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分裂与统一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
这就是我们十分熟悉的《三国演义》的开场白,反映出非常朴素的历史观。然而,在朴素中,我们切不可忽视其重要意义。根据演义的历史观,从周到秦的中国历史,是从割据走向统一的过程,如果忽略其间的楚汉纷争,则在汉代达到统一的顶点,而从东汉末年开始,又进入了分裂的时代。
分裂和统一,只是政治的表面现象。倘若是像楚汉纷争那样的短时期现象,姑且不论,但如果持续甚久,那么我们就不能不追究其原因。也许这个原因意外地同历史的本质问题密不可分。
历史学是极其具体的学问,同时也是重视抽象化的学问。其抽象化的方向,有可能发展成为哲学理念,但也有可能尽量将历史现象还原为数量,分析各种力量之间的关系,而把历史作为一种力量关系的学问。上述分裂与统一的问题,概而言之,也是一种力量的关系。一个社会在某个时期,必定存在着要求统一和希望分裂的势力。前者强则社会走向统一,或者保持业已形成的统一。如果后者势力大,则社会走向分裂,或者延续分裂状态。
汉帝国由西汉和东汉而得以维持四百多年的命脉,就是要求统一的向心力强力作用的结果。这并不是说汉朝的政治周到完美,使得帝国成员都能获得满足。历史常常立足于过去,经历了春秋战国长时期的列国纷争,汉朝的执政者和人民都认为汉朝的统一是无可替换的珍贵财产,因而即使牺牲心中的不满也要致力于维护统一。四百年的时间,在现实中是无人能够亲历它的漫长的,所以,对于汉末的人们而言,其悠久几乎接近于无限。在中国历史上,汉王朝初次维持了四百年统一的事实,使得人们很容易将政治统一同汉王朝紧紧联系在一起。这个坚强的统一遭到破坏,使得汉朝灭亡后,经过三国而走向南北朝的分裂,其间必定发生了特别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