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照顾老爸老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 先瞭解自己,再談照顧父母

從上述的心底話中,你也許已經發現,阿正的父母其實並沒有捨棄多年來的信念。只是,他們的行事方式與阿正所期望的不盡相同,加上親子之間溝通不足,令阿正感到自己的信念和價值觀備受威脅,因而作出過度的反應,才會造成磨擦。

很多男性長者在失去工作能力和家庭地位後,會對是否被尊重特別敏感,需要子女放下身段,或撒嬌或哄騙,才願意改變態度和處事方式。而大部分女性的長者,則害怕被子女指出自己的不是,所以會以自己的人生經驗和同齡的親朋好友所說的話作爭辯的理據,需要子女多花時間勸喻,甚至是作為榜樣,身體力行,才能帶動他們轉變。這是很多人都明白的道理,可是真的要做時,心裏卻往往不情不願,甚至連平心靜氣地溝通也做不到。歸根究柢,這都是因為父母的行為與自己的信念系統有所衝突,啟動了自己的防衛機制(defence mechanism),變成自己不是覺得生氣,就是想撒手不管。

要察知自己啟動了防衛機制,首先得瞭解自己有哪些信念受到挑戰,然後才能用合適的方法把防衛機制關掉,並採取更有效的方法去解決問題。然而,我們很少會去審視自己有甚麼信念。例如,當被問及自己做了甚麼,我們很容易便能說明和解釋,但若被問及那麼做的意義和價值、是甚麼信念推動我們那麼做,很多時卻不懂回答,需要慢慢思索一下才行。

要發現自己的信念,是需要一點時間去練習的。其中一個比較容易掌握的方法,就是去檢視自己到底是不願意接納心底裏的哪些部分。

例如,故事中的阿正很不喜歡父母表現得軟弱、頹廢、畏首畏尾、失去鬥志、放棄自己、舉雙手投降。可是,那都是父母自己的事,並不會礙着阿正甚麼。那他為甚麼會生氣?為甚麼會看不過眼?這是因為那些都是阿正擁有的,卻又極度害怕、不接受的特質和行為。他既然如此厭惡自己的那些特質、如此討厭自己做出那些行為,又怎麼能平心靜氣地與那樣的父母相處和溝通?怎麼可能理解父母,或以父母期望的方法去照顧他們呢?

當阿正明白自己原來是不願意接納這些自己所擁有的部分,並願意去接納它們也是屬於自己的,便能退後一步,看到內心深處的信念了。然後,他便可以選擇找出其他更具意義和價值的信念、轉換那些信念,或接納別人的不同,來讓自己的心情平伏下來,讓防衛機制得以放鬆,以致能好好地與父母溝通,找出更有效的解決方法。

照顧者錦囊

當父母步入老年,身心需要也會有所不同。你知道他們需要面對甚麼轉變,又有甚麼需要嗎?

面對這些轉變和需要,很多長者都會出現以下情況:

●不安:擔心自己不能適應,害怕家人和朋友嫌棄自己;

●落寞:覺得沒有人能明白自己、幫助自己;

●茫然:無法理解為何要面對那些轉變,未能找到其中的意義;

●抑鬱:傷心、絕望,認為活下去也不會有好事發生;

●焦躁:不明白自己為甚麼不能適應,因而着急;

●敏感:容易被別人的說話、行為、態度等挑起自卑感;

●具攻擊性:為了掩飾自己的焦慮不安,而常常指責別人,企圖維持強者的形象和主控的地位。

嘗試設身處地想想,要是每天都受制於這些負面情緒,你會變成怎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