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巅峰梦想 零落山崖!
XZLS,喜马拉雅雪山文化馆,有个梯子是文化馆的,镇馆之宝。
1960年,中国人首登珠峰,没有梯子。在第二台阶,当时是搭人梯上去的。
后来,在1975年的时候,专门制造了这个梯子。这里收藏着中国登山,尤其,是登珠峰的大量实物。
文化馆里面,有最早期的登山装备。尤其是其中的两个登山杖,已经至少有300多年的历史了。
这些珍贵的老物件,有着上百年的历史,是人类早年的登山装备。
60多年前,中国登山,在一穷二白之中,艰难起步的时候,他们的条件,还远远不如这些。
当时,中国登山队没有登山鞋。怎么办呢?在市场上,找到一种翻毛的皮鞋。
在市场上,买了这些鞋以后,因为,登山鞋有三齿钉,专门就找作坊制作的三齿钉。
制作完了以后,钉在那个鞋底子上。穿那个鞋,登的太白山。等下来的时候,好多鞋的钉子都已经掉了。
用的绳子,是用丝编织的绳子,一到冷的地方就硬了,就不合格了。而苏联提供的绳子在零下20度依然柔软。
还有,当时用冰镐,一搞下去镐把就要断了,木制手柄不行会裂开。这就是,中国登山起步时的样子。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登山在苏联的动员邀请下,开始了蹒跚学步。
195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派遣的许静、诗秀、周正、杨德元四人,赴苏联学习登山。并成功登上了苏联境内的,团结峰和十月峰。
1956年,全总在BJ西山八大处,举办登山训练营,培训出中国第一批登山运动员。
1956年4月25日,结束训练的,中华全国总工会登山队,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32人登上了我国东部最高峰,海拔3767米的秦岭主峰太白山。
这是中国登山的诞生日,中国第一支登山队成立了。登太白山,检验一下学习效果,为将来登山做准备。
1956年6月,全总登山队赴苏联训练,与苏联运动员共同攀登高加索山脉,海拔5642米的厄尔布鲁士山。
同年7月,中苏联合登山队,转移至我国XJ境内的,帕米尔高原。共同挑战,海拔7530米的公格尔九别峰,以及海拔7546米,被称为“冰山之父”的慕士塔格山。海都拔超过了,苏联的最高峰。
在此之前,尽管苏联登山经验丰富,但限于境内高山不多,这也是他们第一次攀登,海拔7500米以上的高峰。
而对于,刚刚起步的中国登山队来说,更是难以想象的巨大挑战。
人家是健将级,我们什么将也不是,如果,苏联人把苏联的旗帜带上去,我们中国人带不上中国的国旗,那会是很丢脸的。
为了国家的荣誉,登山队员们拼死拼活的,也要跟他们登上去。
1956年7月31日,苏联运动员19人,中国运动员13人,登上慕士塔格山顶峰,双双刷新了两国的登山记录。
8月5日,中苏联合登山队,又再次登顶公格尔九别峰。第一次中苏两国的国旗,在中国的雪山之巅,迎风飘扬。
而中国登山运动员,也赢得了苏联人的尊重。这些是从来没有受过系统训练的人,苏联人很惊讶,也很赞叹。
如果,中国运动员一旦不行,他们就会瞧不起我们了,也就不会提,中苏联合登珠穆朗玛峰的事了。
四川,横断山脉主峰,我国内地最高山峰,贡嘎山。有着“山中之王”的称呼。
虽然,绝对高度不到8000米,与喜马拉雅的世界最高峰们,不在一个层级。
但贡嘎山,却被称为最难登的山之一,难度甚至超过珠峰。
攀登难度很大,受伤和死亡率太高。主要就是暴风雪和雷电,第二就是风,高山风变化无常。
贡嘎山,这个地貌的部位,正好在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之间的过渡地带。这个高度落差非常大,坡度大了以后,滚石、雪崩就多了。
地势又陡,降水又多,这两个因素凑到一块儿后。雪崩,几乎是天天发生。
贡嘎山的危险度,当时都说,绝对不亚于珠峰。
山势陡峭,天气多变,雪崩频发,难度极高的贡嘎山,成为仅仅成立一年的中国登山队,要征服的下一个目标。
而选择这样的目标,是因为憋着一口气。那个时候,还没提登珠峰的事。
因为,1956年的时候,外国人说,中国人不会登山,说我们是被苏联人拉上去的。从来就没登过山,怎么一下子,登到7000多米去了呢?传言说,是苏联人把中国人馋上去的。
1956年,中苏联合攀登慕士塔格山,在国际登山界引起关注,质疑声也随之而来。
于是,全总登山队,选择在1957年独立攀登贡嘎山。
我们要单独登一次,故意找一个难度比较大的,来证明我们中国人行。没有苏联人,我们也行。
1957年,中国第一次独立攀登高山的脚步,就这样在证明自己的豪情中启程了。
1957年5月,29人组成的全总登山队。在队长史占春,副队长许竟的带领下,到达贡嘎山。
运动员中,有8名是攀登过慕士塔格山的,中苏混合登山队队员。7名在苏联,经过系统的登山运动技术学习,还有7名新队员。
然而,贡嘎山的危险,超出所有人的想象。第一次攀登,意外就迎面而来。
首登贡嘎山的队员,崔之久回忆说:“当时,许竟大叫一声说:“雪崩!”我扭头一看,雪就下来了。真的,不堪回首,铺天盖地的雪,眼看着就下来了。一下子就全裹进去了,人都飘起来了,整个人飞上天了。”
崔之久接着说:“当时,我脑子里,就闪过一个念头,就觉得,这下子可能差不多了。”
另一位登贡嘎山的队员,张赫嵩回忆道:“那时候,就睁不开眼,也不睁眼了,就闭着眼睛在天上飞,反正听天由命了。
在漂浮的过程当中,就觉得石头硌了一下肋骨。然后,又继续往下飘,又飘浮了一段后,就落地了。
这个时候,铺天盖地的冰雪就砸到身上了,等到感觉不到,有雪再覆盖了。就开始挣扎着,想站起来。
随便这么一站,没有动弹,以为是力气用的不够,再试一下,又纹丝不动。
感觉到事情不妙,不对劲了。就休息了一会儿,把浑身的力气都憋足了,而且大吼一声,用力一站,还是纹丝不动,就感到事情真的不妙了。
这个时候,头脑里边的各种想法就都出来了。脑子里的思维活动,非常复杂。
埋在雪里,动弹不得。张赫嵩第一次感受到了死亡的恐惧。渐渐的,他在绝望中失去了知觉。
张赫嵩回忆说“后来,慢慢的,我的头也支撑不住了,意识开始模糊……。”
所以,他说,看拍电影,说人临死之前,怎么怎么样的。他觉得他们不真实。因为,他体验过了,人在临死之前那个情况。等到了,已经失去知觉了,那什么都不行了。
张赫嵩埋在雪中昏迷的时候,
同一个小组的崔之久,就在不远处,陷入另一种绝境。
崔之久回忆说:“我伸脑袋一看,黑咕隆咚的看不到底儿。”
原来,在滑落的过程中,崔之久和另一名队员初谟孔,掉进了一个冰洞。幸运的是,他们卡在了冰洞的半截。
他说:“当时,可以听到,水滴下去的那个声音,叮咚~叮咚~那个融化的水滴下去声音。
下面,黑的看不见底儿,那个冰洞的口,是对着上游的,他俩就对上游喊。一有那个振动,那个冰洞里就,咔!咔!咔!的响。
就意识到不能瞎叫,因为,空气振动也容易引起雪崩。所以,当时俩人叫了两声以后,就不敢叫了。
把二人吓得不轻,脸色都紫了,二人抱头大哭,等于死了一回了。
有一张照片,记录着最终初谟孔和崔之久,爬出冰冻的时刻。
哎呀!叹了口气,崔之久说道:“多亏初谟孔是老队员,他受过训练,我是第一次。
所以在他的引导下,我们就慢慢的爬上来了。要不然我上不来的,很陡的,那张照片也能看出来非常陡。”
这张照片的拍摄者,正是张赫嵩,张赫嵩也非常幸运,昏迷之后,搜救的队员及时发现了他,将他从死神手里拉了回来。
搜救队员,把张赫嵩一揪出来,他就跪在那了,嘴里已经在吐白沫了,幸亏抢救的及时,张赫嵩脱险了。
但不是所有人都这么幸运,崔之久和初谟孔上来以后,感到太高兴了。
张赫嵩拍下了那张照片,并告诉他们说:“别高兴了,老丁快不行了……。”
抢救丁行友时,张赫嵩、初谟孔、崔之久等人都在旁边。
抢救了五六个小时,嘴对嘴的做人工呼吸。抢救半天,最后,也没有抢救过来。
当时在现场,所有人都哭了,忍不住,抢救了半天,搞了好长时间。还有队员坐在那大哭,场面非常让人很悲伤。
刚刚从北大物理系,毕业的研究生,年仅24岁的气象工作者,丁行友,把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了贡嘎雪山上。他是中国登山的,第一位牺牲者。
张赫嵩回忆说:“后来,派了几个藏族队员带着汽油,在尸体上浇上汽油,就在贡嘎山上火化了。
挫折与磨难,让年轻的中国登山者们刻骨铭心。
但山,仍在那里,征服的信念与祖国的荣誉,仍在那里。
在下撤后,经历一周左右的,休整与恢复以后,17名队员再次向贡嘎山主峰发起了冲击。
大家互相鼓励,互相保护,终于,在1957年6月13日下午1点30分6名队员,胜利登顶!
登顶后的队员们,欢庆着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但他们没想到的是,更大的危险即将来临。
下山途中,暴风雪骤起,雷电交加。气温骤降至零下20多摄氏度。
在原地停留一小时后,为了不被冻伤,他们只能选择,冒险下山。
整个山脊的宽度,大概也就不到一米的样子,两边都是断崖,滑下去就会直接掉下断崖。
撤的时候分成两路,史占春这一路,三个人往下撤的时候,滑下去了。
紧急关头,大概是史占春,抱住了一块石头。因为,每个人都是用绳子连着的。最后,把那两个人也刮住了,他们三个人算是得救了。
史占春这边,刚刚站起来,还没来得及转过身来。眼看着另一组那三个人,又滑下去了。
在海拔七千米左右,最陡峭的地方,六名队员全部滑坠。
史占春、刘连满、刘大义3人,被一块岩石挡住,幸运脱险。
而另一组,师秀、彭仲穆、国德存3人,则坠下悬崖绝壁。
眼看着,那三个人掉入深渊了,肯定必死无疑了,心情非常之沉重!
6位战友上去了,有3个人牺牲了。那3个人,直到几十年后,也没有找到。
至此,“山中之王”贡嘎山,被征服了。
不但,刷新了中国登山的新纪录,而且,标志着年轻的中国登山,进入世界先进水平。
但同时,也付出了四名队员牺牲的,沉重代价!
BJ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四位烈士的纪念碑,就在这里。
每年,都有当年登山的老队员们,来看望他们。在登山队,他们互相称为战友。
登山队员之间,是一种生死之交。可以想象,大家是一条绳上拴着的。跟当兵打仗一样,不知道什么情况,第二天可能,这个人就没有了。
队员们非常怀念他们,更不会忘记他们。老队员们,感觉自己赋有一种使命,在做他们没有做完的工作。
从1955年四人赴苏联学习,到1957年登顶贡嘎山,整整两年的时间。
中国登山在一穷二白中,从无到有、蹒跚学步、而空嘎山的沉痛代价,也让他们在急速前行中,面临前所未有的质疑。
有人写了一个内参,向中央揭露这次登山的一些问题。
包括,牺牲了四位同志,牺牲的人太多了,22人死了四个,这个百分比很高了。
你登山的目的是什么?去干什去了?我们没那个条件……。
代价高昂的登山运动,适不适合,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年轻的中国登山,走到了第一个,命运的十字路口。贡嘎山攀登结束后,全总登山队解散。
直到半年之后,另一封来自苏联的邀请信,打破了沉寂。
苏联写这个信,写苏共中央和中共中央,写的是两个党中央。档案馆不公开的东西,档案馆有俄文原件,也有翻译件。老队员,翁庆章手里的是翻译件。
1957年10月,12名苏联登山界功勋运动员,联合署名致信苏共中央及中共中央。请求两党中央,批准组织,中苏联合探险队。于1959年实现人类,首次从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
信中这样说,目前14座,高度在8000米以上的高峰中,有11座高峰,被各国登山队员征服了。
只有,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的运动员,尚未作出自己的贡献。
目前,在登山记录方面,剩下来的任务是,攀登尚未征服的三座8000米高峰,和从北面登上珠穆朗玛峰了。
为解决这些任务,作出自己的贡献,是社会主义阵营,爬山运动员,首先是苏中爬山运动员的,光荣事业。
并以此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周年纪念的献礼。
因为,当时是东西两个阵营,而西方走的那么快,我们这边没有什么动静,应该要迎头赶上。
实际上,也是一种挑战,算是一种对抗的行为。
就这样,在中国登山,陷入沉寂之时。来自苏联的邀请,让攀登世界最高峰。这个所有登山者,梦寐以求的目标,摆在了年轻的中国人面前。
经中央领导同志,反复权衡,最终,批准了中苏联合登珠峰的计划。
随即,中国征服世界最高峰的征程,紧锣密鼓地展开了。
1958年四月,贺龙副总理,亲自主持召开,登山运动座谈会。
具体布置,1959年攀登珠峰的筹备工作。
1958年6月,国家体委登山运动处,中国登山协会,正式成立。
原先隶属中华全国总工会的,中国登山队,转由国家体委领导管理。
一切围绕着,人类首次北坡登珠峰,年轻的中国登山者们,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