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诀:积——厚积而薄发
积,即积累。“观博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积累资料对于文秘人员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这不仅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方法,也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必然要求。同样是读书看报,有些人作为一种消遣,漫不经心,看过就丢,但文秘人员却应处处留心,注意积累。所谓积累,就是把学到的、看到的有价值的东西和其他必须掌握的东西通过一定的方式(或工具)集聚起来并使之日渐增多、加固记牢。这是因为,即使是记忆力超强的人,也不可能对所有知识都做到过目不忘,这就离不开积累。积累其实就是知识的储蓄,不断丰富自己的心灵“内存”。其作用何在呢?一是备查,以防遗忘;二是引用,方便写作;三是启发,帮助思考;四是“营养”,充实知识。凡积累了的东西,今天用不上,明天、后天可能用得上,写这篇文稿用不上,写另一篇文章可能用得上;即使有些东西永远也用不上,但由于经过记载,印象加深,无形中对你的知识功底起了强化、深化的作用。可见,勤于积累,不仅初学写作者应该做到,就是那些已经达到炉火纯青之境界的“大手笔”也不能忽视。因为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以对知识的积累也应是永不停止、永不满足的。
文秘人员需要积累的东西包括很多方面,要一股脑儿全部装进脑子里恐怕很难,只能选取那些关键的、精华的东西,如前文所述党的方针政策,领导人重要言论,精彩的思路、观点和语言表述,某些规范性提法,各项专门知识的重点、要点,某些格言警句,等等。此外,还要注意积累以下几方面的资料:一是本地区基本情况,包括历史沿革、人文典故、重大历史事件、行政区划、人口资源等;二是本地本单位工作运行情况,综合部门要掌握“面”上情况,专业部门要掌握“线”上情况,包括战略决策、目标任务、主要政策措施、落实效果、特色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有关定性定量指标的完成情况等;三是实际工作中涌现的各种典型和新鲜经验;四是个人在学习思考中突然得到的某种感悟、突然爆发的某种灵感、突然捕捉到的某个精彩观点或佳句,或者在与干部群众、各界人士交往中偶尔听到的好故事、好经验、好点子及生动的群众语言;五是领导同志的关注点、兴奋点,他在日常交谈中突然冒出来的新颖思路、独特见解和精彩的个性化语言等。所有这些都是教科书上找不到的,却是在写作中需要用到或可能用到的。比如起草某份文件要用到某组数据,起草某份讲话稿要用到某个典型经验,提出某个观点要以某个事例作为印证,分析某个问题需引用某种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表达某层意思需引用某句群众语言等等,如果我们平时注意积累,就可信手拈来,使写作效率大大提高。
积累资料,我们这代人当秘书时用的是土办法:或用笔记本,一个本子积累一个方面的资料,以便查阅;或用卡片,随时摘抄,归类存放;或剪刀加浆糊,整理成为报刊辑要、佳句集锦之类的东西。如今科技发达了,这些土办法或许已经过时,网络上的海量知识信息,微信、QQ的无障碍交流,“收藏”的大容量储存,都为我们学习积累提供了非常快捷、方便的条件,关键是把它们用好、用活,做到融会贯通,使之成为对写作有用、可用的源头活水。
有意识地培养过硬的记忆力,无疑是积累知识的极好方法。有资料说,人的大脑记忆力相当于1500亿台电脑,只要开发利用得好,能够存储海量信息。这说法未免有点儿玄乎,但具有超强记忆力的“高人”的确大有人在。据说文学巨匠茅盾能将《红楼梦》倒背如流,学界泰斗钱锺书看书一遍即能成诵,列宁能准确记住国民经济统计资料的繁杂数据,列夫·托尔斯泰看了两遍就能一字不差地说出某饭店的400多道菜名。古今秘书界也有不少博览群书、过目不忘的奇人。如我们党的优秀秘书田家英,据说能背诵贾谊所写《过秦论》这样长篇的古文,对许多诗词名作也能信手拈来。有一次毛主席突然深夜叫他查找“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这句诗的出处,他凭着良好的记忆力,一下就查出是出自明代高启的《梅花》九诗之一。每当读到这些故事,我们总是惊叹、艳羡不已。
记忆力是可以通过训练、开发而得到强化和提高的。至于如何提高记忆力,这属于心理学和脑部科学的范畴,专家们有很多的权威说法,更有营养学家开出了多吃牛奶、花生米、鱼、鸡蛋之类食物的“灵丹妙方”。仅从我和秘书同行们的实践来看,至少这样几条是可以努力做到的:
一是兴趣记忆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记忆力最亲密的“恋人”。也许你对那些深奥的理论、生硬的法律政策条文、陌生的专业知识和枯燥的数字本来毫无兴趣,但是没办法,既然你干了秘书这一行,就必须努力培养对它们的兴趣,迫使自己去认识它们、了解它们,然后拥有和利用它们。说起来这真的有点“残酷”。我们开始看这些东西时,看得眼花缭乱、迷迷糊糊的,有时翻来覆去看几遍也没记住说的是什么,这时就给自己下死命令,不记住就不准吃饭、不准睡觉!同时努力钻进去,把它们与工作所需紧密联系起来,并将某些枯燥抽象的东西形象化、通俗化,使之变得“可爱”、易接受。时间一长,慢慢习惯了,特别是写稿需要时突然想起了它们,觉得它们原来是那样的重要那样的“给力”,于是没有兴趣也变得有兴趣了。兴趣一来,就容易记住。
二是理解记忆法。不言而喻,自己理解的东西就容易记住,不理解的东西就难以记住。但实际上,即使学历再高的秘书,也不可能对所有的知识都理解。党政综合部门的工作涉及领导科学、管理科学、政治经济学等多门学科,还涉及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工作特点、规律、规则和流程等等,光靠死记硬背是难以记住的,即使记住一时也难以记住久远,只有下苦功夫去啃、去钻、去弄懂它们,才能真正记在心里、运用到写作上。所以说秘书岗位很累人,也很锻炼人,这也是一个重要方面。一些秘书正是经过这样的长期锻炼,才成长为学识渊博的“通才”和“杂家”。
三是重复记忆法。音乐创作中有一句行话,叫作“重复就是力量”,意思是指某些乐句在全曲中反复出现,能起到突出主旋律的作用,让人容易记住和传唱。提高记忆力同样离不开重复。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经过长期反复实验,绘出一条记忆遗忘曲线。该曲线表明: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第一天的遗忘速度最快,达66.3%,以后遗忘速度越来越慢,一个月以后遗忘量为78.1%。他还在学生中做了一个实验,结果表明:学到的东西如不复习,一天后记忆率仅为36%,一周后只剩13%,再往后就彻底遗忘了。所以要提高记忆力,就离不开重复,即通过复习加固记忆。毛主席一生中多次精读《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并且与其他史书对比着读,直到临终前还在读,正是这种多次重复带来的深刻记忆,使他能够明辨史实真伪、熟谙替兴规律,从而批判性地继承优秀历史遗产,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现实服务。在公文写作和其他一些服务性工作中,有些经常需要用到的规范性论述、政策法规条文和当地基本情况、重要数据等,也是需要不断重复才能记牢的。
四是重点记忆法。无论记忆力多好的人,也不可能把所有学到、看到的东西都记住,所以要突出重点、抓住要点。即根据实用、管用的原则,把那些你认为重要的、经常要用到而你又不太熟悉的东西,如关键观点、关键内容、关键段落和关键词等牢牢记住,其他实用价值不大和你基本熟悉的东西,一目十行地浏览一遍即可,这样既节省精力,又提高效率。
此外,还有一些记忆的方法,比如把互不关联的东西编成歌诀,把松散零碎的材料理出条理,把杂乱无章的数字按规律排序,等等,都有助于加深记忆。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积累知识,都要有海绵吸水一样的态度、钉子一样锲而不舍的精神,要有积跬步以至千里、集小流以成江海的耐心和韧劲,做到“四博”:博览群书,博闻强记,博采众长,最终达到博学多才。有道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厚积”则无以“薄发”。我见过一些久经历练的“大手笔”,他们好像什么都知道,什么东西都装在脑子里,写作时基本不用查找任何书本和资料,仅凭一支笔、一本稿纸行云流水般写下去,这与长期的学习积累肯定是分不开的。这也启示我们,每一个有志成才的文秘人员,首要的任务是通过学习和积累,努力使自己成为“知识的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