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打渔张引黄闸改建
一、改建缘由
打渔张渠首引黄闸建成前后,经历了四次黄河大复堤,堤顶累计加高达4.7米。其中:1952—1956年11月加高0.8米、1965年11月加高1.5米、1974—1979年按小标准加高1.4米、1981年按大标准在小标准基础上再加高1米。与此同时,黄河河床也不断淤积抬高,打渔张引黄闸俨然成为黄河大堤上的一道低矮的缺口,已很不适应黄河防洪要求。为此,惠民地区在1981年决定对打渔张引黄闸进行改建。
二、工程设计
1980年11月14日,打渔张引黄灌溉管理局向地区水利局、惠民黄河修防处提出“对打渔张引黄闸改建工程初步设计的几项建议”:①原引黄闸设计水头差0.05米,总宽48米,拟改建总宽36米,采用水头差0.2米,其水头差过大,不妥,仍建议水头差0.05~0.10米,以保黄河水位稍低于12.7米时,仍能满足120立方米/秒。②对闸底高程定为10.50米,从防沙要求认为偏低。
建议:①单建一联低孔闸;
②利用原引黄闸改建为防沙闸;
③以12.40米~12.20米高程作为设计下游消力设备的参考。
新闸位于原闸下游44米处,由山东黄河河务局设计室负责设计,山东河务局以(81)黄规字1号文《关于打渔张引黄闸改建工程施工详图设计的审批意见》批准施工。1981年3月开工兴建,11月28日建成,1982年4月通过验收,交付使用。投资435.9万元。
主要设计指标:建筑物等级为Ⅰ级,设计防洪水位22.70米(大沽高程),校核防洪水位23.70米。设计引水流量120立方米/秒,设计引水水位12.70米。该闸为桩基开敞式闸型,六孔,每孔净宽6米,高3米,闸首底板高程10.50米。设计公路桥高程25.80米。
三、工程施工
在山东省黄河河务局和惠民地区行署的领导下,以惠民黄河修防处为主,会同有关单位组成《惠民地区打渔张引黄闸改建施工指挥部》。参加施工的建筑安装队伍以惠民修防处黄河安装队为主,并请山东省黄河河务局、位山工程局和惠民地区水利安装队等有关工种配合,完成浇筑和安装工程。以博兴县湖滨公社建筑队为主,配合广饶、博兴两县有关公社的建筑队分批分期完成砌石工程、机房、桥头堡的施工。灌注桩由博兴县水利局、惠民黄河安装队各配一台水冲钻,博兴县曹王、店子两公社用火箭锥共9部来完成。其余如闸门、启闭机和观测止水等加工件,由山东省河务局、惠民修防处两个修配厂共同完成。民工方面,前期由博兴县5个公社分两批完成填挖井台,挖基及部分回填土方,拆除及老闸处理等任务。从1981年8月16日开始,由广饶7个公社的民工分三批完成土方回填及混凝土浇筑和部分砌石工程。工地最高潮上民工达1600人,一般情况保持在500人左右。
施工指挥部下设工程、后勤、政办、保卫四个组。各个组分设若干业务小组,分别负责施工管理,财、物供应,行政事务和治安保卫工作。此外还有安装队、广饶县民工团、博兴县民工营。以上各组、队、民工团、营,都在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工作。打渔张引黄闸改建工程自1980年11月筹建,1981年3月开工,到1981年11月底基本完成引黄闸的改建任务。历时1年,完成混凝土浇筑9020立方米、石方10778立方米、挖填土方136810立方米、动用人工281620个工日,使用钢筋359吨、木材562立方米、水泥3780吨、砂子8173立方米、石子7232立方米、块石11633立方米。投资435.9万元,博兴县负担60%,广饶县负担40%。
四、工程验收
1981年9月底主体工程基本完成,经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有关部门对底部工程进行了初步验收,于9月29日提闸放水。11月基本完成改建任务,于1982年4月12日到14日,由黄河水利委员会、山东省黄河河务局、惠民修防处、博兴修防段、地区建设银行进行了正式验收。经过检查验收认为,该闸的灌注桩、黏土铺盖及闸室底板等部分质量较好,两端减载孔不均匀沉陷较多,产生裂缝。胸墙、机架大梁、公路桥面板等混凝土标号有部分未达到设计要求。公路桥面板已做加固处理,机架桥大梁、胸墙的强度也接近要求,同意交付使用。运用中要经常检查观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