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头铁
韩非看着远处的一段山脉,问道:“衷,这就是太行山了吧。”
衷看着远处那连绵不绝的山脉,有些激动的说道:“是的公子,翻过太行山就快到邯郸了。
公子,太行山有八条可以通行的道路,我们把这八条路叫做太行八径,现在我们离井径路最近,而且井径的道路也好走一点。”
韩非点点头,既然这样那就直接走井径吧。
井径路并不远,不过片刻间韩国一行人等就来到了井径路的入口。
井径路的路途陡峭,不过却并不狭窄,看起来倒是能容大队人马通过。
只是山路上面并不平缓,看起来倒是一处险地。
走了一会,韩非有些无聊的看着马车对面的绎心。
今天的绎心换上了一身碧绿色却又带鹅黄的裙子,看起来好看极了。
哪怕是以韩非的眼光,绎心的容貌都可谓是韩非遇到的第一人。
只是可惜,绎心的身份却注定韩非不能在现在就娶……
韩非连忙摇摇头,大丈夫怎么能在这种危急关头想这种事情。
韩非把自己的那些杂念排除,看着绎心说道:“接下来就去赵国和燕国了,到时候我们就可以回韩国去了。”
绎心听到韩非的话,不解的说道:“赵国……赵国跟韩国同为三晋,你去赵国我还能理解,可是去最弱小的燕国干什么?”
韩非笑而不语,燕国还是很重要的,而且燕国的地理位置也很好。
韩国如今想要发展,只有抗秦这一条路。
可是拖后腿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远的不说,就说韩国的邻居楚国以及赵国的邻居燕国。
事实上说是五国抗秦,可是燕国老是拖赵国的后腿,楚国的态度又摇摆不定,其实只有三晋的抗秦意志是最为坚定的。
没办法,谁叫韩、赵、魏三国就堵在秦国的门口呢,不是秦国被堵住不能东出,就是三晋被吊打。
如今的三晋仅仅只有赵国有与秦国一战之力,其余的韩魏两国加起来恐怕都打不过秦国的军队。
这里的秦国军队并不是秦国的所有军队,而是驻扎在太原镇压三晋的那三十万平阳重甲军。
这三十万平阳重甲军驻守太原的目的就是镇压赵国和魏国。
这支军队的前身是当年武安君白起征战六国的军队,所以战斗力极强。
其实对于韩非来说,这三十万平阳重甲军正是韩国的心腹大患。
其实这些军队并不是一开始就有这么多,当年秦国围困赵国都城邯郸,结果大败而归。
当时这只军队是防备赵、魏反扑的,只有大约十万人。
后面这十几年间,秦国用这支军队为主,不停的发起小规模的战斗,企图把三晋的战斗力削弱。
不过秦国的目的确实达到了,现在的魏国是在苟延残喘,赵国也是日暮西山了。
这次韩非来赵国,就是想要为三晋缓上一口气,顺便把三晋的心气给提上来。
说起来这件事情并不容易做到,不过赵国的名将李牧却让韩非看到了希望。
李牧在几年前刚刚把赵国北边的胡人给打的大败,所以此时李牧在赵国的威望挺高的。
韩非自己只是看过兵书,并没有指挥过战争的经验,可是韩非却知道能把胡人十几万部队打的大败的人物并不简单。
而现在秦国的目的似乎并不怎么单纯,居然让一个初上战场的秦国公子来指挥大军,着完全就是找死。
这次韩非来赵国就是想要借助赵国的势力来扬名。
只要韩非自己能在这场战争中崭露头角,到时候回到韩国一切就好办了。
韩非看着这条道路,突然说道:“衷,叫大家小心一点,这条路看起来不好找,小心有山贼。”
衷答应了一声就大声吩咐队伍小心起来了。
其实韩非只是觉得这条路有些险峻,一旦有人埋伏就不好了,根本就反应不过来。
走了半日,道路旁的树林里突然飞出了许多鸟类,显然是有人在快速靠近。
看着这一幕,衷和十八名赵骑护卫在韩非的马车周边,而梅三娘则是拿着自己的大镰刀冲向了树林里。
韩非掀开车帘,看着马上冲进树林的梅三娘,立马说道:“三娘,小心一点。”
梅三娘听到韩非的话,虽然心中很想冲进树林里面去,不过还是停了下来。
别看梅三娘的年龄还不到二十,可是她的硬功修为却是除了典庆外最强的。
毕竟修炼武功这种事情并不全靠努力,还得靠天赋。
就比如韩非自己,韩非不过数年间就看完了小圣贤庄所有的藏书,还能把这些书融会贯通。
而其他弟子就算是用一辈子都不能理解这些书的含义,更别说把这些书读懂了。
就在这时候,一道黑色的人影从地上略过,直接冲向停在地面上的梅三娘。
这道人影紧紧的贴在地面上,似乎像是在地面上爬行一样。
不过仔细一看,就能发现是这道黑色人影的腰扭曲的很厉害,就如同腰断了一般。
不过片刻间,这个人影在来到了梅三娘的身边,直接环绕着梅三娘绕了一圈。
这个黑色人影停留在梅三娘十步之外,疑惑的看着自己的两把弯刀。
等这个人影停了下来,衷等人才看清,原来这是一个身着黑衣,脸和后脑勺都戴着一个面具的纤细怪人,而且这个怪人的武器居然是两把弯刀。
梅三娘扭了扭脖子,不屑的说道:“你是没吃饭嘛?”
面具怪人听到梅三娘的挑衅,眼睛猛然散发出红光,然后速度飞快的向着梅三娘而来。
梅三娘手中的大镰刀挥舞的势大力沉,看起来每次都要把这个面具怪人斩成两半,不过却始终被这个怪人给躲开了。
面具人的弯刀不停的在梅三娘的要害处斩下,却也是无法破开梅三娘的防御。
看到这一幕,韩非赞叹道:“三娘的硬功确实不错,这刀枪不入的本事在战场上有万夫不当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