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世界进入智能汽车时代
特斯拉启蒙了电动车行业,它启蒙了特斯拉
特斯拉最早的创始人马丁、最杰出的技术大神斯特劳贝尔、最有勇气的投资人马斯克,在2003年分别试驾过一款名叫T-Zero的电动车,它是由一群具有斯坦福背景的技术极客们打造的原型车。它算不上工业化商品,更像是技术男们展示才华的试验品。
任何试驾过这台车的人,都能立刻感受到T-Zero的不同寻常之处:
马丁、斯特劳贝尔和马斯克则从中看到了不可忽视的商业潜力,外观漂亮、性能又强的纯电动车是可以被制造出来的。5年后亮相的特斯拉首款车型Roadster,是世界上第一台量产的高性能电动车,外观设计就像是在向T-Zero致敬(见图2-12)。
图2-12 T-Zero与Roadster车型对比
马丁为特斯拉注入了高性能电动车基因
特斯拉Roadster最早的产品定义源于公司创始人马丁·艾伯哈德的设想。当他创立特斯拉近一年后,公司就遇到财务危机,他带着商业计划书找到了马斯克,想要寻求融资支持(见图2-13)。马斯克果断答应,投入750万美元,并成了大股东和董事长。当时,作为一名物理学和商科背景的毕业生、互联网科技领域的连续创业者,马斯克身上并没有太多的汽车工程基因。
图2-13 特斯拉商业计划书
所示的这一页内容就是特斯拉商业计划的精华所在,描述了Roadster的产品定义和市场计划。从一开始,这款车就被设定为:
关于Roadster的造型设计,马丁特地请来了他的英国设计师朋友Bill Moggridge,共同谋划(见图2-14)。他们探讨了三大汽车设计命题:
最终结论是:“给人以传统跑车的印象;在野性和温柔中寻找平衡,足以吸晴,但不必像一台福特野马;七分曲线,三分硬朗。”
图2-14 Roadster造型设计过程中四个方向的草图
私下的马丁本来就是一位高性能汽车控和环保主义者,这不难解释为何在马丁最初的战略规划里,特斯拉就是要打造高性能的纯电动车。
Model S号iPhone的共通之处
后来,马丁离开了特斯拉,马斯克独撑特斯拉。从时间线来看,2008年面世的Roadster虽然是马斯克加入特斯拉后才逐步落地的,但毕竟早期的产品定义是马丁一手推动的,算是融合了马丁和马斯克意志的混血产物。如果我们仔细回顾特斯拉的发展历史,会发现在2012年上市的轿跑造型Model S(见图2-15)才可以说是马斯克电动车战略思想的纯粹体现。
图2-15 特斯拉Model S
如果特斯拉只是把内燃机和汽油箱变成了电机和电池组,那么它并不会有今天的江湖地位。
首先,电驱动技术就不是什么人类没见过的黑科技。上文提到了电动车早在1834年就问世了,距今已经快200年。用电池提供能源、用电机提供动力,技术架构简单易懂。因为无法与内燃机车竞争,所以电动车技术在20世纪初期就被人们雪藏了,仅剩的应用场景就是高尔夫球场和酒店的摆渡小车之类的。
其次,制造电动车的技术似乎不是门槛很高的事情。中国自2014年起兴起了电动车创业风口。在国家补贴、政策向好的大背景下,各个初创电动车品牌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造手机的、搞互联网的、搞房地产的,纷纷杀进这个领域,在四五年的时间里,孵化了一大批新款电动车。也没听说哪台车是通不上电、跑不利索的,否则也拿不到生产牌照。真正高科技、高技术壁垒的核心芯片研发、生物医药领域,就没见过国内资本像这般“集体冲动”。类似的“集体冲动”往往发生在咖啡、单车、外卖、电商、打车、租房、充电宝这些技术相对简单、依赖市场规模效应的领域。
人们很容易被特斯拉的意大利和硅谷混合风的漂亮外观和风驰电掣的超强加速所吸引,但不管你是否意识到了,马斯克带给汽车产品的真正革命,不是电驱动技术,更不是造型设计,而是引领汽车产品开始大踏步走向智能化。从这一点来看,特斯拉的Model S对汽车行业的意义,恰如初代iPhone之于手机。
2007年1月9日,乔布斯在旧金山发布了初代iPhone。
这款手机只支持2G慢速通信网络,搭载了3.5英寸触摸屏、一款200万像素的摄像头,内存是128MB,没有软件商店也不能额外安装App,有闹钟功能但关机后无法启用,不支持多任务操作,无法复制粘贴。批评它的人说,这就是一个能打电话的屏幕大一点的iPod;但肯定它的人说,它改变了世界。
工业设计
初代iPhone革命性地取消了绝大部分物理按键,整个正面只留下了一个圆形Home键,其余全用触屏覆盖。这种前所未有的简约设计,配合iOS系统,迅速成为智能手机行业的新趋势。这个趋势给全球其他品牌的手机设计师带来了一个“毒药选择”——到底该谦虚模仿还是清高抵制:模仿会让自己丧失品牌个性,抵制会让自己失去消费市场。
人机交互
稀少的物理按键开始沦为辅助,多点触控的屏幕成为交互的主力。随着对物理按键的突破,交互设计的想象力开始进入全新的纪元。这不仅对手机行业影响深远,更影响了笔记本计算机、汽车等其他品类。大尺寸的屏幕极大地刺激了人类对内容的需求。从此,报纸、杂志甚至电视都开始日益凋零,人类找到了一个全新的完美载体,可以24小时阅读文章、观看电影和体育比赛、进行社交聊天。
智能生态
初代iPhone虽然已经拥有iOS系统,但当时还没有建立App Store。但初代iPhone可上网、拥有计算机相似的计算能力、屏幕可显示丰富的内容,这些特性为次年App Store软件商店的推出奠定了硬件基础。App Store的开通意义非凡,成为手机行业的重要里程碑,第三方软件开发者蜂拥而至、热情空前,千奇百怪的App陆续登上这一平台。“iPhone+App Store”软硬结合逬发了巨大的能量,彻底改变了智能手机行业的用户体验和商业模式,让商界人士开始反复温习一个后来被滥用的经典生物学词汇——“生态系统”。
汽车并没有手机那么高的销量,也没有那么快的更迭频率;初出茅庐的特斯拉也不是如日中天的苹果。因此,特斯拉在2012年所做的事情并没有产生iPhone那样大的轰动效应,但它确实把未来汽车的进化雏形提前摆在了聚光灯前。
让我们看一下当时国际先进的车企最时髦的做法是怎样的:
德国宝马的当家作品3系刚刚切换到代号为F15的3系,新升级了第二代i-Drive系统,采用非触控式的8.8英寸大屏幕,主要交互方式为“集合的按键区+层叠的屏幕菜单选项”(见图2-16)。这种体验实际上比较像电视机遥控器的逻辑,按键一向是可靠的,可以满足一定场景的盲操作,但如果想要找一个具体的功能设置,就像使用搭载塞班系统的诺基亚按键手机——需要翻越多级菜单、操作四五步才能找到。
图2-16 BMW i-Drive系统
美国汽车人对待科技的态度在总体上要前卫一些。2013年,通用集团的凯迪拉克品牌首次推出了电容式触控屏幕,这套名为CUE的交互系统已经是当年各大国际车企中最惊艳、最具突破性的作品,屏幕足足有8英寸,支持多点触控和触觉反馈(见图2-17)。但这套系统的内核仍然近似功能手机,基于传统的Linux系统,只是将按键放进了屏幕,交互逻辑并未有太大突破。对比智能手机的发展史,CUE系统更像是一个诺基亚在塞班后期推出的触屏手机只脚在往前走,另一只脚还停留在原地。
图2-17 凯迪拉克CUE系统
特斯拉在2012年推出Model S时所做的一切,让宝马和通用的内饰工程师的努力黯然失色。这款车在仪表板中央放置了一块17英寸的超大触控屏幕,从视觉上吸引了观众的双眼(见图2-18)。更夸张的是,这台车敢于去掉绝大多数的物理按键,在一定程度上迫使用户把几乎所有的操作都在一个大屏上完成,包括空调、音响、导航、车辆设置及上网等功能。这种交互上的突破非常类似苹果公司设计副总裁Jony Ive对初代iPhone所做的一切,对于一台汽车来说是极大的考验。这让坐进车内的用户感觉他们不是在驾驶一台车,更像是在操作“四个轮子上的平板电脑”。尽管许多批评者中的大多数当时并没有摸过甚至亲眼见过这台车,但不妨碍他们自信地声称特斯拉设计师的做法是不负责任的,超大触控屏幕根本中看不中用。
图2-18 2013年特斯拉三款车型的屏幕尺寸对比
众所周知,受困于汽车复杂而苛刻的使用环境和超高的品质要求,车内的一切电子产品技术通常都会比消费电子行业现有的落后很多年。但在首款9.7英寸的苹果初代iPad于2010年发售后仅2年,这款特斯拉Model S就已经交付到了美国用户的手中,而且屏幕要大得多。2019年的秋天,全世界依然没有一款车的屏幕达到了特斯拉在2012年设计的大小。尽管他们已经努力借鉴这款车带给世界的灵感:99%的汽车企业都开始应用触摸交互,屏幕也越来越大,唯一不这么做的是Jeep牧马人和Mini Cooper这种主打“复古情怀”的车型。
然而这些都不是Model S最重要的革新之处。
如果比较一下早期Model S和2019年同代产品最新的交互界面,你会发现无论是交互还是功能,都不可同日而语(见图2-19)。而这些变化的背后,并不需要消费者重新掏钱去购买一台新车或者支付升级费用,只需要连入互联网,即可进行整车0TA空中升级。
图2-19 交互设计的进化
如果你在2012年购买一台奥迪A6,到了2019年,这台车的驾乘体验还会和当年一样,除了由于老化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而随着马斯克软件工程团队的不断努力,2012年购买特斯拉Model S的车主会收到一个又一个空中升级包推送,所要做的只是找到一个有Wi-Fi的地方完成下载。
根据Electrek网站上一篇来自Fred Lambert的文章总结:从2012年到2016年,特斯拉Model S可统计的重要提升超过80项(见图2-20)。就像你不断为智能手机升级系统版本,特斯拉产品的视觉设计越来越漂亮、交互越来越聪明、功能越来越多。以前没有的行车记录仪、QQ音乐、哨兵模式(一种车辆自动监控和防盗功能,利用了摄像头、雷达等传感器)和自动驾驶辅助,在今天都有了。
图2-20 特斯拉2012—2016年软件新增功能数
这台在2012年问世的Model S实际上扮演了智能汽车先行者的角色。从这一刻起,许多专业人士开始更加深刻地意识到汽车的核心体验正在从硬件向软件迁移,汽车正在逐渐从一种机械产品过渡成为移动互联终端。考虑到这个行业特殊的缓慢节奏,这个过渡周期不可能像手机那么快,可能会长达20年,但是人类的感观就像单向行驶的车道——一旦体验到了未来,就无法再回到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