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个聪明的创作者?
如何进行信息的传承
有一个段子说,当一个人死后,只要把他的二维码刻在墓碑上,别人一扫,就能知道这个人一生干过什么。想一想这个场景,你估计也觉得挺滑稽的,不过这背后透露着一些不简单的变化。
什么变化呢?从我们这一代起,每一个像你我一样的普通人,都有机会把自己的生命历程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很多人可能觉得这个事儿挺普通,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你仔细想想,就会发现这个变化可一点儿也不普通。过去只有帝王、法老,或是一些名气很大的文人,才能通过修建皇宫、造金字塔,或是著书立说来留存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信息,普通人留下信息的途径少得可怜,而且其概率之小,难度之高,使得留下信息的可能性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当然也有一个普遍的办法——生孩子。这是以基因的形式延续自己的生命。如果没有孩子又没什么东西可被记录,那这个人在历史上几乎是无迹可寻的,就像一片树叶,一朵云,一阵风,一朵浪花,来了又走,匆匆一过。
这其实倒也没什么,生物的命运总是如此,但人有一点点不一样,人是一种建立在意义之上的生物,这个意义是什么呢?每个人的理解也许不一样,而我认为,人主要的意义就在于传承。基因的传承,思想的传承,几乎就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了。有了传承,人丁才能兴旺;有了传承,知识才能积累;有了传承,文明才能继续。
我经常见到一种人,他们学习非常认真,又读书又记笔记又参加各种学习讨论会,但一年到头儿一个成形的产品都没有,乱七八糟的东西收集了一大堆。在我看来,这无非就是把一些碎片化的东西,变成了另外一些碎片化的东西,并没有达到传承的目的。
传承需要记录,记录的方式有很多种,有没有一种方法,能比较讨巧地、持续地创作内容?这种方法是有的,就是以写代读,用问题做牵引,通过主题阅读的方式,收集材料,整合信息,直接开始创作,而我认为,这也是真正聪明的创作者在这个时代应该掌握的创作方法。
创作可以演化成多种不同的形式
再回到前面说的2500字理论,做内容的人,只要坚持创作最核心的东西,就可以将其变化成不同的形式,让内容跨平台分发。
比如,你写出了一篇干货文章,那它能不能变成一门课程呢?可以,你需要想一个核心主题,把它打包成一个年度专栏,或是月度专栏,或是小课,用音频的制作标准加工出来,做成十来讲,或是几十讲,然后就可以变成一门收费的课程。当然这里面要有重新创作的成分,很可能你还需要按照课程的架构方式重新写一遍,但你想要表达的核心不变,再创作的难度也会小很多。
这篇文章还可以变成一篇公众号文章,这个基本上没有什么门槛,重新排版后就可以放在自己的公众号上。知识性的文章在公众号上也很受欢迎,你把原来文章的核心提炼出来,稍加修改,就可以变成一篇高质量的公众号文章。
这篇文章还可以变成一个短视频的脚本。如果你拍的是口播型或者分享干货型的短视频,那文案几乎就是所有内容了,一篇文章的核心传播点是可以用几百字提炼出来的,你用视频的形式重新制作一遍,那它就可以放到短视频平台上去传播。
这篇文章还可以变成演讲稿。演讲稿有演讲稿的写法,但是演讲稿的核心就是一句话,这一句话从哪里来?可以来自你写的那篇文章。你根据演讲稿的规则和写法重新创作一遍,难度也会降低很多。
这篇文章还可以变成一本书。书相对于其他文体难度要大很多,不过再厚的书,也是由一篇一篇文章拼凑起来的,而且书的写作自由度相对大一些,你可以充分发挥,在原来的文章中增加内容,添上你的所思所想。等相同主题的文章积累到一定数量时,找一家出版社合作,你就可以开启作家之路了。
所以说,2500字是你所有内容的基础和源头,也是你的财富来源。
这个思想有点讨巧的意味,当然每一个平台都有自己的特性,不可能“一招鲜,吃遍天”。但是你总要有一个内容源本,才能创作出相应的内容,形式可以变化,内核却是固定不变的。
互联网产品专家梁宁老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有一个公众号,叫“闲花照水录”,里面有很多特别有深度的文章。开始写公众号文章的时候,梁宁老师也没有想过要出书、出课程,她只是把自己的感悟写成文章分享出来。后来积累到一定程度,有了足够的素材、清晰的框架,就变成“得到”的产品思维课程。课程可以变成书,变成演讲内容,变成短视频脚本,一鱼多吃,所以说这是对创作者极为友好的时代。还是那句话,只要你有才华,哪里都是舞台。
做一个聪明的创作者
把内容的商业利益最大化,是很多人追求的效果。为了赚钱而写作,也是我一开始创作的主要动力。但是写着写着,我发现了全新的意义,如果能以自己为榜样,抛砖引玉,鼓励更多的人去创作,传递思想,也许能给文明的大厦添砖加瓦。
据说当年米开朗琪罗画《西斯廷教堂穹顶画》是为了完成教皇给他的一笔订单,工钱一断,他立马不干了。但这完全不妨碍他在作品中加入艺术品味和自己的追求,使这个作品最后成为一幅旷世奇作。
达·芬奇创作的《蒙娜丽莎》,传说也是为一个富商的老婆画的肖像画,是先拿钱后干活的,但这也不妨碍一个伟大作品的诞生。
以赚钱为动力去创作自己的作品,有问题吗?我认为没什么问题。
商业片里也有很多精华,艺术片里也有很多糟粕。
现在是对创作者格外友好的时代,只要坚持创作,普通人都有在历史的时空中延续自己思想的机会,不仅能将其变成财富,还能为推动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看透这层,然后付诸行动,此之谓:聪明的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