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东江干流(惠州段)生态环境状况
2.2.1 生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近年来,东江干流(惠州段)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河流生态系统健康面临着严峻形势,其主要影响因素如下:
(1)长期受西枝江和淡水河污染负荷的影响。西枝江和淡水河分别是东江的一级支流和二级支流。20世纪80年代,随着流域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加,深圳上游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生活废水直接排放,造成淡水河水质严重污染,NH3-N和BOD5等指标常年为劣Ⅴ类,至20世纪90年代,淡水河基本丧失了其饮用及工农业等使用功能。西枝江下游受淡水河污染及两岸废水排放影响,水质受轻度、中度污染。这些支流的水质污染影响了东江干流水体的水质(林振雄等,2004)。江涛等(2009)在研究东江中上游主要控制断面水质变化特征时也曾指出,受区内淡水河污染的影响是下游博罗站水质呈下降趋势的一个重要原因。
(2)受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的影响。自21世纪初以来,随着新一轮经济的快速发展,珠江三角洲污染企业开始向东江中上游转移,东江下游地区越来越多的污染转移到东江各级支流及两岸流通水系地区(贺涛等,2009)。近年来,惠州区域经济发展迅速,污染物排放增多,排入东江的污染负荷居高不下。
(3)受河道无序采砂的影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河道无序采砂影响,东江干流(惠州段)含沙量下降明显,河床普遍下切,流量等诸多水文条件发生改变(刘俊勇等,2008;陈韦,2008)。谭超等(2010)的研究结果表明,高强度的无序采砂是近年来东江下游潮区界、潮流界、咸水界向陆上溯的主导因素。
(4)受梯级开发的影响。为了解决东江中下游河道普遍下切,造成枯水期水位急剧下降,影响惠州市惠城区附近供水工程的正常饮水问题,2004年5月剑潭水利枢纽工程破土动工,2006年10月开始蓄水,2007年剑潭水库正常运行后,水库水位维持在10.5m左右,相应库容为1.164亿m3,水面面积46km2,回水影响的河段长度约31.7km,其库区范围自坝址上溯至东江下矶角和西枝江钟山寺,贯穿整个惠州市区(鲁志文,2010)。筑坝蓄水后,大坝的阻隔和水库径流调节的驱动,导致多年来西枝江和淡水河的污染加重了该河段水体的富养化程度,水体理化性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关联区域的河流生态系统也产生了难以估计的消极效应。
2.2.2 东江干流(惠州段)生态系统健康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总体上,目前东江干流(惠州段)生态系统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①水生生物急剧减少,生物资源已变得比较贫乏,尤其是鱼类,其种类和数量减少的趋势非常明显,很多乡土或特有的鱼种已多年没有发现,如北方铜鱼以前在东江干流(惠州段)全段均有分布,但现在已难觅踪迹;②水体的纳污负荷越来越大,污染物逐年增加,水质有明显的下降趋势,部分河域水质污染严重,水体透明度差,多漂浮杂物,水体理化指标超标,改变水生生物的生态环境,造成其急慢性毒性效应,甚至人类也不能饮用,表现出明显的南方水质性缺水的特征(刘丙军等,2007);③上述影响因素尤其是采砂梯级开发直接导致生物栖息地遭到破坏,水生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空间大幅缩小甚至消失,日趋破碎化,一些水生生物被迫迁移产卵地,其数量也随之减少或灭绝,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为遏制东江干流(惠州段)栖息地日益恶化的状况,惠州市先后推行了限制河道采砂,划定禁渔区、禁渔期,增殖放生等措施。
东江干流(惠州段)河长占整个东江干流的近1/3,支流众多、水量极为丰富,东深供水工程2个取水口分别设置于本河段的东莞市桥头镇(在博罗县龙溪镇河对岸)和惠城区横沥镇,其生态状况的优劣不仅对惠州市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且关系到香港特别行政区及广东省内东莞、深圳等众多大中城市生产和生活的用水安全,是“生命之水、政治之水、经济之水”。因此,进行东江干流(惠州段)生态系统健康研究,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保护和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