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
再说“贤”。
让我们重温一下上文所引《颜氏家训·风操》篇中记载的江南风俗:“凡与人言,称彼祖父母、世父母、父母及长姑,皆加‘尊’字,自叔父母已下,则加‘贤’字,尊卑之差也。”
“贤”当作敬辞,比如贤弟、贤侄、贤甥、贤妻等等,比如敬称夫妻为贤伉俪,用以敬称别人,毫无疑问是赞美他人的美好品德。但是奇怪的是“贤”的下面为什么会是“贝”?“贝”是古代货币单位,从贝的字都与钱财有关,那么,难道钱财多就意味着“贤”吗?这个疑问肯定会萦绕在许多人的心头。
其实,“贤”最早并不从贝,而是写作“臤”,读音相同。我们来看看“臤”的甲骨文字形(图37),左边是“臣”,右边是一只右手。“臣”字形中的大眼睛非常突出,而且还是竖立着的。甲骨文大家郭沫若先生在《甲骨文字研究》中解释说:“以一目代表一人,人首下俯时则横目形为竖目形,故以竖目形象屈服之臣仆奴隶。”
图37 甲骨文[贤]
也就是说,人在低头的时候,从侧面看上去,眼睛就是竖起来的。奴隶既不能抬头看主人,又不能正面直视主人,所以“臣”字就是一个非常形象的男性奴隶的模样。也有学者说古代抓获战俘,刺瞎一只眼睛以为奴隶。《说文解字》:“臣,事君也,象屈服之形。”其实这并不是“臣”的本义,“臣”的本义是男性奴隶。“臣”既是奴隶和俘虏,那么就要屈服于主人,因此把对应于“君”的臣子也称作“臣”,古代官吏便在国君面前自称“臣”。
《说文解字》:“臤,坚也。”段玉裁注解说:“谓握之固也。”即“臤”是坚固的意思。张舜徽先生在《说文解字约注》中解释说:“臤像手执俘虏及罪人,恐其逃亡,故执之甚固,因引申为凡坚之称。”主人或者国君用手牢牢地、坚固地掌握着奴隶或者臣子的命运,这就叫“臤”。
许慎又说:“古文以为贤字。”“臤”是“贤”的本字,汉代碑刻中还多用这个本字。比如记述江苏溧阳长潘乾品行和德政的《校官碑》,用隶书写道:“亲臤宝智。”“师臤作朋。”《袁良碑》的碑文也写道:“优臤之宠,于斯盛矣。”都是用的“臤”这个本字。
“贤”的金文字形(图38),下面添加了一只“贝”,从此引发了后人的疑惑。流沙河老先生就在《白鱼解字》中发出了这样的疑问:“贝是货币就是钱。人贤不贤,看他有无德才,不是看他有钱无钱。汉碑多见贤字不要下面的贝,只要上面左臣右又,就当作贤字讲。这倒吻合腐儒‘君子耻言利’的作派,但是难以解释不要贝的左臣右又之字为何终被淘汰,为何后人非要下面添贝写成贤字不可。如此说来,贤字为何从贝,疑问仍旧存在,等待解释。”
图38 金文[贤]
紧接着,老先生给出了自己的猜想:“臣是嗔的象形字,画一只嗔大的眼睛。又是右手的象形字,画一只伸出的右手。下面来一个贝,意思是眼明手快会搞钱,这就叫贤。古代国王没有一个不需要这样的贤臣。”
流沙河先生真是人老心不老,居然能想出如此富有童趣的解释来!不过这种解释纯属个人的猜测,并没有文献支持。
《说文解字》:“贝,海介虫也。”晚清学者宋育仁解释说:“海介虫,海中所生介虫也。介者肉内而骨外,龟之属。”其实所谓“介”就是“甲”,指贝类的外壳。如此说来,“贝”这个字专指海贝。白川静先生认为这种海贝就是子安贝,而且甲骨文和金文中所有的“贝”无一例外全部都是子安贝的形状,“子安贝产于南海,生活在内陆地区的殷人、周人视之为珍奇异宝”。因此在金属货币普及之前,就用贝作为货币。
这种海贝为什么称作“子安贝”呢?这是因为古时妇女生产时,产婆会将这种贝放在产妇手中,令她紧握以便用力产子,同时也是祈求母子平安的意思,故称“子安贝”。子安贝还用作祭祀的器具,台湾的原住民至今还保留着“子安贝祭”的习俗,传说他们祖先的灵魂就藏在子安贝里。商代墓葬中曾经大量出土过这种贝类,可见它在古人生活中的重要性。
许慎又说:“古者货贝而宝龟,周而有泉,至秦废贝行钱。”这几句话是中国古代的货币变迁史。上古的时候,使用贝壳作货币,就像占卜使用龟甲一样,贝壳和龟甲极其相似,因此许慎当作一类来说。到了周代,开始用金属铸钱,称作“泉”,意思是像泉水一样流淌而不会壅积。周代有泉府的官职,负责掌管国家的税收。又可称“布”,意思是遍布于外。到了秦代,开始使用“钱”的称谓,一直延续到今天。
子安贝产于南洋,离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十分遥远,那么,即使子安贝通过贸易传入了中原地区,因路程的遥远仍然极其珍贵。那么,“贤”之所以下面从贝,就意味着主人或者国君用手牢牢地掌握着奴隶或者臣子的命运,驱使他们去寻找子安贝,进而引申为为自己创造财物。这才是“贤”字的本义!即“贤”的本义是多财物。
庄子在《徐无鬼》篇中说:“以财分人谓之贤。”正是用的本义。而段玉裁也注解得非常正确:“引申之凡多皆曰贤。”《诗经·小雅·北山》中有这样的诗句:“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意思是大夫分派不公平,我从事的差役很多很多。因为事情多而辛劳叫“贤”,就是引申义,后来又引申出现在的用法——多才多能,品德美好,贤人、贤士、贤臣、时贤、贤惠等等都是用的这个引申义。
不过,也有学者持不同意见。《说文解字》的释义为:“贤,多才也。”段玉裁注解说:“贤本多财之称。”正符合我们上述对“贤”字金文字形的解说。但是张舜徽先生却在《说文解字约注》中发表了不同的观点:“从贝之贤,则后增体也。贤字必从贝者,盖后人附会于宝贤之说,从而加偏旁耳。自戴侗谓货贝多于人为贤,段氏注本且改许书说解为‘多财’,皆泥于此字从贝,必求有合于资财之义。”
戴侗是南宋学者,张舜徽先生认为戴侗和段玉裁将许慎的释义“多才”改为“多财”是错误的,是附会后增的“贝”而强为之说。
以上就是“贤”字的本义及其引申义的演变,正如段玉裁所说:“人称贤能,因习其引伸之义而废其本义矣。”“贤”当作敬称即由此而来,意为恭维别人多才多能,品德美好。