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旅行不同于旅游,旅行具有较为强烈的目的性,是以行走的方式去观察、考察居住地以外希望了解的事情。而旅游则带有更多休闲娱乐的性质,是休息,是一种身心放松的状态。如果我这样的理解还算是靠谱的话,那么带着相机去旅行就应该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了。这样的摄影旅行要做出周密的计划,要事先做好相应的功课,甚至要设计出摄影创作的目的和预期结果。带着相机去旅行是感悟自然,感受生活,同时又增长见识的一项活动,用相机拍摄出旅途中的所见与感受,艺术化地在照片中呈现出自己的意念、理念。
张晶的摄影源于旅行,奔走于世界各地拍摄自然风景的作品,开始的时候是记录美景,之后则都是借助于风景拍摄对于大自然的诸多感悟,当然还都是拍摄于旅行的路途中。张晶是在旅行中的摄影创作,和旅游摄影并不是一码事儿。带着相机去旅行,又于旅行中拍摄出作者的感受、感悟、意念和冥想,并使其演变成为一种现实之外的“幻境”,就像莫奈把游船当成了画室,如同凡·高远道而来在阿尔勒小城画星空……
带着相机去旅行,旅行途中看到最多的还是自然风景。这样的风景摄影应该是最早的摄影题材,摄影术发明之初拍摄的照片大都是相对静止的“景”,因为那时候的感光材料需要长时间的曝光,拍摄运动的景物会有很多困难,据说当时要拍摄人像照片,也都是要把被摄的人物固定在一个架子上才行,所以风景摄影还是较为盛行的。除去曝光时间的技术原因,交通不便以及信息不畅,也让风景摄影大受欢迎。摄影家历尽艰辛拍摄人迹罕至的大自然,通过摄影将这些不易见到的景致带到了都市里人们的眼前,当时一定是极震撼的事情,这个传统大概一直延续到了20世纪50年代,虽然人们看到的还都是黑白的自然风景摄影。
之后的自然风景摄影进入到了彩色摄影的时代,并且改变了一定要拍摄纯粹自然景象的方向,很多的摄影家在前辈自然风光摄影的基础上,介入到阐述自然与人类活动关系的层面上来。而传统的自然风景摄影移转到了当代,除去用于地理报道、旅游介绍,以及装饰用途的诸多方面之外,也成为摄影艺术家们借以表述思想情感、艺术观念的影像创作方式。现在交通发达了,汽车、高铁、飞机能够在短时间里带您去到更远的地方,能够看到更多大自然的景色,拍摄风光照片的人也多了,大家能够见到的自然风光摄影作品不计其数。近来对于自然风景的摄影活动关注热度也有所减低,但是我认为各位不妨在风景摄影的领域里面锻炼自己对于摄影的认识,对于大自然的认识,对于自然与人类生活的认识,在自然风景的摄影中把这些认识认知体现在照片之中,借用那亘古不变的自然景象,拍摄出自己的情感、观念、心境。
张晶的这部关涉旅行风景摄影的书里面不仅展示了他多年来拍摄的作品,而且还向读者讲述了作品拍摄的过程以及创作的理念与感受,是一本类似教科书的小型作品集。阅读他的作品可以作赏析,可以读感悟,也可以透过他的摄影经历去学习相关的摄影技巧。张晶自喻是在旅行中收藏那些即将逝去的风景,意在使人们唤起那些梦境中时光静止的地方。我阅读过包括张晶在内的很多旅行摄影家的作品,都没有感觉到他们是风景名胜的旅游影像推广者,而是看出他们都是在利用旅途中的风景并透过摄影的媒介在推介着他们对于自然以及人类生活的理解与观念。
旅行摄影究竟要走出多远,这不是问题,当代摄影作为一个思考的工具,可以让我们在面对远方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的同时,拍摄下更多影像创作者的思绪。什么是风景?20世纪70年代著名的文化学者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在她的那本《论摄影》里面说得明白“风景照片实际上是内心的风景”。自然摄影家星野道夫也曾说:“所谓风景,我觉得就是人的回忆。在眺望风景时,我们常常会回想起关于自己或者他人的往事……风景,或许在孤山上,在水流里,又或许在吹拂过这片大地的风中。”这两段名人的话语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此时的自然风景摄影需要的是摄影者的经历、阅历、知识、见识、思想、观念和情感,心中没有“风”,哪里会有“景”呢?拍下来的“影”不一定都是“景”,置身于“景”也不一定能够拍摄出可看的感人的“影”。风景的摄影是心中的诗篇,是自我的情怀。
带着相机去旅行,对于摄影的初学者来说,可以练技巧,长知识,增见识。而成熟的旅行摄影家则一定是在读过了万卷书,于不止万里的旅途中,用摄影去演绎着他的艺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