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人物自白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5章 补充11.大人物的恐惧

前言:这种渴望有人与他共同分担,又不敢付出信任的矛盾,时刻在折磨着他。所以古代王侯,每每自称“孤王”、“寡人”。

01.

大人物也有喜怒哀惧

大人物的恐惧,只有身边人才知道。所以有些人“只可共患难,不可同富贵”,比如范蠡就是这样评价越王勾践的。而日本战国时期的丰臣秀吉,就从不羞于谈及自己的过往。这不单单是两人性格的区别,还和大环境有关。

如果社会能够接受一个人从无到有,包容他的过往,并以他现在的成就为骄傲,他当然可以自豪地说出,自己起于微末之时的困窘。但勾践所受到的屈辱,却无法被当时的社会接受,即便在他灭掉吴国之后,也会成为别人攻击他的笑柄。而在他的内心,也会将这种嘲笑不断放大。就像他从越王变成阶下囚时,所受到的嘲笑一般,让人恨不得一死了之。

因此日本人评价丰臣秀吉,说他是“日本第一出人头地之人”。相反,如今还有人,拿勾践的王后编造野史。人们不在意事实,只要这件事有发生的可能性,他们便默认这件事已经发生了。然后充分调动自己的猎奇心理,去探寻每一个细微之处。如果找不到相应的资料,便发挥想象力去编造。这种耻辱,即便在现代中国,也难以被接受。

这还只是大众的想象,如果从事件的亲历者口中说出,就更是个惊天大瓜了。尽管有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一系列神化国君的方法,但也改变不了他是人的事实。是人就会有欲望,有恐惧,尤其是在危难时刻,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当面具被撕开过,露出了面具后那张虚弱的脸,那张脸还怎么板得起来呢?身为君主的威风、架子,倒了就很难再端起来了。

02.

生命系于忠诚

而且皇帝的生命,要靠身边人的忠诚来保障。传统的做法就是,皇帝将禁卫军交给心腹将领统帅,而心腹将领又把自己的贴心人,安插在要害部门里。大家将安全问题层层转包,自己也没法直接掌控底下的兵士。所以《孺子帝》里说,“皇帝的权势,在十步以外,千里之内”。

十步以内,是刺客的天下,即便如秦始皇一般威压四海的雄主,在“荆轲刺秦王”时,也只能用自己的两条腿跑,也只能自己拔剑格斗,而不能假手于人。都不必说那些被外戚、宦官捧起来的皇帝了,单说雄才大略、征战无数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就死于近侍宗爱之手;讨平藩镇的中兴之主唐宪宗,也是被宦官毒死的。

但生命只有一次,觊觎皇位的人却数不胜数,拿自己的命和国家,去赌一个人的忠心,风险实在太大。所以身处高位的大人物也害怕呀。在这种恐惧驱使之下,他们往往会有两种主要举措。

一种是“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个”,但凡不放心的,总得寻个由头杀掉了事。曹操就寻了个扰乱军心的由头,杀掉了一直不放心的杨修;而还是秦王的唐太宗李世民,在击败洛阳王世充后,断然拒绝了名将李勣的苦求,斩杀了在绿林、农民军中都颇有号召力的单雄信。

另一种就是不断试探,打压臣下的威望。比如深谙帝王之术的嘉靖皇帝,就是此中高手。他让朝中众高官,为他写用于道教斋醮的青词,便令这些以道德文章立身的士大夫们,受尽了士林嘲笑。堂堂国之栋梁、大明辅弼,被搞得像一个个弄臣一样,实在没有面子。可不写又不行,为了老板丢面子,正是表忠心的好机会。

而这些人丢脸、威望扫地,正是嘉靖皇帝想看到的。毕竟权力都交给他们了,如果他们还受到下面人的拥戴,他这个皇帝做得可就不安稳了。而大奸臣严嵩的老上司首辅夏言,便是对写青词这件事,越来越不上心,逐渐失了帝心,才让严嵩有机可趁。

这套办法,可不是到嘉靖皇帝才有的,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人实践了。法家的代表人物申不害,在担任韩国国相时,便教韩昭侯隐藏自己的想法,让臣下捉摸不透。

有一回,韩昭侯靠在榻上睡着了,负责国君衣服的近侍正好开了个小差,于是负责国君帽子的近侍,心想机会来了,就主动将衣服盖在了韩昭侯的身上。结果国君醒来,问明情况之后,责罚了开小差的近侍。当大家以为,主动盖衣服的近侍,要受赏时,国君却狠狠惩罚了他,比犯了错的罚得还狠,因为他多管闲事。

其实如果我们站在韩昭侯的立场上,便能想明白这件事了。一方面,国君如果赏了盖衣服的人,不正好符合大家的预期吗?这样一来,国君的心思就被人猜透了,各种溜须拍马的人就止不住了。另一方面,如果人人都以这种借口靠近国君,倘若里面有一个刺客,他的小命也就交代在这儿了。这和曹操“梦中杀人”,是一个道理,都是在防十步之内的威胁。

所以,在我们眼中至高无上的皇帝,其实是很孤独的。他既要装得像神一样,隐藏自己作为人的情绪;又要带着怀疑的眼光,审视每一个亲近的人。这种渴望有人与他共同分担,又不敢付出信任的矛盾,时刻在折磨着他。所以古代王侯,每每自称“孤王”、“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