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文生水文水环境文选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 问题的提出

从汇流原理来研究小流域的设计洪水,现在已获得了卓有成效的应用。这类方法中,中国水利科学研究院在科研报告第7号中所发表的图解分析法,由于理论依据比较充分,计算方法甚为简便,所以目前得到了相当广泛的应用。本法即是在该法研究的基础上,从汇流理论的角度对该法又作了一些探讨而提出的。其着重点,在于把流域形状对形成最大流量的影响也反映到计算公式中去。

这里想用等流时线法的原理说明: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来推求小流域设计最大流量时,为什么部分汇流或全面汇流都需要考虑流域形状的影响。

1.1 关于推求设计最大流量时对净雨的假定

由于小流域的范围不大,自然地理条件较为单纯,因此可以近似地假定:设计暴雨在流域上的分布及其损失各处均相同,又由于小流域的汇流时间τ较短,因而又可近似地假定:参与形成最大流量的那个时段tRτ的净雨(以下统称为产峰净雨),其强度tR时段内保持不变。以上两个假定也可概括为:推求小流域设计最大流量时所采用的净雨,可由流域中心点设计频率下的净雨来代表,且产峰净雨在时程分配上是均匀一致的,该净雨的暴雨强度为产峰净雨时段内的最大平均降雨强度img,其损失强度等于流域的平均稳渗率img,如图1所示。图1中的实线i-T,表示设想的暴雨过程,img则为时段t的最大平均暴雨强度,tB为超渗雨img历时。下面简单地提一下imgtB的确定方法。

(1)设计频率下的时段最大平均降雨强度i,在我国通常都用式(1)计算:

img
img

式中:ABn均为地理参数,可按流域所在的位置,由各地的水文手册查出,SP为雨力,与设计最大流量的重现期N有关。

(2)流域土壤的平均稳渗率img,最好能通过分析这个地区小流域的或实验站的暴雨径流资料来确定,否则,也可以按照流域的土壤类别查表确定[1]

(3)超渗雨历时tB按式(3)计算:

img

在一般情况下,可以设想发生设计最大流量的暴雨之前,已有暴雨使流域之初损得以满足,因此,超渗雨的开始也就是净雨的开始。所以,以后所指的净雨历时也就是超渗雨的历时tB

img

图1 设计暴雨示意图

img

图2 小流域等流时线示意图

1.2 流域形状对形成最大流量的影响

在对设计暴雨作了如上的假定后来推求最大流量时,除考虑产峰净雨的大小及流域上雨水的汇流速度大小以外,考虑流域形状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关于这一点可以应用等流时线的概念来说明。设图2表示某个小流域,并绘出了三条等流时线。显然,当产峰净雨历时等于流域汇流时间,即tR=τ时,则全面汇流形成最大流量QM,其值由下式计算:

img

img,所以上式可改写为:

img

img

式中:QM为最大流量,m3/s;SPimg分别为雨力及流域的平均稳渗率,mm/h;F为流域面积,等于各等流时线间的面积ΔF1,ΔF2,…(称单元共时径流面积)之和,km2τ为流域的汇流时间,h;0.278为单位换算系数。

以下各公式中,如有符号与此相同者,则其意义及单位也与此相同,不再另加解释。

tRτ,或者说tR=βτβ系小于或等于1.0的系数)时,则部分汇流形成最大流量。例如当img,如图2所示的流域形状(ΔF1<ΔF3<ΔF2),则最大流量应为

img

因在上述假定条件下img,所以

img

img,则

img

式中,αM称最大共时径流面积系数,等于产峰净雨历时tR内的最大共时径流面积与流域面积之比,例如此处img,其最大共时径流面积为(ΔF2F3),故imgimg,称最大共时径流面积的时间系数,等于最大共时径流面积的汇流时间(与产峰净雨历时tR相等)与全流域的汇流时间之比,例如此处之β为(ΔF2F3)的汇流时间与τ之比,等于2/3。

将式(4)、式(5)加以比较,显然可以认为式(4)为式(5)之特殊情况,即β=1.0(此时αM=1.0)的情况,因此,以下将依式(5)作为分析计算设计最大流量的基础。从式(5)可知:由于假定产峰净雨在tR时段内强度均匀一致,所以计算设计最大流量时,将可能出现在tBτ的情况下,按部分汇流计算的最大流量反比按全面汇流计算的为大。其原因就在于按上述对设计净雨所作的假定去推求QM时,应当考虑流域形状的影响。例如图2所示的流域,当所取tRτ减少至img时,如果产峰净雨的降雨强度img有显著的增加,但减少的共时径流面积ΔF1却很小时,即可能发生上述结果。

中国水利科学研究院研究报告第7号所发表的方法,基本上也是按照上述对净雨所作的假定来推求最大流量的。但是,对tBτ的条件下可能出现按部分汇流计算的QM反比按全面汇流计算的为大的情况,没有加以讨论;另外,当tBτ时,采用人为的方法来拉长净雨历时,也与实际情况不够符合。对此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探讨,本文就是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从等流时线法的汇流原理提出了如下的改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