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三連 疑似病例vs確診病例vs無症狀感染者
由於個體的差異,不同的人感染新冠病毒後,可以表現出截然不同的結果。而不同的疾病都可能表現出類似的症狀。讓我們來看看其中的幾種情況。
• 疑似病例
顧名思義,疑似病例就是「要被高度懷疑」的病例,隨著疫情變化,疑似病例的判斷標準也不斷發生微調,總的說來,需要考慮以下幾點:(1)流行病學史:在發病前的最長潛伏期(設定為14天)內是否去過高風險的地方(where)、是否接觸過高風險的人(who)、是否有聚集性發病的風險等等;(2)臨床表現:發燒和(或)呼吸道症狀;(3)影像學檢查:具有病毒性肺炎影像學特徵;(4)血常規檢查:發病早期白細胞總數正常或降低,淋巴細胞計數正常或減少。
醫生會結合這些標準,來確定哪些人是疑似病例,需要進行進一步的病原學排查,也就是「一錘定音」,來查找病原體。
• 確診病例
疑似病例加上實驗室病原學檢查或血清學檢查的證據,就可以確診或排除了。其中病毒核酸檢測是目前常用的一種方法。
• 無症狀感染者
(1)從Yes or No的角度來分,一個人感染新冠病毒後的結果,要麼有發燒、咳嗽、咽痛、呼吸困難等可自我感知或可臨床識別的症狀與體徵,要麼沒有症狀(可能完全沒有,也可能極其輕微,不易感知),但是病毒在體內都進行複製、都有傳染性,採集呼吸道等標本進行新冠病毒病原學檢測,結果都可能是陽性的。
(2)傳統的傳染病學概念裡,整個感染階段都不表現出明顯症狀的稱為無症狀感染者。潛伏期內未表現出症狀者嚴格來說不算無症狀感染。目前新冠無症狀感染者將這兩種情況都計入在內,後者轉為確診病例後再進行身份的變更。
(3)相對於有症狀者,無症狀感染者指的是病毒侵入後只引起組織學變化,但不至於引起臨床症狀。因為沒有症狀,那就無法通過簡單的方法來識別。通常情況下,無症狀感染者不容易被發現,只有根據在流行病學回顧性調查、聚集性感染中提供的相關線索,並通過者不容易被發現,只有根據在流行病學回顧性調查、聚集性感染中提供的相關線索,並通過檢測核酸或開展血清流行病學調查,才可能查到感染的跡象。檢測核酸或開展血清流行病學調查,才可能查到感染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