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种植业
第一节 粮食作物
富县粮食作物主要品种有小麦、玉米、豆类、水稻及谷子、糜子、荞麦、高粱等,其中小麦、玉米在2000年前播种面积最大。
小麦 1 990年全县种植7466公顷,占粮食总面积1 7 1 33公顷的43.58%,亩均产量203.87千克。一般9月中下旬播种次年6月中旬收获,主要分布在塬区乡镇。2000年以后塬区大面积栽植苹果,小麦面积缩小。201 0年,全县种植小麦309公顷,占粮食总面积6933公顷的4.46%,亩均产量244千克,总产1.1 3万吨。
玉米 仅次于小麦的主要秋田作物,一般4月中旬播种,9月下旬收获,主要分布在川道和山沟地区。1 990年种植51 33公顷,占粮食总面积的30%。2000年以后粮食种植面积压缩,但玉米一直保持在3333公顷以上,成为全县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2005年起,随着国家粮食直补、地膜玉米补贴、良种补贴等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较高。201 0年,全县种植3360公顷,占粮食总面积的48.59%,亩均产量588千克,总产2.96万吨,成为粮食生产的主导作物。
玉米种植
豆类 1 990年,境内豆类主要有大豆、绿豆、红小豆、黑豆等,各乡镇均有种植,主要分布在河谷台地、塬边山坡和丘陵山地,塬区在苹果幼园套种居多。201 0年,全县种植豆类1 666公顷,其中大豆1 533公顷,亩均产量200千克,总产大豆4600吨。
水稻 主要分布在葫芦河流域直罗、张村驿、张家湾3镇,牛武、寺仙、北道德区域也有种植。1 990年全县种植641公顷,2001年达到900公顷。2009年,因青兰高速公路建设及水利设施占地等原因,面积有所下滑。201 0年,全县种植580公顷,亩均产量588千克,总产5.1 2万吨。
其他作物 谷子、糜子、高粱、荞麦等秋田作物全县各乡镇均有种植,主要分布在河谷台地、塬边山坡和丘陵山地。201 0年种植谷子1 33.3公顷,亩均产量1 78千克,种植土豆375.7公顷,亩均产量1 1 00千克。糜子、高粱、荞麦在川道乡镇有零星种植。
富县1 990—201 0年部分年份粮食产量一览表
富县1 990—201 0年部分年份小麦产量一览表
第二节 经济作物
富县经济作物品种主要苹果、蔬菜、烟草、油料、香紫、蚕桑等,其中苹果、蔬菜、烟草经济效益最为显著。
苹果 1 990年全县栽植4844.1公顷,总产4300吨,总产值600万元。由于效益较好,农户种植积极性高,塬面地区大面积栽植。1 998年面积发展到9527.4公顷,总产4.05万吨,总产值5500万元。2008年以后川道地区形成栽植规模,201 0年全县果园24 1 33公顷,总产43.3万吨,产值1 2.99亿元。(见第五编第一章苹果)
蔬菜 1 991年以前,农户自发种植,部分菜农经营的商品菜地主要集中在县城和镇所在地周边。1 992年,张村驿镇峁头村和富城镇监军台村率先引进大棚菜种植。1 998年全县蔬菜面积266.7公顷,总产值201万元。2002年,县委、县政府将大棚蔬菜确立为现代农业主导产业,川道6乡镇大面积发展。2005年70个村4500户农民从事蔬菜专业种植,累计蔬菜大棚7621座,弓棚5432座,露地菜804公顷,总面积1 200公顷,总产4.5万吨,总产值4000万元,川道人均蔬菜收入1 000元。201 0年,全县种植21 00公顷,总产蔬菜8.76万吨,总产值1.2亿元,川道菜农年人均纯收入2200元。(见第五编第二章蔬菜)
烟田作业
烟草 1 990年,烤烟作为全县财政收入的“拳头”产品,种植3886公顷,总产0.68万吨,总产值1 503万元。1 994年,受苹果面积扩张及烟叶市场价格下滑因素影响,烤烟面积锐减。2004年种植653公顷,总产0.1万吨,总产值761万元。2007年,县委、县政府把烤烟列入川道地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在牛武、茶坊、直罗、张村驿、张家湾5个乡镇推广种植。201 0年,全县种植1 047公顷,总产2000吨,总产值2032万元。老烟、小烟等晒红烟多为零星栽植。(见第五编第三章烟草)
油料 富县油料作物包括油菜籽、小麻子、向日葵、花生、芝麻等。油菜籽主要分布在气候条件比较温暖的塬面地区,小麻子、向日葵等主要分布在川道和丘陵沟壑区,花生、芝麻主要分布在洛河川道。1 990年全县种植油菜籽933公顷,201 0年压缩种植333公顷。
香紫 香紫属化妆品原料,与农作物对比效益明显,1 996年开始农民自发地在川道地区大面积种植,总面积发展到467公顷左右。2004年以后受市场价格走低影响,面积陆续减少,201 0年保持在1 67公顷左右。
蚕桑 1 994年,县政府将蚕桑确定为农业主导产业,成立蚕桑公司,全县建成桑园327公顷,1 996年因市场价格走低,农民大面积挖桑还田,1 998年以后不再种植。
原有的棉花、线麻、芝麻,1 990年之后境内不再种植。核桃曾经广泛栽植,进入20世纪90年代,相继因大建苹果园,以及“普九”校建取材多被伐没。枣子、葡萄、桃子、梨、杏等水果,庭院栽植居多,个别农户建园经营,产值微弱。川道地区有零星种植中药材,主要品种有牡丹、丹参、柴胡、黄芩、杜仲等。
第三节 种 子
1 990—201 0年,玉米品种引进1 5个,繁育4个;小麦引进推广良种4个;水稻引进8个,繁育2个;大豆引进6个,繁育4个;蔬菜引进6个,繁育2个。并对种子市场的经营活动实施管理。
良种引进 1 990—2006年,先后引进推广的玉米良种有农大1 08、掖单2号、掖单1 3、沈单1 0号、沈单1 6、豫玉22、沈玉1 7、三北6号、安玉21 66、兴玉998、航天2号、富有9号、永玉3号、正大1 2、郑单958,主要推广在张村驿、直罗、富城、茶坊、张家湾等乡镇。引进及推广的水稻良种有通35、通37、珍珠1号、吨斤1号、90B、中作59、中作9052、富源4号,主要推广在张村驿、直罗、张家湾等乡镇。引进推广的大豆良种有太原47、晋遗1 9、铁29、中黄1 3、汾豆50、荷豆1 2,主要推广在富城、茶坊、交道、钳二、寺仙、北道德等乡镇。2007年起,引进推广的土豆良种有克新1号、紫皮,主要推广在富城、茶坊、张村驿、北道德等乡镇。引进推广的辣椒品种有朝天椒,番茄品种有金棚,黄瓜品种有毛粉802和津优30,主要推广在南教场村、北教场村和张村驿、张家湾等乡镇。
良种繁育 1 990—2006年,玉米繁育良种有中单2号、掖单2号、掖单4号、农大31 38,主要在茶坊、岔口、张村驿累计繁育67公顷。2007年起,水稻繁育良种有富源4号、中作9052,主要在张家湾镇王家角行政村累计繁育47公顷。大豆繁育良种有81 -1 5、85 -7、铁丰29、中黄1 3,主要在茶坊镇岔口川道区、北道德塬区累计繁育30.8公顷。201 0年,土豆繁育良种有紫皮、克新1号,主要在茶坊镇岔口行政村累计繁育25公顷。
种子经营 农作物常规种子实行多渠道经营,主要农作物杂交种子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指定符合经营条件的单位组织经营。1 990年,全县农作物种子主要由县种子公司经营。1 994年始,境内经销种子的企业除县种子公司外,还有秦丰、德农、奥瑞金等8家公司代理商和1 62家个体经销商。2006年县种子公司与种子管理站政企分家,种子管理站只承担种子市场的管理工作,不再从事种子经营,县种子公司转为民营企业。201 0年,全县除惠丰种子有限责任公司下设种子供应网点外,有个体种子委托经销商13家。
种子管理 1 990—2003年,全县种子市场由县工商局和县农业局委托的县种子公司共同管理。2004年以后,县农业局将原委托下属单位的执法职能收回,组建临时农业执法大队,与县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等共同管理种子市场,实行种子销售备案制度。每年春耕、秋播前集中开展种子市场专项整治,严厉查处经营假劣种子及无证照生产经营行为。2009年1 0月,成立富县农业执法大队,专项负责种子管理工作。
良种推广 1 990—201 0年,良种技术推广以玉米、小麦、大豆、水稻作物为主,严格按照良种栽植技术要点,通过试验筛选出适合富县地区不同作物栽植良种。玉米推广的良种有中单2号,农大60,掖单4、9、1 2、1 3号,户单早,豫玉22、23,沈玉1 6、1 7,中北6号,累计推广2万公顷。小麦推广的良种有407、408、7801 -1 2、长武1 31、891 8等,累计推广3.33万公顷。大豆推广的良种有81 -1 5、沈阳21 504、日本大豆等,累计推广4000公顷。水稻推广的良种有铁梗5号、吨斤1号、富源4号等,累计推广5333公顷。
第四节 农技服务
玉米良种推广试验
栽培技术推广
1 990年起,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在富县推广玉米间作套种技术,将玉米和大豆间作套种,改善二氧化碳供应状况,改变作物采光性能。钳二乡钳二村试验10亩间作套种玉米和大豆,对照常规亩产增产1 8.8%,亩 净 增91.5千克。1 992年在羊泉镇北章村实施玉米垄沟早播旱作技术、锌肥浸种、精细整地、氮磷配合、施足底肥,试验示范0.6公顷,平均亩产570千克,较一般亩产增产24.6%。得到持续推广和应用。1 994年在张村驿镇桃湾村试验示范玉米种植技术1公顷,平均亩产1 056千克,因技术成本过高,经济效益不显著,未能大面积推广。1 995推广的水稻抛秧技术,省工、省力、省种、省成本,因水田面积小,一家一户只有1 ~2亩,成效不显著,未能大面积推广。
1 996年示范推广地膜小麦技术327公顷,进而播种933公顷,增效明显;引进的小麦高留茬全程覆盖技术和麦草全程覆盖技术试验示范获得成功。这两项技术因苹果面积扩大,小麦面积逐年减少,未能大面积推广。1 998年,在张家湾、张村驿梢沟村组试验示范地膜水稻技术74公顷,平均亩产632千克,比较对照亩产增产21.6%,当地群众仍沿用。2008年,推广玉米耕作性栽培技术,在张村驿、直罗、张家湾3镇实施333公顷。201 0年仍处于试验阶段。
土壤改良推广 20世纪90年代,土壤改良主要采取麦草覆盖、高留茬、积搜沤制农家肥等措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2000年起,实施国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截至201 0年,共分析化验土壤样品万余个,布置田间肥效小区试验和对比试验1 06个,建立富县耕地土壤养分图和作物测土配方施肥分区图,对农户进行配方施肥技术培训,全县测土配方施肥累计1 3333公顷,肥料利用率提高了3 ~5个百分点,亩均节本增效25元以上。
第五节 植保植检
随着苹果栽植面积的扩大,本地苗木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植物检疫的重点是外来苹果苗木的检疫。1 993年秋,山东苹果苗木大量进入,县植保站在岔口将运入的30多万株苗木集中假植监测。1 995—2002年,重点对果品外销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1 998年开通全省“果品绿色通道”,每年9月至翌年3月底,凡持植物检疫证运输果品的车辆免收公路车辆通行费。在川口设立植物检疫签证窗口,定点查验签证,方便果商,促进销售。2002年6月,钳二乡西太奇村首次发现苹果棉蚜疫情,被及时扑灭。随后在吉子现、羊泉等乡镇也陆续发现,均按疫情扑灭技术规范处理。2003年以后以果品调运检疫和重大疫情防控为主。2004年起,在史家坪高速路口和吉子现乡固险村口设立常年检疫签证点,实现计算机联网签证。植物重大疫情防控以苹果棉蚜和苹果蠹蛾为主。2005年,组织300余人普查全县苹果棉蚜疫情,集中扑灭被查出的疫情,棉蚜疫情基本得到控制。2007年,在新疆运往陕西礼泉县果汁加工厂的残次果中首次发现苹果蠹蛾幼虫,全省从此展开苹果蠹蛾疫情防控阻截工作。富县在与紧邻苹果蠹蛾疫区甘肃省交界的张家湾镇设立苹果有害生物临时公路检查站,阻截查验来自疫区拉运果品车辆,在恒兴果汁厂派驻专职检疫员检疫检查,在全县公路沿线果园及果汁加工厂、高速路服务区、汽车站、火车站、农贸市场设立了200个苹果蠹蛾疫情监测点,系统调查记录监测情况,截至201 0年年底,全县未发现苹果蠹蛾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