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所见非所得
初学摄影,都会有一个困惑:
眼睛看见了美景,激动地端起照相机按下快门拍摄。可回放照片的时候,却令人失望如坠冰窖:“这拍的是什么啊?照片中一片混乱!为什么与我当时见到的完全不一样呢?”
焦距17mm,光圈F4.5,速度1/640秒,ISO 200
我们眼中只看见最美的红叶,为什么照相机拍到的却是杂乱的树林?在本章中,我们将通过格式塔心理学去探讨这一困惑
眼中所见
焦距200mm,光圈F5,速度1/100秒,ISO 400
拍成的照片
焦距55mm,光圈F11,速度1/3秒,ISO 100
无论从什么角度观察,我们都见到一个身材匀称而美丽的美女形象,可照相机拍到的却惨不忍睹——脸大、腮帮大、手也大,看上去胖了足足有7.5千克。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在变形术的章节中会详细探讨
拍成的照片
焦距60mm,光圈F4,速度1/200秒,ISO 320
眼中所见
焦距60mm,光圈F4,速度1/200秒,ISO 320
日落时的暖色调那么辉煌,而照相机怎么没有拍出日落的感觉呢?在感情色彩的章节中,我们会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
眼中所见
焦距17mm,光圈F8,速度3秒,ISO 64
拍成照片
焦距24mm,光圈F8,速度1/125秒,ISO 100
深入思考这些本质问题,就会发现面对同一时空(按照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间和空间是一体的)的风景,人眼所见和照相机拍到的的确不一样,甚至眼睛看到的与大脑接收到的也不相同。
要想弄明白这件事,就要了解人(眼睛与大脑)“看”的方式与照相机拍摄方式的异同,这也是一条学习摄影的全新道路——从研究人眼与大脑入手,从心理学的方向探究摄影,进入影像魔法世界最深处的神秘境地。
明明是整洁完美的童话中的冰雪世界与城堡,为什么照相机却拍到那么多杂乱的树杈呢?为什么照相机拍到的和我当时见到的完全不一样?世界是怎样的?我们是怎样看的?照相机又是怎样拍的呢
眼中所见
焦距60mm,光圈F4,速度1/200秒,ISO 320
拍成照片
焦距60mm,光圈F4,速度1/200秒,ISO 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