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习产生“心动”的感觉
“虽说我也觉得学习游戏化是个好主意,可我怎么也想不出具体办法让学习变得有趣啊。”
经过调查我发现,有这样烦恼的家长占大多数,所以现在就给大家介绍一个将学习游戏化的实例。
为了帮孩子管理学习进度,我想很多家长都和孩子一起制作了学习进度表,把完成的任务记录在表中。我认为这样做很好。通过表格记录,可以将孩子的努力变成可视化的成果,让孩子产生“完成任务的感觉真好!”的心情。这就做到了“ARCS模型”中的“S”(详情我会在第四章讲到)。这时,如果我们再下点功夫,又可以增加“A”,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接下来就介绍我在教六年级学生的时候,采取的一个小措施。
准备好骰子和得分表
在我们伸学会,会要求每位六年级学生购买《下克上数学(基础篇)》,作为习题集使用。
这本习题集编写得非常好,适合志愿考取中上等初中的学生使用。根据我们的经验,只要把《下克上数学(基础篇)》中的每一套练习题都做到80分以上,考取中上等初中基本没问题。
但是,这本习题集在编排上也有两个明显的障碍。一是“压迫感”,二是“厌倦感”。这本习题集一页就是一套测试卷,每套测试卷共有10题。这本习题集一共有100页,即100套卷子。对小学生来说,这简直是一个“数学题的汪洋大海”,心理压迫感非常强。
即使抗压能力比较强的学生,顶着压力开始做题,不久之后,就会遇到第二个障碍——厌倦感。一套卷子10道题,一共100套卷子。就算每天做一套卷子,连续做30天后,谁都会感到厌倦吧?而且,对一般学生来说,第一次做卷子,能得到40分就算不错了。回头还要改错,重做,必须保证每套卷子最终能得到90分以上。这个过程也容易让人产生厌倦心理。所以,如果不能帮孩子改变对习题集的态度,他们在埋头做题的过程中,也无法感受到成长带来的成就感(虽说那本习题集的编排非常巧妙,难度是逐渐递增的,但如果孩子感觉厌倦的话,也没法体验到其中的变化)。
那么,该如何跨越“压迫感”和“厌倦感”这两大障碍呢?我的办法是使用“骰子”和“得分表”。
我所使用的“骰子”并不都是传统的正方体6个数的骰子。当初,为了给学生讲解正多面体的知识,我买了一些正二十面体、正十二面体、正八面体、正方体、正四面体的模型。我把这些正多面体模型的每一面都写上数字,做成了骰子。
我又制作了一个得分表,得分表一共有100个小格,每个小格代表一套测试卷,如下面表中所示。我先让学生掷正二十面体的骰子。假设,掷出了数字16,那么他就得做第16套测试卷。然后把分数填入得分表相应的小格中。下一次还让他掷正二十面体的骰子,假设,这次掷出的数字是12,那么他就要做第(12+16=)28套测试卷。然后把分数填入得分表相应的小格中。使用掷骰子这种新颖的方法选择测试卷,可以刺激学生的Attention。这样做的最终目标是把得分表中所有的小格用成绩填满,有了这个任务之后,学生的Reason也得到了刺激。
当使用正二十面体的骰子,掷出的数字累加起来超过100的时候,就该换骰子了。我更换骰子的顺序是:正二十面体→正十二面体→正八面体→正方体→正四面体,面数由多到少。要想用这种方法把得分表的100个小格全填满,还是需要较长时间的,但通过掷不同骰子的方法决定做哪套测试卷,孩子们非常喜欢,并不会感到厌倦。
※关于等级设定将在下一小节讲解。
通过这种形式让孩子做测试卷,从得分表来看,不会出现从1到100按顺序填分数的情况,每一次都是随机的。所以已经填上分数的小格呈分散式分布。这样一来,就像玩游戏一样,不确定性带来了乐趣。另外,还会带来两个好处。
第一个好处:因为分数分布很分散,所以看起来好像已经做了很多套测试卷,让孩子很有成就感,也建立了自信,他们会主动继续做下去。
第二个好处:看着得分表中那些分散的空格(尚未做的测试卷),人都会产生把它们填满的心理(这不是强迫症,而是正常心理)。但每次只能通过掷骰子决定填哪个小格,不能按自己的心意来,这反而让人跃跃欲试。为了把小格填满,有的孩子甚至不掷骰子,而是自己偷偷做测试卷。这样虽然“违规”了,但激发孩子学习的目的却达到了。
结果,孩子们做那本习题集的速度,远比预想的快得多。
这种方法,您一定要在家里和孩子一起试一试,保证效果显著。
总结
如果某项练习不存在先后顺序的话,可以让孩子用掷骰子的方式决定做题的顺序。家里没有骰子也不要紧,抓阄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