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这是一本全新的,具有时代特色的,全面介绍水知识的科普书籍。全书以60个相关命题作为各自独立的单篇文章,论述了一般人们所熟悉而又不详知的关于水的科学知识和历史文化知识,同时也展现了作者许多全新的学术观点和对于当代人类与水的社会学思考。
水无疑是包括人类在内的地球上一切生命体的摇篮和保障,也是人类文明的渊薮。世界几大文明的发源地都和水有着密切的关联,如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恒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以及之后的古希腊文明等莫不如此。
进入现代社会,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更是离不开水。今天,虽然我们面对着水资源匮乏的现实,但是对于水的认识却还仅停留在单纯认为水是自然界的一种常见的普通物质的层面上。因此,要做到更好地利用水,我们就必须更全面、更科学、更深刻地认识水。
全书以“水”为主线,引出各种关于水的话题,从远古到当代,从太空到海洋,从地面到地下,从室内到原野,把自然科学知识与社会科学知识有机地结合与衔接起来,宏观、中观与微观并举,既有对科普知识的融会贯通,又有对人文地理历史知识的介绍,更进一步阐述了水对于维系地球生态圈的重要性,人类社会对水的依赖性以及水文化的发展轨迹等。作者同时也表明了自己对一系列水问题的思考和见解,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结识水缘,以水为友,深层次的认识水的特性和本质。
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人类对水的利用也是人与动物重要的分界标志”的观点:除了远古时期开始的农业耕作需要巧妙地利用水,再如早期的制陶、泥草房的搭建及之后的青铜器冶炼、制盐、印染、水磨、水车等,这些人类早期的手工业,不仅开拓了人类对于水的利用的全新领域,也包含了工业发展的雏形,同时也奠定了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分界。
作者在书中还叙述了西方启蒙运动后,随着人类对于水的科学探知,促进了人类化学、物理、数学、地学、气象等学科的发展。工业革命的兴起,人类开始大规模发明、制造和使用器械,水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蒸汽机、水压机、汽轮机,以及水电设备、导热制冷、造纸、印染、化工、钻探等都离不开水。随之,“人类对于水的依赖不是减弱,而是更加强化了。”从而把读者引向了“人类与水”这个命题的宏观视野和深层次思考的层面。
书中还以多个单篇着重介绍了中国传统水文化、历代治水记载及中西方水文化对比等,同时也有如何识别健康饮水等具体的微观方面的问题,并对此有介绍、有论述、有评议,也有质疑,反映出作者对中国水文化的深入研究和批判。
作者在书中对诸如:地球地下深处是否有海洋、大禹治水、尼斯湖水怪、地下水超采、兰州牛肉面与水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给出更为科学的解释,同时也对“水变油”“水知道答案”这类伪科学命题给予了揭露。
书中把被污染的水称为“垃圾水”的提法、如何看待水灾、中国当今的治水理念、缺水与贫困的关系,以及对南水北调的看法都写得很具体,很有见地。同时,对于减少水库蒸发、以水治理雾霾、未来海上城市建设、水博物馆的革新,以及建立水经济学学科等也都具有标新立异的思路。
本书语言浅显而精雅,严谨而不失活泼,常常在叙事中能恰当地引出中外历史典故或引用成语,深刻而精辟,每每令人若有所思,遐想连篇。在惊叹作者知识面广博的同时,也对此书产生一种关于水知识的小百科全书的感觉。同时,作者还为我们潜移默化地提供了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即对事物进行全方位的、正向和逆向的、历史和现实的辩证思维方式。
对于本书,常常是一篇读罢,掩卷深思,浮想联翩。作者仿佛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博大的水世界,一个又像是过去与未来交汇的世界,但又是一个十分现实的世界。无论这个世界如何变幻,人类都离不开对水的需求和依赖。这就提示我们必须正确地认识水、珍惜水、保护水,更要节约用水。
最后,作者还谆谆告诫我们,为了生存,为了发展,为了子孙后代,为了千秋大业,为了实现“中国梦”,我们应当建设节水型社会,节约每一滴水,用好每一滴水……
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6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