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讲堂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周易古經》的性質

究竟《周易古經》這本書具有甚麼性質呢?我們依照傳統說法,認為此書是蘊含了最高義理的經典,然而,今人卻有不同的想法!一度有人否定中國所有古書的價值,甚至有人認為《周易古經》不過是一本算卦的書,而且還是三千年前的算卦書。既然是算卦之書,當然是迷信無知,沒有價值了。其中,李鏡池的《周易筮辭考》和高亨教授的《周易古經通說》就對以上說法表示最強烈認同。同一時間,支持上述說法的人也不少,一度影響《易經》無人再讀,甚至幾十年來大學再沒有開辦《易經》的課程;然而,與此同時,另有一批人像我們今天受了西方科技學術的影響的學者,作出了重新探討,他們堅持《周易》的內容是有關哲學的,儘管表面上是占筮之書。

支持《易經》是哲學(義理)著作說法的人,最有代表性的是金景芳教授和黃壽祺教授;此外,他們派系的徒子、徒孫也支持這個說法。金景芳教授的意見在他早期的《易通》,和後來跟一個得意學生呂紹綱所編的《周易全解》中均有強調,而《周易全解》一書絕對是近年來以義理解釋《周易》的傑作,而且在編寫註解上也非常出色。此外,黃壽祺教授和其學生張善文所編的《周易譯注》也是如此,書中前言更確立了《周易》是哲學書的說法。

無疑,只要我們打開一本《周易古經》,客觀上早可以肯定它是通過卦象、卦名、卦辭與爻辭所寫成的算卦書。不過只要我們再進一步細心研究當中的卦辭與爻辭的內容,便會發現當中蘊含了不少深層的意義,是具有高度智慧的。是故,《周易》的確是一本很特別的書,表面上說它是占筮,內裡卻蘊含了中國古人最高度的智慧。這本書更是中國古代思想和哲學最重要的源頭之一。

在中國哲學思想中,最具影響力的,當然是發展道家學說的老子和弘揚儒家學說的孔子了。事實上,老子和孔子都明顯深受《周易古經》的影響。現在隨便舉一例說。我們說卦爻,都是由下面向上數,老子一看便得出靈感,他認為「高以下為基」,從老子的文字,可見他認同高的事物是因為有下面的東西作為基礎,才成就其高;同樣他又說「貴以賤為本」,因為爻位低,地位低,爻位置高則地位高,於是他便有「貴以賤為本」的說法了。相比之下,孔子一看卦爻是由下面基礎向上發展,於是便得出「登高必自卑」──登高山一定要從低地開始,正如「行遠必自邇」,孔子又想到遠的地方必定由最近的地方開始行。從兩家學說,可見他們都從《易經》的符號排列得到靈感,各自引申發揮,但由於他們的觀點不同,所以得出的結論不同而已。

老子說「高以下為基」、「貴以賤為本」,都是由上向下,即回歸到從前,是向後的,向下的。孔子呢?他認為「登高必自卑」,則是一種從下向上的看法。《易經》本身則是由下向上一直向前發展的,以宇宙的發展來說,宇宙由原始的大爆炸直至今天,不正是繼續發展的嗎?如果我們可以通過DVD回轉的話,最後自會回到原始的大火球。從以上的例子,正好說明了儒道兩家哲學的最大差異,前者是向前發展,後者是向後回歸。儒家相信一直向前,傾盡人類的努力,自會得着幸福;老子則認為人類正處身於最不幸的階段,只有回歸到原初才是最幸福的。

如果我們用《易經》的名詞來說,《易經》的兩個符號,即一陰一陽,放在儒道兩家來說,儒家崇陽,道家崇陰。陽性擴展,擴展所以向前發展,陰性收縮,收縮所以歸根復命。用了這一個原則來看,大家就更清楚看到兩者的源頭了,雖然是儒道基本原則相反,卻同樣是偉大的智慧。大家可留意到老子的說法總是由一端走向另一端嗎?也就是說,如果你想得到高,你先要站在低處;如果你想幸福,自己先站在不幸的位置。為甚麼呢?《易經》說事情是向相反發展的。從這角度看,你若追求幸福就是不幸的開始,你若追求不幸,反而就得到幸福。所以老子的哲學就是根據這個原則,也就是以相反的原則來處理事情。

相比之下,孔子為何比老子偉大呢?當孔子看到卦爻那「兩兩相對」的時候,已經發現到陽與陰都不是絕對真理,簡單來說,他早看穿好不是絕對好,壞不是絕對壞,兩者背後都潛藏着問題,於是,孔子才提到「中道」:「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這想法可偉大多了。一般人看事物時,只看到好就是好,壞就是壞,相當單純。但假若當我們看到好的事物時也能夠看到它壞的一面,那麼我們看事物就可以更為全面,也更能夠看到內中所蘊藏的哲理所在。

在《易經》,大家隨處可以找到「中」的哲理,注意這「中」可不是常識裡中間的中。《易經》所說的中可不像數學裡那樣二分之一的中,它所謂的中或偏重於某一邊的,由於人的不同、時代的不同,乃至處境的不同等,這裡的「中」是經常變動的。是故,大家萬萬不要把這裡的「中」解釋為好與壞之間二分之一的中,這個中其實意指「適當」的位置,也只有最「適當」的做法,才稱為「中」。如果各位明白這個道理,再拿《老子》與《論語》細讀,提升眼光去想,會發現兩人的主張其實都很進步,根據儒道哲理甚至可以提升《易經》裡的哲理到另一個高度。

老子與孔子都是深受《易經》影響的,而古代任何偉大的人,只要有幸讀過《易經》,一樣會從中吸取了很多於他有益的教訓,儒道兩家是中國兩千多年的文化思想根源,它的影響力與偉大是不言而喻的。既然知道兩家的源頭都來自《易經》,假若大家還是把《易經》比附為黃大仙的靈籤,那就請自便了,畢竟各人有自己選擇的自由。然而,從書籍的類型來說,《周易古經》也是一本在形式上與內容上與別不同的書,當中通過卦爻與符號形成「象」,而「象」具備許多象徵性的內容意義,變化無窮,聰明的人才能適當把握當中意義,否則便容易陷入牽強附會,引申帶來錯誤。是故,必須確定那些特定的文字的內涵來規範其象徵意義。

既然象徵意義是那麼高深抽象,要具智慧的人才可以得着,於是,在文字裡,我們反過來要避免抽象高深的理論表達,而要用上最具體與最淺白的字眼,最好就是用上幾乎人人都懂的東西做比喻,通過比喻,讓普通人能明白其深層意義。例如讚揚女子的眼睛漂亮,就會說成好像天上的星星,甚至藍寶石。星星不是眼睛,藍寶石也不是眼睛,這些只是個比喻吧!於是通過這些簡單淺易的比喻,大可以給大家一個線索,通過具體來想像到抽象,這也是人類學習抽象道理的其中一個重要方法。說人家的眼睛像天上星星不過是比喻,如果真的將星星當做眼睛可不得了。我們不過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些意思與想法,取得具體的內容。同樣地,當卦象有了具體的比喻規範,得到提升,這些象就會由無形變成了一條規律,一條宇宙人生的規律。例如我們說牛頓定律,運動的永遠運動,靜止的永遠靜止,這不正是一個抽象的規律嗎?作為讀者的,只能意會。

能把具體的比喻變成規律,那就變成規範了。《易經》的六十四卦也就變了六十四條規律,加上每一個卦有六爻,六乘六十四,已經是三百八十四條規律,有了這三百八十四條應用在人生,甚至宇宙的規律,不要說古代,即使在複雜的今天,也一樣綽綽有餘了。說來,《易經》這本書,借着卦象、比喻與象徵意義,再通過文字解釋,成為一本很獨特的書。一般普通的書均有篇有章,但《易經》以卦為單位,每一個卦就是一個篇章,可以說出一個時代及至一件事情的整體結構。當《周易古經》具備了六十四個篇章時,便把宇宙人生一切都包括在其中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