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观赏甲虫图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认识甲虫

在人类出现之前,昆虫已经生活在地球上了。昆虫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昆虫纲含有鳞翅目、同翅目、蜻蜓目、膜翅目、双翅目、直翅目、鞘翅目等33个目,其中鞘翅目物种数量最多,约占40%。鞘翅目昆虫身体外壁相对坚硬、前翅演变为革鞘状,就像身披铠甲。因此,人们又将鞘翅目昆虫通称为甲虫。

在古时,甲虫是非常神圣的。相传,在古埃及、古印度,人们将俗称“屎壳郎”的蜣螂类甲虫当成护身符,这类甲虫也常出现在雕塑、壁画或项链、戒指等饰品中。埃及法老死后,在制成木乃伊之前,人们会将缀满蜣螂类甲虫的石头放入他的体内取代心脏,认为这样可免遭邪恶的侵害,以获得永生。

甲虫的鞘翅提高了它对环境的抗逆性,使其分布范围广泛,因而甲虫形态上变得分异及多样化。它们的个体差异非常悬殊,最大的甲虫体长在160mm以上,而最小的仅0.2mm。甲虫的形状有圆形、椭圆形和细长形,有些甲虫身体上还长有瘤突、脊刺。它们的习性也各不相同,有些善于飞行,活动敏捷;而有些不仅行动迟缓,甚至不会飞行。

甲虫含有100多个科,每个科里又含有众多属、种。仅中国已有记录的甲虫就将近2万种,全世界已知的甲虫近36万种。

要想认识甲虫首先需要认识昆虫。下面我们就以甲虫的成虫为例为大家作简单介绍。

昆虫的身体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

昆虫的头上具有一对触角。触角或长或短,由若干个体节组成,并可自由活动。触角的形状有棍棒状、锯齿状、念珠状、丝状、鳃叶状、膝状等。在头的两侧,生有1对复眼(少数类群在两复眼间还生有1个单眼)。头的前方生有用于取食的口器。口器由上颚、下颚及上唇、下唇等组成。昆虫的胸部由前胸、中胸和后胸组成。多数类群在中胸及后胸上方有两对用于飞翔的翅,称为前翅和后翅。在前胸、中胸和后胸下方各生有1对用于行走或抱握的足。腹部由若干个体节组成,末端生有交尾器,有些还有长短各异的尾须。

图1 甲虫成虫主要外部结构(以锹甲雄虫为例)

甲虫的身体结构也是由上述几个部分组成。甲虫的身体多几丁化,前翅已演变为坚硬的革鞘状,所以又被称为鞘翅。迁飞时,甲虫通常要先将鞘翅扬举起来,后翅才可以自由地展翅。甲虫的后翅为透明的膜质,在停止飞翔时,后翅可以折叠于鞘翅之下。有些甲虫由于长期进化,后翅已经完全消失,其左右鞘翅往往相互连合为一体,因而丧失了飞行能力。甲虫的鞘翅形态多样,但主要功能均是抵御外力、保护后翅及阻止水分蒸发。

图2 迁飞中的甲虫(以双叉犀金龟为例)

甲虫属完全变态昆虫,它们幼虫的外形除了咀嚼口器以外,与成虫没有其他相似之处。

不同种类甲虫的卵、幼虫和蛹的外形各不相同。

甲虫的卵有长条状、枣状、纺锤状和肾形等,但总体上都趋向于圆形或椭圆形。不同科甲虫的幼虫外形有很大差别,但同科甲虫的幼虫外形非常相似,普通人很难将它们区别开。蛹是幼虫向成虫过渡的阶段,所以蛹的外表已近似成虫,只是体色比成虫浅淡。蛹通常呈深褐色,体壁柔软,触角及三对足均垂缩于胸腹部,不食不动,在相对隐蔽的地方静待成虫时期的来临。

甲虫的一生

甲虫的一生需要经历4个阶段,即卵期、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这一系列变化要经过若干次蜕皮来完成。每次蜕皮其身体的内部器官都会进一步发展,外部形态随之产生很大变化。

成虫期是它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成虫的唯一使命就是繁殖下一代。多数甲虫会在产卵后很快死去,只有少数种类的甲虫在产卵后还会存活一段时间。

图3 甲虫的4个虫态(以锹甲为例)

a.卵 b.幼虫 c.蛹 d.成虫

甲虫的起居

甲虫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化,找到了适合生存、繁衍的栖身之地。

成虫交尾后很快就会产卵,选择合适的产卵环境是雌性甲虫的首要任务。不同种类甲虫产卵的场所和方式五花八门。有的将卵产在植物叶子上,比如瓢虫;有的将卵产在树干中;有的将卵产在伐木时遗留的锯木屑里;有的将卵产在树皮下或朽木组织中;有的将卵产在泥土或水里;有的甚至将卵产在动物粪便或尸体里。这些产卵的场所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富含幼虫日后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养分。

甲虫的食性主要有下面几类:植食性甲虫、肉食性甲虫(也可称为捕食性)、粪食性甲虫、尸食性甲虫、木食性甲虫、杂食性甲虫。除捕食性甲虫外,其他甲虫的幼虫一般都就地取食,不离开其栖息场所。

幼虫的活动范围决定了蛹的栖息环境。地下的幼虫通常将蛹藏于土室内,而植物上的幼虫多将蛹包裹在茧内。

不同类群的甲虫生活习性不同。有些甲虫属日行类,喜欢昼出夜伏,如叶甲、天牛、象甲、瓢虫等;有些为夜行类,习惯昼伏夜出,如步甲类、锹甲及犀金龟类等。多数的甲虫都有趋光性。

甲虫的行踪

在自然界,昆虫无处不在。沙漠、雨林、草原、湖泊、洞穴、甚至在冰冻、寒冷的地方都有昆虫的踪迹。

道路上的甲虫

炎炎夏日,常有一种小型甲虫结伴在乡间的小路上徘徊。每当有人经过,它们就会张牙舞爪地“阻拦”人们的去路,因而被称为“拦路虎”。这类甲虫名为虎甲,属肉食性,它们在路上徘徊是为了捕食小昆虫。

图4 徘徊在道路上的虎甲

苔藓、菌类周围的甲虫

夏季,伐倒的树木表面会生出一些苔藓或菌类,这时大蕈甲、伪瓢虫及小蠹等就会出现,这些甲虫还会引来一些捕猎能手,如郭公虫、树栖虎甲等。

图5 大蕈甲在苔藓及菌类周围觅食

夹缝中生存的甲虫

枯死的树木腐朽后,树皮与木质间形成了狭窄的空间,这天然的“夹壁墙”为扁甲等喜阴的甲虫提供了安全、舒适的栖息之地。扁甲身体扁平,适宜生活在这种紧凑的空间里。

图6 红扁甲扁平的身体适宜栖息在狭窄的空间

钻入树干的甲虫

大家都知道天牛的幼虫会蛀食树干,但很少有人知道小蠹的成虫和幼虫都能轻易侵入树干深处。小蠹多以衰弱的树木为蛀食对象,在侵入孔里修筑交配室(交尾场所)和母坑道(产卵场所)。

图7 小蠹虫是钻入树干深处的能手

水中的甲虫

水生甲虫的身体多呈椭圆形或流线型。有些水生甲虫具有船桨形的足;有些水生甲虫足上有毛,便于游动。它们多以小型鱼类或水生昆虫为食,也有少数类群以水生植物为食,如水龟虫类。水生甲虫常见于水塘及稻田中。

龙虱的鞘翅下生有一个贮气囊,当它浮出水面时,会将体内废气排出,再吸入新鲜的空气,这样便可长时间潜在水中。豉甲桨状的中、后足短小,当它快速划水时,水面会形成旋涡带动虫体旋转,豉甲便绕着圆圈回旋游动。

图8 豉甲在水面上旋游

甲虫撷趣

会装死的甲虫

“假死”是有些甲虫对外来刺激本能的防御反应。当周围环境刺激到它们时,它们的神经会促使肌肉急剧收缩,身体失去平衡而掉落到地上,数分钟后即可恢复常态。这种保护自己的方式既快捷又有效,很多甲虫都会“假死”,象鼻虫是最典型的一种。象鼻虫体色污暗,胸部生有沟槽,受到威胁时,它立即将喙和触角纳入沟槽,足紧贴于体壁,从枝叶上滚落,落地的身体看上去就像一粒鸟粪,足以使敌人失去兴趣。

会“放屁”的甲虫

秋天,在草丛或乱石堆中常会有一种奇怪的甲虫。它们受到惊吓时会“噗”的一声从尾部喷出一股灼热的雾气,然后逃之夭夭。这种具有特异功能的甲虫是步行虫科的一类,因它释放的气体不仅有声响,而且具有浓烈的异味,人们戏称它为“放屁虫”或“臭屁虫”。“屁”实际上缘于步甲体内的两种特殊液体(对苯二酚和过氧化氢),两种液体反应后喷出体外,与空气接触后立即转化为灼热的臭气,而发出的声音是化学反应进行时的声响。

图9 会“放屁”的甲虫(屁步甲)

勇于格斗的甲虫

多数甲虫性情温顺,但也有少数类群的甲虫天生好斗,它们会为捍卫自己的领地或为争得配偶而相互厮杀。这种甲虫的雄虫身强体壮,头上生有长而尖的角突或具有发达的大颚,如犀金龟、蜣螂、锹甲等。

图10 喜好格斗的甲虫(锹甲雄虫)

喜好埋尸的甲虫

埋葬虫也称葬甲虫,它们专以动物尸体为食。取食时,雌虫往往一边将卵产于尸体内,一边不断挖掘尸体下面的土层,直至将尸体埋入地下。

图11 田鼠的尸体引来了埋葬甲

会磕头的甲虫

有一种有趣的甲虫,它能突然蹦起一尺多高,当你用手捏住它时,它会不停地向你“磕头”,像是在哀求你放了它。这就是叩头虫,又称叩甲。

叩头虫有这种本领,是因为它的前胸后角突出呈刺状,前胸腹后突向后延伸,插入中胸腹窝内而形成弹跳及叩头的关节,前胸背板后部向后倾斜凹入,并且与中胸连接不紧密。这个特殊的结构使它能发出很大的“咔嗒”声,就像磕头时发出的声响。

图12 用手捏住叩头虫,它会做出“磕头”的动作

以滚粪球为业的甲虫

屎壳郎是唯一能将粪便滚成球的甲虫。它们将新鲜的动物粪便弄成圆球后在地上滚动,粪球会粘上泥土越滚越大,最后比自己的身体还大。之后,它们选择一个安全的地方将粪球放好,在粪球下挖一个坑,让粪球渐渐沉入地下,再在粪球上端开一个小孔,将卵产于孔内。这样,幼虫就可在粪球内茁壮成长了。

图13 会滚粪球的屎壳郎

能卷叶为筒的甲虫

象鼻虫类中的卷叶象通常将卵产于阔叶面上,再以卵为中心将叶片卷成筒巢。幼虫孵化后就地取食、化蛹,变成成虫后便钻出筒外。

甲虫与人类的关系

甲虫是人类的伙伴,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甲虫体内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氨基酸及矿物质,是人类很好的食物来源,我国南方某些地区将水生甲虫作为上等食材。在医学领域,从芫菁体内提取的斑蝥素可用来治疗某些癌疾。在农牧业领域,人们利用七星瓢虫来防治蚜虫,利用蜣螂类甲虫分解牧场上过多的牲畜粪便。在养殖业方面,有些甲虫的幼虫经加工后,成了营养丰富的饲料添加剂。

甲虫是大自然的一分子,它们别致的造型、鲜艳夺目的色彩,无不展示着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本书便把这些大自然中特别的画卷结集成册,与您分享,希望您与我们一起去关注它们、欣赏它们、爱护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