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伟人代表作图释书系:西方哲学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希腊文明

人类文明史上,最使人感到惊艳的莫过于古希腊文明的骤然兴起。虽然构成文明的要素已经在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存在了好几千年,但是其中却始终缺少着某些因素,直到希腊人将它们创造出来。

希腊文明的兴起

古希腊人不仅在文学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而且在科学领域也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古希腊人首创了数学、各类科学和哲学;他们最先写出了不同于编年表的历史著作。

哲学是从泰勒斯开始的。由于他曾预言过一次日食,因而我们可以据此知道他大约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在人类早期,哲学和科学是不分的,两者都诞生于公元前6世纪初期。

在古埃及,文字的发明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前后;这与巴比伦发明文字的时间相仿。

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早期文明的发展得益于尼罗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它们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古希腊的医疗技术

古希腊文明让世界为之称奇。除了文学成就,他们的科技水平也闪烁着光芒,如欧几里得著有《几何原本》,阿基米德发现了杠杆原理。图为古希腊一位医生手握解剖刀为病人放血的情景。

埃及的神学和巴比伦的神学不同。埃及人更关注死亡,他们相信人死之后灵魂要进入阴间,他们坚信总有一天灵魂会回到身体里,因而就产生了木乃伊及豪华的法老陵墓群。金字塔就是在这一时期建造的。以后,埃及文明开始衰落,宗教上的保守主义使得文明的进步成为不可能。

和埃及相比,巴比伦的文明带有更多黩武好战的性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各城邦之间互相争伐,而巴比伦也是其中的城邦之一,后来它将其他各个城邦吞并,建立了巴比伦帝国。

一种宗教只要和一个帝国联系在一起,政治的因素就会改变宗教的原始面貌。历史事实反复证明了这一点。

赞美荷马 法国 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 油画

荷马史诗相传由盲诗人荷马创作。它以整个希腊及四周的大海为故事发生发展的主要背景,展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图景,被誉为“希腊的圣经”。

巴比伦的宗教和埃及的宗教不同,它更关注现实的幸福。巫术、占星术虽然不是巴比伦所特有的,然而,它比其他地方更兴盛。巴比伦在科学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如:一天分为24小时,一周分为360度等都是他们的发现。

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1400年,在克里特曾出现过极为先进的文明,史称“米诺斯文明”。在米诺斯文明毁灭之前,它传到了希腊,发展成为荷马史诗所描绘的迈锡尼文明。

希腊文明的第一个产儿是荷马。一般认为,“荷马”不是一个诗人,而是众多诗人的符号。荷马史诗完成于公元前6世纪,而与此同时,古希腊的数学、科学、哲学也开始发端。在这一时期,世界上其他地区大都发生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如孔子、佛陀、琐罗亚斯特也是在这个世纪诞生的。

奥尔弗斯教派的兴起是宗教史上的一个大事件。他们相信灵魂的轮回;教义的主要目的是要达到“纯洁”,这就要通过教礼的净化,以及避免受到污染。奥尔弗斯教徒都是苦行僧,喜欢饮酒。他们认为,在“激情状态”中,可以获得其他方法所不能得到的神秘知识和力量。这种神秘成分被毕达哥拉斯带进了希腊哲学中,后来又通过柏拉图融入到带有宗教性的哲学里面去了。

奥尔弗斯教派和同时流行于印度的佛教,二者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虽然它们之间没有任何接触。奥尔弗斯教派和奥林匹克宗教不同,他们建立了教会,不分性别、种族都可以参加。由于奥尔弗斯教派的影响,哲学观念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开始出现在人类社会中。

米利都学派

米利都学派以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为代表。史称“三杰”。

泰勒斯是一个奇迹。任何哲学教科书都承认,他是人类哲学史第一人。

泰勒斯生于小亚细亚的米利都,米利都是一个繁荣的商业城市。大概是因为当时社会上贫富差距过大所引发的激烈的阶级斗争启发了他的思维,泰勒斯异常聪慧,在天文学、几何学上都有很高的造诣。据说希腊人所了解的几何知识就是他到埃及旅行时探求到并带回来的。他亦是希腊七哲之一,当中每位哲人都有一句闻名天下的格言。而他的格言是:“万物源于水。”泰勒斯把水看作万物的“原质”,并且认为大地漂浮于水上,我们可以把这看作科学的假说。从这一假设可以看出,他的科学和哲学虽然粗糙,但都能启发人们的思想和观察力。

古希腊时期哲学派别及代表人物

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萌芽,自产生之日起,就形成了不同的哲学派别和众多杰出的代表人物,在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这些哲学大家之外,古希腊哲学的优秀代表有米利都学派的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爱菲斯学派的赫拉克利特,埃利亚学派的巴门尼德等。早期希腊哲学家对后世产生了持续的影响,为现代科学与哲学铺设了道路。

有很多关于泰勒斯的轶事,如亚里士多德在他的《政治学》中就有记载:“泰勒斯精通天象,还在冬天时他就预测到,来年的橄榄会迎来一次大丰收。于是他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租下了丘斯和米利都的所有橄榄榨油机,因为当时没人跟他讨价还价,他的租价其实非常低。到了橄榄收获的时节,人们对榨油机的需求突然猛增,于是他抬高价格,把榨油机全租了出去,他因此发了一笔横财。”

阿那克西曼德 镶嵌画

阿那克西曼德是古希腊科学创始人泰勒斯的学生,也是第一位绘制世界地图的人。他当时已经认识到,地球无所依傍地悬浮在空中。虽然这一发现十分惊人,但在当时很长一段时期内,人们还是认为地球是平的。

米利都派的第二个哲学家是阿那克西曼德,他是泰勒斯的学生,精于天文地理,相传世界上第一张地图就是他绘制的。他最重要的贡献是在天文学方面,他认识到天体是环绕北极星运转的,因此将天空绘成了一个完整体,球体的概念从此被引入到天文学领域。

他还认为万物都出自于一个“元质”,但这个“元质”不是泰勒斯所说的水,也不是我们所知道的任何物质。它是永恒的、无穷无尽的,它“包围着整个世界”。而且,这个“元质”可以转化为各种各样的物质,这些物质之间又能互相转化。对此,他作出了下面充满睿智的论述:

“元质生万物,万物湮灭后又复归于它,这是命运使然,万物按时间顺序,它们彼此间因为不正义而互相补偿。”

他还提出了一种生物进化论。他认为,一切生命都是进化来的,而非犹太教和基督教所言是上帝创造的。人原本是生活在水中的动物,由于后来水干涸,出现陆地,原来的鳍变成了四肢。他相信人一定是从另一种动物演变而来的。

米利都学派最后一个代表是阿那克西美尼,他没有前两位有趣,但在某些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他提出“气”的概念。他认为:人的灵魂是气,火是稀薄了的气,气可以化为水,凝固后就化成土,变为石头。这一理论的优越性在于,将不同实质的区别都转化为量的区别,而量又取决于气的凝聚程度。

米利都学派的重要性不在于它所取得的成就,而在于它的探索。作为一个商业城市,米利都原始的偏见和迷信已经被众多国家间的交往所冲淡。米利都学派三杰的思考可以说是科学的假说。在这些假说中,很少有神和道德的观念;他们在科学上的探索对后来的学者有很大的启发。

毕达哥拉斯

毕达哥拉斯(公元前580至前570年之间—约前500年)是古希腊哲学家和数学家,生于爱琴海中的萨摩斯岛,后来师承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他的身世至今仍是个谜,有人说他是一个叫姆奈萨尔克的富人之子,还有人说他是阿波罗神的儿子。由于对当时的政府心怀不满,他后来离开了萨摩斯岛,据说曾前往埃及游学。公元前529年他移居意大利南部的克罗顿,后又搬至梅达彭提翁,直至去世。

毕达哥拉斯 版画

毕达哥拉斯认为数学对哲学的重要作用在于:一切普遍性命题都来源于不证自明的真理,即数学真理。从此,哲学就离不开这个思想了。毕达哥拉斯的观点是“一切都是由数构成的”。而他在数学方面的影响要比他在哲学方面的成就大,一些由他发明的数学公式和几何原理至今仍然有效。

毕达哥拉斯是哲学史上最有趣味而又最难理解的人物之一,他在克罗顿招收门徒,并建立了具有神秘色彩的“毕达哥拉斯同盟”。这个团体在克罗顿一度很有影响,但后来却遭到公民的反对。他所建立的宗教的主要教义是“灵魂的轮回”和“吃豆子”的罪恶性。同时,他的宗教作为宗教团体在很多国家取得控制权,并鼓吹是圣人的统治。毕达哥拉斯教派还立下了很多怪异的戒条,如:

(1)禁吃豆子。

(2)东西落在地上不要捡起来。

(3)不要去碰白色公鸡。

(4)不要用铁拨火。

(5)不要乱掐花环。

(6)不要吃整个面包。

(7)不要吃心。

(8)不要在大路上行走。

(9)不要让燕子停在屋里。

……

七艺塔 佚名 油画 17世纪

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毕达哥拉斯凭借他数学上的成就处在七艺的最高层,亚里士多德在第一层,因为逻辑是七艺的第一艺。

很明显,这些戒条都属于原始的禁忌意识。

康福德在《从宗教到哲学》一书中说:“毕达哥拉斯代表了与科学对立的神秘主义思潮。”理性的事物与神秘的事物是相互对立的,它贯穿于整个人类历史中。而在希腊历史上,这种对立最初的表现是,奥林匹斯山众神与不太开化的其他神(近似于人类学者所说的原始信仰)之间的对立。如果仅从科学与神学的分野上看,毕达哥拉斯确实是站在神秘主义一边,但他的神秘主义具有特殊的理智性。他觉得自己身上具有某种神性,为此好像还曾自负地说:“世间既有神,又有人,还有毕达哥拉斯。”

毕达哥拉斯认为,“灵魂是不朽的,是可以被转变的;世间的一切,都会通过某种循环再生,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保持绝对新的;所有生命体都存在亲缘关系。”据说,他还给各种动物传道说法。

毕达哥拉斯所建立的宗教团体,不论男女都可以参加。这个团体实行一种公社式的生活方式,财产归公有,甚至连科学与数学等方面的发现也被看作集体的结晶。而且,出于某种神秘意义,最后都要归于毕达哥拉斯,甚至在他死后,也遵循这样的传统。其中一名叫希巴索斯的成员曾违背这一规定,后死于船只失事,有人便认为这是神对他的惩罚。因此,毕达哥拉斯死后就被视为一个神一样的人物,还被赋予各种神力。

毕达哥拉斯还是一个数学学派的创始人。他的著作已全部佚失,仅在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著作中保留了其部分观点。他认为“万物都是数”。这一说法在逻辑上看似毫无意义,但并非完全如此。在毕达哥拉斯派看来,数为宇宙提供了一个概念模型,数量和形状决定一切自然物体的形式,数不但有量的多寡,而且也具有几何形状。在这个意义上,他们把数理解为自然物体的形式和形象,是一切事物的根源。像平方、立方等名词,是他将数与骰子或纸牌上的形状联系在一起提出的。

毕达哥拉斯还意识到数在音乐中的重要性,一些数学名词,如“调和中项”“调和级数”就是他为数学和音乐之间建立的联系。他对弦长比例与音乐和谐关系的探讨已经带有科学的萌芽,对五度相生律有重大贡献。

毕达哥拉斯最伟大的发现是关于直角三角形的命题,即:直角两夹边的平方和等于另一边的平方,即弦的平方。这一发现的意义在于:几何学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几何学的方法对哲学和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从柏拉图到康德,大部分哲学家都从中获益匪浅。

数学与神学的结合自毕达哥拉斯开始,这代表了希腊的、中世纪的以及直至康德为止的近代宗教哲学的特征。在柏拉图、圣奥古斯都、托马斯·阿奎那、笛卡尔、斯宾诺莎和康德身上,我们都能发现宗教与推理的密切联系,这些都源自毕达哥拉斯。他认为世界是永恒的,且只能显示于理智而不能显示于感官。可以说,没有他,基督教徒不会认为基督就是道,神学家也不会去探索上帝存在与灵魂不朽之间的逻辑关系。

赫拉克利特

赫拉克利特(约公元前540—约公元前480年至前470年之间)是古希腊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哲学家,爱菲斯学派的创始人,他出生在伊奥尼亚地区爱菲斯城邦的王族家庭里。他本来应该继承王位,但是他将王位让给了他的兄弟,自己跑到女神阿尔迪美斯庙附近隐居起来。据说,波斯国王大流士曾经写信邀请他去波斯宫廷教导希腊文化。他认为火是万物的本原,首次提出了对立面的统一与矛盾的学说,列宁称其为“辩证法的奠基人”。

根据赫拉克利特留存下来的著作判断,他不像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他几乎对所有享有盛名的前辈们几乎都进行过抨击。“该将荷马逐出竞技场,并加以鞭笞。”“毕达哥拉斯……认为自己很有智慧,但那只是博闻强记和恶作剧的艺术罢了。”唯有条达穆斯一人免于他的谴责,赫拉克利特认为他是一个“比别人更值得重视的人”。如果要追问个中缘由,我们就会发现条达穆斯曾说过“绝大多数人都是坏人”。

赫拉克利特 拉斐尔 壁画 16世纪

本图截取自拉斐尔的名作《雅典学院》。在原画中,独自沉思的赫拉克利特形象孤单,与他孤傲的天性相对应。他的格言:“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二千多年后,西格蒙特·弗洛伊德再次提出了这一精辟的思想。

赫拉克利特对战争和宗教的态度

我们可以看出,赫拉克利特对人类是鄙视的,他认为,只有强力才能迫使人类为自己的利益而行动。他说:“牲畜都是被鞭子赶到牧场上去的。”

赫拉克利特信仰战争,他把战争比喻为“万物之父““万物之王”。他说:“战争使一些人成为神,使一些人成为人,使一些人成为奴隶,使一些奴隶成为自由人。”他对荷马所说的“但愿诸神和人都没有争斗”不以为然。他说:“如果听从了荷马的祈祷,那么,万物都会被消灭。”“应当知道,战争对一切都是共同的,斗争即正义,世间万物都是通过斗争而产生和灭亡的。”

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酒坛

赫拉克利特认为战争是万物之王。这个酒坛上,展现的是希波战争中一名希腊士兵和一名波斯士兵的交战图。希腊士兵赤身裸体,头戴科林斯风格的头盔;波斯士兵则蓄着胡须、衣着严实。

赫拉克利特的活动期在公元前500年左右。他的事迹留传下来的很少,使其扬名于当时社会的主要是他所提出的“万物都处于流变状态”的学说。

他对同时代各种宗教的态度基本上是敌视的,但他所持并不是理性主义者应有的态度。下面两段话,可见他对当时神学的看法:

“人们所信奉的宗教是不神圣的!”

“人们用牺牲者的血涂在身上来使自己纯洁是徒然的,这正如一个人掉进泥坑里,却想用污泥来洗脚一样。这样做只会让别人认为你是疯子。”

赫拉克利特有自己的宗教观,他以独有的方式来解释当时的神学,以适应自己学说的需要。

遗憾的是,由于他过分蔑视流俗而又不擅长于宣传,因而没能成为一位宗教改革家。

伦理观

赫拉克利特的伦理观与尼采的很相似,都带有一种苦行主义色彩。他认为人的灵魂是水与火的混合物,水是卑贱的,火是高贵的,而灵魂中更多的是火,因此是“干燥”的。他说:

“干燥的灵魂是最智慧,最优秀的。”

“灵魂变成水就意味着死亡。”

“无论人们希望获得什么,都是以灵魂为代价的。”换句话说,赫拉克利特非常鄙视那些使人丧失灵魂的欲望。

“对立统一”论

赫拉克利特最有名的学说是他的“对立统一”论。他对这一学说的重视甚至超过“万物都处于流变状态”理论。

他说:“结合物既是整个的,又不是整个的;既是结合的,又是分开的;既是和谐的,又是不和谐的;从一切产生一,从一产生一切。”

“对立的力量会造成和谐,就像弓之于琴一样。”

“上升的路和下降的路是相同的”。

“善与恶是一回事”。

应该说,赫拉克利特这些思想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它包含着黑格尔哲学的萌芽;而黑格尔哲学正是通过对立、统一的综合向前发展的。

赫拉克利特的形而上学和阿那克西曼德的形而上学一样,自认为是被一种宇宙正义的观念所支配,这种观念防止了对立面中的任何一方获得完全的胜利。

“一切事物都转变成了火,火也转变成了一切事物,正如货物转变成了黄金,黄金转变成了货物一样。”

“气的死亡产生了火,火的死亡产生了气;土的死亡产生了水,水的死亡产生了土。”

“太阳不能越出它的限度,否则正义之神的女使就会把它找出来。”

“战争对一切都是共同的,斗争就是正义。”

赫拉克利特反复地提到与“众神”不同的“上帝”:

“人的行为没有智慧,上帝的行为则有智慧。……在上帝看来,人是幼稚的,就像在成年人眼中儿童是幼稚的一样。……即使最智慧的人和上帝相比,也像一只猴子;然而,最美丽的猴子与人类相比,也是很丑陋的。”在赫拉克利特看来,上帝无疑是宇宙正义的化身。

基里克斯陶杯 公元前3世纪

古希腊人的世界是海岸和岛屿的世界,因此,他们相信整个地球是漂浮在水上的。图中带有双把手的浅酒杯,即基里克斯陶杯,上面描绘的是海洋上的渔船。

“永恒的变化”学说

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都处于流变的状态中,这是他最有名的观点,它与柏拉图在《泰阿泰德》中的两句名言:“你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因为新的水不断地流过你的身旁”和“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有异曲同工之妙。

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都处于流变状态”这句话具有普遍性,他的观点也表现在这句话里。但他的著作是通过引文才引起人们注意的,而且这些引文的大部分都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了要反驳他才加以引用的。应该承认,那个时代的人物是伟大的,是值得我们赞叹的,因为透过他们的论敌所散布的恶意的烟幕,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他们的伟大。毫无疑问,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赞同赫拉克利特曾经教导过他们的话:“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一切都是变化着的”(柏拉图);“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固定地存在”(亚里士多德)

后面在谈到柏拉图的时候,我还要回过头来研究他的学说。柏拉图热衷于反驳他的学说。目前,我不想在哲学方面探讨他的学说,我只谈谈诗人和科学家对他的哲学的看法。

追求永恒,是引导人类研究哲学根深蒂固的本能。宗教和哲学不同,它是以“上帝”与“不朽”这两种形式去追求永恒。在宗教看来,上帝是没有变化的,也不会发生任何转变;上帝死后的生命也是永恒的。但生活在19世纪的人们反对这种静态的观念,而近代的自由神学也与过去的神学不同,他们坚信,天上也有进步,神性也有演化。如果人间的生活使人绝望了的话,那么只有祈求上天了。

下面看看诗人们的感受,他们悲叹着,时间有力量消灭他们所爱的一切:

时间使青春的娇妍枯萎了,
时间使美人的眉黛消失了,
时间饱餐着真理的盛宴,
时间之镰割刈着万物。
他们认为,诗是永存的:
时间之手尽管残酷,然而我期待,
我的诗篇将传之永久,万人争诵。
毫无疑问,这只是文人的自负而已。

一个神秘主义者,如果他还有些哲学思维的话,他就不能否认这一观念:凡是在时间之内的东西都是暂时的。于是,他们就发明一种永恒观念,他们认为,永恒存在于时间之外。按照某些神学家的说法,永生并不意味着在未来时间中的每一时刻里都存在着,而是意味着一种完全独立于时间之外的存在方式,其中既没有前,也没有后,因此变化也就没有逻辑性。伏汉曾经用诗歌表达这种见解:

那天夜里,我看见了“永恒”,
它像是一个纯洁的大光环,
光辉而又寂静;
它的下面,“时间”被分为“时辰”和“岁月”,
一些天体追逐着它们,
像是庞大的幽灵在移动;
世间的一切,都会被抛弃。

一些颇负盛名的哲学家曾以这种庄严的散文来阐述他们的哲学体系和观念;他们试图使我们相信,这种“永恒”经过不懈追求之后,人们会在理性上相信它的存在。

赫拉克利特本人虽然相信任何事物都处于变化之中,但仍然承认某种东西为永恒,即永不熄灭的活火。他认为,世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我们在赫拉克利特学说里找不到从巴门尼德以来的那种“与无穷的时间延续相对立”的永恒的观念。

科学正像哲学一样,也在变化中寻找某种永恒的基础。化学似乎可以满足这种愿望。人们发现,毁灭万物的火,只不过是使万物变形而已;原素可以重新结合起来,燃烧之前就已存在的每一个原子,经过燃烧之后仍然存在着。人们据此认为,原子是不会被毁灭的,而物质世界中的一切变化仅仅是原素的重新排列而已。这种见解一直流行到放射现象被人们发现为止,那时,人们才发现原子是可以分裂的。

时间的力量

赫拉克利特的永恒流变学说影响了其他哲学家,甚至科学家和诗人。他们认为,时间之内的东西都是暂时的。因此,他们致力于追求时间领域之外的一种永恒存在。

物理学领域,人们发现了电子和质子,这是物质世界中新的、更小的单位。原子是由电子和质子构成的,多年以来,它们曾被认为具有某种不可毁灭性。不幸的是,质子和电子耦合爆炸后,所形成的并不是新的物质,而是一种以光速在宇宙之中传递的波能。于是,这种波就成为代替物质的永恒之物了。但是“能”仅仅是物理过程中的一种特征。我们可以幻想地把它等同于赫拉克利特之火,但它却是燃烧的过程,而不是燃烧着的东西。“燃烧着的东西”已经从近代物理学中消逝了。

天文学已不再允许我们把天体看成是永恒的了。天文学家告诉我们:行星来自于太阳,太阳来自于星云。在经过漫长的岁月之后,它们终将会爆炸,到那时一切都会毁灭,然后返回到一种弥漫着的气体状态之中。也许,当这一末日来临时,他们会发现计算存在失误。

赫拉克利特关于永恒流变的学说是令人痛苦的,然而,科学在它面前却无能为力,科学无法否定这一学说。哲学家的抱负,就是想把那些已被科学扼杀了的希望重新在人们心中复活。为了这一目的,哲学家竭尽全力追求着那些永恒之物。这一追求是从巴门尼德开始的。

巴门尼德

巴门尼德(约公元前6世纪末—约公元前5世纪中叶)是古希腊哲学家,生于埃利亚。他认为“存在”是宇宙的本体,著有用散文诗体写成的《论自然》,现存已不完整。

巴门尼德 拉斐尔 壁画 16世纪

巴门尼德认为存在是永恒、不动、真实,可以被思想的;感性世界的具体事物是非存在、假象,不能被思想的。没有存在之外的思想,被思想的东西和思想的目标是同一的。他第一次提出了“思想与存在是同一的”命题。提出的“存在”是对宇宙万物共同本质的抽象概括,从而使哲学摆脱了用具体物质形态说明世界本原的原始朴素形式。此概念也成为以后哲学讨论的中心概念。

巴门尼德和赫拉克利特的观点相反。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都在变化着,巴门尼德则说:没有事物是变化的。

巴门尼德是意大利南部人,活动期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上半叶。意大利南部的哲学家更倾向于神秘主义和宗教,但由于受毕达哥拉斯的影响,数学在当地也很兴盛,但当时的数学是和神秘主义混在一起的。根据柏拉图的记载,苏格拉底年轻时曾和巴门尼德见过一面。不管这是不是事实,但柏拉图受过巴门尼德的影响,这在柏拉图的著作里可以看得出来。

巴门尼德在历史上的重要性主要在于他创造了一种形而上学的论证形式,这种论证形式影响深远,甚至还包括黑格尔在内。人们通常认为是他创造了逻辑,其实他真正创造的是逻辑基础上的形而上学。

巴门尼德的学说反映在他的《论自然》的散文诗中。他在诗中谈到:人的感官是骗人的,唯一真实的存在就是“一”。他认为“一”是无限的、不可分的。他的“一”和赫拉克利特的“一”不同,巴门尼德所主张的“一”没有对立面的统一,因为它本身就没有对立面。例如:他认为“冷”就意味着“不热”,“黑暗”仅仅意味着“不光明”。他认为“一”是物质的实体,外形像球。“一”是不可分割的,因为它是无所不在的。

两位哲学家 油画 伦勃朗 1628年

哲学是思想的启示,是对真理的共同探讨。而探讨、论证和争辩是哲学的关键所在。可以说,至少两个人才可以从事哲学活动。

下面是《论自然》的片段:

“那么现存的又怎能在将来存在呢?怎么得以存在呢?如果它是过去存在的,现在就不存在;如果它将来是存在的,那么现在也就不存在。因此就消灭了变化,也就没有什么过渡了。”

“能够被思维的事物与思想存在的目标是同一的,因为你绝不能发现一个思想是没有它所要表达的存在物的。”

这种论证的本质是:当你思考的时候,你一定思考到某物;当你使用一个名字时,它定是某物的名字。思想和语言都需要在它们本身以外有某种客体。而且你既然可以在一个时刻而又在另一个时刻同样地想着一件事物或是说到它,因此凡是可以被思维的或是被说到的事物,必然在所有时间内都存在。这开创了哲学史上,通过思想与语言来推论整个世界的先例。

我们可以把这种论证作如下表示:如果语言不是毫无意义的,那么字词就必然意味着某物,而且它们并不仅仅意味着别的字词,还意味着某种存在的事物,无论我们是否提到它。比如,有人提到了乔治·华盛顿,就意味着历史上曾有人叫这个名字,不然它就没有任何意义,而且含有这个名字的话语也将毫无意义。在巴门尼德看来,既然我们在使用这个名字时是有所指的,那么乔治·华盛顿必然在过去存在过,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现在也必定存在着。

他的这一逻辑似乎并不正确。因为他进行论证的基础是,假定字词的意义恒常不变。但是,很多字虽然在字典或百科全书中有较权威的意义,可任何两个人在使用同一字时,不一定出于同一目的。

后来的哲学家们从巴门尼德身上继承的不是一切变化的不可能性,而是“实体”的不可毁灭性。他的后继者虽然没有明确使用“实体”这个词,但他们的思想中流露出了这一概念。有人将实体设想为,存在不同变化的谓语的永恒主语。因此它就成了哲学、心理学、物理学和神学中的一个根本概念,而且两千多年来未曾改变。

恩培多克勒

恩培多克勒(约公元前495—约公元前435年)是一个哲学家、预言者、科学家和江湖术士的混合体,在他的身上,这些人的特质得到充分的展现。恩培多克勒的鼎盛期约在公元前440年,他跟巴门尼德处于同一时代。

恩培多克勒出生在西西里南岸的阿克拉加斯,是一个民主派政治家,同时他又自封神明。在希腊大多数城市中,尤其是在西西里的城市中,民主和僭主(不合法的政权篡夺者。僭主政治指用武力等非常手段夺取政权的君主。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希腊各城邦。)之间的冲突持续不断,一方的领袖一旦被击败,必会遭到杀戮或流放。而被流放的人常常会勾结希腊的敌人——东方的波斯帝国和西方的迦太基王国。恩培多克勒也曾遭到流放,但他似乎更愿意选择一种圣贤的事业而不是去干那些阴谋家的勾当。他很可能在流放以前就将政治与科学结合在一起,而且可能仅仅是到了晚年作为流放者的时候,他才成为一个预言家的。

恩培多克勒 壁画

恩培多克勒认为万物是由四种不变的物质,即他所谓的四根(土、水、火、空气)所构成,人也是由这四根构成。固体部分是土根,液体部分是水根,维持生命呼吸的是空气,血液主要是火根,思维是血液的作用。人死时身体的四根分散,各根与体外同类的根聚合,人的生命、思维也就消失了。

有关恩培多克勒的传说在民间非常多。传说他曾经行过神迹。他用魔术和他的科学知识进行传道。据说他能够控制风,曾使一个已经死了一个月的女人复活。据说他为了证明自己是神,最后跳进埃特纳火山口而死。

诗人们曾经这样歌颂他:

伟大的恩培多克勒,
充满热情的灵魂,
他跳进了埃特纳火山口,
活活地烤焦了。

古典哲学家 佚名 壁画 15世纪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常常描绘古典时代的哲学家。在公元前7世纪和公元前6世纪,古典哲学家在希腊诞生了。从那时开始,他们的智慧对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恩培多克勒跟巴门尼德一样,也用诗进行创作。卢克莱修对于作为诗人的恩培多克勒曾给予极高的评价。可惜的是,恩培多克勒的著作只保存下来一些片段,因此,对于他的诗才,我们只好存疑了。应该说,他的科学和宗教,彼此之间是不和谐的。因此我先谈他的科学,再谈他的哲学,最后谈他的宗教。

恩培多克勒对科学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发现了空气是一种独立的实体。因为他观察到:当一个瓶子或者任何器皿倒着放进水里的时候,水就不会进入瓶子里面去。他说:“一个女孩子在玩弄发亮的铜制计时器,她用美丽的玉手压住管颈的开口,然后把这个计时器浸入银白色的、易变形的水中,这时,水并不会进入这个器皿,因为它内部空气的重量压着底下的小孔,把水往回堵住了,一直要等到她把手拿开,放出压缩的气流时,空气才会溢出,同量的水才会流进去。”

他也发现过一个离心力的例子:如果把一杯水系在一根绳子的一端,并将其旋转,水就不会流出来。

他认识到植物界也存在雌雄两性,而且还提出了类似演化论与适者生存的理论,当然,在那个时代,这种理论必然带有幻想的成分。他写道:“四方散布着无数种族的生物,它们具有各种各样的生命形式,蔚为奇观。它们有的有头而无颈,有的有背而无肩,有的有眼而无额,其中还有孤零零的肢体在追求着结合。它们通过各种机缘进行结合,形成大量新生物:有长着成千上万只手的生物,有生出多张面孔、胸部朝着四面八方观看的生物,有牛身人面和牛面人身的生物;还有同时具备男性和女性的特性但无法生育的阴阳人。然而,最后存活下来的只有几种。”

在天文学方面,他认识到月亮是通过反射而发光的,而且他认为太阳也是如此。他指出,光线照射到地球也需要时间,但由于时间非常短,因而人们不能察觉;他还提出日食是由于月亮的位置居间而引起的。

恩培多克勒还是意大利医学领域的先驱者,这对那一时期的科学和哲学的思潮造成了重大影响,就连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也不例外。

关于恩培多克勒的宇宙论,上面曾经提到,他确立了土、气、火与水四种原素的永恒性,并且它们可以以不同的比例混合起来,这样,便产生了世界上各种复杂的物质。它们被爱结合起来,又因斗争分离开来。在恩培多克勒看来,爱与斗争是和土、气、火、水同属一级的原始原质。有时爱占着上风,有时则是斗争占着上风。在历史上的某一个黄金时代,“爱”取得了完胜。在那个黄金时代,人们只崇拜塞浦路斯的爱神。恩培多克勒认为,世界上一切变化并不受任何目的支配,而是受“机遇”与“必然”的支配。人类社会似乎被一种循环存在的东西支配着:当各种元素被爱彻底地混合,斗争又逐渐地把它们分开;当斗争把它们分开之后,爱又逐渐地使它们结合在一起。因此,每种合成的实体都是暂时的,只有元素、爱和斗争才是永恒的。

在这个问题上,恩培多克勒的观点和赫拉克利特有着相似之处,但也有区别,恩培多克勒认为造成事物变化的原因不仅仅是斗争,准确地说是爱与斗争的共同作用。柏拉图在《智者篇》中将赫拉克利特和恩培多克勒相提并论,也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

古希腊雅典的哲学家

西方哲学起源于古希腊的一群被称为前苏格拉底时期的哲学家。他们拒绝传统的神话对他们周遭所见现象的解释,而赞同更理性的解释。也就是说,他们依靠推论和观察来阐明围绕他们的真实自然界,而非仅仅出自想象或神话,并使用合理的论点来告诉他人。因此,前苏格拉底时期的哲学家被称为欧洲第一批哲学家。

恩培多克勒认为物质世界是一个球体。在黄金时代,斗争在外而爱在内;之后,斗争开始逐渐进入内部,而爱随即被驱逐在外面;最坏的情形是:斗争完全居于球内,而爱完全处于球外。以后,事物就开始一种相反的运动,直到黄金时代又恢复为止。但黄金时代并不永远存在,发展到一定时候,事物的循环又开始重演。

手持雷电的宙斯

希腊神话在西方哲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依赖于神话关于人性的观念,哲学家们寻求理解人类理性与经验。在希腊神话中,宙斯是主管天空和气候的神,是众神之首。

恩培多克勒的宗教见解,大体上与毕达哥拉斯相同。在他留下的残篇中,他谈到一个人,这个人极有可能是毕达哥拉斯。他说:“他们之中有一个人有了不起的学识,他精于巧思,并获得了巨大的智慧财富,只要他肯用心思考,他就很容易看出一切事物在十代甚至二十代期间的各种变化情况。”

恩培多克勒也自诩为神,他说:

“朋友们,你们住在这座背临城堡的大城里,从这里可以俯瞰阿克拉加斯黄色的岩石,这是外邦人的避难所。我要向你们致敬,因为你们从来不会干卑鄙的事情。我在你们中间漫游,我不是凡人,我是一位不朽的神明;我在你们中间受到了恰当的尊敬,人们给我戴上了丝带和花环。当我戴着丝带和花环走入人群,并穿行于繁华的城市中,人们便立刻向我致敬,人们追随着我,问我求福之道,有些人想求神谕,有些人祈求能从我这里得到神药……因为他们在漫长而愁苦的日子里遭受了各种疾病的摧折。”

但有时他又感觉自己是一个大罪人,为自己的不虔诚和不恭敬而赎罪:

“……只要有一个魔鬼因罪恶玷污了自己的双手,或背弃了自己的誓言,就会被流放三万年,并在艰难的生活道路上辗转,来世不在为人……我现在就是一个这样的魔鬼,一个被神抛弃的流亡者,因此我只能寄希望于残酷的斗争。”

柏拉图在他一篇著名的短文中作过一个生动的比喻:世界是一个洞穴,我们在洞穴内看到的,只不过是外界种种现实的暗影。巧合的是,恩培多克勒就曾这样预示过。

他还说道:“那些通过多次投生而免罪之人,最后终于获得了与诸神同在的永恒幸福。当他们作为先知、歌者、医生和君主在人间出现时,已经荣升为神,与其他诸神同享香火和供奉,他们免于人间的灾难,不受运命的摆布并且不再受到伤害。”

他的这些话,几乎囊括了奥尔弗斯教义和毕达哥拉斯主义的一切内容。

恩培多克勒的创造性,除了科学以外,还有两个方面:一是四原素的学说,二是用爱和斗争来解释事物的变化。他抛弃了一元论,把自然过程看作是被偶然与必然所规定的,而不是被目的所规定的。在这些方面,他的哲学比巴门尼德、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人的哲学更富于科学性。的确,他也曾接受了当时流行的迷信,但即使如此,他也不比许多近代的科学家们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