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数及分数阶微积分流变模型研究及应用(水科学博士文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3 黏塑性本构模型

当假定材料的应力达到屈服极限时,就要产生黏塑性变形,其应力应变关系不再遵循黏弹性规律,需要重新选择本构模型。由于弹-黏塑性模型构造简单,同时也可反映材料的黏塑性变形,所以工程中被广泛采用。以下对弹-黏塑性本构模型进行介绍。

2.3.1 弹-黏塑性本构模型

弹-黏塑性模型是由一个弹簧元件和一个宾哈姆元件串联而成。其一维流变模型见图2.3.1。圣维南体(或称滑块)承受的应力为σp,黏壶承受的应力为σd=σ-σp。当σp<σs时,滑块不滑动,σs为屈服应力;当σp=σs时,滑块开始滑动。

图2.3.1 一维弹-黏塑性模型示意图

图2.3.2 弹塑性线性硬化

对于线性硬化黏塑性材料(图2.3.2),其本构方程为

式中:γ为流动系数,γ=1/ησY为初始屈服应力,σs=σY+H′εvpH′为材料常数,EET分别为初始弹模和切线弹模;εvp为黏塑性应变。

在常应力σ=σA作用下,由于dσ/dt=0,当H′≠0时,上述方程的解为

线性硬化黏塑性材料应变和时间的关系见图2.3.3(a)。应变速率随时间逐渐减小,最后应变达到一个稳定值。该稳定值即是不考虑黏壶黏滞效应时的硬化材料的弹塑性值。

对于理想黏塑性体,H′=0,在式(2.3.2)中令H′→0,并利用罗比塔法则得到

理想黏塑性材料应变ε与时间关系见图2.3.3(b),应变随着时间而无限增长。图2.3.3(a)和图2.3.3(b)的差别在于,对于应变硬化材料,屈服应力σs随着黏塑性应变εvp而增长。当σs达到应力σA时,黏塑性应变率变为零,应变不再增加。对于理想弹-黏塑性体,H′=0,黏壶始终承受着应力σd=σAY,因而应变随着时间而不断增长,不能稳定。

图2.3.3 常应力作用下弹-黏塑性体的应变反应

2.3.2 弹塑性本构模型

当图2.3.1所示的弹-黏塑性本构模型黏壶的黏滞系数很小时,圣维南元件的塑性变形在很短时间内就能流变完成,此时,弹-黏塑性模型可以简化为瞬时弹塑性模型。

假定材料为理想弹塑性体,材料的弹塑性本构模型关系为

式中:D为弹性矩阵;Q为塑性势;F为应力屈服函数。

F一般可表示为应力第一不变量I1、应力偏量第二不变量J2和应力偏量第三不变量J3的函数,即

为了研究方便,目前常假设材料服从关联流动法则,即Q=F。这样,整个弹塑性关系式中仅含有应力屈服函数F及弹性矩阵D

目前,关于脆性材料屈服函数的研究已有很多的形式,从最初的莫尔-库仑条件(或称M-C准则)开始,已出现了广义米赛斯条件(或称D-P准则)、双剪应力条件、辛克维奇-潘德条件(或称Z-P准则)等多种适合脆性材料的屈服函数形式。对它们进行总结推广,则可得到如下常用的屈服函数的统一表达式(高玮,2004):

其中

式中:θ为洛德角;αβK为未知参数系数。

广义米赛斯条件(或称D-P准则)、莫尔-库仑条件(或称M-C准则)等对于屈服函数的统一表达式的各系数(高玮,2004) 见表2.3.1。

表2.3.1 不同屈服函数的系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