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赠人玫瑰,做一个肯帮助别人的人
战争年代,一支部队奉命去攻夺敌人的高地。枪林弹雨中,一位连长无意间瞥见一枚手榴弹落在一名小战士身边。他不顾一切地冲过去,把小战士压在身下。轰隆一声巨响,连长抬头再看时,惊出一身冷汗。就在他起身后的片刻工夫,一颗炮弹落在了他刚刚匍匐过的位置上,把那里炸出了一个大坑。而那颗手榴弹,敌人在将它扔出来时,不知什么原因,竟没有拧开盖子。
善心只在一念间,而善心所结下的善果,芬芳馥郁,香泽万里,令人垂涎欲滴。谁说前人栽树只有后人乘凉?一颗种子落地,播种人总能在秋天的阳光里品尝到果实的甜美滋味。就像书中所说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生命犹如在荒原上行走,过于专注于既定的终点,行程往往单调、枯燥。打开心窗,看看周围的风景,扶一把路边的小草,挽一下倚斜的小花,一路播撒,一路温馨……做人是什么?答案很简单。做人是奉献,做人是分享。一句温暖的问候,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真诚的祝福,一杯袅袅的清茶……举手之劳,换来彼此的温暖、澄澈。
你是好人还是坏人
不知道你是否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小孩子看完影视剧或故事书,常喜欢谈论说“我们好人……他们坏人……”,无形中把他自己放进好人的行列,把好人的胜利作为他自己的胜利。
从这种自然流露的喜欢做好人的心理看起来,我们倒可以相信“人之初”的确是“性本善”的。孩子们都愿意当好人,都维护好人,同时也厌恶坏人,希望自己站在好人的行列,帮他们伸张正义,打倒坏人。
于是,这里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即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好人和坏人的分界点在哪儿?
好人通常被人们称之为高尚的人。就高尚而言,主要表现在思想品德方面,而思想品德又主要体现在他们做的一些事情上。一个道德高尚之人,根据他们做事的原则可分为舍己为人型、舍生取义型、互惠互利型,等等。相反,道德败坏之人也可根据他们的原则,而将之分为损人利己型、损人不利己型,等等。
好人与坏人在品质上有着天壤之别,好人受欢迎,坏人惹人厌。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你可能会说,我准备做一个虚心好学、态度诚恳、乐于助人的人,不说急他人之所急,想他人之所想,最起码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能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这也在好人的范畴之内,相信你能够做到。
做人的差距
某一个雨天的下午,有位老妇人走进匹兹堡的一家百货公司,漫无目的地在公司内闲逛,很显然是一副不打算买东西的样子。大多数的售货员只对她瞧上一眼,然后就自顾自地忙着整理货架上的商品,以避免这位老太太去麻烦他们。
其中一位年轻的男店员看到了这位老太太,立刻主动地向她打招呼,很有礼貌地问她,是否有需要他服务的地方。这位老太太对他说,她只是进来躲雨罢了,并不打算买任何东西。这位年轻人安慰她说,即使如此,她仍然很受欢迎,随后搬了把椅子请她坐下休息,并且主动和她聊天,以显示他确实欢迎她。当她离去时,这名年轻人还陪她到街上,替她把伞撑开。这位老太太向这名年轻人要了一张名片,然后径自走开了。
后来,这位年轻人完全忘了这件事情。但是有一天,他突然被公司老板召到办公室去。老板向他出示一封信,是位老太太写来的。这位老太太要求这家百货公司派一名销售员前往苏格兰,代表该公司接下装潢一所豪华住宅的工作。
这位老太太就是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的母亲,也就是这位年轻店员在几个月前很有礼貌地护送到街上的那位老太太。
在这封信中,卡内基夫人特别指定这名年轻人代表公司去接受这项工作。这项工作的交易金额数目巨大。这名年轻人如果不是好心地招待这位不想买东西的老太太,那么,他将永远不会获得这个极佳的晋升机会了。
奇迹就发生在你不经意的言行之间,一句亲切的话语,一个友善的致意或一项小小的援助计划,都能让对方体会到你的爱心和真诚。这个故事只讲述了那位年轻人的一个小小的举动——搬一把椅子让老妇人坐着避雨而已。可是,为什么其他人就做不到这一点呢?这可能就是做人的差距吧!
然而,就是这么微不足道的差距,却决定了一个人品质的高尚与否。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并不是非得在大是大非中才能体现,往往一些让人不屑一顾的小事,更能表现一个人的道德修养。
对于一个身陷绝境的穷人来说,一块铜板的帮助,可能会使他免于极度的饥饿,或许还能干一番事业,开创自己富有的天下。
对于一个迷途难返的浪子来说,一次促膝交心的帮助,可能会使他重建做人的尊严和自信,或许在悬崖勒马之后,闯出自己美好的天地。
没有比帮助这一善举更能体现你宽广的胸怀和慷慨的气度了。不要小看对失意者随口说的一句温馨的话语,对将倒者从旁轻轻伸出的扶助的双手,对无望者寄予的一个真挚的信任。也许自己什么都没失去,而对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来说,就是醒悟、支持和宽慰。
别做一毛不拔的铁公鸡
所谓一毛不拔的铁公鸡,就是指一个人为人处世吝啬、小气。吝啬是一种不正常的心态和行为。《三国志·魏志·曹洪传》曰:“始洪家富而性吝啬。”《颜氏家训·治家》曰:“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可见吝啬是一种有能力资助或帮助他人,却不肯付诸行动的行为。
吝啬之人都非常计较个人的得失,遇事总怕自己吃亏。他可以大慷公家之慨,对个人利益却丝毫不能让步。这种人总是高估人家低估自己,永不知足,因而也具有贪婪之心。吝啬之人非常看重自己的财富与利益,为了既得利益,可以六亲不认,甚至“老死不相往来”。对别人的苦楚显得冷漠无情,毫无怜悯之心,甚至落井下石。吝啬之人很少参与社会活动,也不关心周围的事物,“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他们不愿意帮助别人,因此很少有知心朋友,有了困难也就很难得到他人的帮助。
传说一只铁公鸡死后要求面见上帝。它愤懑地说:“下辈子我一定要做人。”
上帝笑着说:“你这个要求也不为过。”
随着上帝的一声吩咐,一群可爱的天使向铁公鸡走来,他们手中都拿着一把小镊子,接着就抓住铁公鸡,飞快地拔起它身上的毛来。一时间,铁公鸡痛得嗷嗷直叫,它不满地问上帝:“你刚才不是说我的要求不过分吗?为什么要这么折磨我?”
上帝仍然温和地笑着说:“你要变成人自然要先拔掉身上的毛!只有这样才能变成一个人,你要一毛不拔怎么能做人呢?”
做人不能成为一毛不拔的铁公鸡,应该大方一点,慷慨一点,该出手时就出手。
有一天,辛格和一个旅伴穿越高高的喜马拉雅山脉的某个山口,他们在雪地里艰难地走着。忽然,辛格看到前面雪地里有一个人躺在那里,看样子像是被冻僵了。辛格想停下来帮助那个人,但他的旅伴说:“我们现在想过这座雪山都已经很困难,如果再带上他这个累赘,我们就会丢掉自己的命。”听到这话以后,辛格觉得有点失望,但他不能丢下这个人,让他死在冰天雪地之中,于是他决定带这个人一起走。
当他的旅伴跟他告别时,辛格把那个人抱起来,放在自己背上。他使尽力气背着这个人往前走。渐渐地,辛格的体温使这个冻僵的身躯温暖起来——那人活过来了。
过了不久,那个人恢复了行动能力,于是两个人并肩前进。当他们赶上那个旅伴时,却发现他死了——是被冻死的。原来,辛格背着人走路加大了运动量,保持了自身的体温,和那个人一起抵御了寒冷。而他们的旅伴却冻死了。
帮助别人的同时,就是在帮助你自己。
帮助别人有技巧
有一种说法,叫做生活不需要技巧,讲的是人与人之间要以诚相待,不要怀着某种个人目的。因为一旦对方发现自己是被你利用的工具,即使你对他再好,也只能引起他对你的敌意,并拒绝和你继续保持关系。要获得真诚的友谊,就只能用爱心去和别人推心置腹地打交道。
帮助别人也离不开技巧。在具体的情景下,当你想帮助某个人时,你要注意具体方法,如何帮助他,才能使他真正得到你的帮助。一位残疾人坐在三轮车上上坡,但因坡度较大,他费了很大的劲也没上去。好心的你走上前,想帮助他,告诉他该怎样用力。你不知道,他此时最需要的,是你从后面推他一把,让他顺利通过这段道路。
帮助别人,要坚持不懈,不能一时风,一时雨,凭自己的兴致来做。也不要这也帮那也帮,不高兴的时候谁都不帮。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这是很难达到的。现代社会,在金钱的冲击下,很多人的一举一动都在考虑着自己的利益,偶尔帮助别人都很难,坚持不懈地帮助别人更是侈谈,这也是社会呼唤雷锋精神的真正原因。
人不是刺猬,难以合群。人是情感动物,需要彼此的互爱互助,切不可像自由市场做生意那样赤裸裸地一口一个“有事吗”“你帮了我的忙,下次我一定帮你”。忽视了感情的交流,会让人兴味索然,彼此的交情也维持不了多长时间。
勿以善小而不为
在我们身边,有人之所以生活得快乐、有意义、有满足感,是因为他懂得奉献,而不是处心积虑地想要占有。奉献给人一个实现自我的空间,因为他知道要努力工作,为社会服务,他知道要肩负一个帮助和安慰大众的使命。在那努力的目标之中,他发现了生活实现的空间。
一个人只要肯为别人奉献自我,他就会生活在快乐之中。如果一个人能够用爱心无偿地给予别人服务和帮助,他的生命一定闪烁着光彩,充满着喜悦和快乐。
有个国王,非常宠爱他的儿子。这位年轻的王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要什么有什么。可是,他从来没有开心地笑过一回,常常愁眉紧锁,郁郁寡欢。
有一天,一位魔术师走进王宫对国王说,他能让王子快乐起来。国王兴奋地说:“如果你能办成这件事,宫里的金银财宝随便你拿。”
魔术师带着王子进了一间密室,他用白色的东西在一张纸上涂了些笔画,然后交给王子,并嘱咐他点亮蜡烛,看纸上会出现什么。说完,魔术师走开了。
年轻的王子在烛光的映照下,看见那些白色的字迹化做美丽的绿色,变成这样几个字:“每天为别人做一件善事。”王子依此去做,不久,他果然成为一个快乐的少年。
曾获诺贝尔和平奖,受全世界敬仰的德兰修女,由于和英国平民王妃戴安娜的死期相近,所以有人将她们两人相提并论,但她们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类型。
德兰修女没有戴安娜王妃的风华绝代,她个子瘦小,相貌普通,却有一颗美丽的爱心。戴妃在医院里和艾滋病人握手,会有记者拍下照片刊登在报纸杂志上,让人歌颂她的爱心;可德兰却不知多少次在污秽、肮脏的街道拥抱那些患皮肤病、传染病,甚至周身流脓的垂死病人,把他们带回自己的住处,照顾他们,安葬他们,让人们享受她的奉献。
许多人一谈到德兰修女,都说她是个伟大的人,和她相比,自己实在太渺小了。可德兰修女却说:“我们都不是伟大的人,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来做生活中每一件平凡的事。”
德兰修女一生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她所做的,是每一个普普通通的人都有能力做到的事:照顾垂死的病人,为他们洗脚、抹身;当他们被别人践踏如尘的时候,还给他们做人的尊严,仅此而已。
《三国演义》中记载,刘备曾教导儿子刘禅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善良是一种巨大的力量,任何力量都不如善良的力量大。有的人能从钱包里掏钱出来送给别人,但他的心却冰冷漠然。用钱财表现出来的好心不仅不可靠,而且往往会带来负面影响。
或许,我们做人的境界还没有达到德兰修女那样的高度,但是我们如果常存乐善好施、成人之美的好心,这个世界又会减少多少忧伤和怨叹。
莫做自私的人
一个只知道向别人索取的人,其内心自私透顶。自私这个词语在我们做人的词典中不太受欢迎,经常被人们批判、谴责。
点燃别人的房子,煮熟自己的一个鸡蛋。这句英国俗语形象地刻画出自私者的丑态。
培根在《论自私》这篇文章中以蚂蚁喻人,对自私者进行了无情的讽刺和嘲弄。他说:“蚂蚁这种小动物替自己打算是很精明的,但对于一座花园,它却是一种很有害的生物。自私的人也如同蚂蚁,不过他们所危害的是社会。”
自私之心是万恶之源,贪婪、嫉妒、报复、吝啬、虚荣等不良心理从根本上讲都是自私的表现。自私之心,自古就有。战国时期,齐国有一美男子邹忌。一天另一美男子徐公来访,徐公走后,邹忌便分别问妻子、小妾和客人他与徐公哪个长得更英俊。三人都说邹忌长得更好看。邹忌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他认为她们不讲真话,是因为都有私心杂念,妻子是偏爱他,小妾是害怕他,客人是有求于他。所以《周书·周官》就提出“以公灭私”,孙中山先生也提出“天下为公”的主张。
自私的心理有其深层次性。首先,自私自利的人都是鼠目寸光者。他们所关心的永远是眼前的利益,他们所患的是利益上的近视症。因而当他们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时,永远是斤斤计较的,永远是争先恐后的,总是担心自己吃亏。而且还有这样一种奇怪的变态心理:若是争不上利益,那么就等于自己利益的失去,其内心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难以平衡。正因为有这样一种心态,所以自己无法享受的事,也绝不让他人享受。所以自私自利的人永远处理不好与他人的关系,永远将责任归于他人,而自己一点问题都没有。
其次,自私的人一般都很“小气”,都很吝啬,将自己的东西看得很重,你要是让这些人捐献一点东西去帮助他人,就像挖他心头之肉那样痛苦,而且,即便是作出了一些“义举”,也会赤裸裸地提出要他人回报的要求。他们希望自己“得到的”要大大多于自己“失去的”,人们经常将这些人称为“一毛不拔的铁公鸡”。
最后,自私的人一般都缺乏良心、同情心,缺乏一颗利他心。这类人永远是“只扫自己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永远只知道爱己,不知道爱人,不热衷于公益活动,路遇不平,虽然自己长得膀大腰圆,也不会拔刀相助。他人受难,这种人或变成铁石心肠,躲得远远的,一副爱莫能助的样子。所以自私自利者并没有真正的精神生活,有的自私自利者,尽管财产很富有,却是一名精神的贫困儿。
如果人人都变成彻头彻尾的自私者,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诚如吕坤所说:“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人人都利己,人人都自私,那么,人与人之间不是相爱,不是互助,而是充满了你争我夺,尔虞我诈,充满了相互损害,充满了猜疑、怨恨,人和人之间关系将会变成狼与狼的关系,人群和人群之间必将矛盾激化,社会与社会之间必将冲突扩张,国家与国家之间必将是战争,最后的结果必然是人类自身的毁灭。
决定之前先想想别人
萨克雷在《名利场》中这样形容自私的危害:“在一切使人格堕落的不道德的行为之中,自私是最可恨的、最可耻的。”私心盛者,可以灭公,可以灭天理,因而使人粗俗,使人卑鄙,使人缺乏同情心,使人充满物欲,使人道德低下,所以做人不能做自私的人。
这是关于越战结束后一个美国士兵的故事。
参加越战时的一个士兵,打完仗回到国内,在旧金山给父母打了一个电话:“爸爸,妈妈,我要回家了。但我有个小小的请求,希望你们能够答应。”
“你说,是什么?只要不过分我们就一定答应。”父亲在电话里说道。
“这样,我有一个战友,在越战时,我们很要好,我想把他带回家跟我们一起生活。”
“当然可以。”父亲回答道,“我们见到他会很高兴的。”
“但有件事我必须提前告诉您,就是我们在一次执行上级交给我们任务的时候,他不小心被地雷给炸伤了,他只剩下了一只胳膊和一条腿!”儿子又说道。
“听到这件事我感到很遗憾,孩子,也许我们可以帮他另找一个地方住下。”父亲用比较含蓄的口吻说道。
“不,我希望他和我们住在一起。”儿子坚持。
“孩子,”父亲说,“你不知道你在说些什么,这样一个残疾人将会给我们带来沉重的负担,我们不能让这种事干扰我们的生活。我想你还是快点回家来,把这个人给忘掉,他自己会找到活路的……”没等父亲说完,儿子就挂断了电话。
过了几天,他们接到旧金山警察局打来的一个电话,被告知,他们的儿子从高楼上坠地而死,警察局认为是自杀。悲痛欲绝的父母飞往旧金山,在停尸间里,他们惊愕地发现,他们的儿子只有一只胳膊和一条腿。
不要等到失去的时候才去后悔,那样的后悔有什么用呢?法国文学家雨果说:“最高的圣德便是为别人着想。”决定做什么事情之前先替他人想一想:对他人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带来什么样的不幸和痛苦,这样想得多了,自然能减少自己的自私行为,也将减少不少遗憾。
对方需要什么就给予什么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验:当你顺手给予别人一点小帮助时,就会发现彼此之间即刻流露出友爱和喜悦,感到心灵上的安慰和满足。这些情感似乎是在你对他给予帮助后,才引起的。虽然有些帮助只是举手之劳,自己也绝无任何居心,但是对方感激的笑容和会心的眼神,却深深地触及人性的光明层面。
给予,并不限于帮助,它包括思想与情感的共鸣,体谅和宽恕。给予别人某些帮助固然不容易,但给予心灵的共鸣,体谅和宽恕,则更为珍贵。给予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有形的帮助,包括金钱、劳动力和物质的无私奉献;另一种是无形的帮助,包括协助别人成长,给予体恤和宽容。在两者相比之下,后者比前者难得。毕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任何给予都必须是主动的心理状态。在公共汽车上,你给老幼病残孕让座,是你主动地引发恻隐之心,把关心投注于人,然后才产生给予的行为。越能主动帮助别人,就越能建立好的人际关系。主动地给予,表示一个人的热心,它容易化解人与人之间的寂寞与隔阂。
给予是没有条件的,有条件的给予就会变得丑态百出。为了讨好别人而表示笑容,固然也在表达亲切,但因为缺乏真诚,而变得生硬、勉强、令人厌恶。同样的,心中有所要求,才给予对方好处,这对于真正的人际关系,没有实质益处,因为它可能带来更多的渴求,变成贪婪的操纵。
给予透过行为而实现,无论给予的内容是什么,不外乎使用语言、姿势和表情等手段。因此给予的行为态度,会影响给予的内容和品质。古人云:不食嗟来之食。不礼貌、不尊重的赏赐,对方即使接受,也不会感激。因此,要注意平常的言行态度,因为它也是我们给予的一部分。
给予,不能只对人类,而应遍及大自然中各种生命现象。现代人谈保护动物,维护生态,古人称之为“众生平等”。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但是在人类自强以后开始征服自然并以征服者自居。殊不知人类在征服自然的同时却让自然惩罚了自己,真可谓玩火自焚。人类能善待大自然的一草一木,能够对大自然的生命现象给予维护,大自然也一样会给予回报。
任何事都有一定的收支。你付出了多少,才会收获多少,付出时不一定痛苦,收获时却一定快乐。付出、给予,这是我们立身成人之本。我们懂得付出,就永远有可以付出的资本;我们贪图索取,就永远有必须索取的企求。付出越多,收获越大;索取越多,收获越小。
给人方便,自己方便
一个人价值的实现,不能只顾及个人生命和利益的存在,并且,它也不由自己对自己的生存意义给予评判。个人不能离开他赖以生存的群体,不能离开由这么多群体所构成的社会;个人的生命价值是由他人、社会给予评判的。只有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个人的人生价值才能得以体现。因此,一个人在自己的人生征途中时刻不能脱离集体、社会;个人必须为大众、为社会承担责任,作出贡献,奉献自我。一个人只有超越自己生命狭小的圈子,而热心投入到社会之中,才有可能发挥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年冬天,年轻的哈默随一群同伴来到美国南加州一个名叫沃尔逊的小镇,在那里,他认识了善良的镇长杰克逊。正是这位镇长,对哈默后来的成功影响巨大。
那天,下着小雨,镇长门前花圃旁边的小路成了一片泥淖。于是行人就从花圃里穿过,弄得花圃一片狼藉。哈默不禁替镇长痛惜,于是不顾寒雨淋身,独自站在雨中看护花圃,让行人从泥淖中穿行。
这时外出半天的镇长满面微笑地挑回一担煤渣,从容地把它铺在泥淖里。结果,再也没有人从花圃里穿过了。镇长意味深长地对哈默说:“你看,给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我们这样做有什么不好?”
每个人的心都是一个花圃,每个人的人生之旅就好比花圃旁边的小路,而生活的天空不仅有风和日丽,也有风霜雪雨。那些在雨中前行的人们如果能有一条可以顺利通过的路,谁还愿意去践踏美丽的花圃,伤害善良的心灵呢?
后来,哈默通过艰苦奋斗成为美国石油大王。一天深夜,他在一家大酒店门口被黑人记者杰西克拦住,杰西克问了他一个最敏感的话题:“为什么前一阵子阁下对东欧国家的石油输出量减少了,而你最大对手的石油输出量却略有增加?这似乎与阁下现在的石油大王身份不符。”
哈默听了记者这个尖锐的问题,没有立即反驳他,而是平静地回答道:“给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那些想在竞争中出人头地的人如果知道,关照别人的需要只要一点点的理解与大度,却能赢来意想不到的收获,那他一定会后悔不迭。给人方便,是一种最有力量的方式,也是一条最好的路。”
有一篇叫《慷慨的农夫》的短文,说美国南部有个州,每年都举办南瓜品种大赛。一位经常获得头奖的农夫,获奖之后,毫不吝惜地将得奖的种子分送给街坊邻居。有人不解,问他为何如此慷慨,不怕别人的南瓜品种超过他吗?农夫回答:“我将种子分送给大家,方便大家,其实也就是方便我自己!”原来,邻居们种上了良种南瓜,就可以避免蜜蜂在传递花粉过程中,将邻近的较差的品种的花粉带给农夫的南瓜。这样,农夫就能专心致力于品种的改良。否则,他就要在防范外来花粉方面大费周折而疲于奔命。
农夫的这个回答是对“与人方便,自己方便”的最好注解。
一泓清潭慷慨给予了农田一脉清水,它自己就得到了注入一脉新水的机会,于是这泓清潭不腐,始终荡漾着澄澈和鲜活。一个树根慷慨给予了叶子以养分,而叶子却给了它阳光和氧气,于是这个树根越来越壮,越扎越深。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你在关键时刻帮人一把,别人也会在重要时刻助你一臂之力!当你把帮助的手热情地伸给别人,别人就给了我们成为天使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