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维与写作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关键点2 拥有“问题思维”,就能提出好论点

那些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内心的牵挂、胸中的郁结,就是论点的种子。如果不说出来,总有一天会消失。想要提出论点,就要善于思考。

先有问题,后有论点

我们先准备一个工具,让大脑转动起来。思考的工具就是以“?”这个形式出现的。对,就是“问题”。

自己先提出“问题”,然后再给出“答案”。进而在解决原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问题→回答→问题→回答”一直不断循环往复,就能打开思路。

突然把一个大问题抛给让你立刻回答,或多或少都会产生抗拒心理。一般遇到这种情况,为了方便我们思考,就要先把一个“大问题”拆分成若干个“小问题”。一开始可能想不出好问题,积少成多,熟能生巧,慢慢就会了。一边筛选“问题”,一边整理思路,通过不断地自问自答,把问题逐个击破。如果坚持不懈地重复进行下去,就会得到你想要的答案。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你的“论点”。我们来举个例子。

通过“问题”引出论点——案例研究

员工A先生作为技术人员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在所属的部门也得到了很高的评价。A先生被公司领导看好,于是被调去了新工厂,调走前领导下达了内部指示让他当技术总监。

但是,新厂长却说:“没听说过这件事,我们已经决定技术总监人选了。”于是A先生去找人事部的负责人商量,却得到了这样的回答:“调动时的通知只是临时决定的,最终决定权在新厂长手里。”

但是,这个即将上任的技术总监,是从别的公司跳槽过来的,资历远远不如自己,业绩那更是比不了。个人获奖情况也好,公司内部考核也好,能力孰高孰低,只要看了资料,就一目了然。但是这位新厂长好像并没有仔细阅读过员工的简历。A先生心想:“可恶,为什么不好好看下属的简历!”

怀着满腔怒火,A先生决定给人事部部长写一封抗议书。“我工作经验丰富,个人能力又强,却得不到重用,该怎么办?”“人事怎么回事?是怎么安排的?”人在气头上,他无数次写了又擦,擦了又写,怎么也表达不出来自己真正想说的意思。他决定先“冷静下来好好想想”。

于是,A先生想了想自己到底想说什么。现在的问题就是,“针对人事调动的不合理,自己想跟领导反映什么?”

类似这种问题很难马上就回答出来。因此,在思考问题之前,我们要先把这个“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把能想到的都写下来。

①想向谁提意见?

②自己为什么生气?

③没有进行适当的人事安排的原因是什么?

④是谁的错?

⑤有能帮助我的人吗?

⑥得到什么样的结果自己才能满意?

⑦过去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

在这之中,我们按高低排序选出3个最重要的问题。

①得到什么样的结果自己才能满意?

②没有进行适当的人事安排的原因是什么?

③想向谁提意见?

然后,针对以上三个问题,反复自问自答,直到想清楚为止。当然,没有什么硬性规定,总之先试着做吧。

问题1:得到什么样的结果自己才能满意?

想让做错的人认识到错误。

做错的人是谁?

不看人事资料就随便任命的新厂长;

把人事调动权力全权委托给一个人的人事制度;

允许这种制度存在的公司。

认识到错误是指什么?

希望他能承认错误并向我道歉。

并且希望公司今后能出台一项能够公平公正地

反映员工资历和业绩的评价制度。

什么时候?为了谁?

为了自己,也为了今后和自己有同样遭遇的人。

希望能早日实现。如果可以的话,现在、立刻、马上。

为什么想要为了自己立刻实现呢?

客观来看,自己在员工之中业务能力最强,最适合当领导。

让全公司的人都知道,最有能力胜任这个职位的人是我。

那么,怎样才能满意呢?

以新工厂为起点,担任技术总监。

答案:请一定要让我担任技术总监。

表面上看,好像绕了很大一圈,但每当思维出现混乱的时候,就会出现这样的笑话。

最先应该解决的问题不是谴责新厂长,也不是完善人事制度,而是自己想当领导这件事。于是就有了下面的“问题”。

问题2:没有进行适当的人事安排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新厂长没有看人事资料。

为什么没有看?

保守估计,新工厂的员工,

包括在当地招聘的新人在内大概有200人。

也许是因为厂长太忙了没工夫看。

如何解决?

虽然不知道能不能解决,但是如果能够把自己的人生阅历准确地

传达给对方,也是值得的。

答案:让厂长知道自己的人生阅历。

问题3:想向谁提意见?

能提醒新厂长,权力更大的人。

向法院申诉怎么样?

申诉通过的话,新厂长会重新任命,

但是一旦走法律程序肯定会伤感情;

申诉没有通过的话,任免结果不会有任何改变。

我觉得通过的概率不大。

那么,向谁提意见就能改变任免结果呢?

不试一下怎么知道,

但是最有可能的就只有拥有人事任免权的新厂长。

答案:告诉新厂长。

综合以上三个问题,答案即“想向新厂长传达自己想成为技术总监的意愿,以及作为其依据的自己的人生阅历”。

现在思路是不是清晰多了?一开始要强迫自己提问题,一旦习惯之后逻辑就建立起来了。

● 什么是问题?

● 原因是什么?

● 有什么困难?

● 决定权在谁手里?

● 想怎么办?

● 以前发生过类似的事吗?

像这样,自己先准备一些有用的“问题”也是一种方法。除此之外,和别人商量、一起讨论的话,对方也能帮你提几个有效的“问题”。

“答案”,不用刻意去寻找就能找到。我们下意识忽略的是“问题”。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问题”。

自己的“疑惑”拥有无可替代的价值

关于天气,A、B两个人分别提出了问题。

A.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B.天气对人会有什么影响?

A先生的问题只要查一下就会有答案。停留在信息获取层面上的问题似乎并没有什么价值。

而B先生的问题,如同谜底的揭晓一环扣一环。人的心情和天气有关系吗?人体健康与气候变化有什么样的关系?在电影的名场面中,天气起着怎样的作用?我们可以联想到这些。

做学问也好,解决问题也好,都是从“发现问题”这一步开始的。因此,发现问题的能力在大学入学考试中也得到了全面的考察。对自己来说切实的问题,想要解答的疑惑,正体不明的违和感,都是自我意识的萌芽,有着无可替代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