光燈下那一小塊地方的能力,是由額葉皮質(前額背後的腦葉)決定的。但是額葉皮質,直到青春期後期才能完全形成。這意味着,孩子的大腦還沒完全發育成熟,他為了專注要費很大力氣。

美國密歇根大學的發展心理學家約翰·哈根,設計了一個記憶任務。他給孩子們一副牌,並一次顯示其中的兩張牌。他要求孩子記住右邊的牌,無視左邊的牌。毫不奇怪,年齡較大的兒童和成年人記住的牌比較多,因為他們能夠聚焦他們的注意力。然而,年齡小的孩子往往記住一些應該忽視的左邊的牌。

顯然,如果成人的注意力像一束探照燈光,那麼嬰幼兒的更像是一個燈泡,光芒一視同仁地普照四面八方,感知和接受一個更廣闊舞台的刺激。

雖然無法集中注意力是嬰幼兒一項極其重要的資產,使他們能注意到身邊的一切,並因而能夠更好地瞭解全部事物是如何聯繫在一起的。但是為了那些需要專注力的學習,還是要加以引導和培養。

前蘇聯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讓幼兒在遊戲和單純完成任務兩種不同的活動方式下,將各種顏色的紙分裝在與之同色的盒子裡,觀察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

實驗結果發現,在遊戲中4歲幼兒可以持續進行22分鐘,6歲幼兒可堅持71分鐘,而且分放紙條的數量比單純完成任務時多50%。在單純完成任務的形式下,4歲幼兒只能堅持17分鐘,6歲幼兒只能堅持62分鐘。

這項研究表明,孩子在遊戲活動中,其注意力集中程度和穩定性較強。因此,我們可以讓孩子多開展遊戲活動,在遊戲中培養嬰幼兒的專注力。

第一種方法是玩撲克遊戲。

取三張不同的牌(去掉花牌),隨意排列於桌上,如從左到右依次是梅花2,黑桃3,方塊5、選取一張要記住的牌,如梅花2,讓她盯住這張牌,然後把三張牌倒扣在桌上,由家長隨意更換三張牌的位置,然後,讓她報出梅花2在哪兒。如她說猜對了,就勝,兩人輪換做遊戲。

隨着能力的提高,家長可以增加難度,如增加牌的數量,變換牌的位置的次數和提高變換牌位置的速度。

這種方法能高度培養注意力的集中,由於是遊戲,符合孩子的心理特點,非常受孩子歡迎,玩起來孩子的積極性很高。每天堅持玩一陣,注意力會有所提高。

第二種方法是玩“開火車”遊戲。

這種遊戲要三人以上,一家三口就可以完成,當然如果有爺爺奶奶或其他參加,那就更好了。為了敘述的方便,現以三人為例,方法是:三人圍坐一圈,每人報上一個站名,通過幾句對話語言來開動“火車”。

比如,父親當作北京站,母親當作上海站,孩子當作廣州站。父拍手喊:“北京的火車就要開。”大家一齊拍手喊:“往哪開?”父拍手喊:“廣州開”,於是,當廣州站的兒子要馬上接口:“廣州的火車就要開。”大家又齊拍手喊:“往哪開?”兒子拍手喊:“上海開。”

這樣火車開到誰那兒,誰就得馬上接得上口。“火車”開得越快越好,中間不要有間歇。這個遊戲由於要做到口、耳、心並用,因此能讓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時也鍛煉了思維快速反應能力,而且這種遊戲氣氛活躍,能調動人的積極性,孩子玩起來會樂此不疲。

第三種方法是利用“舒爾茲表格”進行注意力訓練。

舒爾茲表格,是將一系列數字隨機放在表格中,讓孩子按順序找到這些數字,記錄孩子每次用的時間,每天玩一到兩次,比如:1到25這些數字隨機放在5×5的表格中(如下圖),孩子就要從1依次找到25,數字可以隨着訓練的進行逐漸增多。為了增加訓練的趣味性,孩子可以和家長比賽,或者和自己比賽,記錄每次所用的時間,有進步就給予表揚。

(5×5舒爾茲表,隨着孩子越玩越厲害或者孩子年齡增大,可以玩6×6、7×7、8×8……的)

如果孩子在上課聽講時容易走神,就要訓練他的聽力注意力。

可以每天給孩子讀一篇文章,讀完後要他回答書中的問題,長期堅持就會提高孩子的聽力注意力。或者由家長給孩子唸一組數字,或一組詞語,讓孩子正背或者倒背出來,比如“3698”,倒背就是“8963”,逐漸增加數字和詞語的長度。

這個遊戲不僅能訓練注意力,還訓練了孩子的記憶力。還可以每天回來追問一下每天上課的內容,讓孩子把每天每節課的內容複述給家長們聽,這樣也能無形中養成孩子上課認真聽課的習慣。

最後一點,也是父母容易忽視的一點,就是不要讓孩子看太多快節奏的卡通片。

卡通片情節生動、內容豐富、畫面鮮艷,許多年輕爸媽都喜歡拿來當孩子的“小老師”。然而,美國弗吉尼亞大學心理學系教授李拉德(Angeline S. Lillard)近期卻通過實驗研究發現,看《海綿寶寶》一類快節奏卡通片的兒童,在一系列有關邏輯能力、記憶力和判斷力的測驗中表現不佳。她認為,孩子如長期觀看此類卡通片,可能有損孩子的注意力等認知能力。

另外,有些孩子在學習時喜歡突然開小差,問父母一些與學習無關的問題,比如晚上吃什麼,或者學校裡有什麼新鮮事。這個時候家長不要搭腔,因為你一搭腔,實際上就是默認孩子寫作業時可以走神了,又把孩子的注意力分散了。最好告訴孩子,有什麼事待她作業做完後再問。

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注意是學習的大門。”只要你注意到影響孩子專注的因素,進而根據孩子專注發展的特點,採取適當的方法,有計劃、有目的地訓練,相信一定會取得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