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生活需要感恩,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以你的方式来生活
有人想为自己的假期定一个电视计划、一个戏剧计划和一个旅游计划……他想更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但是,如果速度比方向更重要的时候,不是很可笑吗?一边争分夺秒,一边却在大把大把地挥霍着岁月,甚至正在埋葬自己的梦想,这种做法难道不危险吗?这是因为他对于自己想要前进的方向考虑得太少的缘故。因为他不相信自己明天可以成为一个完全不同的人,做着与昨天和今天完全不同的事情。
我们的梦想和目标足以成为一种磁石,吸引万物和所有的人,使我们能逐渐将它变成现实。的确,这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可是每一位成功人士都有类似的经验。
但是仅仅偶尔做一做梦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将自己的目标纳入自己的思想中。我们必须不断地想着自己的目标,相信它能实现。这里有一个简单的窍门:我们想象着已经达到了自己的目标,这就是说,我们不光在思想上实现了它,并从感情上去享用它。
每当我们以这种方式将注意力集中在我们的梦想上的时候,我们就在现有的起点与我们想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每一次的想象都会加深我们的梦想成为现实的必然性,这种确信会转化为促成成果的实际行动。自信也会在此过程中得以加强,从而激励我们去寻找可行的方式和机会。
吉尔贝特·卡普兰在25岁的时候创办了自己的第一份杂志。他是一个完全醉心于工作的人,在15年的时间里,他把自己的杂志办成了发行量巨大的知名杂志之一。他几乎夜以继日地工作着。可是在他40岁的时候,他突然出售了自己的企业,出什么事了?
有一天,他听了马勒的第二交响曲,乐曲深深地吸引了他,唤醒了他内心深处沉睡已久的东西。更重要的原因是他认为应该重新演绎马勒的第二交响曲,他觉得缺了点什么,他听到的演奏不符合马勒的原意。
他出售了自己的企业,决定要成为一个指挥家。所有的专业人士都一致认为他的做法是一次希望渺茫的冒险。因为卡普兰在此之前从来没有做过指挥,也根本不会演奏任何乐器。一个甚至连乐谱都读不懂的经理——40岁——当指挥,这简直可笑极了。可是,这些批评意见动摇不了卡普兰的决心,他甚至将目标定得更高了:他要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演绎马勒的作品。
然后他就开始学习,他向最优秀的指挥家求教。他请了老师,不断地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只过了两年,他的梦想就成为了现实。1996年,吉尔贝特·卡普兰就演奏了美国最成功的古典作品集,在同一年里,他作为一名受人仰慕的指挥家出席了萨尔茨堡音乐节的开幕式。
诺曼·文森特·皮尔一针见血地说:“大多数人不愿意相信他们本身具备着所有可以让梦想成真的素质。因此,他们试着满足于那些与他们不相配的东西。”本杰明·迪斯雷里也说过:“对于那些为了实现自己的誓言甚至不惜拿生命去冒险的人来说,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摧毁他们的意志。”
为什么有的人能让别人为自己工作而另一些人却甘愿为别人卖力呢?区别就在于我们追求自己梦想的程度。当两个人相遇的时候,通常那个作出了真正的决策,并竭尽全力要实现自己的目标的人总是能最终影响另一个人,而且或多或少地让他跟随自己的脚步前进。我们将梦想抓得越紧,我们就会越坚强,连上天都似乎在以一种神秘的方式帮助那些目标明确的人。
生命中没有比实现自己的梦想更让人满足的事情了。从另一方面说,世界上也没有比背叛并最终放弃自己的梦想更令人沮丧的事情了。
聪明的年轻人总是每隔一段时间就停下来问自己:“我是在体验我的梦想,还是在畏惧不前?”他们知道,他们作为自己生活的设计师,可以创造自己梦想中的未来。他们为自己规划与自己匹配的生活蓝图,他们懂得,过去以及现在都不等同于未来。即使手中握有的始终是同样的画笔,我们也能每时每刻描绘出一幅新的画卷。但丁说过:“熊熊烈火是从微弱的火苗中产生的。”
你要以你的方式来生活。就像弗兰克·西纳特拉在歌中唱到的那样:“更多、甚至更多的,是我以自己的方式来行事。”西纳特拉先生是这样生活的,也是这样辞世的。因此,美国总统在他的葬礼上说道:“他以自己的方式而行事。”
做人智慧
我们有这样的选择:要么我们实现自己的梦想,要么我们帮助他人实现他们的梦想。人的一生太短暂,不能碌碌无为。
用积极心态热爱生活
心理学中曾经有过这样的实验:实验的内容是看一张一群青少年正在沼泽地区挖地的图片。一位实验对象在心情愉悦时对这张图片是这样描述的:“看来一切都很有趣,这使我想起了夏天,在大自然中劳动,是生命的真正享受,是一种无法比拟的快乐,在泥沼中挖土、种植,然后看着植物发育成长,是对劳动者至高无上的奖赏。”
还是这张图片,还是这位实验对象,在他情绪忧郁的时候,他这样描述道:“生活真是一场无休止的苦役。这么小的孩子就要承担如此又脏又重的体力活,这个世界没有一点人情味,他们的家长,我们的社会干什么去了?这样年龄的孩子显然还有更有趣的事情可做。这真是一片可怕的黑色土地。”
还是这张图片,还是这位实验对象,在他情绪焦虑的时候,他这样描述道:“我真担心,这些孩子会弄伤他们的手脚,这种活应该让年纪大一些的人去干。一旦发生意外,真不知道会酿成怎样的悲剧。瞧,你看旁边沼泽地的水恐怕不浅吧,万一孩子不小心滑下去……”
同样一个人,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对同样一项事物,竟然有如此不同的反应,真是耐人寻味。其实,事物还是那个事物,所不同的只是情绪和心态而已。由此说来,环境的意义不在于环境本身,而在于我们对环境的解读和理解。
在很多情形下,只要稍微调整一下我们的心态、我们的视点,使它处于良好的状态,我们就可以获得一个全新的环境感受。
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却往往造成巨大的不同。很小的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不同就是成功和失败。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一些人抱怨自己所处的环境没有为他的成功创造必要的条件。其实,环境对于人们的影响往往不在于环境的自身,而在于我们对环境的看法。我们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我们;我们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我们。
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长期以来,我们已习惯于认为是环境制约了我们。其实,真正制约我们的并非是环境,而是我们的心态。在通往成功的路上,能否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直接影响着你对周围事物的理解。
心态的不同、情绪的不同会直接影响一个人对事物的认识。不同的人对同样事物有截然不同的认识和反应。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心态下对相同事物的认识和反应也有迥然不同的情况。
事实上,心态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人生的成败。心态可分为积极心态和消极心态。积极心态能发挥潜能,吸引财富、成功、快乐和健康;消极心态则排斥这些东西,夺走生活中的一切,使人终身陷在谷底,即使爬到了巅峰,也会被它拖下来。
积极心态的特点是信心、希望、诚实、爱心和踏实;消极心态的特点是悲观、失望、自卑、虚伪和欺骗。
麦克是一个汽车行的经理,这家店是20家连锁店中的一个,生意相当兴隆,而且员工都热情高涨,对他们自己的工作表示骄傲。
但是麦克来此之前,情形并非如此,那时,员工们已经厌倦了这里的工作,甚至认为这里的工作枯燥至极,公司中有些人已打算辞职,可是麦克却用自己昂扬的精神状态感染了他们,让他们重新快乐地工作起来。
麦克每天第一个到达公司,微笑着向陆续到来的员工打招呼,把自己的工作一一排列在日程表上,他创立了与顾客联谊的员工讨论会,时常把自己的假期向后推迟。总之,他尽他一切的热情努力为公司工作。
在他的影响下,整个公司变得积极上进,业绩稳步上升,他的精神改变了周围的一切,老板因此决定把他的工作方式向其他连锁店推广。
那些每天精神饱满地去迎接工作的挑战,以积极的心态去发挥自己才能的人,都能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
做人智慧
心态是一种世界上最神奇的力量,带着爱、希望和鼓励的积极心态往往能将一个人提升到更高的境界;反之,带着失望、怨恨和悲观的消极心态则能毁灭一个人。因此,我们一定要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
生活的一切取决于自己
英国作家萨克雷有句名言:“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如果我们心情豁达、乐观,我们就能够看到生活中光明的一面,即使在漆黑的夜晚,我们也知道星星仍在闪烁。
一个心境健康的人,就会思想高洁,行为正派,就能自觉而坚决地摒弃肮脏的想法,不与邪恶者为伍。我们既可能坚持错误、执迷不悟,也可能相反,这都取决于我们自己。这个世界是我们自己创造的,因此,它属于我们每一个人,而真正拥有这个世界的人,是那些热爱生活、拥有快乐的人。也就是说,那些真正拥有快乐的人才会真正拥有这个世界。性格对于一个人的生活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性格好的人总能看到生活中好的东西,对于这种人来说,根本就不存在什么令人伤心欲绝的痛苦,因为他们即便在灾难和痛苦之中也能找到心灵的慰藉,正如在最黑暗的天空中心灵总能或多或少地看见一丝亮光一样。尽管天上看不到太阳,重重乌云布满了天空,但他们还是知道太阳仍在乌云上,太阳的光线终究会照到大地上来。
这种使人愉悦的性格不会遭人嫉妒。具有这种性格的人,他们的眼里总是闪烁着愉快的光芒,他们总显得欢快、达观、朝气蓬勃。他们的心中总是充满阳光。当然,他们也会有精神痛苦、心烦意躁的时候,但他们不同于别人的就是他们总是愉快地接受这种痛苦,没有抱怨,没有忧伤,更不会为此而浪费自己宝贵的精力,而是拾起生命道路上的花朵,奋勇前行。
具有乐观、豁达性格的人,无论在什么时候,他们都感到光明、美丽和快乐的生活就在身边。他们眼睛里流露出来的光彩使整个世界都流光溢彩。在这种光彩之下,寒冷会变成温暖,痛苦会变成舒适。这种性格使智慧更加熠熠生辉,使美丽更加迷人灿烂。那种生性忧郁、悲观的人,永远看不到生活中的七彩阳光,春日的鲜花在他们的眼里也顿时失去了娇艳,黎明的鸟鸣变成了令人烦躁的噪音,无限美好的蓝天、五彩纷呈的大地都像灰色的布幔。在他们眼里,世界仅仅是令人厌倦的、没有生命和没有灵魂的苍茫空白。
尽管愉快的性格主要是天生的,但正如其他生活习惯一样,这种性格也可以通过训练和培养来获得或得到加强。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充分地享受生活,也可能根本就无法懂得生活的乐趣,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是快乐还是痛苦。我们究竟是经常看到生活中光明的一面还是黑暗的一面,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对生活的态度。任何人的生活都是两面的,问题在于我们自己怎么看待。
聪明的人往往能在烦恼的环境中能够寻找快乐。因烦恼本身是一种对已成事实的盲目的、无用的怨恨和抱憾,除了给自己心灵一种自我折磨外,没有任何的积极意义。为了不让烦恼缠身,最有效的方法是正视现实,摒弃那些引起你烦恼不安的幻想。世界上不存在你完全满意的工作、配偶和娱乐场地,不要为寻找尽善尽美的道路而挣扎。实际上,并不是所有在生活中遭受磨难的人,精神上都会烦恼不堪。相信很多人对生活的磨难,不幸的遭遇,往往是付之一笑,看得很淡;倒是那些平时生活安逸平静、轻松舒适的人,稍微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便会大惊小怪起来,引起深深的烦恼。这说明,情绪上的烦恼与生活中的不幸并没有必然的联系。生活中常碰到的一些不如意的事情,这仅仅是可能引起烦恼的外部原因之一,烦恼情绪的真正病源,应当从烦恼者的内心去寻找。大部分终日烦恼的人,实际上并不是遭到了多大的个人不幸,而是在自己的内心素质和对生活的认识上,存在着某种缺陷。因此,当受到烦恼情绪袭扰的时候,就应当问一问自己为什么会烦恼,从内在素质方面找一找烦恼的原因,学会从心理上去适应你周围的环境。
不管你生活中有哪些不幸和挫折,你都应以欢悦的态度微笑着对待生活。下面介绍几条原则,只要你反复地认真试行,就可能减轻或者消除你的烦恼。
要朝好的方向想。有时,人们变得焦躁不安是由于碰到自己所无法控制的局面。此时,你应承认现实,然后设法创造条件,使之向着有利的方向转化。此外,还可以把思路转向别的什么事上,诸如回忆一段令人愉快的往事。
不要把眼睛盯在“伤口”上。如果某些烦恼的事已经发生,你就应正视它,并努力寻找解决的办法。如果这件事已经过去,那就抛弃它,不要把它留在记忆里,尤其是别人对你的不友好态度,千万不要念念不忘,更不要说:“我总是被人曲解和欺负。”当然,有些不顺心的事,适当地向亲人或朋友吐露,可以减轻烦恼造成的压力,这样心情会好受一些。
放弃不切合实际的希望。做事情总要按实际情况循序渐进,不要总想一口吃个胖子。有人为金钱、权力、荣誉奋斗,可是,这类东西你获得越多,你的欲望也就会越大。这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一个人发财、出名似乎是一下子的事情,而实际上并不然。因此,你应在怀着远大抱负和理想的同时,随时树立短期目标,一步步地实现你的理想。
要意识到自己是幸福的。有些想不开的人,在烦恼袭来时,总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不幸的人,谁都比自己强。其实,事情并不完全是这样,也许你在某方面是不幸的,在其他方面依然是很幸运的。如上帝把某人塑造成矮子,但却给他一个十分聪颖的大脑。请记住一句风趣的话:“我在遇到没有双足的人之前,一直为自己没有鞋而感到不幸。”生活就是这样捉弄人,但又充满着幽默,想到这些,你也许会感到轻松和愉快。
做人智慧
怎样去审视生活?我们完全可以运用自己的意志力量来做出正确的选择,养成乐观、快乐的性格,而不是相反。乐观、豁达的性格有助于我们看到生活中光明的一面,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候也能让我们看到光明。
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面对生活
“积极主动”这个词在关于管理的论文、书籍中十分常见,这个词的意思不仅仅是采取主动,它还有一种更深一层的意思——作为人类,我们应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凡是积极主动的人都十分熟悉“责任心”这一词,他们并不把自己的行为归因于环境、条件或条件反射。他们的行为是他们根据价值而进行有意识选择的产物,而不是他们根据感觉受条件支配的产物。
正如埃莉诺·罗斯福所说:“没有一个人能不经你同意就伤害你。”著名的政治家甘地也说过:“如果我们不把自己的自尊给他们,他们是夺不走我们的自尊的。”我们有些人总是心甘情愿地容忍我们的遭遇,我们总是认同我们的遭遇对自己造成的伤害,并且这种伤害远远超过我们最初的遭遇。
有人曾说,人的一生有三种价值:一是经验价值,即我们每天所发生的情况;二是创造价值,即我们使之产生的情况;三是态度价值,即我们在诸如病入膏肓之类的困难境况下作出的反应。这三种价值中,最高的价值应该是态度价值,换言之,最事关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对我们在生活中经历到的事情作出反应。
许多人每天总是等待发生什么事情,或等待他人来关心自己。但那些最终找到好工作的人都是积极主动的人,他们本身就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他们积极主动,按照正确的原理,需要做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来把事情办成。
积极主动是人的本性之一,虽然积极主动的精神可能处于沉睡状态,但是这种精神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身心之中。行事主动的人和缺乏主动的人之间的区别确实是白昼和黑夜之别。那么,一个消极被动的人会对此说些什么呢?他也许会说:“哎哟!得啦,面对现实吧。你这种积极的想法和自我振作的态度也就到此为止了,迟早你也会不得不面对现实。”
积极主动,还需要表现在爱他人、爱周围的世界。“爱”是个动词,消极被动的人使它成为一种感情,而积极主动的人使“爱”成为一种行为。爱是你做的某件事情:你做出牺牲,献出自我,像一位母亲怀胎十月顺利生下孩子那样,如果你要研究“爱”,就去研究那些为别人牺牲的人,那些甚至为不爱的人牺牲的人。
有一种办法能让我们更好地意识到自己是否积极主动。那就是看看我们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何处。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充满着许多担心——我们的健康、爱情、孩子、工作中的问题、国家的债务、核战争。因此,我们可以创立一个“担心圈”。
在我们查看自己的担心圈里的那些事情时,有些事情显然是我们无法进行实际控制的,而另一些事情,我们能够做些工作。我们可以找出后一部分事情中的那些担心,把它们划在较小的影响圈内。
积极主动的人把他们的努力集中在影响圈内。他们在自己能做到的事情上努力,他们的能量充满了积极因素,逐渐扩大和放大,致使他们的影响圈增大。另一方面,消极被动的人把他们的努力集中在担心圈,他们集中于别人的缺点、周围环境中的问题和他们不能控制的境况,由此导致他们作出责怪和指责的态度,说出消极被动的语言,增加受骗受害的情绪。
一般来讲,我们遇到的问题不超出于以下三个领域:一是能直接控制的(涉及自己的行为的问题);二是能间接控制的(涉及别人的行为的问题);三是不能控制的(我们无能为力的问题,例如我们的过去或环境决定的现实)。能直接控制的问题通过改变我们的习惯来解决,它们显然在我们的影响圈内。积极主动的方法就是在我们目前的影响圈内解决所有这三种问题。
在每天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活动中,我们应发展自己积极主动的能力,去处理那些不平常的生活压力。如我们如何作出承诺并信守承诺,我们如何处理交通堵塞,我们如何对待一个发火的顾客或生气的女友。你可以在一段时期内坚持试验一下积极主动的原则。就是试一试,看看发生什么情况。作出小小的承诺并信守这个承诺。
在你的婚姻、你的家庭、你的工作中试一试。不要为别人的缺点争辩。不要为你自己争辩。在你犯错以后,立即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并从中吸取教训。不要染上怪罪别人、指责别人的习气。在你能控制的事情上作出努力,主动在自己身上、在如何努力上下功夫。
做人智慧
不要用谴责的眼光而应用同情的眼光去看待别人的缺点。问题不在于别人没有干什么事或别人应该干什么事。问题在于你自己选择对情况作出什么反应,你应该干些什么。如果你开始想问题“摆在那里”,那就别再往下想。这种思想本身就是问题。
幸福是一种很简单的心态
生活快乐与否完全是由思想塑造的,完全取决于我们个人对人、事、物的看法。如果我们想的都是快乐的,我们就能快乐;如果我们想的都是悲观的,我们就会悲伤;如果我们想到一些可怕的情况,我们就会感到恐惧;如果我们想到的是不好的念头,恐怕就不会安心;如果我们想的全是失败,我们就会失败;如果我们沉浸在自怜里,旁人也都会可怜我们。也许有人会说,这么说是不是告诉我们:对于所有的困难都应该用盲目的乐观态度去看待呢?
问题并不是这么简单,其实我们大家都要以正确的态度来看待生活。换句话说,我们必须关切自我的问题,但不是忧虑。关切和忧虑之间的分别是什么呢?让我们再说明白一点。当我们要通过交通拥挤的道路时,就会很注意自己周围的情况——而不是无故的自我忧虑。关心的意思就是要了解问题出在哪里,然后镇定地加以解决。
美国著名导演罗维尔·汤马斯雇用几名助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用影片记录了劳伦斯和他那支多姿多彩的阿拉伯军队,也记录了艾伦贝征服各地的经过。他那个穿插在电影中的演讲——“巴勒斯坦的艾伦贝与阿拉伯的劳伦斯”,在伦敦和全世界引起了极大轰动。伦敦的戏剧节因此顺延了六个礼拜,还安排他在卡文花园皇家影院演讲这些冒险故事,并放映他的影片。他在伦敦声名大噪,又游历了好几个国家。后来,他筹备了两年的时间,准备拍摄一部在印度和阿富汗生活的纪录片。但是一连串的时运不济使得他彻底破产了。
从那时起,他不得不到街口的小餐馆去吃廉价的食物。要不是一位知名的画家——詹姆士·麦克贝借钱给他,他甚至连那点粗陋的食物也吃不到。当汤马斯面临庞大的债务而感到极度失望的时候,他很清楚自己目前的处境,可是他却不忧虑。他知道,如果他被霉运弄得垂头丧气的话,那么他在人们眼里就变得一文不值了,尤其是他的债权人。
所以,他每天早上出去办事之前,都会买一朵花插在衣襟上,昂首阔步地走在牛津街上。积极而勇敢的生活态度使他没有被挫折击倒。对他而言,挫折是整个人生训练的一部分——是攀登高峰所必须经过的训练。
我们的精神状态对我们的身体和力量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影响。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哈德飞在他的著作《力量心理学》里,对这件事有着惊人的说明。他写道:“我请来三个人,用来实验心理对生理的影响,我们以握力计来度量,要他们在三种不同的情况下,尽全力抓紧握力计。在一般的清醒状态下,他们的平均握力是101磅。第二次实验将他们催眠,并告诉他们,他们非常的虚弱。结果他们的平均握力只有29磅——还不到他们正常力量的1/3。吃饭后再让这些人做第三次的实验:告诉他们说他们非常强壮,结果他们的握力平均达到142磅。可见当他们在思想里很肯定自己有力量之后,他们的力量就增加了将近50%。”这就是令我们难以置信的心理力量。
有一件发生在美国内战期间的真实事例。故事的主人翁就是信仰疗法的创始人玛丽·贝克·艾迪。曾有一段时间她认为生命中只有疾病、愁苦和不幸。她的第一任丈夫在他们婚后不久便去世了,她的第二任丈夫又抛弃她,和一个有夫之妇私奔。她只有一个儿子,却由于贫病交加,使她不得不在儿子8岁那年就把他送给别人抚养。
她生命的转折点,是发生在麻省安理市的一件事。有一天很冷,她走路时不小心滑倒了,摔倒在结冰的河上,昏了过去。由于她的脊椎受到了伤害,使她不停地痉挛,甚至连医生也认为她活不久了。医生们说:即使奇迹出现,她也无法再行走了。躺在一张看来像是送终的床上,艾迪翻开她的《圣经》。她读到马太福音里的句子:有人用担架抬着一个瘸子到耶稣跟前,耶稣就对瘸子说,小子,放心吧,你的罪被赦免了。起来,拿你的被褥回家去吧!而那人就站起来,回家去了。
她发觉耶稣的这几句话使她产生了一种力量,一种能够赐给她的力量。她立刻下床,开始行走。艾迪说:“这种经验就像引发牛顿灵感的那个苹果一样,使我发现怎样才能让自己好起来,以及怎样使别人也能做到这一点。我可以很有信心地说,一切的原因就在你的思想,而一切的影响力都是内心的思想。”
我们深信我们内心的平静,乃是由生活所得到的快乐,并不在于我们在哪里,我们有什么,这与外在的条件并没有任何关系。思想的运用和思想本身,能把地狱造成天堂,也能把天堂造成地狱。拿破仑和海伦·凯勒就是这句话的最好例证。拿破仑拥有一般人所追求的一切——荣耀、权力、财富,却对圣海莲娜说:“我这一生从来没有一天是快乐的。”而海伦·凯勒——又瞎、又聋、又哑,却表示:“我发现生活是这样的美好!”
爱默生在他那篇叫做《自信》的文章里这样结尾:一次政治上的胜利,收入的增加,病体的康复,或是久别好友的归来,或其他纯粹外在的事物,能提高你的兴致,让你觉得你眼前的日子是多么美好。千万不要去相信它,事情绝不会是这样的。除了我们自己以外,没有别的人能带给我们平静。
蒙坦,这位法国伟大的哲学家,有句话是他生活中的座右铭:“一个人因发生的事情所受到的伤害,不及因他对发生事情所拥有的意见来得深。”当我们被各种烦恼困扰着,整个人精神紧张不堪时,我们应该明确地告诉自己,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意志力,改变我们的心境。
威廉·詹姆斯是实用心理学方面的权威,他曾经发表这样的理论:“行动似乎是随着感觉而来,可是实际上,行动和感觉是同时发生的。如果使我们意志力控制下的行动规律化,也能够间接地使不在意志力控制下的感觉规律化。”他这段话的意思是:我们不能单凭下定决心就能改变我们的情感,可是我们可以变化我们的动作,而当我们变化动作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地改变了我们的感觉。接着,他解释说:“如果你感到不快乐,那么唯一能找到快乐的方法就是振奋精神,使行动和言辞好像已经感觉到快乐的样子。”
这种简单的办法是不是有用呢?我们不妨自己试一试:使我们的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来,挺起胸膛,好好地深吸一口气,然后哼唱一首歌。我们会很快地发现威廉·詹姆斯所说的是什么意思了——也就是说,我们的行为能够显出我们快乐的时候,我们就不会再忧虑和颓丧下去了。
做人智慧
如果让自己开心就能够创造出快乐,那又为什么我们要让自己和我们身边的人难过呢?
平静的生活是一种福气
钱钟书先生把婚姻比围城,城里的人往外挤,城外的人往里挤。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身居繁华都市的人,往往追求寂寞平静的田园生活;而身在森林竹海的乡人,却又很是向往灯红酒绿的都市生活。
其实,平静是福,真正生活在喧嚣吵闹的都市中的人们,可能更懂得平静的弥足珍贵。与平静的生活相比,追逐名利的生活是多么不值得一提。
心灵的平静是智慧美丽的珍宝,它来自于长期、耐心的自我控制。心灵的安宁意味着一种成熟的经历以及对于事物规律的不同寻常的了解。
人人向往平静,然而,生活的海洋里因为有名誉、金钱、房子等各种诱惑在“兴风作浪”而难得宁静。许多人整日被自己的欲望所驱使,好像胸中燃烧着熊熊烈火一样。一旦受到挫折,一旦得不到满足,便好似掉入寒冷的冰窖中一般。生命如此大喜大悲,哪里有平静可言?人们因为毫无节制的狂热而骚动不安,因为对欲望不加控制而浮沉波动。只有明智之人,才能够控制和引导自己的思想与行为,才能够控制心灵所经历的风风雨雨。
是的,环境影响心态,快节奏的生活,无节制的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以及令人难以承受的噪声等等都让人难以平静,环境的搅拌机随时都在把人们心中的平静撕个粉碎,让人遭受浮躁、烦恼之苦。然而,生命本身是宁静的,只有内心不为外物所惑,不为环境所扰,才能做到像陶渊明那样身在闹市而无车马之喧,而有了所谓的“心远地自偏”。
一个人如果能丢开杂念,就能在喧闹的环境中体会到内心的平静。
有一个小和尚,每次坐禅时都觉得有一只大蜘蛛在他眼前织网,无论怎么赶都不走,他只好求助于师父。师父就让他坐禅时拿一支笔,等蜘蛛来了就在它身上画个记号,看它来自何方。小和尚照师父交代的去做,当蜘蛛来时他就在它身上画了个圆圈,蜘蛛走后,他便安然入定了。
当小和尚做完功一看,却发现那个圆圈在自己的肚子上。原来困扰小和尚的不是蜘蛛,而是他自己,蜘蛛就在他心里,因为他心不静,所以才感到难以入定,正像佛家所说:“心地不空,不空所以不灵。”
平静是一种心态,是生命盛开的鲜花,是灵魂成熟的果实。追求平静者,便能心胸开阔,不被诱惑,坦荡自然。
做人智慧
平静是一种幸福,它和智慧一样宝贵,其价值胜于黄金。真正的平静是心理的平衡,是心灵的安静,是稳定的情绪。
感恩决定生活质量
人人都有各自的不足和无奈,尤其是现代都市的员工们。全球城市生存质量调查委员会对中国50个大中城市做过调查,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中国员工们几乎都生活在劳苦、抱怨和高压力之中。中国员工生存生活指数在全球排名第45位。这一机构对中国员工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出中国员工并不是因为贫困而烦恼,而是因为如下主要原因导致心烦意乱:嫉妒别人、工作压力太大、不被认同、认为别人不给机会等。对30项调查指数研究分析,中国员工最缺的不是能力,不是技巧,而是心态和品德,是严重缺乏感恩之心。
欲望被过度地放大,员工眼中时时刻刻都在用一杆秤对外界进行度量,这人几斤几两,那人能否给我带来利益,今天进了多少账……归根结底,满脑子都是索取。这个过度膨胀的索取能实现么?显然不可能。于是就出现了佛家讲的求不得之苦、烦恼炽盛苦、怨嗔悲苦。
为什么我们很难“入静”?这恰恰说明了我们处在一个物欲社会的现实中。每个人都被功、名、利、碌所困扰,目的性太强,神经时刻处于一种紧绷的状态。我们太执着于财富、名利这些外在的东西,却不明白“万物互阴而抱阳,有无相生,绵绵不绝”的道理。人只有心绪像秋水一般清澈,这样才能发现人性的本源。人只有在淡泊中,内心才会像平静的湖水一般谦虚和谐。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套为人处世的方法,都有些值得炫耀的成绩及所谓的“行事秘诀”。但往往正是受到这些东西的羁绊而不能接受外在风格迥异的新生事物,或者潜意识里产生了抵触情绪。要摒弃杂念,就要忘掉一切,“倒掉肚子里的半杯水”,就要拥有感恩之心,就要拥有一种超然的归零的思维方式,让自己像初生婴儿一样面对新生的事物,这时,我们才有生命力,才能走出发展的瓶颈,达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由此观之,一个人的生活质量主要是由他的思维品德决定的。日进千金的员工可能还不满足现状,而日进10元钱的乞丐也许就心满意足。一个人的财富和生活质量的高低绝不会超过他的思维品德。因为思维品德决定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决定一个人的表达能力和行动执行力。
宇宙是一个施恩报恩的感恩循环体系。宇宙精神教给人类的最佳思维品质就是感恩。一个员工只有懂得了感恩,他才会敞开冰封的胸膛,才会接受阳光的照耀,才会走出狭隘的偏执,才会以大海般宽广的胸怀接纳一切,才会看到世界如此博大,如此神奇。一个毫无感恩之心的员工是很难理解这一点的。甚至他还会认为,感恩是老板故意设置的愚弄员工的文化手段之一。如果员工这么认为那就大错特错。
一个员工只有学会了感恩,他才会懂得在什么时候要谦让、要低调、要理解、要主动,他才会真正融入团队。否则,他将成为团队的负担和拖累。感恩绝不是老板愚弄职工的手段,而是人生追求高品质生活必备的一种素质,一种能力,一种博大的胸怀。一个人拥有了感恩之心,那么,他就会工作顺利、朋友拥戴、家庭和睦、心情欢愉,就会真正过上幸福的生活,就会成为一个真正富足的人。你只要看看那些毫无感恩之心的人的脸色和眼神,你就知道他活得有多累,活得有多艰辛。
感恩是心灵成长的需求。如果一个人紧锁心门,外界的一丝阳光都照不进去,那么,天长日久,他的心灵就会萎缩,就会更加孤寂。人都是相对的弱者,人只有彼此依靠,才会相互取暖,才会一路奋进,才会进一步锻造出坚强的灵魂。另外,世界给予我们的实在太多,而我们回报给世界的,却少之又少。我们都对世界欠了一笔巨大的心债,然而我们却利用了世界的慷慨,至今仍继续索取而拒绝偿还。为此,难道我们不应感觉到于心不安或心怀内疚吗?
感恩是生活富足的需求。一个人的财富决不会超出他的思维格局。一个人的快乐决不会超出他的思维品质。人是为追求快乐而生,不是为痛苦而来。生活得有品质有品位有品德,才是第一追求目标。拥有感恩之心,你就会生活得更好。你眼中就不再看不惯的同事和领导了,就会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人和事,就会由衷地包容他人的缺点,就会因此而理解他人的所作所为。
另外,感恩不只是一种对于生命馈赠的欣喜,感恩也不只是一种对于这一馈赠所给予的言辞的回馈。感恩乃是用我们赤子般纯洁无瑕的心,去领受那付出背后的艰辛、期冀、关爱和温情。感恩是茫茫天地间宇宙大爱的传承,感恩是宇宙中生命与生命相联系的见证。你去看生活中那些狡诈的人、钩心斗角的人、人缘关系紧张的人、业绩太差的人、借口不断的人、挖苦别人的人……都一定是毫无感恩之心的人。
做人智慧
感恩是一种对生命恩赐的领略,一种对于发现生活美的智慧;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情趣;感恩是一种人生境界,是一种对现在拥有的在意,更是一种对有限生命的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